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钢集团】变革迎挑战 攻坚正当时
从不愁市场到主动找市场,从身陷亏损泥潭到连续实现盈利,6年间,冶材公司走出了发展的低谷,完成了华丽转身,其发展轨迹,恰似象征胜利的“V”字。
对于冶材公司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V”字中,蕴涵着艰苦的历程,承受着改革的阵痛,其成功得益于转变思想,大刀阔斧实施市场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积极践行“六种发展理念”。
打开市场谋生存
2007年,攀钢调整采购政策,改变了耐火材料关联交易定价方式,放开了耐材采购市场,不愁市场、不愁活源的冶材公司,一下掉入亏损的泥潭,生产经营陷入了困境。
按照冶材公司总经理王长民当时的说法:“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当‘叫花子’了”。“不要怕当‘叫花子’,只要找得到活,只要能挣钱养活自己,当‘叫花子’有什么了不起的。”王长民在那段时间总是不断地向员工宣讲他的“‘叫花子’理论”。
首先去做“叫花子”的是机加工分公司。2008年3月18日,冶材公司的亏损大户机加工分公司试水内部承包经营,承诺3年扭亏为盈,拉开了冶材公司市场化改革的大幕。
内部承包,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自己去挣钱养活自己。曾经万事不求人的机加工分公司开始放下身段四处求人,“西瓜”要抱,“芝麻”也要捡,哪怕再苦再累,只要能挣钱的活都接。一年的试水,当年实现减亏100万元。
一花引来百花香。从2009年开始,冶材公司所有的生产型单位全部开始了内部承包。与此同时,随着《冶材公司竞争性市场销售激励通则》和《冶材公司科研创新激励通则》等制度的相继推出,冶材公司以“锅里有了碗里才会有,全体员工要有饭吃,公司必须要有增量效益;员工个体要比别人吃得更好,则要从增量效益中去实现,而增量效益与个人贡献完全挂钩,是自己说了才算”等为主要内容的薪酬制度设计已经落地生根。
几年的努力,冶材公司最大的变化就是员工的市场意识、闯市场的能力得到根本性提升,再也不怕当“叫花子”了,冶材公司在2011年终于走出了亏损的泥潭,实现盈利。
自力更生渡难关
冶材公司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更严峻的形势又接踵而至。2012年钢铁行业进入“寒冬”,作为攀钢的一个子公司,冶材公司对钢铁行业、特别是对攀钢高度依存,钢铁主业日子不好过,冶材公司的日子也紧巴起来。
怎么办?“六种发展理念”给出了答案,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冶材公司顺势推出“我的公司我的家”大讨论,向职工征集扭亏增效建议。仅一个月时间里,全公司1009名在岗员工中,就有801名员工提出了1208条建议。这些建议的背后蕴藏着职工群体中的一股不服输的精气神,体现职工一片爱企如家的拳拳之心。
有了这样的员工队伍,冶材公司许多工作推进得就顺理成章了:西昌项目正常运营,攀枝花、西昌、德阳三大基地开始发挥协同效应;自主创新卓有成效,新产品研发、新技术运用齐头并进;两级机关改革顺利推进,优化了管理流程,提升了管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冶材公司自产产品销售和业务收入比2011年提高10%,完成攀钢下达的利润考核指标。
创新机制激活力
延续2012年的走势,2013年钢铁行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上游主要原料价格基本不动,下游产品价格却一降再降。困难当头,怎么办?冶材公司的答案是:深化“六种发展理念”的学习讨论,以优秀民营企业为标杆,推进观念机制变革创新。
两场报告会振聋发聩。3月26日,在“生存还是死亡——冶材公司耐材产品路在何方”报告会上,优秀民营企业老总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告诉冶材公司员工,在目前极度恶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国企的身份早已不是护身符,除了自救没有他法。6月28日,在“生存还是死亡——公司销售工作突破困局,我们该怎么办”报告会上,用户告诉员工什么是市场标准,销售人员告诉员工市场有多么残酷,生产单位告诉员工要生产优质产品谁都不可或缺。“每一环节的劳动都关系到订单挣钱与否,只有所有劳动都成为有效劳动,干出来的活才能有所回报!”王长民在报告会上这样说。
量化考核全面实施。冶材公司对2013年绩效考核定下了这样的基调——从分配机制入手,破除“贵族意识”,打破“大锅饭”,全面实行量化考核,计时计量计件计酬,由发工资到依靠自己的劳动挣收入。
“收入稳步增加才能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实行量化考核后员工收入可以自己算,员工想增收就得多干活。”冶材公司党委书记吴铁军这样理解量化考核。
2013年,一些新的气象正在冶材公司悄然出现:
率先实行计件工资制的耐材分公司,工资收入完全与工作量直接挂钩,他们不再抱怨人少、活多,从不愿意多干到开始主动到处找活干,就连以前相对轻松的维修班组也主动去扛包卸货;机电分公司“跨界”发展,从机电维护到参与钢坯表面质量优化处理;物资配送中心将劳务输出与发展物流同步实施,不但实现由费用型单位向经营型单位转型,还能依靠超额利润提出工资奖励。全员量化考核,计时计件计量计酬的绩效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员工的认可,依靠多干活挣收入成了冶材公司全体员工的共识。
今年7月份,冶材公司党委被评为攀钢先进党委。值得高兴的是,该公司上半年完成了利润考核目标,年初定下的销售收入比2012年增长20%以上的目标已成定局。提前谋划明年工作,冶材公司有信心在今年的基础上使销售收入再增长20%以上。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