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项目文化

【项目文化】文化引领,做“业主不能割舍”的项目团队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2-06-11

 

历史上的营口港是一个有着140多年记忆的辽河上的小港。1982年国家批准建立新港,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员工就按照国家计划经济指令奔赴如今的“第二故乡”——鲅鱼圈,2000年按照项目法施工,第六项目部正式成立。

2008年,中交一航局全面开展特色项目文化建设,项目部从当时的一航服务信条“用心浇注您的满意”中汲取营养全面提升,将“让业主不能割舍”明确为项目部的核心理念,在文化践行的过程中,进一步突出了“进度超速、质量超值、服务超越”三个落脚点,尤其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进一步提升了文化的引领、激励作用,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项目文化体系。项目部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有效、健全的管理制度,成为文化落地的有效支撑,而饱含创新精神的文化落地的一系列载体和做法,更使“让业主不能割舍”核心理念,逐渐成为项目全员的文化自觉和广受业主、社会各界认可的文化名片。

 

项目文化三项措施落地践行

 

进度超速就是在满足业主进度要求的前提下,打造行业一流的施工效率,不断超越业主的期望值,让业主先赢利、增效益。具体做法是:

第一,突出提前筹划。早筹划、早部署、早准备、早开工,项目部坚持每年冬天休整期间根据业主的需要,提前进行部署,确定各项目的施工方案、工艺,落实所需船机设备、人力等资源及其他各项准备。

第二,突出过程控制。面对工程项目多、跨度大,项目部严细过程管控,注重日常的沟通、督促与考核,对各项工程的进度跟踪督导到每一天,加强计划执行的严肃性,消除各种影响因素,同时通过工程进度管理奖罚机制,推动每个节点超前提速。

第三,突出优化工艺。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让业主惊喜,项目部不断确立攻关课题,召开诸葛亮会,群策群力进行工艺流程优化。

第四,突出加大投入。为了确保业主的每一项节点工期,必要时加大投入,包括船机设备、人员和24小时连续作业。

质量超值——就是在满足工程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打造行业领先的质量品质,让业主的投资升值、赢得声誉,让业主真放心、长受益。具体做法是:

第一,培养精益求精的行为习惯。五港池围埝工程中扭王字块、栅栏板安装达不到精品要求,拆了重新安装;20万吨矿石码头的护轮坎、面层观感效果达不到超值标准凿了重新施工,项目领导对质量的“说不”,教育了员工坚持质量标准的根本原则,并逐渐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同时项目部还通过开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公司提升管理品质,我该如何转变”等一系列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员工培训、交流体会等等多种形式,开展“征集我的质量宣言”、“员工岗位职业道德准则”、“质量规范知识竞赛”等,提升全员质量意识,尤其是将项目的质量内控目标不断高于施工规范,通过提高标准不断提升质量品质。

第二,对标学习敢为人先。2004年,项目部承担了公司首个大型沉箱预制场的建设,而在此之前,公司和项目无成熟经验。项目部领导带领骨干走出去对标学习,走遍了行业内所有著名的沉箱预制场,去前下课题,回来说真经,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还增加了自己创新的绝招。2006年,在一航局沉箱诞生50年纪念大会及沉箱预制评比大会上,以13项创新成果一举获得了沉箱预制质量评分第一名。交通部质监站李彦武站长视察预制场时惊叹道“三个没想到”。

第三,创新员工激励办法。第一是在物质奖励上重拳出击,在沉箱预制过程中的表现非常突出的两名员工,项目部一次性奖励1万元、8000元,当时在公司和职工中产生了极大反响。项目部将评定职工合理化建议从年度改到季度再改到月度,只要有好的合理化建议,当月就予以重奖;第二是精神激励上用员工的名字命名技改成果,“立明限位法”、“文武循环洗石系统”等一批创新成果获得命名;第三就是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在沉箱预制场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老技术员王瑞祥,年龄已过50岁,被公司破格聘任项目副主任工程师,项目部通过工程技术部长竞聘等等形式,不断激发青年员工提升质量品质的积极性。

第四,不断提升操作标准化水平。为了通过提升操作的标准化程度来提升质量品质,项目部先后整理编印了《预制沉箱标准化操作》《治理质量通病措施手册》《沉箱出运安装作业指导书》等一系列标准化流程;同时组织学习观看沉箱、方块、扭王字块、卸荷板等常见水工结构预制全过程的影片,增强规范操作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第五,持续坚持治理质量通病。质量通病是工程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质量问题,对工程的最终评定和验收影响不大,因此长期被忽视。项目部坚实的技术质量管理基础和突出表现,2005年交通部质检总站将全国治理质量通病示范项目确定在营口港鲅鱼圈港区四期5456号泊位,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项目部在这次活动中,以取得14项优异的技术创新成果,成功地消除了“码头墙身结构产生位移、不均匀沉降”等18项质量通病,获得了“突出贡献奖”的崇高褒奖,该码头泊位成为行业治理质量通病的学习典范。其后,项目部持续开展治理质量通病工作,通过治理质量通病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取得了一系列技术创新、质量升级的优异成果。

