首页 > 行业文化 > 制造业

沁阳金隅:挺进中原的“绿色先锋”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3-04-17

 

 

中原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20103月,北京金隅股份与中国昊华集团实施战略合作,本着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在中原地区太行山脚下的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内建设一条日产2500吨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对该区域内氯碱企业产生的废料电石渣进行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这条生产线是金隅集团水泥板块“大十字”发展战略和“地震波”式扩展战略在中原地区的首个项目,也是金隅“十二五”发展规划挺进中原的“绿色先锋”。

金隅“十二五”规划的要点之一,就是在主动转型中扩充水泥板块的发展空间。“发展协同处废环保事业,水泥企业要成为城市净化器”是集团水泥转型的主要内容。为此,金隅在国内率先探索出水泥企业与化工企业协同发展的新路,无害化消纳电石渣废弃物,减少对天然资源石灰石的依赖。在这个背景下,沁阳金隅应运而生。

立足

20103月,沁阳金隅日产2500吨综合利用电石渣制水泥孰料项目指挥部正式成立,经理李继芳、财务总监孙立哲等五人带着集团的重托来到了中原大地太行山脚下的沁阳市。项目部刚成立时人员少,面对的工作却是方方面面、复杂繁琐,手续的办理、部门的协调、周边关系的建立等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万事开头难”。项目部在经理李继芳的带领下,坚持“立足稳,起好步,开好头”的方针,精心筹划,合理安排,跑政府、找部门,向社会各界宣传金隅的社会责任和发展理念,推介所建项目的特点和好处,疏通各方面关系,有时为了一个手续的办理,要不厌其烦地到有关部门进行解释说明和沟通交流。取得了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公司的登记注册、建设主体变更、规划许可证、开工许可证、水泥粉磨站项目备案以及消防备案、安全及职业病危害评价、水资源论证等手续的办理工作,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合法合规,手续完备。同时,通过积极争取,获得了沁阳市政府批准享受的有关优惠政策11项。2010510日,沁阳金隅日产2500吨电石渣制水泥熟料项目在沁阳市沁北产业集聚区正式举行了奠基仪式,次年4月,正式开工。

沁阳金隅项目选址位于沁阳市沁北地区,厂区周围有4个村庄。起初,村民对金隅的入驻持观望甚至抵触的态度,担心水泥厂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影响。为协调与周边的关系,沁阳金隅加强日常的沟通与交流,积极宣传金隅的环保理念和项目建成后对工业废渣的处治给当地所带来的好处,消除村民的思想顾虑,在日常交往中为周边村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同时,妥善处置存在的利益问题,求同存异,减少分歧,使周边村庄对金隅在这里建厂由不了解到认知,由不理解到支持,由不情愿到居民纷纷愿意来企业工作,逐步构建了和谐的村企关系。如在厂区内一台胞墓的问题处置上,沁阳金隅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及台胞及其大陆亲属沟通交流,最终形成共识,达到了台胞台属的满意,在这件事情的处置上,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周边居民的好评。

沁阳金隅立足于打造循环经济,着力于资源综合利用,落实于节能减排,践行社会责任。正是这种理念的支撑,使沁阳金隅在当地站住了脚跟。

奋进

沁阳金隅位于沁阳北部太行山前,这里原是一片坡石滩地,地质恶劣,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四周荒芜一片,杂草丛生,工作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沁阳金隅领导班子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牢记集团赋予的重托,敢于担当,迎接挑战,以“八个特别”的金隅精神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生活和办公条件差,他们就自己动手,施工和作业难度大,就想方设法加以克服。从项目开工建设,经理李继芳、党委书记栗军林等公司领导就没有休息过一天,生活在现场,时常工作到深夜,统筹谋划,超前指挥,带领广大员工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参加项目建设的人员中有不少同志家在外地,为了项目建设,他们都能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节假日不休息,一心扑在工作上,几个月都没回过家,外出办事过家门而不入是常有的事,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抓工程进度是沁阳金隅领导班子在项目建设期间的主攻方向。按照集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研究,仔细分析,制定详细具体的进度计划,明确阶段性目标,细化到标段、工号,时间精确到天,责任落实到人,坚持总体目标不动摇,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施。同时,开展活动,严格考核,保证了进度计划的有效落实。

沁阳金隅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创新不动摇。在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实施过程中,按照“工艺优中选优、设备成熟可靠”的原则,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勇于创新,敢于攻关,保证了技术装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原料磨、煤磨采用立磨可以有效地节省投资、降低电耗;窑尾收尘在国内率先采用袋收尘,满足了环保的高标准要求;补燃炉选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立式炉型,避免了结焦;采用水源地能中央空调,实现了节能减排等。

