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文化 > 金融业

实施价值观管理 为员工梦想导航

来自: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17-03-30


    

重庆银行成立于1996年,是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成立最早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市政府制定的“龙虾三吃”发展战略,2013年11月6日在港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全国146家城商行中首家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的内地城商行。近年来,重庆银行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业务结构优、资产质量好、盈利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小而优”的商业银行。在英国《银行家》对全球千家银行2016年度排名中,重庆银行列290位,步入全球银行前300强。在中国《银行家》对资产规模2000亿元以上城商行的年度综合排名中,我行进入全国城商行前三甲。重庆银行H股还入选摩根士丹利全球小型股指数(MSCI)和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基准指数(HSSUSB),成为大陆首家也是迄今唯一一家被纳入该指数的城市商业银行。

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企业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时代,整个社会环境处于较为浮躁,急功近利的状况,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各种诱惑纷至沓来。许多企业的干部员工倾向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抓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上,关心业绩带来的实际经济利益,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可有可无的思想。

二是员工结构年轻化的问题。由于行业特点,金融企业中80后与90 后青年员工占比居高不下,如在重庆银行4000多名员工中,35岁以下的就占到了75%。青年员工对新技术、新观念的学习掌握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但合作意识相对较差,抗压能力较弱,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三是工作生活压力加剧的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加大,对精神和心理形成考验,一旦承受能力不强而心理失衡,将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

为解决新时期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行在2013年初开展了重庆银行人价值观大讨论,全行员工对哪些是消极观念应摒弃,哪些是优秀品质应发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我行结合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20字标准,充分契合“四讲四有”的各项要求,提出了“有梦想、有精神、有爱心、有原则、有担当”的“五有”核心价值观,并在全行一以贯之大力推进。

一是提炼形成理念体系,明确企业文化工作方向。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面对近年重庆银行的快速发展,以及香港上市的新要求,构建统一、系统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已十分迫切。为此,重庆银行围绕“五有”核心价值观,结合重庆银行发展的历史积淀,提炼形成了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精神、管理理念、品牌口号等10个方面组成的重庆银行企业文化理念和发展定位,经过在全行上下广泛征求意见,正式出台印发。在全行首次形成了统一规范、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在“企业文化工作会”、“分支行长工作会”、“企业文化沙龙”等各种场合,通过多种渠道反复强调,大力宣贯,推进“五有”理念在全行员工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构建自上而下、从内到外相结合的组织推进体系。在总行层面,专门设立了“企业文化与公共关系部”具体负责全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企业文化与公共关系部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由我亲自分管,整合了党群部、人力资源管理部、办公室、发展研究部、风险管理部等多个部门的职能,该部门同时也是重庆银行党委领导下的党委宣传部,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负责“五有”价值观的推进落地。在部室和分支行层面,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分管领导与具体经办部门和人员,理顺了基层践行、推进机制。在外部,聘请了企业文化专家、高校教授、企业资深管理专家,为“五有”推进工作提供咨询指导,构建了有效的组织推进体系。

三是构建系统的制度体系,确保推进“五有”价值观的长期化、常态化。重庆银行本着前瞻性、融合性、实用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原则,制定了体系化的配套制度,将“有梦想、有精神、有爱心、有原则、有担当”的“五有”价值观融入企业的制度体系,将“五有”的理念和要求体现在企业日常业务和经营管理各项制度中,有效地推进“五有”价值观在企业落地。一方面,制定了若干推进“五有”的专项制度,如《关于印发重庆银行企业文化理念和发展定位的通知》、《重庆银行企业文化手册》、《重庆银行爱心基金管理办法(暂行)》等;另一方面,将历年规章制度进行梳理,通过修订、补充,将“五有”员工价值观融入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标准)中,如《劳动竞赛管理办法》、《重庆银行员工再教育管理办法》等,实现了从制度入手,切实将“五有”落实到全行方方面面。

四是构建包括宣传平台、培训平台、活动平台在内的文化宣贯平台。重庆银行整合全行宣传资源和部门职能,通过构建宣传平台、培训平台和活动平台,形成了《重庆银行人》报、《“五有”典范》和《重行先锋》书籍、企业文化墙、“五有”标语、微信公众平台、宣传画册、企业文化宣传片、《重行形象动态简报》、行徽、荣誉陈列室等“十大”企业文化载体。组织了“五有拓展训练营”,覆盖全行所有青年员工;开展“五有典型事迹巡讲”,两年来举行了33场巡讲活动,深入所有异地分支机构和远郊支行,覆盖全行3000多人次;举办企业文化网上沙龙,让一线员工在网络上同行领导面对面直接对话;评选“企业文化先进单位”和“五有之星先进个人”,每年定期表彰在践行“五有”中做出表率的单位和员工;还组织了企业文化沙龙走进分支机构、我身边的“五有”重庆银行人摄影故事大赛、“五有”征文大赛等活动,搭建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贯”平台,潜移默化地推动“五有”在员工心中生根发芽,变成他们真心接受、自学践行的员工价值观。

