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 河钢集团】为钢铁增添一抹“新”亮色 ——集团积极开拓新兴产业用钢市场侧记

来自:河钢集团     时间:2017-03-13


    

当你乘坐着被誉为“我国最美高铁”的沪昆高铁开启旅程,你可知道,保持列车安全平稳运行的铁路弹条扣件,来自哪里;当你驾驶着电动汽车不再为“飙升的油价”烦恼时,你可知道,作为电动汽车心脏重要组成部分的电池壳钢,来自哪里?

这些与你印象中相距甚远的钢铁产品,都来自河钢产线。

如今,新兴产业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视野。开拓以绿色、高端、环保等为显著特点的新兴产业用钢市场,是集团当下坚定产品高端路线的需要,也是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一批批电池壳钢、核电安全壳用钢、含钒螺纹钢等产品挺进市场,必将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留下坚实的“河钢”印记。

新兴产业调研打开一片新天地

面对新兴产业用钢市场的“诱人蛋糕”,集团以市场调研作为开启市场的“金钥匙”,统筹规划,层层推进。

2016年第一季度,河钢销售对新兴产业用钢市场开展调研,对目标客户需求信息、行业发展趋势、用钢发展方向等内容进行详细把脉,确定了6项新兴产业调研课题。此次调研走访终端客户143家,确定开发目标客户35家,正式拉开了集团进军新兴产业用钢市场的序幕。

河钢销售冷板公司副总经理吴涛负责的衡水某加工生产地下管廊企业就在其中。

从第一次“登门拜访”,到联合研发超厚锌层热基镀锌板、样品试制,再到按客户要求进行加工,这期间,吴涛自己也记不清在实验室、客户和产线间往返了多少个来回。光是去年一年,他走访该客户的火车票就摆满了一张桌面。

2月17日,为该客户定制的6吨600克锌层的镀锌板产品试生产完毕。面对突破性的进展,吴涛对“我们与高端客户之间的沟壑,不是简单的技术和装备的障碍,而是与客户之间的距离”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是集团大力开拓新兴产业用钢市场的缩影。2016年,集团销售新能源汽车钢9.5万吨、风电钢15.3万吨、核电用钢9.6万吨。

今年,河钢销售更是明确提出“想成为好的业务员首先要做一个好的调研员”,将深度调研作为开发客户的必要环节,运用在线客户服务平台、走访调研等手段,筛选出具有开发价值的客户,逐户制定品种提升目标。

抢占新兴产业用钢市场,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将市场调研成果向纵深推进的命脉。

河钢销售总经理助理、客户服务中心副总经理张彩东博士介绍,下一步,将与河钢钢研联合开展专用钢产品对标,进一步对国内外专用钢产品的技术指标、前沿加工技术等进行研究分析,对共性的问题进行攻关。

不仅如此,河钢销售还将启动“领导定户开发、相关产线跟进”行动,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平台和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共享,为新兴产业用钢市场的开拓提供强大支撑。

依托品牌优势打好“河钢”特色牌

品牌是差异化的标志,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力量。进军新兴产业用钢市场,河钢人深刻诠释了品牌的真谛和精神内涵。

河钢“燕山牌”含钒螺纹钢作为建筑用钢市场家喻户晓的“明星”,被广泛应用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小浪底等国家重点工程,并出口到新西兰、安哥拉等30余个海外国家。

它的 “含金量”究竟在哪?