天有不测风云。沁阳金隅在项目建设期间遇到了河南地区50多年来罕见的多雨天气,尤其是20118月份后,连续多次出现下雨数十天的现象,次数频繁,雨量大,而此时正处于工程建设的关键阶段,土建和安装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沁阳金隅领导班子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止步不前,他们审时度势,及时研究,合理调整施工方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抢时间,争速度,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沁阳金隅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诠释着金隅“八个特别”的人文精神,践行着金隅人的实干风范,唱响着奋进的乐章。

战果

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艰苦的努力,沁阳金隅人付出的辛勤劳动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得到来了回报。20111231日,经历八个半月的时间,提前四个月实现了水泥窑点火目标,创造了国内同行业同类型生产线建设周期最短的记录,书写了金隅奇迹。

实现水泥窑点火目标后,沁阳金隅领导班子深知水泥窑点火不是最终目标,达标达产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才是真正的成果。于是,他们顾不上歇息,马不停蹄投入到了试生产的战斗中。

沁阳金隅建设的生产线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大掺量使用电石渣制水泥项目,采用的设备、工艺在国内都是最先进的。工艺、操作、生产组织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全部都要从头开始摸索和总结。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埋头研究,大胆实践,以全线贯通为目标,对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关键部位集中精力,下大力气攻关,不断实现突破。2012123日除夕夜生产出第一批熟料,2月底生产出了水泥。从水泥窑点火开始,利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电石渣输送及烘干系统就全部打通,创造了国内同类生产线试生产新纪录。

实现了生产的稳定可靠运行。在试生产过程中,沁阳金隅先后成立了生料磨提产、电石渣输送及烘干系统稳定运行、预热器防堵塞、稳定熟料质量、粉状物料计量、减少电石渣水份等多个攻关组,明确责任抓落实,全程跟踪促整改,促进了各类问题有效解决,逐步实现了生产的稳定可靠运行。20133月,沁阳金隅在全国同类型水泥生产线中率先实现了全面的达标达产,各项生产数据和指标均居国内同类型企业前列。电石渣掺量达到85%以上;窑运转率最高达到92%;烘干破台时达到100/时以上;水泥窑日产最高达到2700吨,稳定在2500吨左右;熟料3天平均强度最高达到37Mpa以上,28天平均强度达到65Mpa以上;水泥综合电耗达到95/吨(低于设计值101/吨),熟料综合标准煤耗低于135公斤/吨熟料。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改进,沁阳金隅总结出了一套电石渣生产水泥的基本参数和做法,将为集团内其它电石渣制水泥企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企业管理逐步规范。沁阳金隅领导班子在项目建设和试生产过程中,始终坚持狠抓管理不放松的原则,夯基础,重细化,练内功,增实力,促进了管理工作不断上台阶、上水平。一是本着运行高效、合理有序的原则,适时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使各部门的职责更加明确,专业更加细化,管理更加顺畅;二是健全规章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共制定涉及安全、设备、环保、质量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140余项,并持续改进,促进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三是内控体系建设、各项体系认证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逐步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四是建立和完善了考核制度,形成了激励约束机制;五是现场管理得到加强,坚持检查整改再检查再整改,循环反复,不断提高,重点治理跑冒滴漏,适时实施绿化,现场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经营工作取得成果。沁阳金隅班子高度重视销售的龙头作用,针对公司作为新投产的水泥企业,产品在当地市场尚未形成影响力的情况,加强产销衔接,强化营销服务,想方设法,多措并举,扩大市场销售,确保销售顺畅。首先,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台和平面广告等媒介,在周边地区大范围、全覆盖地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产品知名度。其次,充分调研市场,打造具有快硬、早强的“低碱水泥”品牌,助推市场的拓展。另外,通过采取设立合格代销商、强化业务员考核、实施全员销售、召开产品推介会等举措,扩大了市场影响力,促进了产品销售。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销售局面逐步打开,产品销量稳步提升,水泥日出库量最高可达4000多吨。同时,在原材料的供应上沁阳金隅也有奇招,他们加大替代原材料的开发力度,尤其是硅质、铝质、铁质校正料及混合材料均找到了性价比高的替代品,有效地降低了采购费用,缓解了成本压力。

沁阳金隅打响了集团公司挺进中原的“第一枪”,作为集团快速扩张发展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沁阳金隅努力打造全国电石渣制水泥示范线,在实现集团中原发展战略的征程上阔步向前。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