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社会责任100排行榜
时间: 2011年03月11日 来源: 财富中文网
如果是在2006年,也就是说在大约四年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这样一份榜单根本不可能出现,因为那一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本土企业只有区区18家。但现在,随着中国境内各项企业社会责任法规和报告标准的涌现,情况已经明显改变。2010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本土企业超过600家。面对这么多选择,我们很遗憾这个排行榜不能囊括更多的企业。同时,也正是因为有如此多的公司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在连续四次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调查之后,我们决定今年推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100排行榜”。
在2009年度“《财富》(中文版)/AccountAbility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调查”中,“认识缺乏”被选为阻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进一步提高的最大障碍。媒体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参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鉴于此,《财富》(中文版)联合银则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InnoCSR)推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100排行榜”,希望能推波助澜,提升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企业间和社会上分享优秀的企业社会责任案例。通过把每个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放在聚光灯下,社会责任表现突出的中国企业能得到应有的认可。通过这份排行榜,可以为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在华运营提供社会责任衡量标杆,并为彼此之间的比较提供依据。
《财富》(中文版)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是为了告诉中国本土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这个社会对它们有怎样的期望,它们如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期望此排行榜能发挥平台的作用,促进企业和利益相关方的持续对话,帮助企业完成自身的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刊编辑部
排名 | 《财富》 中国500强排名 | 中国本土企业 | 行业 | 得分 |
---|---|---|---|---|
1 | 36 | 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 | 64.1 |
2 | 3 |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 | 电信 | 62.5 |
3 | 20 |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 | 高科技 | 62 |
4 | 1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石油与天然气 | 56.3 |
5 | 15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55.3 |
6 | 23 | 五矿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53 |
7 | 18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52.6 |
8 | 37 | 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51.9 |
9 | 8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7.3 |
10 | 10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5.3 |
11 | 13 | 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44.5 |
12 | 26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2.9 |
13 | 3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高科技 | 41.5 |
14 | 4 |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 | 41.4 |
15 | 28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41.2 |
15 | 29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41.2 |
17 | 46 | 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 | 41.1 |
18 | 16 |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0.8 |
18 | 57 |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0.8 |
20 | 7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40.5 |
21 | 35 | 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 航空 | 40.2 |
21 | 33 | 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零售 | 40.2 |
23 | 11 |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 | 39.9 |
24 | 5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消费品 | 39.7 |
25 | 21 | 中国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 石油与天然气 | 39 |
25 | 43 |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 航空 | 39 |
27 | 30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38.9 |
28 | 45 |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38.1 |
29 | 2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石油与天然气 | 37.4 |
30 | 17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 | 37 |
31 | 42 |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35.8 |
32 | 34 |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 | 35.2 |
33 | 47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消费品 | 32.7 |
34 | 14 | 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电信 | 32.4 |
34 | 55 |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32.4 |
36 | 24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 | 32 |
37 | 52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消费品 | 31.4 |
38 | 38 | 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29.6 |
39 | 22 |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29.5 |
40 | 63 |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 航空 | 29 |
41 | 6 |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金融 | 28.8 |
42 | 51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汽车 | 28.1 |
43 | 9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 | 27.1 |
44 | 56 | 湖南华菱管线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24.6 |
45 | 5 |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 | 23.9 |
46 | 61 |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 | 23.7 |
47 | 41 |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22.7 |
48 | 49 |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 | 工业 | 21.8 |
49 | 12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电信 | 20.6 |
50 | 39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原材料 | 18.1 |
在华外资公司50强
排名 | 《财富》 世界500强排名 | 外资企业 | 行业 | 得分 |
---|---|---|---|---|
1 | 131 | 戴尔 | 高科技 | 67.6 |
2 | 2 | 荷兰皇家壳牌 | 石油和天然气 | 67.5 |
3 | 89 | 东芝 | 电子消费品 | 67.2 |
4 | 209 | 英特尔 | 高科技 | 67 |
5 | 81 | 巴斯夫 | 原材料 | 66.7 |
6 | 13 | 通用电气 | 工业 | 66.6 |
7 | 32 | 三星电子 | 电子消费品 | 66.5 |
8 | 120 | 诺基亚 | 电信 | 65.8 |
9 | 23 | 福特汽车 | 汽车 | 64.9 |
10 | 264 | 夏普 | 电子消费品 | 63.5 |
11 | 65 | 松下电器 | 电子消费品 | 62.6 |
12 | 170 | 拜耳 | 原材料 | 61.8 |
13 | 121 | 联合利华 | 日用消费品 | 61.4 |
14 | 30 | 戴姆勒 | 汽车 | 61.2 |
15 | 69 | 索尼 | 电子消费品 | 60.4 |
16 | 391 | 摩托罗拉 | 电信 | 60.3 |
17 | 1 | 沃尔玛 | 零售 | 59 |
17 | 44 | 雀巢 | 日用消费品 | 59 |
19 | 66 | 宝洁 | 日用消费品 | 58.9 |
19 | 4 | BP | 石油和天然气 | 58.9 |
21 | 402 | 理光 | 高科技 | 58.8 |
22 | 370 | 3M 公司 | 工业 | 58.7 |
23 | 16 | 大众汽车 | 汽车 | 57.4 |
24 | 161 | 陶氏化工 | 原材料 | 56.3 |
24 | 301 | 爱立信 | 电信 | 56.3 |
26 | 78 | 现代汽车 | 汽车 | 55.8 |
27 | 237 | ABB 公司 | 工业 | 55.6 |
27 | 26 | 惠普 | 高科技 | 55.6 |
29 | 67 | 乐金 | 电信 | 55.3 |
30 | 51 | 本田汽车 | 汽车 | 54.5 |
31 | 465 | 华硕科技 | 高科技 | 54.3 |
32 | 216 | 佳能 | 电子消费品 | 54 |
32 | 487 | 宏电脑 | 高科技 | 54 |
34 | 455 | 金佰利 | 日用消费品 | 52.7 |
35 | 342 | 欧莱雅 | 日用消费品 | 52.4 |
36 | 40 | 西门子 | 电信 | 52.3 |
37 | 272 | 浦项制铁 | 原材料 | 52 |
38 | 231 | 飞利浦 | 电子消费品 | 50.5 |
39 | 369 | 埃森哲 | 其他 | 50.4 |
40 | 479 | 三洋 | 电子消费品 | 49.4 |
41 | 146 | 三菱 | 汽车 | 49.2 |
42 | 418 | 阿尔卡特-朗讯 | 高科技 | 49 |
42 | 5 | 丰田汽车 | 汽车 | 49 |
44 | 47 | 日立 | 工业 | 48.7 |
45 | 48 | IBM | 高科技 | 48.6 |
46 | 22 | 家乐福 | 零售 | 48.5 |
47 | 63 | 日产 | 汽车 | 45.6 |
48 | 206 | 丸红 | 工业 | 43.8 |
49 | 164 | 三井物产 | 工业 | 43.6 |
50 | 195 | 伊藤忠 | 工业 | 43.3 |
榜单说明
本排行榜是如何产生的?
