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文化 > 金融业

培育文化根基 文化引领发展

来自: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时间:2017-03-30


    

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自2005年8月成立以来的短短十年间,连续两届都成立了由党委书记、理事长任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组,对全省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有效的领导协调。2009年设立企业文化处,细分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逐步完善了组织架构、搭建起运行机制、修订了制度办法、形成了责任体系。同时,指导市、县两级机构逐步构建起了企业文化组织架构,逐步总结提炼企业文化理念,深挖企业文化内涵。为推动企业的转型提质发展,实现“建设健康而富有活力的现代金融企业集群”提供了不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把制度建设作为夯实企业文化的基础

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能有效促进符合企业理念和价值观行为的形成,并通过制度的严格执行,使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促使员工加强自律,为山西农信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围绕行为规范,省联社推行“四个覆盖”一是企业文化覆盖。省联社先后制定了《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山西省农村信用社“十三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印发了《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大纲》、《山西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营业网点VIS形象建设标准》,下发《企业文化手册》培训教材等。针对全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覆盖全省所有城镇和乡村,机构网点多达3156个,层级管理难度大的实际现状,省联社调整之前在全省树立个别典型样板的做法,层层筛选,在11个地市各自筛选1-2家县级联社或农商行,同时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工作,通过企业文化条线管理调研走访、听取汇报、网点检查,明确目标、查找问题、专项考核,加快企业文化建设步伐。二是合规管理覆盖。将合规经营的内容纳入全省农信社年度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发挥风控前移的作用,定期组织疏理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对法律事务和业务中的边界问题和盲点问题及时沟通、指导。五年来,共出台492项规范性文件,废止、修订150项规范性文件,现行有效制度342项,基本形成了覆盖各项业务、各个环节的制度体系。始终保持稽核审计的高压态势,稽核及各业务条线共组织各类检查百余次,累计出动稽核人员10.4万人次,开展合规性稽核3850次,员工合规经营意识逐渐增强。三是稽核审计覆盖。管理层授权稽核审计部门,审查全部经营管理活动,改革内部稽核审计机制,将稽核审计关口前移,变事后稽计为事前参与和事中审查,由稽核审计部门牵头,实施专项内控评价治理工作,发现隐患,及时预警,迅速化解。四是风险管理覆盖。健全完善权力清单及管理流程,对涉及的96项内容逐项对照制定,落实工作责任,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工作不缺位、不越位、不失位。

    把队伍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支撑

企业文化的精髓是强调人的价值。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员工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山西农信转型提质的重要保障。一是构建科学完善的干部选用机制。坚持学历“四重”原则,严格开展“五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全面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和专业结构,努力构建一支懂管理、会经营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二是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全系统后备人才库建设,从近些年招聘的大学生青年员工中,发现、培养和选拔后备人才,逐步优化管理队伍,形成合理梯次结构。省联社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开办了“青年干部培训班”,在“80后”中择优选择300人左右,进行学习深造和实习锻炼。县级行社坚持开展技术比武、知识竞赛、辩论赛、岗位练兵等各种活动,不断挖掘、发现和培育一批作风扎实、表现突出、有潜力、有开拓创新能力、专业特长的后备人才,纳入县级行社后备人才库进行动态管理。三是加强和改进干部日常考核管理改进考核方式,建立干部日常考核档案,为干部选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建立业绩台账,如实记录干部日常工作完成情况及重要关头关键时刻表现情况、奖惩情况,既反映工作成果,又记录工作过程。开展专项考核,了解干部在完成重大任务和中心工作、处置突发事件及面对个人进退留转等关键时刻的表现。进一步完善县级机构高管人员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使其绩效薪酬延期支付逐步向任期激励收入过渡,真正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四是举办多形式、多层次、开放性的培训。对中高层开展理念、战略、文化、业务培训,继续落实好晋道大讲堂、农信大讲堂、道德大讲堂等,内容涵盖了经济、金融、理财、军事、时势、国学、健康等内容。截止目前,省联社共组织农信大讲堂23期,参训人员逾5000人次;员工开展岗位能力培训、企业文化培训、专项业务培训,每年培训在10期以上,基层参训人数逾3万人次,培训覆盖面达到98%;在组织架构、培训课程、内训师培养、培训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一套独具山西农信特色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后续教育、自学成才。五是把关心干部员工生活落到实处。多年来,省联社坚持开展一年一度的帮扶慰问工作,对各级老党员、困难党员及家庭生活困难的员工逐一摸底,采用领导带头、分级负责的方式,进门入户,排忧解难。坚持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积极为员工办好食堂、阅览室、活动室,多为员工办实事,采取调研、座谈、家访、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员工、爱护员工、关心员工、信任员工,增强队伍凝聚力。

