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首钢集团】 文化在“实践”中传承——首钢打造“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纪实

来自:首钢集团     时间:2013-09-02

 

     乘坐“钢城动脉之旅”观光火车追寻百年首钢的工业发展足迹,登上高炉体验钢铁产业工人的火热情怀,走进陶楼了解首钢悠久历史,游览石景山、月季园、群明湖领略姹紫嫣红、湖光山色……首钢拓展文化创意产业新项目,打造“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让青少年一代在体验和实践过程中,感受石景山下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首钢搬迁调整的伟大壮举,让首钢人创新创优创业的豪迈情怀、首钢百年历史积淀的优秀企业精神代代传承。
                                ■ 在发展中传承 ■
    坐落在北京西部石景山区的首钢厂区,是我国钢铁工业的发祥地和重要生产基地之一,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首钢北京厂区钢铁主流程全部停产后,开始兴建“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 
    着眼于厂区内有完整的钢铁流程生产线,还有石景山、月季园、群明湖、永定河等众多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有“元君庙”、“藏经洞”、“古井”和“雍正御碑”等一批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还有名列北京首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的首钢厂史馆等,首钢利用这些资源打造文化创意产业。以高炉群和石景山为主体的1.96平方公里区域基本保留原貌,作为首钢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开发区。
    转型发展也要传承精髓。如何在打造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同时,使百年首钢的历史和精神代代延伸,这成为首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课题。
    “首钢园区”是我国目前规模庞大、保护完好、工业结构完整、历史久远的工业遗产,拥有工业遗址、人文古迹、自然景观三重价值,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2005年就已经被北京市和石景山区政府授予“青少年教育基地”。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起到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作用”。顺着这个思路,2012年,总公司提出“利用、开发首钢工业文化遗产、人文景观等资源,拓展首钢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新项目、新领域,建立青少年培训基地”的设想,让广大青少年在钢铁工业的发源地和钢城百年历史的沉淀中,广泛了解首钢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并从中向他们普及钢铁科普知识。
    就在同一时期,北京市教委正在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实践活动协调整合资源单位。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是社会各界为首都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健康成长搭建的服务平台;是发挥首都自然资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综合优势,推进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是百万中小学生参加首都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
    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所到的实践单位,必须为北京市教委批准的资源单位。首钢源景文化公司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线索,抓住时机,根据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对资源单位的要求,仔细分析首钢的各项资源条件:
    ——首钢1919年建厂,代表着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浓缩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首钢人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做出的巨大贡献、总结的各种经验、进行的积极探索、积淀的光荣传统和优秀企业文化,都是重要的主题教育资源。
    ——首钢陶楼铭记历史、昭示未来,蕴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成为德育教育课堂,传播、展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青少年立爱国报国发愤图强之志。
    ——打造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将以中国钢铁工业百年进程为背景,以首钢工业建筑、工业遗迹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依托,打造一个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为一体的博物馆群,成为铭刻首钢人爱国情、报国志、强国梦的历史丰碑。
    ——近年来,首钢北京厂区工业遗迹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社会团体、北京市民纷纷前来,观赏月季花,乘坐小火车,游览群明湖,登顶石景山,零距离接触三高炉等工业遗址,感受首钢企业精神的无穷魅力……
    经过仔细分析和对比北京市教委对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的要求,源景公司认为首钢这些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北京市教委中提出的“凸显实践育人功能,让全市中小学生受益”的要求。在总公司领导的指导下,首钢源景文化公司向北京市教委提出将首钢申请列入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教育基地。
                             ■ 在转型中创新 ■
    为加快推进“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申请的批复,首钢源景文化公司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经过努力,首钢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有了初步进展。
    2012年11月6日,石景山区教委领导及全区41所中小学的校长、德育主任来到首钢厂区,了解考察首钢申办“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情况,开办学生“当一天炼铁工人”旅游体验活动。认真听取了首钢“社会大课堂”主要内容介绍,零距离接触工业遗址,实地感受“大课堂”,一致给予好评。大家认为,首钢作为一个百年老厂,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是教育系统履行社会实践教育的好课堂。在首钢开展社会大课堂项目,条件非常好,能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工人阶级的光荣传统,使学生受到非常好的教育,是学校开展社会大课堂的好地方。
