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黄帝内经》与企业养生要素
《黄帝内经》是我国医学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医中的“圣经”。它主要采用黄帝与岐伯君臣问答的方式阐发医学上的道理,后人因之称医学为岐黄家言、岐黄之术。
黄帝是中华文明的祖先,姓姬,生于轩辕之丘(河南新郑),称轩辕氏。《史记》称其“以土德王,故号黄帝”。在位期间发明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均是他的后裔。岐伯是黄帝的大臣,著述颇多,被后人称为中华医学的鼻祖。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四大学说”:一、藏象学说,包括脏腑、经络、精气神。“藏象”二字中,“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体外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通过对“象”的观察,可以推测“脏”的状态。二、病机学说,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也就是研究病因、发病和病变。三、诊法学说,主要是望、闻、问、切。四、治则学说,主要有防微杜渐,因人而宜,治病求本,因势利导,协调阴阳,辩证施治等。
《黄帝内经》不仅对人体健康有益,将其中的一些历久弥新的养生理念应用于企业养生,避免企业“生病”,保证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同样有积极的作用。《黄帝内经》对企业养生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为了简明起见,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一、企业养生之道—阴阳平衡。二、企业养生三宝——精、气、神。三、企业养生最高境界——治未病。
企业养生之道——阴阳平衡
阴阳学说源于《易经》。《易经》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上古、中古、近古三个时期。在上古时期,伏羲始作八卦,神农氏(炎帝)重六十四卦,名《连山易》;轩辕氏(黄帝)重六十四卦,名《归藏易》。可见黄帝对《易经》是有研究的,将阴阳学说应用于医学之中,体现了中华文明始祖的聪明和智慧。
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相对属性或同一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用以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黄帝内经》的理论,阴阳是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它虽然也讲阴阳的斗争,如《素问﹒疟论》:“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但讲斗争的分量轻,以不破坏整体的统一为限,而更多是强调阴阳的稳定平衡,也就是“节阴阳而调刚柔”。
阴阳平衡对企业来说,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量力而行,适度发展。这里的“力”,即人力、物力、财力。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有多大块冰化多大片水”。企业规模大小与你拥有的“力”相匹配,就叫阴阳平衡;否则,“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就是不平衡。不平衡就会出毛病,出毛病必然影响企业发展。这里的“度”,即幅度和速度。幅度即规模,方才说过了。速度指发展快慢,这既与“力”相关联,又取决于外部环境和市场。环境适宜,市场看好,速度越快越好;反之就要适当降低速度,以达到产销(进销)平衡。河北黄骅信誉楼董事长张洪瑞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企业家要避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在夯实基础、练好内功的前提下,还要“提倡留有余地,不主张‘满负荷’。尤其是企业家要客观认识自己的实力,肩有多硬,担子就放多重,要为企业制订一个客观的规模发展目标。当然,目标也许会因时间转变而提高,但这必须要以综合实力的增强为前提,必须保证自己不至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人的负担在超出自己能力的时候不只是感到吃力,还容易产生不祥的预感,这种预感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其行为的准确性,从而导致失败”。因此,他曾语重心长地送给企业家们一句话,叫做:“基础决定楼层的层高”。
生产、经营环节要讲阴阳平衡,人才的培养、使用同样也要讲阴阳平衡。这种阴阳平衡不是指男女性别上的平衡,那样理解就太狭窄了。可以理解为上下层、前后勤、进与出、升与降、奖与罚或者性格的急与缓、刚与柔等等。古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才的培养、使用贵在优势互补,配备合理。京剧行当分生、旦、净、丑,搭配起来,演出才精彩。《西游记》中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马,性格各异,互有长短,一路西行,才迭宕起伏,妙趣横生。
联想总裁柳传志将“瞎子背瘸子”的智慧用于开拓海外市场,可谓匠心独运。他在《创办走向世界的计算机》中说道:“所谓瞎子背瘸子”即取其优势互补之意。香港联想公司是三家合资公司,它之所以成功,就是三家优势组合而成。其中香港公司熟悉当地和欧美市场,有长期海外贸易的经验;另一家中国技术转让公司能提供可靠的法律保证和坚实的贷款来源;我们计算所公司的优势就在于技术和人才实力,在香港来说是无与伦比的。如果不是这样的合作,我们在既缺少资金又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贸然走向海外,必然要受挫折。在海内海外产业结构上,我们也运用互补原理。香港是国际贸易窗口,信息灵敏,渠道畅通,适合于搞开发和贸易,而生产基地则需建在国内,香港地皮、劳动力贵,同时,香港移民倾向严重,缺少高技术人才。基于这些情况,我们决定派一批高技术人员去香港成立研究开发中心,而把生产基地主要放在国内。我们把公司本部作为大本营,作为向海外进军的基地,省内外公司统一指挥,人员、资金统一调配。海内外企业互为依托,连成一体,形成竞争力、抗风险力很强的企业阵容。联想开拓海外的实践,为我们生动地揭示了阴阳平衡、优质互补的真谛。
企业养生三宝——精、气、神
中医以“阴阳五行”为其哲学基础,以“天人合一”的中和境界为其理想的追求目标,以“精、气、神学说”为其根本,以经络学说为其特色,既可防病治病,又可养生保健。其中,“精、气、神”为祖国中医学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认为,“精”是构成生命活动;“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神”是先天之精(生殖细胞精)与后天之精(营养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古语云:“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的主要原则。
