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人学术论坛 > 图文报道

深入创建学习型企业 推动首钢转型发展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3-09-11

   

 

    深入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推动首钢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钢是中国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总部位于北京。从1919年建厂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首钢现在拥有3000万吨以上的钢铁生产能力和采矿、机械、电子、建筑、房地产、服务业、海外贸易等众多非钢产业。已经连续3年进入了世界500强。

2012年7月,首钢召开“创新创优创业”经验交流会,举起了“以开放的视野实现首钢伟大的转型”的旗帜,明确了实现首钢伟大的转型要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一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在主业做强、多业协同的同时,要突出北京地区的转型发展,建设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体现首钢产业的高端性和综合性;二是产品结构的转型。无论是钢铁业还是非钢产业,产品结构还要继续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包括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三是体制机制和思想文化的转型。适应首钢发展格局的新变化,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和思想文化的创新。

实现首钢伟大的转型任务艰巨、任重道远:

从钢铁主业看,首钢近些年通过建设钢铁新基地,工装设备实现了大型化、高端化,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但和国内外先进企业来对比,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   

从北京地区转型发展看,要适应首都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需要,在北京地区建设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首钢人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许多的新事物、新知识、新政策、新法规、新机制、新体制,都需要从头开始学习、认知、掌握,加快推进和落实。

“以开放的视野实现首钢伟大的转型”对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能力素质,对企业的管控模式、发展方式都是挑战,实质考验的是人的素质、人的学习能力。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创建学习型企业是首钢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推动创建学习型企业深入发展

 

2012年10月,首钢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首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青海作了题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首钢伟大转型》的主题报告,强调要坚持“全员学习、团队学习、行动学习、开放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推动学习型企业建设不断深入,为实现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

首钢领导班子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倡导者,同时也是开放视野改善思维模式、转变思想观念的带领者。2012年以来,首钢总公司党委中心组共组织集中学习24次,围绕学习党的科学理论,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全国和北京市“两会”精神,共组织专题讲座、报告会和座谈会6次。去年7月,首钢召开“三创”经验交流会后,把事关首钢转型发展的八个方面大问题细化为36项具体工作。首钢总公司领导班子分工负责深入各单位调查研究,先后到30个单位调研,和大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有力推动了集团各单位的经营生产和转型发展工作。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

 

首钢已连续11年坚持开展“三创”主题实践活动。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不断赋予“三创”的新内涵,成为了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2012年,在北京市委讲师团和宣讲家网站举办的“宣讲家杯”优秀报告(党课)年度评选中,首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青海在首钢“三创”交流会上的主题报告“以开放的视野实现首钢伟大的转型——对首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获得一等奖。首钢“三创”主题实践活动获北京市国资委系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十大品牌活动。

围绕推进转型发展,首钢不断深化创建学习型企业活动,凝聚正能量。2012年10月底,首钢党委启动主题为“关爱职工、感恩企业、回报社会,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职工演讲比赛。2013年,我们又在全集团开展了“我的梦·中国梦”职工宣讲活动。组队参加了市国资委“我的梦 企业梦 中国梦”百姓宣讲“双十佳”评选活动。首钢宣讲团获得了北京市国资委系统“十佳百姓宣讲团”荣誉,首钢矿业公司计控室职工李梦莹被评为“优秀百姓宣讲员”,首钢总公司党委宣传部荣获“优秀组织奖”。通过这次宣讲,激励了广大干部职工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奋力完成好首钢转型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共筑“中国梦”的钢铁荣光。

在深化创建学习型企业中,首钢积极创新、搭建平台,推动多地干部职工的交流学习。《首钢日报》推出全彩版,在长钢建立分印点,不断扩大发行量。首钢电视台《首钢新闻》实现五省七地联播,加强不同地区职工间的交流与学习。党的十八大后,报纸、电视开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大报告解读》等专栏,刊发党委书记访谈和基层单位支部书记、班组长、一线工人的体会文章,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营造深入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浓厚氛围。

 

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2012年以来,首钢党委授予在2011年第六届世界虚拟炼钢挑战赛中,夺得企业组世界冠军的路飞、于晨——首钢“三创标兵”荣誉称号,授予双双夺冠的首钢男女篮球队“创新创优创业”集体称号。“五一”表彰会上,劳动模范、先进职工成为最幸福的人:首钢职工卫建平、矿业公司杏山铁矿开拓作业区分别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首钢京唐能源与环境部气体防护站被全国机冶建材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受到隆重表彰。

在今年7月首钢召开的 “三创”经验交流会上,有11个单位16名同志进行交流发言。京唐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把明确定位作为前提,将对标学习作为途径,向首钢内部兄弟单位国内和国际先进企业学习,开放视野、博采众长。围绕工艺技术、品种钢生产、设备功能精度等,在公司层面开展学习培训87次,达5000余人次。2012年,家电板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2%,排名第一位,开发出了耐指纹和全无铬等高端产品;车轮钢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6.2%,排名第二位,开发出了590MPa高强车轮钢和超细晶、高扩孔、高疲劳等产品;管线钢、高强钢、集装箱用钢的市场占有率进入了国内前五位。

   一是冷轧公司瞄准先进企业,团队学习、系统攻关。把承接宝马汽车板生产,作为构建高端产品生产体系的难得机遇,与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共同赴宝马主机厂及其配套厂进行技术交流,完善了O5板产品生产准备和过程质量控制相关文件,更新了控制计划以及相应的保证措施54项。今年上半年组织宝马认证订单生产7次,累计生产1870吨,积累了高端产品生产技术经验,打开了进入一流企业客户的大门。

    二是老典型焕发新光彩。党的十八大期间,党的十八大代表、首钢技术研究院高级焊工刘宏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要互相敞开大门,关注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提案带到了会上,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议,得到了北京市领导高度关注。今年6月2日,首钢总公司—清华大学焊接高技能人才培训班在清华大学正式开班。

在创建学习型企业过程中,我们有以下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学习型组织的理论本身表明,学习是终身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因此建设学习型企业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二是建设学习型企业,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发挥好带头作用。三是建设学习型企业,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学习力,从而使企业充满创新的活力。
  在今后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创新,使学习型企业成为“以开放的视野实现首钢伟大的转型”的永久推动力。

(本文为首钢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姜兴宏,在“第七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上的发言)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