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攀钢集团】不忘初心谋发展 铿锵前行踏新程——攀钢钒以新思维新措施谋求新跨越纪实

来自:攀钢集团     时间:2016-12-06


     今年,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复平两次率队到攀钢调研。他强调,攀钢全体干部职工要打破旧观念,树立新思维,确定新目标,落实新责任,坚守“两条红线”,扎实抓好提质增效工作,确保实现全年目标。
         调研之后,攀钢就贯彻落实唐复平董事长指示精神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各单位积极行动,采取革命性思维和措施,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强结构调整,系统性开展降本增效工作。
         时间过去了几个月,临近年末,各单位贯彻落实唐复平董事长指示精神有哪些行动、思路、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为此,本报从即日起开设“打破旧观念,树立新思维,推动新发展,实现新目标”栏目,对此进行专题报道。
         
         “以前,设备坏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将坏了的备件更换掉;现在,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进行改进……”在攀钢钒热轧板厂主轧线热卷箱旁,点维作业区点检员田林一边指着改进后的热卷箱万向联轴器的连接键一边介绍道。
         “别看只是稍作了一点改动,一年可节约成本10多万元呢。”对于自己的小改小革,田林很自豪地说。
         田林的做法和心声,折射出的是攀钢钒全员精神面貌变化的心路历程。自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复平调研攀钢后,攀钢钒全员深刻反思自省,一条一条理清分类,逐项逐项细化落实。如今,打破旧观念,树立新思维,把目标责任扛在肩上成为攀钢钒全员的共识、共鸣和共为,凭发展说话、用业绩发言、全力以赴保目标是该公司的生动实践。 
        新观念新思维
        凝心聚力勇担当 
         进入四季度,正当能动中心日发电量攀至480万度的高位,职工们都期待月底有一个好的“收成”时,2号高炉停产检修,高炉煤气产量巨降,日发电量断崖式下跌至400万度以下。
         “缺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家看着“飘红”的指标都感到无能为力时,热动作业区片区作业长胡锋却想到了一句话“打破旧观念,树立新思维”。为什么不可以从我们的旧观念里去找一找新的突破口呢?他打开整个发电系统工艺图,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对比近几年来发电情况。经过反复计算后,他提出了将热电站3台中压机组扩容的负荷转移至发电站高压机组,可年增发电量1400多万度,创效可达500万元。这方案经过专家评估目前正在实施,将为做大发电量作出贡献。 
         炼钢厂板坯连铸作业区职工徐向东在赴越南河静钢厂服务时,既当“先生”又当“学生”,学习对方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回攀后对离线水口烘烤器实施自主改进,减少了能源消耗。该厂还开展工序之间互动交流,以“我能为你深挖降本增效潜力做什么?”为主题,通过互动交流,上下工序相互跨前一步,形成合力,实现整体效应最优。
         轨梁厂各作业区干部职工梳理查找出要重点破除“管理流程陈旧,不利于生产效率提高”“我们收入这么低,干这点已经够意思了”等旧观念,树立“管理流程可优化”“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才能高”等新思维。
         物流中心党委梳理出要重点打破“执行力不强,有时讲客观”“存在畏难情绪,满足于现状”等旧观念,主要表现在刚性执行制度时偏软、完成急难险重工作任务时讲客观、谈条件等。树立“半军事化管理思维”、“成本经营”等新思维,立足公司大局,做到令行禁止,创新成本管理理念,努力降低物流成本。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1至11月份,攀钢钒降本增效成效明显,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创新高。 
        新措施强内功
        攻坚克难保目标
         在攀钢钒炼铁厂一炼焦作业区干熄焦生产现场,区域工程师胡灿枫在仔细查看干熄循环可燃气体成分分析仪表上的数据。做好记录后,他签上自己的名字。这是他每日工作的“必修课”。
         “今年干熄焦率的目标考核值是98%,压力很大,一点也不能马虎大意,有时睡觉都在想。”胡灿枫说,炼铁厂一共有3套干熄焦装置,一炼焦作业区就负责了其中的二期、三期2套干熄焦装置,而3套干熄焦蒸汽系统是串在一起的,建于四期的干熄焦系统锅炉经常爆管,故障率高,一炼焦干熄焦系统高效运行对全厂的干熄焦焦炭保供和蒸汽保供尤为重要。
         构建以“市场倒逼成本、倒逼指标、倒逼责任”的系统量化降本工作体系,攀钢钒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
         一方面,攀钢钒完善降本工作体系,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根据供销两端市场价格走势预判,采用滚动预算模式,对各物耗成本考核单位重新进行分解倒逼,要求各单位将指标细化落实到室、作业区及个人,制定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加强日常管控和纠偏。以强化成本控制、提升赢利能力为主线,在财务运营能力、工序成本等方面,确立26项公司层面的重点指标体系,开展重点对标及优化。
         通过“每月倒逼、每周跟进”的倒逼机制,供、产、运、销环节紧密联系,1至11月份,攀钢钒供应环节采购价格、生产环节物耗成本得到降低。
         另一方面,攀钢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在原燃料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市场及用户结构调整、产线结构调整四方面发力。该公司将挖潜增效工作统一到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渗透到深化改革、技术创新和精益管理中,苦练内功,牢牢守住效益回升的主战场。
         攀钢钒还成立了“300工程”和提高铁钢界面运行效率专项工作攻关小组,协调解决工序降本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偏,有效管控工序降本,为降本目标提供支撑。从攀钢钒炼铁厂、炼钢厂到物流中心,从制造部、装备部到科技创新部,攻关小组量化推进攻关工作,天天跟踪,整理技术指标数据,每周组织开会,定期对攻关工作效益进行评估;攻关队建立微信群,攻关队成员和联络员参加,各小组指标情况天天比对。9月份“300工程”完成率达90%,为目前完成指标的最好月份。
         
        树品牌强服务 
        铁血拼争闯市场
         11月29日,攀钢钒冷轧厂普冷作业区成品外发区域,收发工倪东春在有条不紊地核对钢卷信息。他发现一个钢卷外包装有一处破损,立即进行了标记。他说:“包装破损的钢卷必须返修,以免产品实物质量受损,造成用户异议。”
         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攀钢钒将市场倒逼机制引入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市场不再只是营销人员的专属领域,而是将生产、采购、销售所有系统职工都囊括其中。检验他们工作成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客户的满意度。
         攀钢钒不断完善顾客的用材档案,针对东风汽车、美的、长虹等战略重点用户,以联合实验室、联合项目合作方式加大技术合作力度,共同开展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推广和使用。该公司还积极强化产品市场拓展技术服务。针对昆明市场低压制管用钢及建筑镀锌需求较大的情况,积极推进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有效拓展了热轧产品范围,挤占了窄带钢市场,今年低压制管用钢和建筑用镀锌已分别累计销售30余万吨、8万吨。 
         深入市场前沿,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广泛收集意见,方能制定破冰的策略。针对门业用钢需求较大的情况,该公司对成都及周边门业用户进行了地毯式排查,详细掌握了用户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门业用钢技术标准,目前成都市场门业用钢月销量超过2万吨,现正积极向昆明市场拓展。
         从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从简单地为客户提供钢板到参与项目设计、材料选择,攀钢钒以变应变,主动把握市场主动权,提升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
         不忘初心谋发展,铿锵前行踏新程。完成新目标的号角已经吹响,攀钢钒将全力以赴在市场风暴洗礼中勇立潮头。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