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集团】铁血扭亏 赢在信念
盈利119万元,这是攀钢钒上半年交出的一份答卷。
这一数字,体量虽小,但却夺人眼球。这是因为,在多数钢企难逃亏损厄运时,它来之不易;这是因为,在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它实现了逆势飘红。
认真践行“六种发展理念”,以降成本为核心,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重点,上半年,攀钢钒牢固树立“过穷日子”思想,着力变革创新,深化对标挖潜,实施铁腕倒逼,一举扭转了自2011年以来连续两年亏损的被动局面,为攀钢打胜扭亏控亏增效攻坚战、实现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铁血意志,熔铸自信力
控亏减半,这是鞍钢集团公司站在生存发展的高度,对攀钢2013年生产经营下达的“死命令”。
然而,在更加恶劣的市场条件下,本就处于水深火热的攀钢,靠什么激励干群斗志,又何以实现这一目标?
一直以来,鞍钢集团公司领导高度关注攀钢的发展。今年一开年,鞍钢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广宁,总经理张晓刚就亲临攀钢调研,研究指导攀钢扭亏控亏增效工作。
1月19日,张广宁在攀钢调研时强调,攀钢要牢固树立“六种发展理念”,分解指标,落实责任,坚持眼睛向内,挖掘内部潜力。
按照鞍钢集团公司领导的要求,攀钢迅速行动,细分指标。全年持平不亏,这是攀钢钒从攀钢领到的一份沉甸甸的“红包”。
为帮助已经连续两年亏损的攀钢钒走出困局,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攀钢董事长、党委书记姚林,攀钢总经理张大德多次深入攀钢钒调研,研究制定攀钢钒脱困之策。
2月18日,姚林在攀钢钒调研时强调,攀钢钒要敢于担当,埋头实干,既要解决好当前脱困的问题,又要解决好长远发展问题,努力实现全年持平不亏目标。
张大德要求攀钢钒围绕扭亏增效中心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树立、践行“六种发展理念”,促进扭亏控亏增效取得新业绩。
两级公司高层的殷切希望是鞭策、是激励,更是强心针、催化剂,让攀钢钒上下找到了一盏破冰前行的指路明灯。
扭亏增效,思想先行。
“为企业的生存而战,为提高收入而战,为自己的饭碗而战。”以学习、践行“六种发展理念”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一场明形势、树信心、担责任、抓重点、促扭亏的思想保障行动在攀钢钒迅即展开。
为引导职工树立钢铁般的意志,坚决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攀钢钒党委精心编辑宣传教育提纲,把两级公司职代会报告、持平不亏方案、生产经营情况和下步重点工作等及时向广大职工进行宣讲,层层传递压力。该公司各单位基层党组织、工会、共青团组织利用局域网、内部宣传资料、展板等多种形式展开全方位宣传、教育、引导,将形势宣传到一线,将措施宣讲到一线,将压力传递到一线,将信心鼓舞到一线。
“等,等不来;靠,靠不住,唯有练硬内功,练强内力,才能走出困境,实现浴火重生。”在攀钢钒公司总经理谢俊勇的号召下,声势浩大的大讨论活动和强势的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使攀钢钒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自身在思想认识、工作观念、企业管理等方面存在差距与不足。
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观念的转变,带来了行动的改变;行动的改变,促进了效益的提升。
炼铁厂不等不靠,围绕吃“经济料”、炼“经济铁”主线,不断提高钒钛磁铁矿的低成本冶炼技术水平,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在逆境中不断优化,上半年累计降成本达2亿元。
炼钢厂主动出击,盯住全流程钢铁料消耗占炼钢工序成本80%的“牛鼻子”开展科技攻关,上半年回收铸余渣4077炉,回收比例达到19.48%,实现降本增效1000多万元。
轨梁厂顺势而为,抓住钢轨这一“拳头”产品合同饱满的有利时机,不断强化过程质量监控和检查,促进了质量、产量“双丰收”。上半年,该厂60AT道岔轨、60AT余热淬火道岔轨的平均班产量比去年提高了25%;百米轨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了0.31%,道岔轨合格率比去年提高3.9%。
“从年初开始,公司和厂里开展的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不仅让我们一线职工清醒地认识到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坚定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轨梁厂二轧钢作业区轴承预装班职工黄明安说,上半年,他们班一方面将能修复的备件进行修复后再利用;另一方面则通过减少备件来量,降低资金占用,累计节约成本5万余元。
……
深入践行“六种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的理念,进一步坚定了攀钢钒全体干部职工铁血扭亏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为攀钢钒坚决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筑牢了思想基础。
铁腕倒逼,逼出生产力
持平不亏,绝不是一句空话。它是攀钢聚焦生存发展高度、站在职工根本利益立场,向攀钢钒下达的底线目标。
然而,2012年的年报显示,当年,攀钢钒亏损额却高达16亿元。
在原燃料条件没有根本性改善、产品价格一路下滑“双面夹击”的大背景下,攀钢钒靠什么招数做好减法,来消化16亿元的亏损,实现全年持平不亏?
