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之回顾与总结
孟凡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教授
我们会议的缘起就是从总结60年企业精神为切入点,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更好地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要求,这也是我们会议的主旨。在王大明主席的讲话中,他明确地阐述了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就是“民富”。民富是落实实践人本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央提出来践行科学发展观,其实最主要的是以人为本,怎样落实?这次就提出“民富”的问题,所以我想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的举措。
“民富”问题落实到企业,在协调、执行国家政策的同时,我认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职工物质利益的分配上,一定要进一步做到公正公平,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再一点,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发展企业,蛋糕越做越大,民富问题也会相应地得到解决。对此,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做了很好的阐释。松下的经营哲学第一条就是自来水式经营哲学。他说社会不和谐、刑事案件之多,原因分析起来各有各的道理,但归根到底是社会财富不够发达。作为一个企业家,在自己的行业内,什么时候生产出来像自来水一样价格低廉、质量有保证而且像泉水一样不断涌流的物质财富提供给社会;那么,你就可骄傲地说“我完成了企业家应尽的职责”。他举例说,一个流浪汉走到一个村庄,打开任何一个家庭的水龙头喝水,严格地讲,这是侵权;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日本公民把他告上法庭的,不是因天生的怜悯之心,最根本的问题是自来水太便宜了。所以松下经营哲学的根本就在这儿——自来水式的经营哲学,企业家要尽社会责任,这是第一责任。如果企业家生产不出物质财富,相当于老师教不出好学生、军队不能保家卫国,自己都自顾不暇,拿什么去辅助弱势群体、赞助公益事业?
因此,我认为“民富”问题具体到企业,一定要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积极改革开放,把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更多更丰富的物质财富,提供给社会;“民富”问题具体到企业家,这是一个基本的职责,要尽职尽责,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中一项就是要怎样发扬并继续培育我们的企业精神,能为“民富”的落实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一,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60年企业精神的培育发展可以概括为“艰难曲折,但是成效显著”——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精神,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开滦的特别能战斗精神、一汽精神、农业银行的责任担当精神、青藏铁路的精神等企业的主流精神。这些精神带领我们的企业,不管在怎样的困难和曲折中,我们仍能屹立于世界。这是值得我们骄傲和发扬的!
我们总结企业精神,重点思考什么?首先是我们怎么看60年企业精神的发展培育?企业文化的概念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诞生于美国,在1983年、1984年传入中国的。在没有这个理论的时候,我们先有企业精神的概念——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等企业精神,实际上企业精神是我们中国企业文化这个内容最早使用的概念之一,我们没有企业文化,也没有理论;但是我们有文化和内容。因此,总结60年企业精神,就是在总结我们企业文化之路,是通过企业精神这个概念来的。企业精神在咱们国家,从大庆精神到现在改革开放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当前中国企业精神的状况如何判断?
通过这两天的会议,大家对中国60年的企业精神培育发展,对它实践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报告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么,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拥有60年丰富企业精神的我们,将如何继续培育企业精神?怎样分析和理解企业精神的内容?
目前,受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影响,存在诸多矛盾。这些矛盾现象应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且要做出正确的理解,才能引导中国企业精神向前发展,才能让企业精神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我们面临哪些矛盾现象?我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五个:
