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文化 > 建筑业

构建全媒体集成传播体系 提升集团企业文化软实力

来自: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时间:2017-01-16


    

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建工集团党委组织实施了首次企业文化整合与提升,并以此为基础,着力构建基于互联网+理念的企业文化“全媒体”传播体系,有效推进了文化理念的“交互式”导入、文化管理的“全方位”融入和企业品牌的“立体化”传播,形成了企业文化“全媒体”集成传播的新格局,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精准发力、深度发力和全面发力,有效提升了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集团改革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构建“全媒体”集成传播体系 实现企业文化宣贯全覆盖

“十二五”以来,经济新常态下的深化改革和转型升级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新的课题,移动互联日益成为最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全媒体也逐渐加速向移动终端进行转移,大大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形式,扩大了工作辐射面;与此同时,北京建工集团员工队伍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平均年龄38岁,八零后、九零后成为员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的思想更加活跃,文化诉求更加多元。北京建工集团党委适时组织开展了“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中期调研,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挑战,着力探索构建了“全媒体”集成的企业文化传播体系。

一是载体拓展,搭建“全媒体”集成平台北京建工集团在报纸、官网、电视记者站基础上,创新开通了微信平台和楼宇视频播放平台,整合搭建了“一报、一网、一站、两平台”的交互式、全方位、立体化的企业文化“全媒体”传播体系,实现了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建立集团企业文化传播的“中央厨房”,注重强化资源共享,实现文化传播内容的一次性采集、多媒体呈现、多渠道发布;在内容交互上,注重各类媒体介质的互融互通,实现广播电视内容、微视频与微信的协同联动,实现纸质版《北京建工》报与微信一周“建证”微阅读的互动,实现各个媒体与楼宇电视滚动播放的实时互动。

二是系统协同,建立“大文化”工作格局。北京建工集团制定实施了《企业文化管控办法》,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三级管控机构”,并以此为基础出台了《集团微信公众平台管理办法》、《新闻宣传报道管理办法》,建立了企业文化内容的生产、共享和传播机制,明确了各处室负责“全媒体”文化传播内容生产的职责,明确要求设置专兼职企业文化管理员岗位,带动各系统充分利用集团各类媒体传递总部声音,传达总部机关决策部署,推动实现了集团文化理念入脑入心、文化管理覆盖系统、文化形象规范落地。

三是上下联动,打通“矩阵式”传播路径北京建工集团探索构建企业文化传播“矩阵”:在传统媒体方面,以《北京建工》报为核心,辐射延伸出二十余份二级单位企业报刊;在新媒体方面,以北京建工集团官微为核心,辐射延伸出二级、三级企业和业务系统官微,搭建了涵盖各业务板块、各区域市场、各系统、各单位的“矩阵式”企业文化传播路径,并逐步建立了机制联动、内容对接、人员互补的工作格局。

推动文化理念“交互式”导入 有效发挥企业文化思想和战略引领作用

在“全媒体”特别是新媒体语境下,北京建工集团逐步实现从单向灌输向双向互动的转变,从单一宣贯向多元化活动的转变,有效推动了企业文化的入脑入心,强化了企业文化的在员工思想和企业战略层面的引领作用。

一是抓引领,推动价值观升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北京建工集团党委始终将文化引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文化引领开展全方位理念宣贯。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遵循,通过企业报、局域网、外网、新媒体、楼宇电视等多种载体开展全方位文化理念宣贯,进一步强化了“建德立业、工于品质”价值理念和“学习、合作、创新、领先”发展理念的团结凝聚作用,实现了企业文化理念“进头脑、进课堂、进现场、进媒介”的“四目标,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集团核心文化理念上来。着眼发展引领,开展全方位战略动员。在集团纸媒建立了一把手论坛”等栏目,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交流心得体会、碰撞思想火花的平台。在集团官微平台,通过新媒体短平快地传播新理念、新思路,广泛宣传协同共享、转型升级、互联网+等发展理念。同时,融合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广泛开展企业发展理念和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联合发布推送了企业文化哪家强”、“如何用文化管理两万人的企业集团全年‘作战图’”等内容,进一步将无形的文化和有形的战略结合起来,持续推动了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把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对集团企业文化的理念认同和自觉践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是抓融入推动文化理念落地。北京建工集团将抓好融入工作作为抓好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融入主题活动。“全媒体”文化宣贯相呼应,组织开展了企业文化专题培训、新员工入职教育、企业文化宣讲等主题宣贯活动,编辑了30余万字的《北京建工企业文化故事集》,组织制作佩戴集团徽章,组织职工集体创作、传唱《北京建工之歌》等活动,并及时通过“全媒体”平台进行互动,收到了良好的宣贯效果。坚持入心和入行相结合,融入岗位工作。依托集团全媒体平台的宣传发动作用,组织开展了建功十二五、岗位做贡献”、“收官十二五、共绘新蓝图等企业文化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将“建德立业、工于品质”的文化理念贯彻落实的实际工作中。

