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勤修己 乐奉献 一汽锡柴与社会的共生之道
“环保的成本很高,每一个工程不论大小都很费钱,一个看似不显眼的隔声屏都要好几十万。由于这样的投资不能直接转化为企业效益,一般企业舍不得费这笔钱,但是一汽锡柴作为一家有责任的企业,这些钱我们不仅花了,而且花得很坚决。”作为一家重型发动机制造企业,在一座以绿色宜居著称的城市的市中心生生不息地发展繁荣,一汽锡柴堪称奇迹的“市中心的重型制造企业”模式,到底有着怎样的繁荣秘诀?
答案也许就是其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共生”理念。
勤修己
孔子曰,修己以安人。追求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就必须首先修养自己,是自身具备相应的主观条件。由于一汽锡柴产品特性,加之锡柴地处市中心,周边被居民社区包围等原因,如何与周边居民和谐共生,是企业面临的严峻考验。一汽锡柴以负责人的态度,花大力气直面问题。
一汽锡柴建立严格的环保管理机制,确保企业污染零排放。一汽锡柴对污染物的处理,实行点检制度,对污水管网、噪音防降、废气处理、粉尘处理的仪器设施,在作业前进行定点检测。同时,制定了严格的定期保养维护制度,工厂环保室每天派专员在厂区内外巡查,确保污染物处理管路、设备正常运行。针对各种可能对周边居民生活产生困扰的环境突发事件都制定了完备的预案,无论是对于容易出现突发事故的污水处理,还是运行稳定不太可能出现意外的噪音处理、喷漆、尾气等设备,一汽锡柴都从人员、设备、自己等多层面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措施。遇到大风、大雨等一些灾害性天气,一汽锡柴还会组织专人拜访附近社区,查探是否有意外的污染产生。
一汽锡柴不吝投入,花费大量资金改进环境质量。以生产车间喷气处理设施为例,由于该设备靠柴油吸附,一年四次更换柴油和填料,每次更换柴油多达5吨,一年下来成本惊人。据介绍,近年来锡柴在环保上的投资可谓大手笔,其中包括2005年和2007年共投入100万元购置4套喷漆废气吸收装置;1998-2008年共投入3000多万元对柴油机试车等噪声源进行治理;2009年投入1600万元对工厂污水管网和污水站进行改造;2011年投入330万元实施雨水管网改造项目,在雨水口末端增设雨水隔油池等巨额投入。
一汽锡柴坚持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认真践行共生理念。每年定期请环保局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同时,锡柴每一个排水接管的排放口都安装有公用事业局的检测仪,监测的数据直接传送回公用事业局的监控网,一旦数据不达标,公用事业局就会派人前来检测水样,若证实确实超标,则会对企业作出惩处、整改。与此同时,一汽锡柴更注重自律,据介绍,一汽锡柴每天早上都会对污水进行自检,作为锡柴自己的监控措施,锡柴生产部环保室每天都有专人在各接管处采集水样,自行检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进行排查,找到原因,并立即做出整改。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当他们感受了锡柴为和谐共生所做出的努力,体会到了锡柴治理带来的实效,自然也就会对锡柴这样一家勇于承担责任的企业心生敬意。
乐奉献
在“修己”的基础上,一汽锡柴更进一步,将共生精神付诸于实践,真正意义上为社会的繁荣共生做出贡献。
多年来,一汽锡柴坚持认为,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要社会需要,一汽锡柴定会积极行动,回报社会。一汽锡柴积极参与抗争救灾活动,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吉林省洪涝灾害等举国哀痛的灾难发生后,锡柴都第一时间行动,分别捐款85万元、42万元、21万元;一汽锡柴积极组织医务奉献活动,连续举办了二十届“义务奉献日”,并把当天的劳动收入全部捐给“科教奉献基金”,支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8月16日下午,在一汽锡柴餐饮中心门口举办的2013年“爱真情浓、心随衣动”青年助困爱心衣物募捐活动。据介绍,这是锡柴团委第二年组织该项活动,据粗略统计,今天的募捐活动共有700余名爱心锡柴人参与,共收到爱心衣物4000余件,动用了一辆货车才把所有衣物运送至无锡市北塘区星光义工协会爱心服务站。锡柴的爱心活动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树立了锡柴良好的企业形象,宣传了锡柴人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传递了企业精神的正能量。
近日,一汽锡柴厂长钱恒荣收到了无锡市公民献血办公室、无锡市红十字中心血站的联名感谢信。一汽锡柴职工在无锡市血液库存量不足和偏型时,勇担社会责任,勇敢地伸出手臂奉献热血,这种精神赢得了献血办、红十字血站以及全体市民的敬意。类似的感谢信、嘉奖令、荣誉证书,一汽锡柴还收到过很多,而在一汽锡柴职工们验证,这一切都只是他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琐事,是理所当然的举动。职工朴实的观念中所体现的,正是一汽锡柴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共生理念。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一汽锡柴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自身,勇担责任,乐于奉献。正是凭借着这种共生精神,一汽锡柴在赢得了社会尊重的同时,更实现了企业的价值追求,为企业的长足发展积累了无法限量的宝贵财富。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