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集团】汗水谱写的青春
最近,首钢氧气厂氧通业务部新开展了一项对外服务创收业务——液化气罐车检测。检测工序包括残气放散、蒸汽熏蒸、氮气置换、打磨除锈、校阀回装和气密打压等操作步骤。由于此项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环境十分艰苦,记者决定前往亲身体验一番。
8月6日下午1点,记者推开了氧气厂氧通业务部现场作业休息室的大门。“请问,哪位是韩志锋?”“我就是。”一位身形魁梧健硕的青年站了起来。韩志锋是氧通业务部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排放残气、蒸汽熏蒸和校阀回装等主流程业务。由于长时间的日晒,他的皮肤变得黝黑。记者上前与其握手并表明来意,23岁的他已是满手老茧。
“我们这儿的业务是为外来的、完成运气业务的罐车进行清理检测。工作主要分三步,第一步是卸车,首先要排掉罐车内残留的气体,然后把压力表、安全阀、球阀等拆卸掉进行校验。第二步是蒸车,用蒸汽把罐车里面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蒸掉,防止人员进入罐车内部打磨时吸入有毒气体。第三步是装车,把校验过的阀门重新安装回去,然后对罐车进行打压气密性试验,检测是否有泄漏,最后置换氮气保证车罐内的压力。”
说罢,韩志锋便带上安全帽,抄起工具箱,“走,卸车去。”
槽车检验区,一辆辆偌大的液化石油气罐车整齐地排列着,像是等着韩志锋检阅一样。“卸车一定要按照步骤来,先把罐车内的气体放干净,在保证罐内无压的情况下再卸车。万万不可在还没有排气的情况下就把压力表拆掉。”韩志锋斩钉截铁地说,“在没有压力表监测的情况下,不知道罐内到底有多大的压力,如果压力过大,会导致有害气体在连接口零部件处迸发,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这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工作时一定要细致认真才行。”说着,他走到一辆罐车旁,从工具箱里选了一把扳手开始放气,一边放气一边凝视着压力表的指数,当指针指到“0”时,他说“可以卸车了”,于是换了一把扳手,开始熟练地扭动各种接口,拆卸阀门。
阀门接口处布满了油渍,韩志锋直接上手操作。由于管道弯曲排列,有些够不到的地方就把脸贴在罐车上、把胳膊伸进去操作,手上、胳膊上、脸上都沾上了灰尘和油渍。记者也学着他的样子,结果被晒的滚热的罐车烫得哎呦了一声。
北京的8月,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一样,让人喘不过气。伴着单调的机械碰撞声,韩志锋默默地工作着。汗水打湿了衣服,落在地上,手扶过的地方留下一个个手印。“我得戴上手套,不然扳手打滑。”经过大概45分钟“汗水的洗礼”,拆卸工作基本完成,他认真地把拆卸下来的零部件用信号笔进行标注,以便后序的校验回装工作。
“还有几台车没卸?”“两台。”简单的对话之后,韩志锋抹了把汗,又来到另一台罐车旁,开始拆卸工作。汗水伴随着时间“滴答滴答”,完全浸湿了他的上衣。就这样,没有片刻休息,他完成了三台罐车的拆卸工作。
下午3点多。“进屋擦把汗,休息休息吧!”回到休息室,韩志锋把湿透的上衣脱下来,拧出好大一滩水。他用毛巾擦了擦身体,喝了口水,自言自语道:“这湿衣服脱下来简单,穿上就难了。”看着墙上的罐车进场计划表,韩志锋又赶紧穿好衣服,“走,该蒸车了。”
经过这短暂得不能再短暂的休息,韩志锋像充过电一样,精气神十足。他拍了拍罐车说,“蒸车是利用高温来让罐内残留的气体挥发出去,蒸汽连接管连接在罐车底部对车罐内进行熏蒸,蒸完再用专业仪器测量是否蒸干净了,如果没蒸干净的话,人进去打磨时,在封闭狭小的空间吸入有毒气体,后果不堪设想。”随即,他扯着蒸汽连接管钻到车下,开始连接蒸汽管道。“我们蒸车用的蒸汽,就是使用被检罐车中残留的液化气完成的,原来都是直接放气卸车,经过几次作业发现一些车罐里的残气还挺多,放掉浪费了,经过几次试验,超过0.2兆帕的罐车残气都能有效地利用起来,一台罐车的残气就节省开支2000多块,可以蒸2台车呢,到现在我们已经回收利用了7台液化气罐车的残气了。”
韩志锋在车底下鼓捣了一阵,终于灰头土脸的出来了,头发上沾满灰尘,记者被带出的灰尘呛得咳了几声。蒸车工序开始,记者渐渐觉得周围的温度越来越高,汗水涔涔,便摸了摸正在进行熏蒸的罐车,结果一下被烫了回来,直搓手。韩志锋笑笑说:“被蒸罐车温度是很高的,只有高温才能把残气蒸干净,不然会给下一步工作留下安全隐患的。”
炎热的天气加上被蒸的罐车,记者几近虚脱,气温可想而知,但包括韩志锋在内的每一位师傅没有一句怨言,地上的汗水记录着他们的轨迹。“那边有两台罐车已经打磨完了,把校验过的零部件重新装上,装车也是精细活儿,要保证各个接口的严密性,最后还要进行气密性试验,这可含糊不得。蒸车还得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蒸干净,今天加班是肯定的了。趁这段时间我去装车打压了。”
临别时,韩志锋开玩笑道:“我手脏,就不握手了。我们这个工作其实没什么,认真负责就不会出问题。还有就是高温,哈哈哈,只有高温才能进行这项作业,除了热点儿没什么的,为了工作嘛。其实我们每位师傅都像一本书,身上都是故事,读几天几夜都读不完。好了,我回去继续工作了,再见。”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