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安全文化引领2亿吨矿区创新发展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是我国第一个2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地跨陕蒙晋三省区,员工4.35万人。有20座安全高效矿井,累计生产原煤16亿吨、实现税费1000亿元、利润800亿元。
27年来的改革创新历程中,我们创造了国内第一、世界领先的安全生产水平。从2000年到2012年,累计生产原煤15.6亿,平均百万吨死亡率0.027,4度实现亿吨无死亡,去年6月12日以来生产原煤2.5亿吨,无一人死亡。安全高效发展过程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创新安全理念,为安全高效发展提供战略先导
神东安全高效发展的起点,在于突破了传统煤矿建设理念。上世纪90年代初,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确立了“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建设方针,废弃生产方式落后、安全条件差、用人多的生产方式,引进高产高效采煤装备,建设大型矿井,使资源丰富的神府东胜煤田告别了以前煤矿小、散、乱、脏的形象,走出了一条规模集约、安全环保的新型煤炭工业发展之路,也为我们积淀培育安全文化的思想内核创造了物质条件。
在长期的安全生产实践中,我们全面贯彻落实神华集团“煤矿可以做到不死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等安全理念,结合神东创新千万吨矿井群的实际,逐步总结提升,形成“生命无价、安全为天”、“无人则安”、“零事故生产”等安全生产理念。
“生命无价、安全为天”体现了我们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的高度政治自觉,把本质安全型发展摆在企业“五型”发展战略的龙头位置。在安全高效发展的过程中,不把安全投资视为可以减少的成本,而是计入可增值的效益;不惜投入巨资应用高效的采掘技术,使用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可靠性高的采掘装备,创造相对安全的井下作业环境和良性的地面生态环境,使煤矿工人摆脱危险、繁重的传统采煤方式,使煤炭开采由重体力劳动转变为智能化操作。坚持企业发展以员工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把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最大的价值追求,宁舍一切,不舍安全。
“无人则安”是我们深刻反思安全管理得出的结论。不是说井下生产不用人,而是坚持走科技兴安之路,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简化系统,最大限度地少用人,最大限度地规避人的不安全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生命的危害程度。大柳塔煤矿在开发建设初期设计年产能力仅为120万吨,定员超过6000人。运用无人则安理念,持续进行技术创新,2000年,矿井生产能力由360万吨提高到1000万吨/年,定员减少到400人。推广大柳塔煤矿的经验,全公司实现了集中安全监测监控、预警报警。井下固定岗位实现了远程监控、无人值守。彻底改变了“人海战术”的煤炭生产方式,减少了36%的矿井人员,全员工效提高22%,达到“无人则安”的效果。
“零事故生产”的理念是以志存高远的目标引导神东的安全生产创新实践,是装备升级、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的一面旗帜。早在2004年,公司明确提出了“百万吨死亡率向零进军”的奋斗目标,近十年来一直成为公司生产运营的核心责任指标。2012年10月,公司又提出了安全生产向“零伤害”进军的更高目标,细化为:追求技术工作“零缺陷”,工程质量“零次品”,机电设备“零故障”,标准化工作“零差距”,现场生产“零隐患”,检查监管“零死角”,员工工作“零‘三违’”,成绩面前“零自满”,最终实现“零伤害”。从“零死亡”到“零伤害”,是对“人本”核心价值的更深认识,也进一步凸显了安全理念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创新风险预控体系,构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完善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我们发挥安全文化重要作用,一个基本的特点是深入分析煤矿安全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研究解决问题的出路。 2005年,在国家安监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的指导下,公司在千万吨矿井上湾煤矿开展了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项目研究与实践。历时一年,创新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危险源辨识和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以PDCA持续改进为特征的安全管理体系。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改进,这套体系已被国家安监总局批准为行业标准,在全国煤矿推广应用。
作为煤矿风险预控体系原创地和成功实施的先行者,我们在推广应用中,始终注重文化的创新与应用。一是实现体系落地,通过理念引领和培训强推,充分调动全员力量,常态化进行危险源辨识,并下发岗位危险源辨识卡,使井下员工都能牢记自身的岗位风险。二是固化体系制度,采用风险管理标准化、岗位责任规范化、现场管理程序化、工单检查常态化、绩效考核精细化等五项措施,提升体系运行水平。三是建设了风险预控管理信息系统,对各单位存在的危险源(隐患)经会审后录入系统,并对系统重大危险源挂牌督办、跟踪管控,有效提高了体系运行效率,共享了安全信息资源,实现了危险源的跟踪、预警、管控以及隐患排查整改的闭环管理。四是将体系实施情况纳入干部考评体系,建立公司、基层单位和区队(车间)三级检查考核模式等措施,把体系实施效果按照工资总额40%的比例,纳入绩效考核,分解落实到公司职能部门、基层领导班子成员和每名员工,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参与者、实施者、推动者。
煤矿风险预控体系的实施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们把公司实施风险预控体系前后五年作了对比。风险预控体系实施前的2002至2006年5年间,公司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为0.037。体系实施后的2007至2011年5年间,平均百万吨死亡率下降为0.014,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下降了62%。
强化全员安全培训,促进人才保安
