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机产业一流媒体 建成精干高效传播机构
上海《大飞机》杂志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飞机》杂志社”)作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公司”)的新闻中心,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抓主业的同时,还立足定战略、建体系,着力带队伍、育文化。以打造“报、刊、网、视”宣传平台为主线,不断提高新闻宣传工作对中国商飞公司发展建设的贡献率。
核心业务发展
《大飞机》杂志社积极创新新闻传播途径和载体平台,以服务型号研制和中国商飞公司发展建设为中心,致力于以“全球、全程、全员”理念为指引,着力提升核心业务水平,初步形成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相互补充、资源共享的“报刊网视”四位一体媒体发展格局。
1.报。《大飞机报》的前身《中国大飞机》于2008年7月11日创刊(上海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准印证B-0252号),对开4版、每周1期、内部发行。2015年5月11日,《大飞机报》(国内统一刊号CN31-0115)创刊,成为中国第一份以民机产业为关注点的报纸。目前,《大飞机报》对外面向中央有关部委、各省市、各院校、民机产业链各企业,对内面向中国商飞公司全体干部职工发行。
《大飞机报》坚持“关注民机产业,传播航空文明”的办报宗旨,立足中国商飞、面向民机产业, 坚持国际视野、市场品位和公众需求,策划、组织、实施公司重大活动采访报道工作,形成宣传报道声势,成为民机产业舆论宣传主阵地。
2.刊。科技类综合性期刊《大飞机》杂志是一份以大飞机和民机产业为主要关注点的综合性期刊,于2012年11月创刊,双月刊,公开发行。杂志以“关注民机、见证时代”和“全球、全程、全员”理念为指引,专注于记录我国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和产业化进程,并将视线延伸全世界民机产业的壮阔蓝图中,涉及政策研究、产业发展、市场解析、科技动态等方面内容,主要面向与我国民机产业相关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研制生产企业、战略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国内外供应商、世界各国主要航空公司、航空科技爱好者、关心中国民机发展的社会公众等。
《大飞机》杂志目前有“特别推荐”、“封面文章”、“民机制造”、“航空运输”、“人物”、“科普”等十个栏目,内容聚焦国内外民机产业的蓬勃发展,先后以ARJ21-700飞机取证交付、C919大型客机总装下线为主题进行专题报道,较为深入全面地介绍了两大型号的研制历程,并推出一批对民机行业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采访, 引起广泛关注。杂志创刊以来,与许多国际供应商、社会媒体开展交流合作,并积极参与行业内各类重要活动,先后参加了第九、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首届中国(武汉)刊博会及第二十五届全国图书博览会。
3.网。在新媒体建设方面,《大飞机》杂志社同样取得可喜发展:
中国商飞公司门户网站:由《大飞机》杂志社运维的中国商飞公司门户网站2008年7月创办,网站运营严格遵守收、审、发三步制度流程,严把质量关,坚持“当天新闻当天上”,突出公开性、时效性,成为内容权威、更新及时、信息丰富、产业特点突出的信息发布平台、形象宣传窗口,被评为A级央企网站。目前总访问量达980多万。
中国商飞公司网站群:自2015年1月正式上线以来,有效提升了公司门户网站的资源整合能力,“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网站群体系已初步形成。中国商飞公司网站发布的新闻在各大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站的转载率也在不断攀升。
“民机网”:该网站立足中国商飞、服务民机产业、传播航空文明,旨在为中国商飞公司发展建设和型号研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赢得社会各界对大飞机事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促进大飞机事业健康发展。目前,“民机网”经过前期调研、策划、设计和制作,已于2016年5月11日正式上线运行。
“大飞机”微信公众平台:2014年4月14日正式创办,2015年7月1日起,形成固定发布时间,每周5期,充分发挥了微信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和便捷性、及时性等特点,突出民机特色,促进媒体融合,强化“有趣、有用、有料”的新媒体特点,策划多期微活动,使微信成为公司新媒体发展的核心平台之一、对外新闻宣传的重要窗口。
舆情监测体系:《大飞机》杂志社2014年1月1日起承担媒体信息监测任务,目前已完成媒体信息监测系统的搭建,形成由舆情“周报、专报、月报、半年报、年报”和“民机眼”APP手机客户端组成的编发机制,实现“五报一端”新格局,并建立了配套制度。监测系统突出专业性、及时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社会专业机构,建立舆情信息监测、核实、研判监控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并逐步加强境外媒体信息监测,进一步推动公司舆情监测工作国际化、全球化,为中国商飞公司高层全面了解舆论环境、新闻危机应对和引导提供参考依据。
4.视。视频和电视专题片板块突出直观性、纪实性特点,以照片、录像等方式全程记录公司型号研制和发展建设的主要过程和重要环节,为公司积累宝贵的图片、视频素材。采访声像工作实现了对中国商飞公司重大活动和型号研制重大节点的全过程记录,不仅记录了中国商飞公司发展建设里程,更全程跟踪记录了中国民机事业发展里程,不仅全程跟踪记录了从ARJ21飞机首飞、取证到交付用户全过程,还有C919飞机从立项、研制到实现总装下线全过程,拍摄照片数十万张,积累了大量的中国民机研制里程一手资料。
