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文化】以文化整合实现集团由大到强的新跨越
河北钢铁集团在深化整合的进程中,集团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将企业文化做为联合重组的战略支撑,文化融合做为集团整合的重要目标,快速启动,一步不让地抓好企业文化的创新与构建,在深化整合、转型发展中,逐步建立思想引领型、价值主导型、一主多元型和创新型的文化体系,统一引领思想,营造文化氛围,形成舆论强势,推进了河北钢铁实质性整合,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集团位列世界500强企业第279位。初步形成了以钢为主,资源、金融、物流、机械制造等板块多元发展的新格局。
着眼于新的发展战略,创建思想引领型集团文化
河北钢铁集团联合重组具有自身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特点,针对产能规模大,而综合竞争力不强的实际,集团确定了新的发展战略,一个目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四个转变”即实现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由内地布局向沿海发展,由“一钢独大”向“以钢为主,有限多元”的转变;建设“四大基地”,即精品板材、优质建材、高品质特钢、特色钒钛生产基地。分三步走,实现“由大到强”,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全新的集团体制,全新的发展战略,需要强大的文化支撑。6月30日集团挂牌,7月11日就召开会议,启动了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发动,上下结合,形成了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使命等四大核心理念, 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为企业愿景、“科学发展、追求卓越”为企业精神、“同心同力、共创共享”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成就员工、回馈股东”为企业使命。核心理念做为企业战略的四大思想文化支柱,提升了集团的价值目标,引领了员工的追求方向,凝聚了员工的精神力量。在核心价值理念的引领和感召下,各子分公司以集团战略为目标,以核心理念为导向,分别提出了争当集团的排头兵、争当河北钢铁航母先锋号,争当集团主力军,做集团整合的最大支持者,等等。这些理念的诞生,顺应了集团发展战略,迅速形成了深化整合强大氛围,各级各层逐步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措施,潜移默化地融入员工的行为方式,在子分公司层面形成了“争先文化”。集团强化用核心理念引领思想,渗透于规划、生产、技术、装备管理之中,渗透于流程再造、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如国际物流公司、中式工厂等在顶层设计上就瞄准“国际一流”,将浦项、蒂森克虏伯、宝钢做为参照定位,即使一步不能实现“国际一流”,也要高标准定标,分布实施。在对标活动中,企业总是把目标定在自己的历史好水平和行业平均水平,集团成立用新理念引领思想,将指标与国内外企业最好指标比,找差距深挖潜,各项指标有了明显提升。
着眼于实质性整合,创建价值主导型集团文化
集团的重组从一开始就定义为实质性整合,就是实现一体化运作,实行“七统一”,即发展规划、资产资源、资本运作、市场营销、人力资源、技术研发、审计监督等七个方面的统一管理,提升管控效率。
实质性整合带来的体制重构、业务重组、权力调整,随之而来的思想观念冲击、利益的博弈,是极其深刻的。以培养整合价值新的增长点为目的,培养员工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认同。以养成整合价值主导入手,排除思想障碍,凝聚整合共识,形成价值导向,推进实质性整合,既是整合现实需要,也是治本之策。
为有效推进实质性整合,创新确定了“同心同力、共创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和“报效国家、奉献社会、成就员工、回馈股东”的企业使命,从国家、社会、股东、员工四方利益,集中体现了集团的价值追求。一是通过大面积全覆盖式宣传教育、价值观学习理解,入脑入耳,教育培养员工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二是通过发挥协同效应,释放整合效益,增强职工价值观的认同感。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对整合实践中出现的冲突,我们提出了“坚定不移、理顺完善、减少纠缠、顾全大局”的十六字整合方针,实质性整合扎实推进,优势企业得到快速发展,所有子公司保持生产经营正常。三是通过挖掘整合效益,实现与职工共享。2010年职工的平均年工资比2007年增长45%;通过创建科学发展示范企业,环境发生翻开覆地变化,员工在世界一流环境的企业工作生活;整合了生活服务系统,实现了劳保、安全、餐饮、洗澡高品质的一条龙服务,职工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荣誉感、自豪感和成就感明显增强。
