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文化 > 其他

用战略思维因应时代变革

来自: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时间:2017-03-30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重新构建了“创先文化体系”,提出了“跻身国际直升机研发第一梯队”的新愿景,以创新、创业为动力,引领全员追求赶先、领先的世界先进目标,努力打造技术和产品品牌,培育客户至上、员工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以创新、精品为代表的研发理念,在继承军工优良传统基础上,大力弘扬时代精神,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了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做到了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文化成为战略落地的定心丸、事业进步的助推器。

企业文化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根基,树立战略思维以促进全员思维升格

直升机所致力于筑牢干部职工的思想基础。思想认识的飞跃是顺应历史潮流,占据发展高地的根本前提。直升机所要求党政班子率先树立战略思维,强化战略思想,加强文化管理,树立适应当代发展趋势的新理念和价值观,推动管理和工作模式的转变,实现研究所从工程研制型走向研究开发型,形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发展的关键在人,企业文化创新的目标就是培养造就具有强烈客户观、市场观的管理者队伍和技术队伍。直升机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文化管理中引导全员主动放下国家队的“贵族身份”,强化市场主体的使命担当意识,加快改变传统的等靠要思维,克服对政府政策的路径依赖,树立面向未来、面向全局的战略思维,形成新常态下的企业思维、商业思维、创新思维。

用战略思维因应时代变革。树立战略思维,就是要有广阔的全球视野、长远的战略目标,根据党的十八大以及历次全会精神,积极推动市场化改革,大力促进思想解放和思维方式的转变。

一是如何才能更好地满足武器装备研制的新要求?直升机因其特殊的作战能力和使用特点,已逐步成为陆、海、空等军兵种重要的武器装备,部队急需更多的国产直升机履行作战使命。因此应当清晰地了解未来军事斗争对直升机的潜在需求,应当使研发的产品性能和质量能够满足“能打仗,打胜仗”的使用需求,应当在综合保障能力上满足提升作战部队快速响应能力的要求,应当在技术能力储备上满足中央军委提出的装备体系化建设要求,应当在研发手段和管理效率上满足国家对装备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是如何才能有力地占据民机市场的竞争制高点?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直升机已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社会公共交通、商务飞行、个人飞行等都对直升机提出了急迫需求,特别是随着我国低空空域开放,民用直升机发展有望呈现“井喷”势头。国际直升机巨头已盯上了中国市场的大蛋糕,而我国民用直升机研发起步较晚,并且脱胎于军用直升机研发,民用直升机研发体系还不健全,研发理念尚未完全实现“军转民”,已开发的产品品牌竞争力仍有待提高。在走向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中,必须在研发体系、商业模式、技术发展等方面勇闯新路,加速提升民用直升机的研发能力,加快塑造国产直升机的品牌价值。

三是如何才能尽快地赢得技术竞争的主动权?随着国家加速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有更多的非军工企业、民营企业“参军”,加入军品科研生产行列,众多地方政府与社会资本结合,创办直升机企业,甚至并购国外直升机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避开研发,直接带着成熟产品进入市场。外部的竞争环境固然构成新的挑战,但从长远看,只有参与竞争才能变得强大起来。当前国外直升机技术正在突飞猛进,且开始了分裂式创新甚至破坏性创新的研究,直升机研发如果继续走跟踪式、连续性创新之路,那么与国外的技术差距不仅不能进一步缩小,相反还会加大,因此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通过另辟蹊径走出一条不对称超越之路,这也是获取竞争秘杀器,成为领跑者的关键一招。

企业文化创新是坚持战略导向的定力,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以实现转型升级

新一轮工业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正滚滚而来,新技术成果大量进入到民用和军事领域,急速地改变着工业格局以及战争形态。面对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第四次工业革命加快孕育等重大变革,以及航空装备跨代发展、创新能力加快提升、发展方式提质增效、体制机制市场化改革等重大考验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国直升机产业发展既面临着巨大机遇,也遭遇了极大挑战,作为我国直升机产业发展龙头,直升机所肩负着“引领直升机技术进步,推动直升机产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只有大力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企业文化创新因应时代变化,才能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火车头跑得更快。

所党政坚持一张战略蓝图干到底。为加快跻身国际直升机研发第一梯队,积极推进基于MBD的数字化协同设计,在直升机型号项目中实现研发、制造异地协同研制,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引入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增强知识和经验积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研发核心竞争力,通过创新设计,提升设计、仿真、试验等环节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落实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研究所转型升级,以“持续改进”理念不断扩展竞争优势,培育新型能力。

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全员聚焦航空主业,牢记“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紧抓重要战略期,主动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根据新军事变革和抢占未来战争制高点,培育新型战斗力的需要,全力推动直升机装备的换代升级。经过近几年民用直升机研发的实践锻炼,直升机所已掌握了适航符合性设计、制造和验证方法与流程,具备了比较丰富的CAAC适航取证能力,在此基础上,将继续推动从军用技术型向军民技术融合型转型,加快与国际接轨的直升机研发体系建设,参与市场竞争,积极融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