“以市场为中心,利润倒逼、成本倒逼、费用倒逼……”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和艰巨的扭亏任务,攀钢钒决策层审时度势、铁腕出击,相继跟进一系列强力举措。一方面,向上下游环节传递压力,将指标倒逼至供应、销售部门;另一方面,则对持平不亏目标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具体落实到所辖13家厂矿单位,要求各单位严格执行,不讲条件,对于未完成指标的单位不仅要“拿话来说”,还将根据《攀钢钒公司2013年专业考核实施细则》,进行严格考核。
“全年设备修理费限额为4272万元。”这是热轧板厂从攀钢钒领到的“红包”中众多指标里的一项。而单单是这一项指标,不仅较去年的有一定降幅,且今年的检修量远大于去年,并多了一次12天的停机大修。“是坐等还是前行?”在该厂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不服输的热轧板人自加压力,于1月17日、2月7日、3月24日、5月24日4次对A/B类检修项目的检修费用进行优化。目前,该厂A/B类检修项目的检修费用已优化为3322万元。
和热轧板厂一样,炼铁厂、炼钢厂厂长也从攀钢钒领到了份量十足的“红包”,一个是铁焦系统再降成本120元/吨,一个是炼钢工序再降成本50元/吨。
围绕这两项指标的优化,炼铁厂探索出了“大矿批、重负荷、循环加焦”为核心的新操作法,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5600余万元;炼钢厂则通过确立15个一级指标,64个班组、机台指标,开展对标竞赛,树立标杆操作工,使吨钢辅料消耗较去年同期下降3.7公斤/吨钢。
上半年,钢轨作为攀钢为数不多的效益产品,创效作用明显。“但我们也有‘丢脸’的时候。”轨梁厂相关负责人坦言,今年2、3月份,因为没有及时对库存的310乙字钢进行清查,并从中挑选出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不合格产品,导致两次将存在屈服强度不合、重皮等缺陷的310乙字钢发往客户,影响了攀钢产品的市场形象和后续合同衔接。
根据《攀钢钒公司2013年专业考核实施细则》关于质量事故(不合格)的考核规定,攀钢钒按照上限对轨梁厂和制造部进行2万元的减奖考核,并全部落实到上述两家单位主管质量工作的负责人头上。
像这种铁腕抓质量的案例,在攀钢钒的历史上并不少见,但考核力度如此之大,却是历年之最,这也最终促进了品种质量稳步提升,受到顾客的好评。
“事实上,今年以来,受到‘惩戒’的不仅仅是轨梁厂、制造部。”攀钢钒企管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月初,冷轧厂厂长桌上摆放的用于显示上月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航标牌,哭脸多过笑脸。
是继续萎靡不振畏缩不前,还是背水一战绝地反击?随后的2月份,知耻后勇的冷轧人通过采取提高综合成材率、推行辅材功能性承包等一系列超常规措施,使得吨材物耗成本比2012年下降35.21元,在所有二级单位中率先实现了厂长目标,并因此受到了攀钢钒总经理嘉奖。
“置之死地而后生。”铁腕倒逼,不仅逼出了好举措,更逼出了生产力,逼出了新效益。前6个月,该公司多项公司级对标指标优于标杆值或本年目标值,其中千元产值备件消耗优于标杆值5.2元,独有和领先产品比例优于本年目标值5.05个百分点,科技降本增效额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值。
铁肩支撑,撑起协同力
“要加强原燃料市场形势研判,动态做好配料、采购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坚持生产服从销售、销售服从效益,积极做好结构调整、优化物流等工作,狠抓产供销高效衔接,全方位推进低成本运营。”2月3日,攀钢二届二次职代会上,“强化协同效应,发挥整体优势”被多次强调,这无疑是对攀钢钒扭亏增效工作的极大支持。