创新,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北京建工集团鼓励在“一主多元”框架下开展企业文化创新,通过“全媒体”传播体系,对企业文化独特的文化特质进行发掘、沉淀、提炼,使集团公司和各单位的特色文化得以酝酿、培育和放大。一方面,集团改革发展六十余年中孕育的工匠文化、劳模文化、突击队文化、社会责任文化、学习型文化等得到进一步提炼和弘扬;另一方面,各基层单位在长期改革发展中形成的激情文化、创效文化、铁军文化等“子文化群”得到进一步定型和彰显。在互联网思维的催化影响下,在全媒体集成传播体系助推下,集团企业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充实,文化创新被赋予了更强的生命活力。

促进文化管理“全方位”融入 有效服务了企业改革发展

北京建工集团坚持将文化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通过“全媒体”集成传播平台实现文化管理的全方位融入,有效提升了集团的综合管理水平。

一是规范视觉形象,推动母子文化融合。集团公司严格贯彻执行《母子文化管理办法》,从全媒体入手,对企业报刊、官微等进行了系统的形象整合,实现了官微标识、纸媒报头、纸媒版式的“三统一”

是强化工作执行,推动管理水平提升。北京建工集团高度重视执行力文化建设,连续三年将“强化执行”写入年度工作总要求,并将“全媒体”集成平台作为强化执行力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集团纸媒设立“曝光台”,在楼宇电视设立表扬台”,充分发挥矩阵式管理网络中相关部门和系统的监督执行作用,对执行不力的单位点名批评,对集团各单位的发展业绩进行表扬,营造了奖优罚劣的良好工作氛围,大大提升了全集团的工作执行力,推动了集团重要战略部署,以及质量、安全、绩效、企业形象、劳务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地实施,推动了安全观、质量观、效益观、环保观等文化理念有机融入到经营生产管理工作中去,促进了柔性文化与刚性制度的有机结合。

三是延伸文化版图,推动跨文化管理。北京建工集团工程项目遍布国内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区域分公司或办事机构,不同的国家、地区、省份都有不同的文化特点。针对这一情况,集团公司坚持将全媒体体系传播快、受众广的特点与集团京外、境外点多面广的特点结合起来,依托“全媒体”平台广泛向京外员工、境外员工、外籍员工传播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价值观念,加强对京外、境外分支机构员工的教育凝聚,助推跨地域文化管理,推动实现了“本土人才企业化”促进实现了文化认同和管理对接的深度融合。

实施企业品牌“立体化”传播 树立集团良好社会形象

北京建工集团依托“全媒体”集成传播体系,以客户、政府、公众、股东、战略合作伙伴和广大干部员工为受众,以企业价值观为导向,着力讲好北京建工故事,着力开展品牌营销,有效提升了“北京建工”品牌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一是实现品牌传播“立体化”。十二五”期间,集团建立了报纸、电视、网站、官微和外媒等多种媒介的集团全媒体品牌宣传格局,为开展北京建工品牌营销提供了更加多元、精准的渠道。对内,坚持用《北京建工》报传递集团声音,凝聚智慧和共识,为集团“十二五”科学发展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对外,着力打造值得信赖的媒体圈,依托电视、报纸、电台等各类社会媒体,发稿7700余篇,同时,注重加大集团官方微信精准营销力度,建立了以客户、政府、公众、股东、战略合作伙伴等为重点的传播体系,有力提升了北京建工品牌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集团赢得了信任、赢得了尊重、赢得了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实现品牌价值内涵”。集团公司坚持将企业价值理念融入到品牌建设之中,通过全媒体平台讲好北京建工故事,传播集团“一条产业链”、“两大商业模式”、“三大市场”、“四大理念”和“五大创新”的发展理念。特别是通过新媒体平台重点推出了“习大大视察曼彻斯特空港城毛里求斯总理来华第一站选择北京建工等重头报道,以更深度的思考、更精彩的内容、更独特的风格,塑造了集团“产业链实力”、“绿色生态”、“高技术含量”、“精品工程和产品”、“新型国企”、“诚信负责”的良好品牌形象,输出了北京建工影响、输出了北京建工文化、输出了北京建工价值。

实现品牌维护日常化”。北京建工集团秉承品牌烁金、见微知著的品牌观坚持通过全媒体文化平台开展品牌日常维护。一方面,积极做好企业正面信息发布,对公众、股东和客户进行正向引导。另一方面,积极妥善处置日常突发事件,通过新媒体发表正面声音,十二五”期间共借助新媒体平台妥善处理媒体危机公关事件16。在不可抗力事件善后处置期,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社会舆论引导,特别是在利比亚人员撤离回国和刚果(布)军火库爆炸两项重大国际事件中,集团按照上级部署安排,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其中,驻利比亚人员撤离任务成功完成这一专题宣讲还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树立了北京建工负责任、有担当的良好品牌形象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