通过实质性整合的推进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实现了从物质价值的创造提升到了共同精神价值的追求,增强了价值认同感,激发了拥护整合,投身整合的内生动力,职工自觉排除整合阻力,树立起集团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整合之初,对整合认识的怀疑非议,到整合操作中的抵触制肘,到实质性整合协同效益的显现,再到职工“同心同力、共创共享”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实现这种价值的主导,保证了“七统一”实质性整合的快速稳健推进。在去年大型职工思想状况调查中显示,对实质性整合的拥护率达到了93.8%。集团的实质性整合也引起了理论界和同行业的高度关注。2010年第22期《求是》杂志刊发了经验文章《实质重组跨越发展——河北钢铁集团调查》,该文称,集团调结构、转方式,推进实质性整合,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着眼于多元文化的融合,创建包容型集团文化
河北钢铁的联合重组,有别于一个强势核心企业兼并式重组的模式,唐钢、邯钢两个集团双峰并峙,唐、邯、宣、承、舞、石六钢没有明显层次差异,都有五十年余年的发展历史,底蕴深厚,企业文化各有特色,必须保持各自企业文化的优势。在集团整合重组中,打造全新集团文化中,把子公司各具特色的文化优势做为“根文化”、“优秀基因”,创建“一主多元”包容性集团文化。
在企业文化创新推进之始,我们就确定了“在继承上创新、在融合中统一”的原则,实施跨文化管理,创新提升形成集团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提炼弘扬各子公司的优秀文化基因,形成上下一贯,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生态系统。企业文化建设模式要分层建设,采用“一主多元”的思想,分为集团层面和子公司层面,集团层面具有整体统一特征;各子公司要多元丰富,灵活适用管用,保持活力,各具特色。
“一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核心理念高度统一。核心理念统一了集团目标愿景、企业的价值追求、精神导向和企业的使命。二是标识统一。制定了VI手册和《视觉识别系统使用规定》。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内,清理原标识1万余块,在厂区、会议室、办公场所、重大活动,及其它公共场所广泛应用新标识,标识实现了统一,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形成了浓厚的集团氛围,向社会展示了统一的集团形象。对“一主”内容在全集团实行“全覆盖全替代”。
“多元”就是在统一的集团文化下,对子公司文化进行提炼升华,形成丰富多彩的子文化系统。以包容性实行子文化的管理,通过印制企业文化手册、创新成果选编,提升推广各子公司优秀的根文化。唐钢推行标杆管理,开展了对标行动,已经成为一条重要经验,邯钢等其他各子公司一同开展对标行动。2010年,集团共有16项指标进入行业前三名,其中10项指标位居行业第一。矿业公司引入了邯钢经验,推行模拟市场核算机制,成本降了,还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的跃升。邯钢、舞钢等学习唐钢“绿色钢铁”理念,促进了企业各个方面的全面提升。这些根文化的移植推广,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容,促进了企业文化的融合,逐步形成了唐钢的标杆文化、绿色文化;邯钢的成本文化、精益文化;石钢边缘文化;承钢的钒钛文化;衡板的学习型组织等多种基层文化形态。这些子文化与集团母文化统一协调,优秀基因共融共享,集团呈现文化有机大融合的局面。
着眼于转变方式,持续发展,创建创新型集团文化
河北钢铁集团的联合重组,面对着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面对着调结构、转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全新课题,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市场变化,立足整合实践,进行文化理念的持续创新,保持企业思想之树长青,保持发展的动力永恒。
面对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河北钢铁集团提出了“我们不能左右市场,但是可以左右自己工作”的理念,鼓舞了14万名职工眼睛向内,迎战困难的信心和决心。针对管理创新,由过去“只注重生产制造成本,延伸出了人工成本、能源成本、资金成本,全成本降本增效”理念,并转化为管理的硬措施,三年挖潜增效100亿。面对管理粗放,提出了“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极致”,推进了集团精细管理水平提升。在创建科学发展示范企业中,唐钢提出“用钢铁般的意志打造精品唐钢”的理念,以节能减排、现场整治为突破口,使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一条城市钢厂绿色发展的新路子,被誉为世界最清洁的工厂。邯钢针对装备水平国际一流,提出了“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化邯钢”的发展愿景,“一流的装备生产一流产品”的理念,建立了26个企业全面提升的系列模块,走上了跨越式赶超的道路。面向“十二五”,集团转变观念,提出了“不求产能争第一,力求效益争前列”的新理念,把由大到强做为发展主题,调结构转方式做为发展主线,甩掉规模的包袱,停止了所有增钢项目,包括配套、填平补齐项目,十二五计划投资的规划三分之二用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等,全面提升集团的综合竞争实力。
(河北钢铁集团)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