    把舆论引导作为企业文化的有力载体

按照“围绕主题,把握主线,弘扬宗旨,汇聚力量”的思路,省联社高标准创办《山西农信》报和《山西农村合作金融》杂志,高起点精耕门户网站,高要求创新微信平台,低风险借助于微博,建立起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APP“六位一体”的宣传平台,不断加强宣传报道和舆情监测工作,引导广大干部员工牢固树立健康稳定、协调持续的发展理念;因势而变、转型提质的经营理念;用心服务、成就客户的服务理念;审慎致远、稳健久长的风险理念;德才兼备、有为有位的用人理念。报纸、杂志、网站、微信、微博、APP六个宣传平台既互有侧重,更注重互补结合。报纸和杂志作为传统媒体,仍是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宣传的主阵地、主渠道,网站、微信和微博作为新媒体,以快捷、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优势,给予了丰富和补充,APP通过精准宣传让客户随时了解山西农信业务动态,“掌上”办理各种金融业务。同时,门户网站还同步更新了《中国农村金融》“中国农村金融网·网站联盟——山西板块”栏目,与外界媒体保持互动。省联社六位一体的宣传平台,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文化导向、发声喉舌,进一步塑造了山西农信品牌,提升了山西农信文化影响力。

    把持续发展作为企业文化的最终目标

一是围绕支农打造品牌文化。服务三农是农信社的根本所在、责任所在。按照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强农惠民”工程的部署,省联社配套制定了服务“三农”及县域的规划、目标和措施。陆续启动了“支农惠民行动计划”、“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工程”、“强农兴社金融普惠工程”、“百万棚设施蔬菜行动计划”等专项特色扶农助农惠农活动,重点支持了1156个涉农龙头企业、1671个农民合作社、671个现代农业种养殖基地(园区)发展,扶持部分区域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在全省范围内打造了统一的支农品牌。赢得了地方党政、农民、中小微企业、信用社“四满意”的效果,“农民银行”、“百姓银行”、“草根银行”的形象深植农村社会各界。

二是聚焦竞争打造服务文化。持之以恒打造基础服务品牌化、小微服务特色化、产品体系多元化。在基础服务方面,层层灌输“机关服务基层、后台服务前台、全员服务客户”的服务意识,创优经营环境,规范服务礼仪,组织文明规范服务培训,开展明星大堂经理评选竞赛活动,推行VIS营业网点形象建设,培植样板,全面推广。在小微服务方面,推行小微专营支行专业服务、事业部制(准事业部制)服务和适合各类客户需求的特色化服务三种模式。全省农信社共设立各类小微企业专营机构175个,重点围绕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项目,通过利率优惠、考核激励、强化营销等手段,积极打造中小微企业绿色快速金融服务通道,支持小微企业贷款11.8万户,专营机构贷款余额达566.55亿元,申贷获得率99.3%。被银监会评为2015年度“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先进单位”,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产品研发方面,银行卡业务、理财业务、代缴费业务实现从无到有,从散到多、从弱到优的提档发展,山西农信资产更为多元、服务更为多样、产品更为多类,涌现出农机具抵押贷款、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巾帼妇女创业贷款、诚信续贷通贷款等诸多特色产品,积极加大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业务的试点开办力度。形成了基础类产品七大系列32个品种 ,特色类产品三大系列21个品种。作为全省农信社统一品牌的“信合通”卡发行量累计达到1881.45万张,其中福农卡累计发行835万张,基本实现了农户100%全覆盖。作为配套投资,新建自助银行网点1888个,安装自助设备2724台,布放POS机具29956台,发展助农取款服务点13462个,运行流动服务车19台,建设金融综合服务站107个,秉承“家门口的银行”和“零距离的服务”宗旨,使农民真正享受到了近距离的普惠金融服务。同时,累计发售各具特色的理财产品4584期,代理销售黄金近1300公斤,用日益丰富的产品和服务打造特有的社区银行、便民银行、金融超市。

三是围绕使命打造责任文化。信义为本,责任为重。山西农信将发展之根深植经济社会的土壤,有效践行社会责任担当。全省金融富民扶贫工程实施以来,省联社与省扶贫办积极沟通,从省级层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积极推动辖内各级农信社深入推动金融富民扶贫工作。各级农信社采取了“制定专项规划、打造专业队伍、单列专项规模、开发专门产品、提供专优利率、建立专门档案、实施专项考核”等七项精准扶贫举措,利用“脱贫贷”、“富民贷”、“强农贷”,对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大力支持扶贫企业、能人大户等好项目、好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位于贫困县的农信社面向当地投放的贷款总额近千亿元。同时,山西农信积极倡导团结互助、关爱奉献的公益精神,传递正能量,积极开展扶贫济困、助学支教、慈善捐赠,与社会共同关注、帮扶弱势群体,帮助提升社会福利水平,致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辖内县级行社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金融青年阳光助残“五个一”行动、爱心助力中高考等活动,爱心接力,延续社会责任不断档。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