事实上,为护航攀钢钒实现全年目标,此前的2月1日,攀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段向东就亲自主持召开了攀钢钒首次持平不亏专题会,要求攀钢各部门以及供应公司、国贸公司要发挥协同效应,实现无缝衔接,全力支持攀钢钒突围脱困。
不仅如此,攀钢还创新考核机制,将上游环节与攀钢钒降本工作捆绑在一起,使攀钢钒对供应公司具有考核建议权。
压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为确保采购到高性价比资源,供应公司进一步强化与攀钢钒的协作力度,一方面结合大宗原燃料市场动态,按照性价比情况制订进货计划,增加高粉和中粉替代进口矿;另一方面,则针对郊区煤迟迟没有复产的实际,积极优化配煤结构,提高华坪煤等性价比高的煤的使用比例,并与供方反复沟通,将运输上涨部分费用传递给对方,使炼焦配合煤成本进一步下降。这些举措的实施,使得上半年攀钢钒减少进口矿用量18万吨,使用的原燃料及辅材备件合金费用在去年的基础上分别降低3.58亿元、0.95亿元。
巨大的压力也同样传至下游环节国贸公司。“在万能线产能发挥到极致的情况下,大力衔接950线路外轨订单,可以提高钢轨的产销量。”国贸公司及时与攀钢钒沟通市场信息,努力衔接需求量相对较小的50轨及小规格钢轨合同,使前6个月950线钢轨合同量月均达到近1.64万吨的水平,保证了950线钢轨产能的充分释放。
“2号方坯可生产合同只有4000吨,今天将生产3000吨,明天必须要有2000吨至3000吨合同,才能保证后工序连续生产。”这是制造部钢轧室阳波今年的一个普通工作电话,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与国贸公司联系如此紧密。
和阳波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制造部炼铁室的李攀。每天检查完原料库存情况后,他都会与供应公司联系、协调,保证“粮草”充足,成本最优。
而面对成昆线及渡口支线运力严重不足、铁路运费上调等不利因素,物流中心根据合同情况,积极调整产品重量和长度,提高铁路运输满载率;加快局车车辆周转,进一步降低局车停时。同时,加强与国贸公司相关部门协调,做好汽车代运相关工作,新增发往昆明安宁、玉溪等4条汽运线路。通过实施上述举措,上半年,攀钢钒实现汽车代运产品5.16万吨,自提产品14.82万吨,较火车发运降低物流费用125.1万元;减少局车延占费110.17万元。
一根筷子易折断,众人划桨开大船。强化协同效应,发挥整体优势,攀钢各部门以及供应公司、国贸公司等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支撑起的不仅仅是供产运销无缝对接的高效率,更筑牢了攀钢钒上半年逆境扭亏的坚实基座。
铁心服务,筑牢竞争力
市场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它从不相信眼泪。
“市场标准就是工作尺度”、“品种质量是企业生命”、“创新才有竞争力”……一路走来,在市场中苦苦挣扎的攀钢钒人,对经过无数实践检验的真理,比他人更有切肤之感。
两年前,镀铝锌产品因质量问题导致滞销的场景,攀钢钒制造部副部长李强至今记忆犹新。彼时,攀钢镀铝锌生产线从本部搬到了成都板材,但由于成都板材镀铝锌生产线是由镀锌生产线改造而来,当年10月至12月底试生产期间,产品黑斑、锌流纹等质量问题集中爆发,用户频频提出质量异议。“一些原本采购攀钢产品的用户转向购买其他钢厂的产品,我们要凑足1万吨镀铝锌产品合同都相当困难,用户对攀钢镀铝锌产品的评价更是跌入三流水平。”说到这里,李强甚至有些动情。