在此基础上,采访声像工作还逐步开发出《视频新闻》、电视专题片等应用,电视专题片的制作水平也逐步提高,迄今已制作各类专题片百余部,其中《一定要把大飞机搞上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商飞纪实》纪录片、《追梦蓝天》公司形象宣传片、《矢志蓝天》项目研制介绍片、《万里追云逐冰》-ARJ21飞机自然结冰环球飞行纪实、《胡双钱:大国工匠,筑梦蓝天》人物访谈纪实片等一些具有较强感染力和影响力的内容,在各类接待场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商飞公司和民机产业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
与此同时,《大飞机》杂志社逐步建立了公司范围内的声像统筹能力,开展了声像专业培训工作;筹建了中国商飞公司电视台,推出了视频新闻节目,至今已制作了70余期,在原有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宣传载体;探索了微视频与微信平台等新媒体的融合研究,迄今已制作20余条微信短视频在“大飞机”微信公众号发布,使公司的受众影响力得到了扩大。
管理实践创新
《大飞机》杂志社先后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中国商飞公司媒体发展路径研究》、《数字化时代的媒体传播体系研究》、《新闻宣传融入民机产业链研究》、《民机产业形象塑造与传播能力建设研究》、《中国商飞公司舆情监测、应对与引导策略研究》、《新形势下中国商飞公司融媒体发展策略》等课题研究,不断探索和把握民机新闻宣传的规律和趋势,使企业文化传媒工作的发展思路和路径更加清晰,更加坚定了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深度融合,走“融媒体”发展之路的方向。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把握民机新闻宣传的规律和趋势,明确了战略发展思路和路径,并确立了《大飞机》杂志社“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方针与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打造民机产业一流媒体,建成精干高效传播机构)、整合两种资源(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发展三类业务(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展览展示)、培育四种能力(舆论引导能力、文化传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加强五项建设(组织精干化、队伍专业化、采编信息化、管理标准化、文化可视化)。确定了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拥有2-3种公开发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报刊;提供民机制造业及上下游产业新闻信息资讯以及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全媒体传播及服务;依托中国商飞公司的行业资源和国内外合作伙伴,提供展览展示、科普教育、广告传播、研究咨询、平面及多媒体设计制作服务。
制度体系建设
在“基础管理抓制度、基本业务重流程”的理念指导下,《大飞机》杂志社以务实管用为原则,以“采编信息化、流程表格化”为载体,实施管理体系建设,累计制定下发了68项管理制度,包括总经理办公会、党支部会议在内的各项工作都有严格的制度要求,基本覆盖了主要业务和经营管理领域。此外,舆情信息监测、核实、研判监控体系和信息报告制度的建立,为公司高层全面了解舆论环境、新闻危机应对和引导提供参考依据。
对外交流合作
在构建内外互动、条块结合的新闻宣传组织体系建设中,《大飞机及》杂志社坚持协同共赢原则。除了公司内部的协作,还加强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国资委新闻中心和信息中心、上海期刊协会、上海市报业协会、上海企业报协会等主管部门和协会组织的联系,与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处建立党建共建关系,当选上海市报协副会长单位;与中国经济网、民航资源网、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等建立了版权合作机制,报纸、杂志内容在上述媒体平台实现同步传播,实现在线付费下载阅读;落实中国商飞与上海报业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新华社上海分社、澎湃新闻、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和定期学习交流机制。
培育团队文化
在抓业务、抓管理的同时,《大飞机》杂志社对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也紧抓不放,党支部书记与总部机关党委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与《大飞机》杂志社各部门负责人签署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落实党风建设廉洁从业要求,进一步树立“四个长期”的大飞机创业精神、“勤俭研制大飞机”的理念、“珍惜时代、珍惜事业、珍惜家庭、珍惜人生”的廉洁观教育。
为了帮助年轻员工快速成长,《大飞机》杂志社以专业化、职业化、复合型为目标,重点加强了采编骨干人才队伍和通讯员队伍建设,有效利用供应商、社会媒体、文化机构的资源和优势,加强特约记者、评论员、专家队伍建设,形成紧密合作、协同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邀请知名记者、资深编辑、摄影专家从采访技巧、编辑技能、版式设计、摄影摄像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通过编前会评报刊、部门内培、业务探讨等形式,查漏补缺,取长补短,切实提高采编业务技能,“终身学习、岗位成才”的学习氛围浓厚,“勤奋敬业、埋头实干”的工作导向不断强化。
经过数年实践,《大飞机》杂志社形成了“知行合一、协同共赢,马上行动、做精做优”的团队文化,逐渐树立起“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客户为本的服务意识、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马上行动的效率意识、精打细算的成本意识、遵章守纪的合规意识”。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