一流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公司建立了包括教育培训管理委员会、各基层单位、区队和车间在内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级培训体系,建立了“教材、课程、课件、实操、师资、考务”六个培训管理系统。开辟了专职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公开选聘专兼职培训教师。在教材研发上,编写近70本煤矿安全生产培训教材。其中《国外引进高产高效设备相关工种鉴定标准》及其关联的16套17本教材,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实操方面,公司建立设备维修中心和太原煤科院2个实操基地,使用连采仿真系统、供电仿真系统等进行现场模拟实操培训,员工通过实训,能够做到懂原理、熟系统、能操作、会保安。突出基层培训,强化一线员工的安全技能,创造性的在班前会上采取每日一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并通过每月一考进行考核,使班前会成为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安全教育的第一课堂和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在基层培训上,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把培训课堂设在实训基地和生产现场,坚持边教学、边演示、边实践,加深员工感性认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
截至目前,神东先后有2人获中华技术大师,9人获“全国技术能手”,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52.5%,为神东现代化安全高效矿井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施安全子文化建设,深化文化积淀
公司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重视构建“一主多元”文化要素,积极引导下属单位开展子文化建设。
补连塔煤矿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在安全生产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以神东安全文化为指导,构建了安全生产“零”文化。核心是 “100-1=0”安全价值观,即安全事故只能为“0”,只要发生任何1起事故,所有的工作都回归于零”;“只有事故率为‘0’,才是真正的安全”。“零”文化的建设途径是 “五个一”。即建设一套安全隐患管控体系,解决员工“不想违”问题;制定一套安全制度,解决员工“不敢违”问题;设计一套安全操作规程,解决员工“不会违”问题;编制一张安全检查网络,解决员工“不易违”问题;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煤矿,解决员工“不能违”问题。通过持续不断的安全“零”文化建设,这个矿安全生产周期超过12年,已经实现连续安全生产 4675天,产煤2.3 亿吨,无一人死亡。
上湾煤矿在推行精益化管理的过程中同步建设精益文化。去年以来,通过排除计划维修时间、故障停机时间、非设备停机影响时间过长等影响的关键因素,整改制定了关键路径法,以提高开机率和性能开动率为两条主线,提高设备综合利用效率,进而提高综采产能。精益文化建设以人本为核心,内涵体现在“生产组织精准、设备运行精良、管理体系精细、数据信息精确、人员技能精通、矿区环境精美、文化建设精实、创新意识精进“八个方面,实现“目标精细化、组织精准化、信息数字化、人机协同化、环境舒适化、体系标准化、队伍专业化、文化人本化、创新常态化”九个内容,取得了良好业绩。精益化管理实施一年来,上湾煤矿的综采OEE提升8.51%,产能提升10.5%;全年综采生产时间增加468小时,多生产煤80多万吨。
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矿生产建设中永恒的主题。神东创新的安全文化工程,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2012年7月19日,以推广神东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为主题,在宁夏召开了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经验交流现场会。现场会上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介绍了安全管理先进经验。2013年公司被评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在7月10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做了安全文化创新的经验交流。
神东的安全文化管理效应
安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员工。先进的建矿理念,为员工创造了相对安全的井下作业环境。地面生态环境的改善,员工享受到了碧水蓝天;装备的可靠性,降低了自然灾害的危害性;信息化技术应用,使井下员工由重体力劳动转变为技术操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安全文化引导员工素质提升。主要体现在员工自觉接受安全教育培训,逐步实现由普通劳动者向安全主人翁转变,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由个体安全行为向团队安全转变。
安全文化提升神东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神东在重大灾害发生,国难当头的时候,积极参与地方矿山救援、抢险救灾,塑造了央企良好的社会品牌形象。2011年,公司建设落成了国家矿山救援鄂尔多斯基地,成为全国23个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之一。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文化引领神东安全健康持续跨越式发展。在神东安全文化理念的引领下,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累计上缴费税1000亿元;企业和地方和谐发展;统筹企业的安全生产、党建工作、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保证安全、技术、环保、人才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发展成果得到了企业员工和社会各界的共享。
安全文化建设提升神东核心竞争力。安全文化建设提升了神东核心竞争力。就神东而言,安全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技术创新能力。累计取得专利技术138项,新型实用技术500多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共创造99项中国企业新纪录。获取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信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创新体系。管理创新能力。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为煤炭企业的独创;安全理念具有超前性;管理方法不断变革;制度体系成为国家标准;规模化生产,提高了抗御风险能力。文化创新能力。以文化的力量约束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保证企业战略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本文为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部部长韩浩波,在“第七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上的发言)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