坚持培育创新、精品价值观,强化客户观、市场观、成本观。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建立“创新基金”等激励机制,着力开展总体、气动、旋翼、噪声、振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健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重大项目创新平台,坚持自我探索、自主创新,尽快从长期以来的跟踪式创新全面切换到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并通过破坏式创新,实现非对称超越,形成为我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大力弘扬“巨匠精神”,包括专注持久的专家精神、勇于担当的企业家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质量第一,努力向质量要效益,使直字号、AC、AV等系列直升机形成具有溢出效应的品牌价值;不断深化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科研体制和机制,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扩大对外合作,建立开放互利的共赢伙伴关系。

企业文化创新是推动战略落地的航标,紧扣发展主线以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直升机所党政班子坚定贯彻中央和集团公司党组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不断推进思想解放、观念转变,以“打造具有战略思维的研究所”为目标,在管理变革、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发展和产品发展规划等方面坚持面向未来,实施“战略引领”,明确了“航空报国、商业成功、持续发展、员工幸福”发展主线。

牢记宗旨,坚持“航空报国”不动摇。一是针对军机在研型号,着力抓质量做精品,夺取型号研制攻坚战的新成果;针对在役型号,着力抓好自主保障,确保实现战斗力;针对未来型号,着力开展战法研究(需求研究),以应用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探索未来装备发展。二是加强民机研发,短期主要目标是树品牌、建体系、抢市场;积极消化吸收国际合作经验,构建与市场接轨的民机研发体系,推进技术和产品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速现有型号的民用化改型研制,抢占国内直升机主流市场和部分国际市场先机;加快新机研制进程,以此为牵引,探索建立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和供应商管理模式以及运行支持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国产民机产品,树立AC系列直升机品牌形象。三是重点突破无人机关键技术,尽快为用户提供管用好用的无人机型号,确立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龙头地位。四是把预先研究摆上战略日程,以强大的技术实力融入全球新一轮技术竞争。聚焦需求研究,加强顶层规划,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强力推进技术发展;继续沿着连续性创新之路夯实基础,强化技术体系建设,同时着眼未来,关注破坏性创新和分裂性创新的发展,努力实现原创性技术突破,抓紧新构型高速直升机的技术攻关,为未来发展未雨绸缪。

关注客户,坚持“商业成功”不动摇。直升机所把商业成功作为践行“航空报国、强军富民”宗旨的重要保障。追求商业成功,就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客户利益为中心,实现研发产品的商业价值,实现技术含量、产品性能和质量与用户体验的最佳匹配。要科学编制航空科技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产业同根、技术同源”思路,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形成足以支撑航空科技产业持续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积极探索科技产业公司化运营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商业模式,充分借助网络营销平台拓展市场,做强做优航空产业,不断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面向未来,坚持“持续发展”不动摇。持续发展才能永葆研究所的生机与活力,直升机所党政制定了“依法治所、以德育所、重才强所、创新兴所”治所方略,明确了建设法治型、创新型研究所的目标,运用法治手段和法治思维改进治理方式,提升治理能力,持续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技术骨干队伍、管理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把深化改革作为持续发展的杠杆,其一是调整组织架构,为改变技术发展、型号研制、产业化等业务管理交叉,职责不明晰,专业分散的状况,重组部分机构,将总师办作为研究所最高技术决策机构,进一步强化平台总师的管控作用,加快将优秀技术骨干培养成为总师队伍的后备军。其二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按劳取酬的项目绩效体系,实施项目团队考核,开展基于模型的定量评价,激励的指向是“价值创造”。其三是梳理技术岗位体系,最重要的变化是“岗位等级”从现有的5级增加到17级,以及相伴的绩效积分晋升制。

实现共享,坚持“员工幸福”不动摇。直升机所切实把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不仅依靠员工推动改革发展,也让广大员工在改革发展中产生“获得感”、幸福感。

企业文化创新是事业开花结果的养料,战略实践催生了型号科研大发展

直升机所的企业文化创新已在实践中见出成效,干部职工的思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几年来,直升机所党政发扬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钉钉子精神,坚持价值引领、战略驱动,勇于实践,锐意实干,促进了技术水平、研发能力的大幅提升,重大科技成果大量涌现,型号研制实现了从有限区域到全疆域、陆地到海洋、军用到民用、有人到无人、国内到国际的一系列重大跨越。

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直-10、直-19两型武装直升机大批量交付部队,无论是参与重大军事演习、大阅兵,还是在军事行动中,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发挥了巨大作用,AC313、AC311系列民用直升机和AV500无人直升机机同样在民用、准军事等各领域发挥了显著作用。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