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集团文化

通用技术集团:企业文化创新提升提升集团软实力

来自:国资委信息中心     时间:2013-05-07

       在通用技术集团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集团党组和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创新提升、重塑再造工作,有效提升了集团的软实力,推动了集团转型升级新跨越。

  一、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着力重塑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2007年,集团召开了南戴河党组扩大会,审时度势、果敢确立了联合重组、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由此开启了由单一的贸易型企业向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奋勇转型的新征程,从此迈上快速稳健发展的轨道。在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5家央企和煤炭工业济南设计院、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方药业集团、哈尔滨量具刃具集团、北京机床研究所5家地方骨干企业先后加盟集团,另有一些企业进入相关子公司。随着重组联合的推进,集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员工由3千多人到4万多人,产业由单一的进出口贸易发展为五大业务板块,集团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构建了科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与此同时,重组联合也带来了文化认同、文化融合的问题。集团党组充分认识到原有的企业文化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战略的需要,决定从联合重组、转型升级成败的高度,及时确立了“建设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的战略思路,同步拉开企业文化创新提升、重塑再造的大幕。为此,集团党组两次将“建设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主题,专题研究企业文化创新提升工作。在此基础上,重新调整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贺同新董事长、李谠总经理并亲自担任组长、副组长,精心部署、全力推进。从2008年至2010年上半年,经过两年多的调研提炼、创新提升工作,最终形成集团新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创新载体全员覆盖,着力推进集团文化宣贯工作

  知是行的先导,企业文化只有通过大力宣贯、被广大员工所熟知,才能逐步深入人心、内化于心。集团围绕贯彻落实《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实施纲要》,以企业文化活动月为抓手,把以宣贯培训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宣扬集团文化,着力推进企业文化宣贯工作。一是设立企业文化活动月,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长效机制。为实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经过探索,集团从2011年开始,把每年9月确定为企业文化活动月。活动月期间,由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确定活动主题,在集团上下相对集中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推动企业文化入脑入心,逐步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目前活动月已经连续开展了两届。2011年,在首届企业文化活动月启动仪式上,贺同新董事长、李谠总经理亲自作动员讲话,国资委宣传局卢卫东局长和集团主要领导为活动月揭幕。随后,重点开展了企业文化成果发布、企业文化讲师培训、全员企业文化宣贯、羽毛球比赛、企业文化专题宣传“五个一”系列活动,并命名了首批8家企业文化示范单位。2012年,重点开展了企业文化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出版了《通用人故事》,组织各子公司结合司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集团企业文化部与信息部通力合作,创新载体,研究开发了《E路闯关学文化》,采用网络答题、有奖竞答、游戏互动的方式,开展企业文化知识学习活动。竞赛内容有集团历史、集团文化理念、发展战略、年度工作会议精神等。竞赛网站设置了闯关英雄榜、比赛成绩动态排行榜等功能,既有效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又节省了大量统计参赛情况的工作量。有13个下属单位实现了“参与率”、“闯关率”两个100%;几万员工通过网络同台竞技,分享激情与快乐,不仅了解了集团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主题主线,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集团文化的了解、认知和认同,有效促进了文化融合。二是编写企业文化基础教材,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把企业文化理念具体化形象化。为了使企业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广大员工学习,集团精心编辑出版了《企业文化手册》、《通用人故事》、《企业文化宣讲教案)》等3本普及读物,作为基本培训教材。《企业文化宣讲教案》约3.5万字,从使命篇、价值篇、管理篇、规范篇四个篇章,全面深入地解读集团文化,是一部务实管用的普及企业文化内部教材。《通用人故事》精心选择了54个先进单位和优秀员工的感人事迹,用典型和榜样诠释集团文化,引领员工行为,出版后反应热烈,许多员工读后深有感触地说,通过这些故事,看到了“有血有肉、可亲可敬可学的通用人”。这与前期组织的“我身边的榜样”演讲比赛活动一道,在集团内部营造了学习身边典型、践行通用文化的良好氛围,使通用文化理念形象具体、亲切可学。三是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圆满完成企业文化全员轮训工作。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集团党群部和人力资源部联合组织开展企业文化全员轮训工作,制订了详细的宣贯计划,抽调8名业务骨干组成集团企业文化讲师团,深入各公司对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同时,举办了为期3天的企业文化讲师培训班,为子公司培训了83名兼职企业文化宣讲师,担负子公司全员培训任务。从2011年9月启动宣贯培训至2012年底,集团系统累计举办培训279场,培训二级公司领导和中层以上干部2195人次,培训员工34340人次,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在岗职工全覆盖,培训力度、深度、广度和实际效果在集团史无前例。通过宣贯,集团文化不仅做到了家喻户晓,并且正在日益深入人心。