服务超越——就是在打造进度超速、质量超值之外,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身心的真诚服务,让业主信赖、感动。具体做法是:

首先体现在全过程。施工前,加强与设计、监理、业主的提前沟通和源头参与,为业主主动出谋划策;施工中,建立业主服务预警机制。即使在项目的责任范围之外,业主的一些安排可能影响工程安全、质量、进度的时候,从专业角度进行善意预警和提前预防。如沉箱预制码头在建设伊始就为以后通用泊位改造创造了条件,2010年在盘锦港的施工中,针对业主陆域施工有造成码头工程位移的隐患,项目部主动与业主进行沟通,及时善意的提出预警,受到业主的高度称赞;施工后,坚持开展定期业主意见征询和竣工后的维护修补。

其次,体现在全方位。在与业主的合同关系以外,设身处地为业主排忧解难,全方位满足业主的各种需求。做到只要需要,不问得失;只要需要,随时待命;只要需要,全力以赴。在集装箱三期码头工程建设即将投产时,负责码头后方堆场施工的单位形成了后方的管沟和混凝土面板工期的滞后,项目部临危受命,组织全员加班加点,投入设备和人力资源,确保了工程的投产运转;此外,项目部自有船舶也多次不计得失地参与到营口港组织的各类抢险救助工作中,将服务体现在全方位。

最后,体现在全身心。教育广大员工怀着一颗感恩、敬业、进取的心为业主而战,项目副经理赵学民,看到其他施工单位作业的员工沉落海中,奔跑中脱掉棉衣跳入初春刺骨的海水中,舍己救人的精神品质,赢得“营口港名誉员工”的褒奖,并在营口港员工中传为佳话。

 

项目文化成果转化

 

在“让业主不能割舍”文化理念的引领拉动下,项目部取得了丰硕的管理成果。

第一,履约水平提升。无论是2000年进场伊始承建几项单位工程,还是2010年项目部同时承建21项单位工程,项目部均实现了工程提前交工。不仅如此,11年间项目部交付营口港业主的近百项单位工程、200多个分项合同履约率达到100%,提前履约率达到80%以上,为业主赢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营口港提前跻身亿吨和两亿吨大港创造了条件。

第二,质量品质提升。项目部的质量品质更是倍受赞誉,项目部承建的鲅港三期工程被评为交通部优质工程和“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四期工程54-56号泊位荣获局精品工程、集团优质工程,并计划申报鲁班奖;一港池成品及液体化工品码头工程获得集团优质工程和局精品工程,被交通部质监站专家组称为“中国最好的高桩码头工程”。尤其是在鲅鱼圈四期码头工程建设中,项目部在治理水运工程质量通病的杰出表现,成为交通部要求行业学习的典范;项目部连续多年荣获辽宁省水运工程质量评比第一名与集团优质混凝土质量奖。2009年,项目部的三项工程又同获集团优质工程,是集团工程评优历史上的第一次。

第三,合作友谊提升。营口港高宝玉总裁在多次重要会议上感叹到“营口港的施工效率是全国一流的施工效率,营口港的工程质量是全国一流的施工质量。”更为重要的是,从营口港新港批准建设以来的近30年间,营口港所有的水工工程全部放心地交由一航局一公司来承担施工,在2007年营口港亿吨大港庆祝仪式上,高宝玉总裁用“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肝胆相照”12个字来形容双方战友般的情谊,真正意义地阶段时间内实现了项目部“让业主不能割舍”的文化追求。

第四,团队素质提升。11年间,尽管项目部的员工几经更替、不断调整,但“让业主不能割舍”的核心理念、“进度超速、质量超值、服务超越”的文化要求,不断成为一批又一批员工的自觉行为。而在践行项目文化的过程中,项目团队也不断收获着自身的成长和进步,项目部载誉集团品牌团队,连续10年获得公司“质量管理第一名”,连续9年被评为一航局“双文明先进集体”、公司双文明单位,连续6年获得公司双文明单位评比第一名,连续11年获得“好班子”称号,为局、公司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做“让业主不能割舍”的项目团队,必将成为项目部不断超越自我的永恒追求,带领全员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勇往直前!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第六项目部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