    取得初步进展,让首钢源景文化公司看到了首钢成为社会大课堂的前景。他们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与北京市教委密切联系,做好各项申报工作,期盼尽快得到批复。
    首钢申报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的用心和执着,得到北京市教委的快速反应。今年4月10日,北京市教委社会大课堂办公室专家一行5人,在石景山区教委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来到首钢实地考察调研。专家们对首钢的申报资源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首钢工业文化有特点,资源内容丰富,对青少年有吸引力,可以马上对青少年学生开放。同时,也对三高炉、陶楼等社会大课堂实践区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围绕着北京市教委提出的要求,首钢多个部门和单位积极行动,完善条件,努力使各区域的“实践”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首钢陶楼1988年11月投入使用,主题为《首钢的昨天、今天、明天》大型展览,浓缩了首钢近百年的发展史,不仅记录了首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重要历史事件;还记载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首钢的巨大关怀,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首钢开展社会大课堂实践活动的重要区域。首钢党委宣传部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努力,为陶楼及工业遗迹申报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实地考评、综合评议,首钢陶楼及工业遗迹被命名为北京市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于近日挂牌。
    针对北京市教委对三高炉提出的加强安全防护装置、增加一些让学生动手的项目等要求,负责三高炉的铁区管理处迅速完善现场设施,丰富活动内容,努力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打造一片新天地。
    铁区管理处高炉作业区领导带队,抽出上白班的管理人员,加上当班职工,每天集中一二十人,对天车内环梁、外环梁及上方环梯、三个出铁场、风口和参观平台进行全面的立体式清扫。为了让高炉更加美观,铁区管理处组织机关干部和高炉作业区职工共同奋战,对三高炉梯子、栏杆、引桥护栏底座、综合楼用油漆进行粉刷。一个月后,三高炉从内到外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使中小学生能够系统直观地了解炼铁岗位、炼铁场景,铁区管理处先期组织职工模拟体验参观活动流程,而后又邀请首钢技师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上三高炉进行模拟演练,召开座谈会请大家谈感受和见解,征求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活动方案进行再调整、再补充、再完善,千方百计提高策划和组织工作水平。
    为了做好参观的接待工作,铁区管理处在职工中挑选骨干进行讲解培训,讲解所在班组岗位的主要设备、职责和日常操作知识。这些同志长期从事高炉生产,虽然是高炉各大系统的行家里手,但在体验参观人员面前,怎样用通俗、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本系统的情况,却是一个新的问题。通过编写文字介绍材料,组织大家反复学习、熟悉、掌握,达到了面对人群运用自如,语言顺畅,熟练讲解,不仅解决了接待问题,而且促进了大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为了让参观场景更加形象,铁区管理处在参观平台、炉身和出铁场重新布设了照明灯具,主沟、铁沟和渣沟全部铺设了LED灯,铁口和摆动溜槽上安装了灯具和红色有机玻璃板。各种灯光全部打开后,铁口和主沟一片通红,铁沟和渣沟沟盖上装饰的LED灯跳动闪烁,模拟了渣铁奔流的现场景观。
    经过铁区管理处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体验内容日益丰富,展品不断涌现:长度达55米、总计23块展板的炼铁厂厂史展览在参观平台北侧一字排开,设计美观大方,内容图文并茂,在专用灯具照射下,色彩朴实亮丽;高炉常用工具排列有序,其名称和用途一一标示在展板上,承载着高炉生产时期难以忘怀的岁月;两个身着白色阻燃服、头戴大沿帽、足登炉前专用皮靴的高炉炉前工模特,面向引桥站立在展牌前面,迎接来访的体验参观人员;用91根高炉开口机上铸钢钻杆拼接而成的飞机造型,在镶嵌周边LED灯的光彩下,于高炉西侧展翅腾飞;利用各种废旧备件、材料、管路、阀门创作的9个钢铁雕塑,竖立在参观平台东南侧;整理出6间更衣室,找来铁桌子、台账、岗位规程、安全帽等,复原成炉前班组休息室。
                           ■ 在实践中提升 ■
    首钢“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主要开放小火车、陶楼、月季园、群明湖、三高炉、石景山等重点区域或体验项目,运用二维、三维动画来介绍冶炼技术、铁矿石是如何变成铁水的……轰轰烈烈的钢铁生产场面与展现出来的绿化美化湖光山色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一致,得到北京市、石景山区教育系统和中小学生的普遍认同。首钢源景文化公司精心制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安排,通过体验活动使青少年了解钢铁生产历史、炼铁生产工艺,了解炼铁工人的工作和生活,了解首钢的过去、现在和今后的发展。石景山京源学校学生走进首钢大课堂,举办《看首钢、说首钢、画首钢》主题活动。学生们的作品琳琅满目,社会实践开阔了他们的思维,舒展开了长大后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
    5月17日上午,10辆大巴车驶入首钢东大门,车上走下近700名身着白色校服的人大附中高一学生。“这是我们年级学生的校外实践,和地理、历史、化学等科目是挂钩的。”一位老师说,组织学生们来首钢,不同于人们印象中的春游,这里如同流动的课堂,学生们在真实环境中的体验会使他们迸发出更多的知识“火花”。
    第一批学生乘坐的“先行号”小火车开动了。二炼钢、高线厂、焦化厂、炼铁高炉等工业遗迹,在学生们眼前一一展现,老师和学生们纷纷拍照留念。在三高炉,高一(5)班的严瑾同学看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科普短片之后说:“结合在课堂上学的化学知识,比如三氧化二铁和一氧化碳经高温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我们在这里直观地看到了化学反应的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更形象、更深刻。”
    整个实践活动下来,老师和学生们纷纷称赞这次在首钢的实践活动有意义。高一(6)班班主任张帅说:“今天和学生们来首钢进行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活动,对同学们是一次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不仅拓展了学生们的视野,也对咱们国家民族工业发展史有了更加深刻认识。希望有机会能到首钢的新基地参观。”“学校出过这么一道题,让我们分析首钢搬迁调整前后的区位条件和优势是什么?”高一(5)班欧阳任杰同学说,“那道题我答得不怎么样,要是现在再出类似的题,我一定会答得好一些。”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