养生,古称摄生、道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保养生命主要就是保养精、气、神。由此想到“企业养生三宝”,我们可以做如下的联想:企业的“精”就是资本积累,它同人身上的精、血、津、液一样,是企业生存的基本物质基础和原动力,从这点上说,没有资本就没有企业。企业的“气”就是团队士气,它同人身上的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一样,主导改变着团队的风气,是团队诞生干劲和力量的源泉。企业的“神”就是文化主导,它同人身上的神、魂、魄、意、志一样,彰显企业的灵魂,体现企业的精神面貌,规范着企业的行为,关系着企业的成败。正因为“神”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黄帝内经》明确得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重要论断,逐步形成了“形神兼养,养神为先”的养生理念。有人说,企业发展,前十年靠资金,后十年靠人才,再后十年靠文化,正是看到了“企业养生三宝”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神”的物质基础是“精”。“神”的生成主要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以后天的精气为补养培育而成。所以,“神”的盛衰与精、气的盈亏密不可分。只有作为生命物质要素的精气充足,作为生命活动功能外在表现的“神”才可能旺盛。精、气、神三者之间具有互相资生的内在联系:精充气足则神全,神躁不安则伤精耗气;精气不足,神也易浮躁不宁;只有精、气、神充盈,机体的生命活动才可能在健康的状态中运行。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从企业的“企”字看——无人则止。所以企业养生也就是人的养生。《黄帝内经》云:“养生先养心”。心在五脏(心、肺、肝、脾、肾)中:处于“君王”的位置,主血脉,主神志,是人体气血运行的发动机。在企业养生中,养心就是要养成好心态和好习惯。有人说:“好心态,好习惯,成功已过半”;另一半就要靠耐力。所以也可以表述为:成功=好心态+好习惯+耐力。
心态决定命运,心态关乎成功。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女子射击运动员杜丽(上届奥运会冠军),因为在第一天出赛,又具有夺冠实力,所以人们都期望她能为中国赢得首金。结果由于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发挥失常,最终未进入前三名。找到症结之后,在两天后的另一个射击项目上,杜丽主动调整心态,正常发挥,终于夺得一块金牌。可见,当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之后,心态就成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金钥匙。40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能够在20多名宇航员中脱颖而出,起作用的竟是一个偶然事件。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使加加林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最终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成功从脱鞋开始》,好习惯为有志者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此外,对企业而言,耐力决定生命力。因为“经营企业是马拉松比赛,不是百米冲刺,在实现企业的长远目标上,耐力的作用远远超越于爆发力”(张洪瑞《质疑“惧者生存”》)。
企业养生最高境界——治未病
毛泽东同志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话很耐人寻味。确实,有时候普通老百姓说的话比专家学者还精辟。就拿“治未病”来说吧,文人们说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总有点隔靴搔痒。老百姓一说就干脆得多:“再好的刀疮药,不如不拉口儿!”斩钉截铁,痛快淋漓。
“治未病”一词,早在中国夏商时代《周礼》等书中就有记载,在《黄帝内经》中正式提出并确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从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治未病的关键就是顺道而行,按规律办事,也就是阴阳平衡,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了。除此之外,“治未病”就是要培养正气,防止邪气。一个人在没有任何身心疾病的时候,便应去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并注意训练,提高心理素质,以使自己既不会患上身体疾病,也不会产生心理问题。这是一种保护身心健康的主动方式。《黄帝内经》中“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论述,历代医家都极为重视,并通过他们的医学实践加以运用和发挥,使其成为别具特色的预防医学理论。
对于企业而言,培养正气,防止邪气,尤为重要。要除去田里的杂草方式很多,可以用手薅,用锄镑,也可以撒除草剂,然而最好的方法还是种上庄稼。世上的事情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正气不树,歪风必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唯一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何谓美德?两千多年前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是美德,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中的“八荣”——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以崇尚科学为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同样是美德。俗话说“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只要我们注意弘扬美德,加强修养,那些歪风邪气在我们团队中就没有生存繁衍的温床和空间,就没有立足之地。
“治未病”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前面说的未病先防,还有一层就是既病防变,就是说已经发病了,就要及时治疗,将其消除在萌芽状态。大家都熟悉《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扁鹊不愧是一个见微知著的名医,当疾病表现在皮肤上的时候就给蔡桓公指出来了,无奈蔡桓公讳疾忌医,听不进别人的忠告,结果错过了病在皮肤、病在肌肉、病在肠胃等时机,一直发展到病在骨髓,无可救药,才悔之晚矣。同蔡桓公相比,毛泽东就高明得多,因为它懂得“治未病”的重要性。早在延安时期,针对党内滋长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倾向,他发起和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纠正党内的一些不正之风,达到了“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到了解放战争后期,全国胜利在望,党内一些同志又滋长了骄傲自满、贪图享受的思想情绪,为了让大家认清形势,继续革命,又是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的提出,为全党同志及时敲响警钟,避免了重蹈李自成胜利后骄傲的覆辙,直至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警示意义。
养生不等于治病,养生等于治未病。也就是通过“固本”,增进“精、气、神”,预防和抵御疾病的发生,或者在刚有发病症状的时候,迅速采取措施,对症下药,果断、干净、彻底地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企业养生是一套系统工程,我们可以从《黄帝内经》中汲取有益营养,探讨养生原则,这就是:天人合一,整体综合,执简驭繁,因企施养。同时,由人体养生五要素:协调阴阳,顺应环境,和谐平衡,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我们也可以归纳出企业养生五要素:班子合理,环境优化,上下和谐,产销顺畅,适度发展。在这五要素中,都有掌握阴阳平衡,培养精、气、神,注重治未病的问题,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点,也就等于找到了打开企业养生之门的金钥匙。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