钒在钢中有较强的脱氧作用,添加钒元素能够有效提高螺纹钢的强度和韧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震能力。使用含钒螺纹钢替代普通产品能节约10%以上的钢筋用量,并可减少铁矿石、煤、水的消耗。

不仅如此,河钢人还赋予品牌更多的附加价值。

2月28日,河钢承钢产品工程师褚文龙正在跟踪为非洲客户生产的500吨含硼英标钢筋HRB500(E)。该产品将出口科特迪瓦,较普通螺纹钢筋可节约15%用量。

如今,根据非洲客户需求定制研发的该产品,已经成为非洲多项重点工程的“首选”用钢,创效能力显著提升。

今年,河钢承钢针对客户超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用钢等特殊需求,优化含钒钢轧制新工艺,不断提高耐腐蚀钢筋、低温钢筋批量化生产能力,促进含钒钢筋在建筑领域的升级换代。

同样闪耀在新兴产业用钢市场的,还有中国宽厚板第一品牌——河钢“舞钢牌”。

钢制核安全壳是我国二代改进型及三代核电机组核岛关键设备,也是核电站所需的最高等级用钢板。这是河钢舞钢在2016年之前唯一没有涉足的领域。

去年1月,河钢舞钢成功斩获某客户2400吨核电安全壳用钢SA738GrB订单,打开了核电安全壳用钢市场。时隔一年,河钢舞钢再次中标该客户2017年全部计划需求量——3300吨核电安全壳用钢订单。说起当初的“艰难曲折”,河钢舞钢人仍历历在目。

河钢舞钢获得该客户招标信息时,离投标日期只有几天时间。经过反复沟通协调,最终获得竞标资格并成功中标。在交货期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河钢舞钢硬是用4.2米宽的轧机生产出了4米宽的核电安全壳用钢板,产品质量堪比5米宽的轧机产品,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实现核电用钢品种和厚度规格全覆盖的钢铁企业,登上了核电用钢市场最高峰。

如今,河钢舞钢按照“研发一代、储备一代、推广一代”的思路,已经开始瞄准最新第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的应用,大力推进第四代气冷堆蒸发器、稳压器等核心设备用钢的研发速度,全力抢占核电第四代反应堆用钢高端市场。

汇聚坚韧和智慧开创行业新优势

竞逐分秒必争。河钢人用坚毅、果敢和智慧,在通往新兴产业用钢市场的大道上,筑起了坚实的路基。

一个几人的团队,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国内先进企业花费3年的技术攻关。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励志?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河钢唐钢电池壳钢团队。

近年来,电动汽车用钢的开发受到广泛关注。其中,电池壳钢是业内公认的生产控制难度极大的钢种。

一年多时间,该团队不仅实现了电池壳钢从无到有的突破,更演绎出“河钢速度”。今年前两个月,累计为江苏、上海等地汽车配件企业生产TDCK电池壳钢273.7吨,环比提高82.8%,产品合格率达100%。

“电池壳钢研发困难,研发成功后保持稳定的生产更是难上加难。”该团队首席专家李梦英说,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高端品种研发流程,为后续品种开发、稳定高端品种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进军新兴产业用钢市场不仅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还需要未雨绸缪的智慧。

中国铁路重载化和高速化发展对铁路弹条扣件用钢提出了更高需求。河钢石钢明确钢种重点开发方向,研发出不同应力水平弹簧钢生产控制技术,实现了铁路弹簧钢产业化,部分钢种成功替代进口,还在抗低温、抗腐蚀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

目前,河钢石钢在铁路弹条市场(含高铁)占有率全国第一,其中高铁扣件弹簧钢市场份额达60%,重载铁路扣件弹簧钢保持着独家供应。

“我们占据市场高地,绝不是偶然的。”河钢石钢弹簧钢开发员张立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去年下半年,河钢石钢董事长在带队走访华北某企业时,与该客户董事长碰撞出研发“适应极端环境下弹簧扣件钢”的火花。河钢石钢立即成立研发团队,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破解了这一 “前瞻性”课题。

当国内最长的重载铁路——蒙华铁路要求弹簧扣件用钢满足南北跨度大带来的环境差异之时,河钢石钢已经对这项技术“成竹在胸”,成功成为其供应商。

“下一步,我们将对行业前十企业的高端弹簧钢使用情况进行摸底,以优势资源精准对接高端客户个性化需求,特别是满足正在建设中的‘北煤南运’重载铁路适应我国南北方地理和气候差异的要求。”张立良说。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