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中国机械】中国二重为三峡工程建设再立新功 成功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模数齿条纪略

来自:中国机械     时间:2016-09-21


     

 

  9月18日下午,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升船机——三峡升船机正式进入试通航阶段。 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集中报道试通航盛况,对中国二重等参加三峡工程升船机建设的单位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消息传来,中国二重干部职工倍感自豪,群情振奋。

  三峡升船机位于三峡大坝左岸,是三峡工程的永久通航设施。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制造要求最高的升船机。作为升船机的核心部件,齿条、螺母柱的制造成为升船机项目成败的关键。能否制造成功?谁来制造?三峡升船机齿条、螺母柱的研制,困扰着三峡建设业主的心。

  经过三峡业主的筛选、权衡,目光投向了中国二重。作为我国最大的基础性、战略性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骨干企业之一。长期以来,中国二重始终以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进程、振兴民族装备制造业为己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矢志不渝地积极参加三峡工程建设。先后为三峡枢纽工程提供了叶片、上冠、下环、镜板等重大技术装备,并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提供三峡700MW级水电机组全套铸锻件的企业。

  “为我中华,志建三峡”、“三峡工程无小事”、“以参加三峡工程建设为荣”早已成为全体职工的共识。研制三峡大型齿条、螺母柱,中国二重义不容辞!2006年,中国二重毅然开始了三峡升船机齿条、螺母柱的科研工作。三峡集团公司在国内选择了二重等五家装备制造企业对齿条和螺母柱进行了样件试制,以筛选和验证国内企业制造能力,三峡工程专家组对各承制单位试制件进行检查评审,综合考虑质量状态和技术能力,专家组建议由中国二重承制104件齿条标段。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机械设备质量检查组组长陆燕荪对中国二重能参加三峡工程建设项目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中国二重极大的期望。在三峡齿条、螺母柱研制期间,陆老不辞辛劳,以近80高龄一次次风尘仆仆来到中国二重检查指导工作,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并自始至终关注着中国二重三峡升船机项目的制造,为项目的成功倾注了大量心血。

  从2009年起,中国二重组建攻关团队,集合精兵强将,全力投入三峡工程升船机建设。在批量投产前,进行了大量齿条表面感应淬火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以保证产品合格交付。在立项科研的同时,中国二重还报送《三峡升船机齿条、螺母柱研制》成为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创新研制项目。

  从2009年至2015年,在长达5年多的三峡升船机研制中,中国二重攻克了一个个难关,驱走了一个个拦路虎:通过分析钢材材料、齿条质量对表面淬火的影响,对齿条材料性能测试、应力测试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到相应的工艺措施及参数,改善了残余应力分布及表层与心部过渡区的组织和应力状态;通过对感应加热淬火温度场、冷却速度和残余应力的测试以及计算机模拟,从物理冶金的深度弄清了淬火开裂的本质,确保了齿条的批量生产质量,保证了在升船机设定服役周期中的安全可靠;通过对精加工方法和刀具的选择,对加工工艺参数进行研究,提高精加工效率,并满足加工质量等不一而足。

  首批两件单件总长达5100mm的三峡升船机齿条经过操作者、技术人员们不分昼夜的连续苦战,在专用大型数控感应淬火机床上成功完成表淬。齿条经探伤及硬度检验,无表淬裂纹缺陷,且硬度全部满足技术要求。齿条表淬的合格,是中国二重在大模数齿条表面淬火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是中国二重在表面感应淬火设备、工艺技术和操作技术方面实现的关键一跃。

  2011年11月,中国二重制造的首批三峡升船机齿条(3组)通过了用户及专家的二次评审及出厂验收,标志着三峡齿条研制成功,为后期的批量化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10月,前来中国二重考察工作的三峡三期工程重大设备制造考察组对中国二重给予高度评价,肯定中国二重在三峡升船机齿条、螺母柱研制中克服各种困难,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国内首家研制成功的企业。

  2014年底,中国二重圆满完成了三峡升船机齿条、螺母柱的全部制造任务。

  2015年7月,在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在郑州机械研究所检查三峡齿条疲劳评估工作时,白发苍苍的原机械工业部老领导、老前辈、老专家陆燕荪欣慰地说:“遇到关键技术的难题,遇到国家需要的时候,只有像中国二重这样的央企才能解决问题,拿得起,冲得上去”。

  2015年12月,在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对中国二重等单位完成的《三峡升船机大模数齿条制造技术研究》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上,陆燕荪作为专家组组长宣布“该项目总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三峡升船机齿条、螺母柱的研制成功,凝聚了中国二重全体职工的智慧结晶。这是与几代二重工程技术人员苦苦摸索、艰辛努力、坚持不懈分不开的。齿条、螺母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包括炼钢、铸造、热处理、粗精加工、装配、检测等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分不开的。正所谓甘苦寸心知,付出总有回报。

  三峡升船机齿条的研制成功意义重大。她疏通了三峡升船机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瓶颈,为三峡工程升船机项目的顺利安全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二重展示了雄厚的实力,彰显了我国大型大模数齿条铸件的冶炼 铸造、感应淬火、加工等方面的制造能力和工艺技术实力,扭转了同类重大关键件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三峡升船机缓缓升起的巨轮上,展示的是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企业——国机集团中国二重的担当和雄厚实力。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