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企业社会责任

同仁堂获全国模范和谐企业称号

来自:同仁堂刊物     时间:2012-06-12

    在8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大会上,北京同仁堂集团凭借多年的“善待”文化实践,荣获全国模范和谐企业称号。党委书记、董事长殷顺海作为北京市企业界惟一代表向大会介绍了本企业坚持“仁德”理念,善待职工、善待经营伙伴、善待投资者、善待社会,努力打造“善待”文化,从文化的角度诠释了百年老店的崭新风采。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拥有342年历史的中医药老字号企业,现有职工1.5万人,总资产120亿元,年销售额130亿元、利润10亿元,出口创汇2800万美元。300多年来,同仁堂始终坚持创立者的“仁德”理念,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企业最高追求谋求发展。特别是1995年,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提出善待职工、善待经营伙伴、善待投资者、善待社会的“四个善待”全新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善待”文化,实现了“仁德”思想的创新发展,推动百年老店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企业连续5年荣获全国和北京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
 今年5月,全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调研组在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等单位领导的陪同下,到同仁堂集团调研。调研组认为,同仁堂集团善待职工、善待经营伙伴、善待投资者、善待社会的“四个善待”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很好,值得推广。
 十几年来,同仁堂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精心打造“善待”文化,为企业发展搭建“和谐”平台。
    用仁心和仁术,善待职工。同仁堂集团将企业原有“仁善”理念与马思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相结合,以“仁爱之心”和“仁德之术”,努力创造条件,确保广大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得到满足,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通过建设现代化的生产基地、提供免费午餐、设立健身房等形式,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建立正常的收入分配增长机制,保障其分享企业发展成果,仅“十一五”期间,就为职工增资12级。通过实施职工“金字塔”人才工程,在一线职工中培养“大师”、“专家”、“首席” 1100余名,为企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由一线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组成的攻关组,经过四年苦战,2010年初终于解决困扰企业上百年的蜜丸自动蘸蜡技术和移印打金戳技术,一年就为企业节约各类成本560余万元。
  用诚信和诚意,善待经营伙伴。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一个以产供销、科工贸为一体的庞大中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供应商与经销商上千家,通过善待经营伙伴,同仁堂与经营伙伴互利互惠、互帮互助,形成了同进退、共荣辱、齐发展良好合作关系。善待经营伙伴,首先要践约履约,讲求诚信。2008年汶川地震后,震区药品需求量猛增。同仁堂生产的“皮肤病血毒丸”由于治疗皮肤病疗效显著,很快售磬,当地一家经销商要求配货。为了避免因震区交通中断耽搁时间,同仁堂用飞机在第一时间将药品配送到位。同仁堂还尽其所能地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管理经验,帮助经营伙伴做大做强。比如,当得知山西临川一个常年为同仁堂供应黄芪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连年亏损、难以为继时,他们立刻派人前去帮助出主意、想办法,使该基地当年经营状况就明显改善,2010年已经扭亏为盈。
    用行动和业绩,善待投资者。目前,同仁堂逐已实现股权多元化,集团旗下拥有两个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8个股份制企业,社会股民和战略投资者众多。投资者用真金白银支持同仁堂的发展,同仁堂以优良的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被股民誉为“最值得收藏的十大金股”之一的同仁堂股份上市14年来,年年分红,目前按复权价格计算每股最高已超过200元,是上市发行价的近28倍。2011年,同仁堂股份又推出“每10股送5股转增10股,并派现3.5元”分配方案。同仁堂制药公司自2004年组建至2010年已累计分红16300万元,相当于初始投资的394 %。此外,同仁堂还从人员和技术方面支持投资者。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成立时,集团公司特派原同仁堂饮片厂的生产厂长和中青年专家,对该公司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进行把关,保证产品质量。
  用爱心和责任,善待社会。同仁堂把善待顾客和患者视为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并以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关注世情民生为切入点,履行国企社会责任。在生产过程中,同仁堂始终坚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在原材料控制上,同仁堂严格按国家GAP标准建立原材料种植基地。在生产管理上,同仁堂严格按国家GMP标准新建和改造六大现代化的生产基地。在经营管理上,同仁堂推行国家GSP标准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质量服务网络。在零售终端,同仁堂始终坚持着代客煎药、登记短缺药品等10多项便民服务。与此同时,同仁堂集团连年为中医药进社区和北京市慈善协会组织的“春雨行动”大额捐款,所属1500多家药店经常开展义诊活动,2010年组织医生到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免费为农牧民做白内障手术。据了解,近年来,集团为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5000多万元。

    转载于同仁堂刊物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