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农业银行】中国好人榜上的农行员工

来自:农业银行     时间:2013-06-24

 

    近日,农业银行员工孔斌被中央文明办评为5月份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多年来,孔斌参加公民义务献血累计达335次,献血量达8.3万毫升,荣获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国家“无偿献血金杯奖”、中华全国红十字总会“生命奖牌”等多项荣誉。

一次意外引发献血志愿

  时间回到21年前。1992年11月24日,当时任农业银行丰县张五楼营业所主任的孔斌,在去南京出差返回的路上不幸发生了车祸,两根肋骨骨折,被送到了丰县人民医院。住院期间,孔斌亲眼目睹了急需输血抢救的伤病员,由于医院血量紧张不能及时得到救助的情景。他默默下定决心:做一名无偿献血者,挽救更多生命。

  就这样,孔斌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首次就献出了400毫升血液。第一次献血后,孔斌感觉身体良好,家人也由担心转为支持。从此,他义无反顾地坚持常年献血,到1999年,累计献血28次,献血总量达到5600毫升。

  1999年12月24日,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孔斌受邀出席,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红十字总会会长彭珮云,亲自为他颁发了由国家卫生部、红十字总会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授予的“无偿献血金杯”和证书。此后,他更坚定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献出更多的热血,挽救更多的生命,回报社会,无愧于荣誉。

献全血转为成分献血

  这些年来,孔斌不但坚持常年义务献血,而且还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向身边的人介绍血液方面的知识,鼓动大家一起无偿献血。在他的带动下,丰县农行10多人参加了多次献血,家人也在孔斌的感染下开始无偿献血。

  随着社会用血量的增加,对成分献血显得更加急迫,要求也越来越高。2005年的一天,孔斌听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谈起成分献血,也就是捐献血小板,可以让病人得到急需的血液成分。孔斌积极响应“献全血向成分献血转移”倡导,率先参加了机采成分献血。

  这种采血方式,丰县本地不能做,每次献血都必须到徐州市血液中心去采集,一次往返就要150多公里,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血站每天早上9点开门,为了不排队,孔斌一大早6点半就得前往长途汽车站乘车,8:40到达徐州东站,然后再乘坐公交车到血站,时间恰好是9点。为此,孔斌特意办了一张徐州市区的公交卡。在血站献血的时间大约2小时,吃过中午饭,孔斌再原路往丰县赶。为了不耽误工作,孔斌每次都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徐州献血。

  第一次进行成分献血的孔斌,手臂被插上了三根针,整整两个小时动也不能动,这让孔斌感到紧张。“第一次什么都不懂,喝了很多水,憋了很长时间尿。”孔斌说,虽然累,只要一想到用途很大,再累都值得。

  仅2007年至2008年两年时间,孔斌就往返徐州血液中心21次,献出35人份血小板、2个治疗量的浓缩红细胞,折合献血量达28400毫升。

  孔斌加入了徐州市血液中心应急储备队员行列,并建立了相应的献血对象。2007年4月,他在徐州血液中心献血时,听工作人员说,安徽淮北市一名8岁的儿童患有“地中海贫血症”,经常需要输红细胞维持生命。他当即决定捐献浓缩红细胞,毅然对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说:“我愿意固定为这个孩子捐献浓缩红细胞,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救救这个孩子。”此后,孔斌每隔一段时间,就赶赴徐州捐献浓缩红细胞,至今已献了四次。

准备献到60岁

  对孔斌来说,奉献就是幸福,就是满足,但他也若有所失。每到周末,朋友同事邀他相聚小酌一杯,他便婉言相拒,因为要趁休息去献血,两三天前便不能饮酒。即使在家里吃饭,前一天晚餐和当日早餐,富含营养的东西也不能吃,确保血浆质量。

  血液采集特别是捐献浓缩红细胞,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以上,两臂插针动弹不得,不仅很累,也不能喝水,甚至不能小解。节假日,爱人、孩子逛街购物,他不能陪同,要赶车、转车去市里献血。献完血到下午一、二点钟是经常的事,孔斌也习惯了,吃点东西,拖着疲惫的身体往近百公里的县城赶,到家时已是华灯初上。

  去徐州市血液中心献血,按规定只给50元的乘车补助,转车打的和吃饭的钱就要自掏腰包了,仅这些支出,孔斌十几年来就贴进去数千元。每逢风霜雪雨,别人能在被窝里多躺一会儿,他却不行,因为已经与血液中心约定,固定捐献的病人正等着血液挽救生命。

  多年来,孔斌除了平时正常献血之外,还常选择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去献血,如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等。紧急情况下,他会毫不犹豫地伸出自己的臂膀。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心,生命才更加精彩,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今年54岁,只要身体允许,准备献血到60岁。”孔斌如是说。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