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碳】谁是最可爱的人——生产服务中心综采工作面回撤现场特写(组图)
有机会到过煤矿综采工作面的人,往往都会被那排气势恢宏的液压支架所折服。很多人不禁想问,这些庞然大物在井下狭小的作业空间里是怎样进行安装回撤的?什么人能有这般能耐?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生产服务中心综采工作面回撤现场。
井下回撤现场泥浆四溅、震耳的响声使得大声喊话成了沟通交流的有效途径。四个工人合力扛着一根四米多长、直径约三十公分的实心圆木从记者身边小心翼翼地走过。工人们穿着单衣服,沉重的圆木表面满是粗糙坚硬的树皮,死死地压在他们的肩上。“你不能站在这里,快到外边去”,一位长着络腮胡的工人摘下口罩对记者喊道。“我是记者,想在你们这里拍几张照片,顺便还想了解一下你们的工作情况”,记者大声地向他回应道。“记者也不行,我们现在很忙,抽不出人来照顾你,这里地方太小,你不熟悉情况待在这里有危险,赶快到外面去!”“魏班长,木垛打好了,可以拉支架了。”这时有人喊道。“知道了,等一下”,魏班长回头应了一声,指着联巷口站在vtc650防爆电瓶车旁边的人对记者说:“那是我们安装一队的队长刘孔林,你先去找他。”说完魏班长便转身招呼大家继续干活。
记者径直朝刘孔林队长走了过去,得知记者来意的刘孔林对记者说:“我们生产服务中心的这些工人真的很辛苦,说他们是最苦的煤矿工人我觉得也不夸张。”这时,一旁的vtc650防爆电瓶车启动了,液压支架的回撤工作即将展开。
在记者的要求下,刘孔林将记者带到一处能清楚看到回撤现场的安全区域。vtc650防爆电瓶车从联巷口缓缓驶进,两名工人熟练地将液压支架推拉头固定在了电瓶车前端的铲板上。在身穿反光背心指挥员的指引下,电瓶车牵引着液压支架一点点地向联巷口移动。由于作业空间有限,电瓶车司机的视线也受电瓶车庞大车身阻碍,每个牵引动作都是通过指挥员的提示不断进行小幅度调整,整个过程紧张有序,容不得半点差池,这极大地考验了施工人员的人车协调能力。伴随着引擎的轰鸣,拖着近40吨重的液压支架,vtc650防爆电瓶车巨大的实心轮胎在满是泥泞的地面上不断地原地打转,泥浆肆意飞溅,这是机械力量和苛刻作业环境之间的一场艰难较量。
“这个液压支架的回撤是个特例,这架液压支架刚好在联巷口。平时我们回撤支架的时候,先要使用绞车通过钢丝绳来牵引支架,待支架从工作面来到联巷口时,再使用vtc650防爆电瓶车进行调向,以便于55t支架搬运车进行装车运输。”站在一旁的刘孔林对记者说。“绞车?好操作吗?”记者问到。刘孔林指着角落里的绞车说:“操作绞车最要紧的是被牵引端和绞车操作端动作统一,这样才能保证安全。井下视听条件极差,我们在被牵引端和绞车操作端安装了提示铃,‘一声停、二声拉、三声松绳’,绞车司机必须仔细听铃、小心操作,稍有闪失就有可能酿成大事故。”
记者跟随刘孔林回到安全区时,先前牵引的支架已不见了踪影。工人们一刻没歇又开始了下一架液压支架的回撤支护工作。施工现场一下子人头攒动,几乎所有人都在扛支护材料。“这是我们安装队最辛苦的活儿了,一天扛下来腰都直不起来”,刘孔林扭头对记者说。看着工人们被汗水浸湿的衣领和坚定的神情动作,记者也试着扛起了一根枕木,前几根扛过去感觉还好,没扛几根肩膀和腰就酸痛难忍了,便没有再去体验那更为沉重的圆木,记者不禁感到汗颜。
又一架液压支架在工人们紧张忙碌的身影中消失在了联巷口。“撤一个液压支架就得流满满一身汗,这衣服就没有干的时候。”一位工人一边解着上衣衣扣,一边笑着对记者说。班中餐已经送到了联巷口,工人端起盒饭,每个人脸上都挂满了笑容。大量的体力消耗使得他们早已饥肠辘辘,能大口地嚼咽着饭菜仿佛已经是一种难得享受了。
记者来到先前见到的魏班长旁边,他叫魏建兵,是生产服务中心安装一队一班的班长。留着络腮胡的他一脸严肃,眼神沉着坚定。“魏班长能聊聊吗?”记者笑着问道。他扭头看了记者一眼用衣袖擦了一下嘴说,“行,聊什么?”“就聊你们怎么扛这些支护材料”,记者回答。“怎么扛?用肩膀扛。撤一架液压支架需要三到四根圆木,一百五十多根枕木,这都要我们工人一根一根的扛过去。”记者一怔问道:“那一天下来你们的肩膀能受得了吗?”“习惯了,刚开始肩膀上的皮一层层的掉,伤口出血衣服粘在上面撕都撕不开,时间长了就磨成老茧,也就不那么疼了。”魏班长说完便端起了饭盒。
听完魏班长的话记者放下了手中的饭盒,拿起相机……记者从刘孔林队长那里得知生产服务中心主任李文君此时也在施工现场,便立即赶了过去。“李主任,能简单介绍一下咱们现阶段的施工任务吗?”记者问到。“8月份,我们生产服务中心生产任务有7个安装、8次回撤、4个支护、8部胶带机安装,是今年以来生产最忙的一个月。尤其集中在8月上旬,同时有5个工作面的回撤、3个工作面的安装和4部胶带机的安装任务。正常情况,生产服务中心最多同时可以完成3安3撤的任务,现在要完成这么多的生产任务,必须合理组织人员调配分工。这半个月,我们中心都在满负荷运转,基本没有休整时间。现在这个工作面上,一部分人员是从保德煤矿的回撤现场紧急抽调回来的。综采工作面是周期性来压,我们要抢在来压周期内把所有设备都安全撤出来,人手不够工人都非常辛苦,下午还得去补连塔煤矿接着干。但是,越是忙越要紧抓安全,我们安全管理办公室主任,在各个施工点巡回跟班检查,队领导也全员全天跟班,我们肩上的担子不轻啊。”
邓玉坤和拓鹏东都是从保德煤矿紧急抽调回来的,他们前一天晚上被调回来,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的早班便匆匆上岗了。他们说:“我们这段时间是在‘连轴转’,现在最渴望的就是下了班就能倒在床上一觉睡到天亮。”
亲爱的朋友们,当我们坐在餐厅吃着可口的早餐,享受着清晨明媚阳光的时候;当我们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喝着热茶,敲击键盘的时候;当我们下班轻松起身回家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想到这些在漆黑的井下流淌着黑色汗水的煤矿工人,请深深的爱我们这些煤矿工人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