但攀钢钒没有灰心,更没气馁,而是以本部的经验和技术为基础,汇集多名专家、技术人员,反复研究、讨论,经过多轮技术改良、工艺进步,终于使产品质量趋于稳定。随后,攀钢钒客服人员又反复与顾客沟通,并以小批量试订、使用跟踪等方式帮助用户重新接受和用好攀钢镀铝锌产品。“稳定的产品质量及优质的服务帮助顾客恢复了用材信心,不仅销量上去了,价格也上去了。”今年上半年,镀铝锌产品是除重轨外,攀钢为数不多的效益产品。
像这样的难题,今年以来,攀钢钒坚持遇到一个,攻克一个,消灭一个。
攀钢钒成都、重庆两区域市场的顾客服务人员针对汽车零配件、民用镀铝锌、彩涂产品和汽车用钢进行了区域“拉网”式市场调查和产品推介,在成都区域成功开辟镀铝锌产品民用市场,为镀铝锌机组满负荷生产提供了市场支撑。
数据显示,上半年,攀钢钒各区域服务人员已开展了111项技术服务,挖掘了新品种5个、新用户38家、老用户新需求40项。
辛勤耕耘带来了丰厚回报。5月,华东一家电气公司有感于攀钢钒的优质服务,在自己增订镀铝锌产品的同时,还将另一家电气公司推荐给攀钢,使其新增了订货,提升了攀钢钒镀铝锌产品销量。上半年,重庆地区深冲普冷销量则同比增加25%,冷轧结构钢销量同比增加80%。
创新就要改变,改变才能进步,进步才有效益。
为提高成材率,冷轧厂联合各工序技术人员共同攻关,通过工艺进步和技术改良,打破了冷轧成材率长期维持在92.11%左右的局面,于今年2月、4月和6月分别达到92.53%、92.66%和92.67%,三次刷新纪录。
“以年生产能力100万吨计算,成材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1万吨产品,减少1万吨废品,而每吨产品与废品之间的差价至少也在千元以上,由此带来的效益十分可观。”该厂厂长邓强言语之中饱含喜悦之情。
而炼铁厂则打破40年来的无水泡泥传统供应方式,推行无水泡泥吨铁承包制,规定供应商需按照签订的合同、协议,对生产系统、设备或生产所需的固定、连续、大量消耗的材料实施单吨产品消耗或期间系统消耗费用定额承包,根据实际产品产量或约定系统承包费用予以结算。
“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更能调动多方能动性。”该厂厂长杜斯宏说,由于供方承担利润风险,一方面能够提高所供材料的性价比,另一方面还可以降低消耗费用,延长所用材料的使用寿命周期,减少出铁次数,降低钻头、钻杆等消耗,实现了供销双方共赢。
……
以市场为标准,以质量为支点,以创新为引擎,上半年,攀钢钒共进行了20项新产品开发试验,独有领先产品市场推广量104万吨;外销钢材质量异议率同比减少1.23 个千分点,质量降本4024万元;顾客服务升级实现效益品种销售增量34934吨,创效548万元;西南地区销售比例保持较高水平,达到70.5 %。
8月1日,张广宁在攀钢南山宾馆召开的鞍钢集团公司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攀钢钒公司在钢材价格下降、钢铁市场没好转的形势下,实行“铁血”倒逼机制,上半年实现盈利,值得表扬。这也充分证明了“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战胜困难”,为攀钢打胜扭亏控亏增效攻坚战作出了表率,提振了集团公司对攀钢的信心。
刚刚过去的7月份,攀钢钒再次传出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当月,攀钢钒实现利润1958万元。
破茧而出,才能美丽化蝶;破土而动,才能草长莺飞。
站在新的起点,攀钢钒正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英雄气概,行进在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征途上。我们坚信,在鞍钢集团公司、攀钢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攀钢钒一定会全面打胜扭亏增效攻坚战,交出一份更为圆满的答卷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