  三、注重实效躬身践行,着力推动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带头是关键,上下互动是保障,融入管理是基本,推动落地是根本。一是集团领导带头践行包容文化。通用文化的一大特点就是包容性。在推动文化落地上,集团领导作出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从集团党政主要领导到领导班子每位成员始终以豁达、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新加盟的兄弟企业,在政策上、资金上、人才上给予大力支持,努力使新加盟企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二是子公司文化提升和母子文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在集团推动下,各子公司全部成立或调整充实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主管领导、主管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人员,企业文化建设整体迈上一个新台阶。有的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有的实现“从有到优”的提升,12子公司已率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轻工公司被国资委命名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三是推动文化理念融入管理、固化于制,企业文化落地迈出新步伐。集团坚持通过融入企业管理、融入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管理规范、员工行为、发展动力,进而实现文化管理。我们紧扣企业中心任务,紧密结合内部资源整合、业务协同、人才开发、科技创新、质量安全、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提升、党建等工作,统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文化融合工作,把企业文化建设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通过企业文化的贯彻落实推动管理的精细化,推动管理质量、效率和水平的提升。例如,把“科学、规范、高效、务实”的管理理念融入管理提升活动,压缩管理层级、处置非主业资产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2012年清理处置低效非主业项目74个,受到国资委表扬。集团修订的“三重一大”决策实施细则、七项重大事项决策流程、绩效考核办法、财务管理规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风险管控措施等都贯彻了集团文化理念的要求,以“创新进取、和谐共赢”为核心的通用文化正在深入人心。

  通过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集团的凝聚力、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通用一家人、通用一家亲”的氛围更加浓厚,推动了业务协同和文化融合,助推了集团转型升级新跨越,促进了集团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加盟集团后,轻工公司、新兴集团在两三年的时间里,经营业绩实现了“翻两番”,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增长了5倍,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增加了2倍,邮电器材、天方药业、哈量集团、齐二机床管理迈上新台阶。原有企业中,中技公司、中机公司、中仪公司、海经公司、中国医药、租赁公司、投资公司等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连年快速增长,通用投资咨询公司整体转型。截止2012年底,集团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与2006年相比,分别增长了4.44倍、10.01倍、3.61倍,提前实现“三年再造一个新通用”的目标。在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集团连续4年保持A级,企业排名大幅提升,并荣获2007-2009年任期效益进步特别奖。特别是2012年,在复杂困难的经营环境中,集团全面完成国资委下达的年度业绩考核目标,实现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双双超千亿元,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的跨越。集团今后几年的主要奋斗目标:到2015年,在2009年的基础上再造一个新通用;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工贸一体化大型企业集团。实践证明:集团确定的重组联合、转型升级战略完全正确,集团“创新进取、和谐共赢”的企业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企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强劲有力的文化支撑。为此,我们建议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突出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强调要提高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软实力。中央企业大多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必须在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在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中发挥示范和主导作用,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二是强力塑造央企品牌,提升央企形象。改革开放30多来,央企的资产规模、创效水平、社会贡献和影响力均取得长足发展,2012年就有42家央企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但是,与央企履行的“三个重要使命”和辉煌发展成就相比,央企的品牌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社会上某种程度上出现的“丑化国企、妖魔化央企”的思潮,混淆了视听,给央企形象抹了黑。为此,必须大力宣传央企的发展成就,进一步扩大央企文化、央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央企新形象。三是深入推动文化落地。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落地,在于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必须坚持领导垂范为基础、全员践行为目标,建设有效的企业文化传播和落地系统,努力做到“四个结合”,才能有效推动文化落地。四个结合,即企业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岗位职责结合、与管理制度结合、与员工的日常行为结合。四是倾心打造“人文央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员工办企业,了解并掌握员工的需求和希望,把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才能塑造得民心、受拥护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落地。五是进一步加强各级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建设。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亲自挂帅、亲力亲为、全力推进。同时,进一步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明确责任,确保企业文化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