一个是一面是继承,一面是断裂。企业精神从主流上是集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也继承了从上世纪50年代形成的新中国建国之初的精神,这是继承下来的主流;但同时也有文化断裂的现象。现在我们传统的价值体系、传统的价值精神,这个体系应该说会打破的,随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过去,我们传统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精神核心要点是什么,应该怎么定?这一点还没有建立起来。旧的价值精神过去了,新的没有建立,这样有的一些精神就处在一种被质疑的状态。有人说处在一种真空状态,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组织,如果没有精神力量,它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能生存的。企业组织也一样,如果没有精神境界,或者置身于外而不顾,就像富士康一样,形成一定的真空地带,造成员工和领导在精神追求上有矛盾。
第二个是一面整合,一面是碎片化加剧。企业都在进行文化的整合,提炼价值观,提炼企业精神,提炼愿景等;但是另一方面,在组织的提炼、员工在自觉高度认同的问题上,有很多文章还没有做到。因此,我们说碎片化现象还在加剧,我们的精神体系的构建还不是很清晰,内容还不是很明确。到底哪些是我们企业应该追求的?是否适合我们这个企业?有时我到企业去调研,问员工我们的企业精神是什么?员工说这是我们领导贴在那儿的,我不知道。这样的企业精神就没有影响力,员工不承认的企业精神,就是一种虚制的状态。
第三个是一面是高调,一面是迷茫。职工应该追求什么?在我年轻的时候一说到共产主义,一说到党员的理想就很振奋,现在也很振奋;但是年轻人在这方面可能没有。
第四个是一面在自觉提炼,一面是荒漠化。在经济和技术层面中大量挤占了文化应有的空间,文化在经济发展当中,文化在经营管理当中应有的地位被忽视了。现在的社会发展,文化不管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它是一种内在动力,而不是外在动力。因此,现在,我们的某些产品不注重文化含量,在国际上站不住脚,竞争不过人家,经营上没有特色,企业管理者的文化素养低——这都是在经济发展中,过分的追求物质经济而忽视应有的文化的作用而造成的后果。
第五个是一面是振奋自信,一面是困惑与恐惧。说起来中国的精神,讲起来大家都很振奋,可是一到具体的事情,就对哪些该取哪些该舍而手足无措,这都归根于企业精神和精神体系没有构架起来;所以,目前咱们国家倡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这是很及时的一个重要问题。据悉,美国16个人中有1人具企业家精神,欧洲是26个人中有1个,日本是36个人中有1个;而在中国200个人还找不到1人有企业家精神。无论怎么讲,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家相比,我们的企业家精神缺失直接导致企业精神的缺失。
在此,我重点强调一下,这五种矛盾都是建立在矛盾的主流方面,我们的企业精神总体是不断向上的,是不断培育、不断发扬的,这个主流之下还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到。
第三,对企业精神价值的作用该如何定位?
企业精神的价值有哪些?怎么定位?对企业精神的定义,我们不强求千篇一律;但本质上,企业精神就是基于企业价值观、经营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的一种群体意志。企业精神的价值有三点定位:一是企业精神是企业竞争力和凝聚力之源。一个组织真正凝聚组织成员的并不完全是物质,还有组织的文化氛围、发展目标、共同的价值趋向。如果这个相合了,大家就能在一起工作;否则,就是面和心不和,如周国平所讲,大家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反之即使是亲人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二是体制和制度的形成,企业精神是体制制度形成的价值依据。国外著名理论家认为文化为体制之母。文化与制度,总有人说鸡生蛋,蛋生鸡,哪个重要?二者都重要,如果一定要分,我觉得文化为体制之母是有道理的。比如,人类社会形成之初,没有一个基本的制度规则,就是人的一种理念、观念,觉得这个事应该这么干。然后为了保证该如何做事,定了一些规则、制度;于是,制度就产生了;因此,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就是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所以,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也是一样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无可厚非的,企业精神和文化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从企业文化的道器兼备角度看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文化的基本指导是道器兼备,宋代的张载认为,“形而上谓道”,看不见的理念和思维,必须依托于形势、器皿才能行得通;“形而下谓器”,“器”必须有正确的“道”来指导才没有弊端;所以企业文化是道器合一的。首先,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要提供职工精神慰藉的场所。职工有痛苦了,有组织倾诉——借助组织的平台实现精神方面的诉求。记得山东电力公司的严书记讲过,人生活在社会上一定要依托组织,单纯的凭借个人能力,没有实现个人价值的渠道。因此,我们说企业精神是职工精神慰藉的场所和精神世界的家园。如果家园毁灭了,精神慰藉的场所没了,职工在精神世界只能四处流浪;因此胜利油田在建设油田的同时建设心田,非常好——让职工精神上有所依托,物质丰富,这样才是真正的和谐。
第四,应该确立怎样的精神体系?
