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礼宾掀红旗品牌全面复兴浪潮
25日下午,法国总统奥朗德来华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一届中国领导集团上任后首位访华的欧洲大国元首,而此次奥朗德访华期间的礼宾车正是新款红旗轿车。这既是法国总统率众政务部长及企业家团体开启的上任以来首次访华之旅,同时也掀起了红旗品牌全面复兴的高潮,预示着中国自主将以全新面貌迎接世界经济环境下的瞩目。
尽管受禽流感阴影笼罩,上海车展的热度却丝毫未受影响,公众日开展首日便接待15.2万人次,再创观展人数新高。中国汽车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由此可见一斑。面对庞大且日益变化的中国车市,企业仅依靠品质、配置或价格等单一优势征战市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真正贴近消费者的产品需要在研发源头便将市场需求考虑其中,并贯穿至销售、服务各个环节。
在中国一汽的品牌架构中,研发、产品、制造、营销、管理五大体系与中国一汽六十年的历史底蕴、企业文化共同组成“品牌屋”的基石,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着坚实的保障。也正是这种五大体系的相互连携构成了中国一汽从研发到销售的全价值链大开发平台,使中国一汽的技术创新并非是实验室里的纯研究,而是更易转变成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红旗H7便是在这种“体系化”思维中诞生的结晶。
面对红旗H7近期在公务车市场的热销,中国一汽总经理许宪平显得比较冷静。“红旗H7自研发之初便确定了以高端车私人市场为目标,因此,在赢得公务车市场的同时,我们还将坚持深耕私人市场,获得品牌与市场的双成功。”这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红旗H7在研发之初便紧密与市场需求贴合的思路。
此次上海车展,“红旗轿车系列发动机”的发布也印证了红旗研发的这一思路,以基于燃烧系统基因的红旗汽油机系列化技术创新,解决了发动机产品系列化的难题,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具价格优势和更为丰富的产品;以燃烧过程精准控制技术创新,在提升动力性的同时,降低了油耗,增强了燃油经济性;以复杂噪声源识别技术创新,为消费者带来不逊于国际知名品牌的静谧性与舒适性;以高精密缸筒变形控制技术创新,将红旗轿车的机油更换频率大幅度降低,从而使保养里程超过1万公里。 这些都将为未来红旗H7的车主带来媲美国际知名品牌的驾乘体验。
在制造环节,得益于红旗的全自主研发,其项目制造工人的培训也是从商品研发开始。由6名具备十年以上经验的技术工人在红旗研发伊始即全程介入,全面、深入了解各重点环节的工艺要求与关键要点,并以此认知形成了生产作业指南初稿。再以试验验证阶段为例,红旗轿车项目样本量达到以往项目的4倍,累计试验里程300万公里。经安全碰撞试验,红旗轿车已经达到2012年欧洲5星标准。这些都保证了红旗H7在产品力上能够经受住市场的严峻考验。
但是正如开篇所述,当今车市,仅凭优秀的产品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必须成“体系化”思考,这就将市场的竞争从产品扩大到服务。尽管红旗拥有其它品牌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但是作为市场竞争中的普通一员,红旗仍需要在营销环节持续创新。
对于红旗品牌的经营,中国一汽董事长徐建一提出要在营销渠道上创新,将红旗专属场馆、城市品鉴中心和4S店相结合,建立与高端品牌相匹配的专属经销网络。据许宪平总经理介绍,中国一汽已经完成在北京、上海、西安等10城市的红旗专属场馆选址、招商工作。服务方面,红旗品牌也将推出客制化服务,针对不同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突出专属感。“相比中国一汽其它产品,红旗的服务标准更高,推出包括4年10万公里品质保障、担保期内养护零成本等符合红旗豪华品牌定位的优越服务政策。”
尽管尚未上市,红旗H7这种成“体系化”的思维方式已经为这款备受国人关注的自主高端轿车增添了挑战市场的实力。而这种实力的背后,是中国一汽管理体系的创新为红旗H7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前不久刚刚当选“中国十大创新人物”的徐建一董事长在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主题论坛上分享创新经验时,曾介绍过中国一汽的“三大转变”:经营模式从“制造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盈利模式从“制造环节增利”向“全价值链创效”转变和管理模式从“传统企业管理”向“建设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也正是这“三大转变”为中国一汽的发展带来活力,为红旗H7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对于中国自主汽车工业而言,过去车市的高速发展,或许使企业仅在产品或服务上着力便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但在近几年中国车市回归理性的背景下,研发、产品、制造、营销、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有可能会导致企业的铩羽而归。我们期待中国一汽以“体系化”思维打造的红旗H7能够稳健发展,令整个行业都重视起“体系”的作用,使其成为未来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