具体到“五有”价值观每个“有”的践行上,我行结合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也做出了大量解读和实践。

——有梦想。人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梦想而成功,我行以共同的梦想凝心聚力,提出“西部一流,上市标杆”的发展愿景,分支机构也围绕愿景提出目标,如,西安分行就提出做“重银丝路起点三秦城商标杆”。一方面,围绕“梦想”主题,开展演讲赛、摄影故事赛等活动,启发员工孕育梦想、树立目标;另一方面,努力为每一位重行人提供出彩的机会和建功立业的平台。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的中国梦,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梦,员工事业有成、家庭幸福的个人梦紧密联系,用梦想点燃希望、汇聚力量、推动发展。

——有精神。我行将爱国、敬业的核心价值落到实处,用创业实干、创新进取的精神,抓机遇、迎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力推进转型发展,一步步接近梦想。弘扬创新精神,打破制约发展的思维定势和机制障碍,倡导“业务探讨无禁区”,提倡“敢为人先”,形成了“谁创新、谁受益”的导向机制。弘扬实干精神,敬终如始、善做善成,以7年孤注一掷的坚持,成为第一家成功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城商行。

——有爱心。推动形成感恩、包容、平和、奉献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为社会和谐稳定,传递正能量。我行将爱心变成行动,发起设立“爱心基金”,倡导员工从自己的劳动所得中,按“每天一元钱”自愿捐助,鼓励持之以恒的善行。我行将爱心融入服务,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还针对特殊困难群体,设计特色金融产品,完善残障设施、绿色通道、手语帮助等人性化服务,将爱心与友善体现到点滴小事中。我行将爱心聚成合力,用“爱心基金”捐助家庭困难的“中国好人”、“道德模范”,面临辍学的孩子,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弘扬友善,传递爱心。

——有原则。践行诚信、廉洁、合规的价值理念,讲规矩、守纪律、明底线,头脑中时刻有盏“红绿灯”。作为国有金融企业,我行将政治原则放在首位,服从指挥、顾全大局,不折不扣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明确制度原则,从源头防控金融案件和风险发生。认真落实操作原则,明确岗位职责、优化操作流程,建立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尤其通过培育健康的合规文化、诚信文化,增强每一位员工诚实守法的主动性、自觉性。

——有担当。我行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与“敢于担当”的时代要求有机融合,培育人人有担当、人人敢担当,遇到事情不推诿,遇到困难不退缩的企业文化。如,我行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体现政治担当;落实“调结构、促转型”的宏观政策,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体现经济担当;利用在服务小微金融方面的优势,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体现社会担当;将文化理念融入产品,推出“商户诚信贷”、“农户诚信贷”,鼓励用诚信换授信,用道德作抵押,发挥文化正的外部性,为净化社会风气尽一份责任,体现文化担当。

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

经过近年的大力推进,五有”文化得到了全行青年员工的广泛认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从行内来看,“五有”文化已对员工个人行为和价值观产生了积极的正向影响,根据覆盖全行的“五有”主题讨论活动的事后反馈评价,95%以上的员工思想能与主流价值导向保持一致,总体呈健康、积极向上的态势。同时,据第三方权威机构中山大学管理研究所的调研评估,全行96%的员工能够清晰理解并内心认同“五有”价值观,较2014年初不到60%的认同度有了质的提升。从行外来看,“五有”企业文化建设先后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金融政研会等多个国家相关权威机构,以及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国资委、市银监局、市企业联合会等市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忠禹高度评价,是2015年中国企业文化年会上唯一被点评和表扬的金融机构,重庆市委常委燕平、原副市长余远牧、市国资党委书记胡际权等领导也均给予了赞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分别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称号,成为了全国金融机构中唯一、全国企业中第二家荣获双料“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的单位。荣获了第21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这也是全国金融机构企业文化建设史上首个和唯一一个一等奖。还获得了“十二五”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十大典范组织、全国金融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标兵单位、全国金融系统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调研成果、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等15项全国性表彰。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