企业的精神体系,我认为应该建立两个系统。
第一,建立终极价值系统。终极价值精神系统解决企业为何生存?这是最高的生存准则,也是终极追求。终极价值精神系统,像使命精神。如同仁堂确立的是“同修仁德,养生济世”,这是最高的追求。作为一个企业家,关键不是怎样做事,而是怎样做人。管理智慧可以向道家学习,“无为而无不为”“以柔克刚”等思想,都蕴含着非常深厚的管理哲学。杯子为什么有用?中间是空的,所以有用。老子在临去世以前,在说话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张开嘴让弟子看他的牙齿与舌头,让弟子明白“舌头比牙齿坚硬”的道理。这些丰富的思想,哪些用在做事上?哪些是用在做人上?当然,作为现代企业家,必须有积极的入世思想。关于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国有企业,如果缺少使命精神,那么受任期和体制影响,在任职期内搞些形象工程,呆个三五年就走了,根本谈不上对企业对国家有什么贡献。
同时,企业与企业家应有“先济天下”的社会责任。中国农业银行的“面向三农,责任担当”精神。“三农”是我们国家的大问题,但是怎么落实?所以要有“责任”“担当”。自古以来,有使命精神的企业家,社会担当意识都很重。春秋时代,郑国有一个叫商高的商人。有一次,在卖牛的半路上看到秦国来偷袭,而郑国毫无准备。他马上作出决定:一方面派人赶紧回去报告;另外一方面,自己赶着牛到秦军那儿说我们国王知道您来了,把牛犒劳给您。秦军一看,原来郑早有准备,还是赶紧回去吧。这就体现出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也是我国关于责任精神的最早记录。第二个例子是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率领大军讨伐葛尔丹叛军,晋商负责运送军粮,不以盈利为目的,运时120万银子一石,但晋商只收40万;所以,关于社会责任,我们自古就不缺,这也是企业家应有的胸怀。
第二,确定行动路径的精神系统,解决怎么生存和怎样做人做事的问题。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诚信精神,如中国工商银行总行“诚信为本”的诚信精神。关于“诚信”,在我们国家,自古不缺理论,也不缺实践。古人讲“人无信不立”;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理念和精神,使同仁堂历久不衰、百年之下风采依然的奥秘所在。
但是今天,社会的诚信度为什么这么低?不诚信的现象遍地都是,通过食品,中国老百姓普及了化学常识。从咸鸭蛋知道什么是苏丹红,从火锅知道什么是福尔马林,从大米里认识了石蜡,从火腿里认识了敌敌畏,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外国人喝牛奶喝健康了,中国人喝牛奶喝结石了;日本人一天一杯奶振兴了一个民族,中国人一天一杯奶早熟了一个民族……现象之严重,“诚信精神”的确立是全民族的事。如果不从我做起、不从企业做起,诚信精神永远立不起来。企业精神是社会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精神建立起来,社会民族精神也会相应地建立起来。
二是行动精神,如首钢“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探讨“敢为人先”“创新精神”的根本要有一种文化氛围,中华民族泱泱大国,这么多年来为什么一直比不上日本人的创新精神?日本人口只有37.8万人,跟云南省(38万人)差不多,却有那么多的人获得诺贝尔奖。为什么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诺贝尔奖一个也没有?可许是我们的文化氛围出了问题,影响到民族的创新。
三是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开滦的“特别能战斗精神”。人要有一股气,关键时刻上得去。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学技术方面还不够高;因此,在一定意义与程度上还需要继续发扬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
四是科学精神。学习型组织、引进现代科学技术,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路径。而现在有的企业家不信科学信风水,不问苍生问鬼神,是否就会在精神追求上有点本末倒置了?
五是规则精神。谁都知道规则的重要,为什么我们的规则就是建立不起来或不按规则办事呢?中国社会的建立,传统历史就是一种伦理型,不是一种规则法律社会,因此是一种非规范的文化。我们办事讲究凭感觉、凭经验,而不是凭规则。现在咱们已经加入WTO,我们要尽快转变传统办事规则,按照国际规则制度办事,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六是职业精神。具体到某一个人,就是不论我做什么工作,都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出境界。
七是开放精神。要谋天下之利,不谋一己之利。如果不走出去,永远不知道世界有多么大;所以尽管目前我们的开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们应继续大力发扬开放精神。
八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国家电网“追求卓越、努力超越”,这种超越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九是自觉奉献精神。“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样好不好?我们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奉献”是中石油重要的体现——个人奉献国家、个人奉献社会仍然是一种高境界的追求。
总之,回顾60年的企业精神,目的是为了认识我们的精神财富、弘扬我们的精神财富;为了今后更好地创新我们的精神,使企业精神发展得更好、更丰富、更具时代性;使企业精神焕发为全体员工的自觉意志,使我们的企业更有活力、更好得发展;使我们的企业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要企业发展了,物质精神双丰富;我们就能做到民富、国强!
(本文选编自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教授孟凡驰,在“中外企业文化20100北京峰会”上的总结发言,有删改)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