2011年度 《财富》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100排行榜,由《财富》(中文版)联合银则企业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制作完成。为制作此排行榜,我们成立了研究评审委员会,其成员全程参与并主导本排行榜评分模型的构建。
《财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100排行榜评审委员会
李润锡(Sam Yoon-Suk Lee)
银则企业管理咨询 (上海) 有限公司 (InnoCSR)创始人及CEO
周祖城
上海交通大学,组织管理与商业伦理教授
芮博澜(Bala Ramasamy)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李在爀(Jay Hyuk Rhee)
韩国高丽大学商学院,国际商业与战略教授
周展宏
《财富》(中文版) 助理执行总编
本排行榜设立的初衷是:
提升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发扬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
为在华经营企业提供社会责任衡量标杆;
鼓励企业在社会责任领域的良性竞争。
本排行榜意在协调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趋势和本土规范。在此思想指引下,研发团队首先研究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企业社会责任排名方法,从中找出通用衡量标准,然后参照、比对了中国法律法规和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专家进行了沟通,听取他们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课题的看法,进一步完善评分模型。
界定出一系列企业社会责任核心议题后,研发团队从中抽取了评估指标,再围绕环境,社会,企业治理三个领域构建了评分框架体系。项目整个研发进程都有来自中国和亚洲的企业社会责任专家对评分架构和评估指标进行评审,对其相关性和可靠性提出意见和建议。
排行榜衡量什么?
企业排名基于它们在三个领域的加权累计得分,每个领域的得分来自其下各标准。如图1所示, 整个评分框架中共有12个标准,并进一步细分为45个次级标准和180个评分指标。每个评分指标是一系列问题。经过银则培训的分析员通过公开渠道信息、第三方发布、媒体报道去回答问题,然后给企业评分。
行业权重
企业综合得分和排名基于三个领域和12项标准的加权累计。每个领域都由四个权重相等的标准构成,而领域的权重是由企业所在行业决定。对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内的企业,企业环境表现将被赋予更高的权重。例如,航空、汽车等行业的环境领域得分权重为40%。相反,对于相对低污染、低耗能行业内的企业,它们在社会领域的得分被赋予40%的权重,环境领域获得30%的权重。对于所有行业,企业治理领域的权重都是30%。
如何筛选上榜企业?
上榜的中国企业和在华外资企业都是根据本排行榜的需要严格筛选的。中国企业,是从2010年度《财富》中国500强中,筛选出发布了2009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再选取500强排行榜上排名最高的50家企业进入本排行榜。
外资企业名单则首先来自2010年度《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然后,我们根据商务部提供的外资企业在华投资额排名,选出境内投资额最高的50家企业。此外,所有上榜外资企业需要连续三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参考基准 —— ISO26000
2010年11月1日发布后,ISO26000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超过99个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成员团体参与了这项标准的制定工作。最近,这项标准也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批准。鉴于以上因素,本排行榜的评审委员会和研发团队也参考了ISO26000标准。
ISO26000标准涵盖7个核心议题,每个核心议题下设一系列分支课题,每一个分支课题对应一系列行为和预期。虽然ISO26000在架构上和本排行榜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但研发团队的比对表明,两者在内容上契合度非常高。我们将ISO26000的7个核心议题及其36个分支课题逐一与本排行榜的评分架构进行了比对,发现后者覆盖了前者的7个核心主题,33个分支课题。
局限
《财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100排行榜旨在向公众提供一个独立的、标准化的评估架构,以衡量在华优秀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和信息披露情况。为保证公平一致,我们的评分只基于公开渠道的信息披露,包括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公司网站以及可靠的媒体渠道。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国本土企业,缺乏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经验,披露覆盖面仍不够广泛。因此,本排行榜不能保证毫无遗漏地覆盖企业的所有社会责任行为。
另外,我们的评分仅基于2009财年披露的企业表现数据。所有上榜公司必须在2009财年发布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我们无法对未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进行评估,因此不得不从榜单中移除。
最后,对于外资企业,我们评估的是其在华运营和信息披露情况,因此尚无法对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评分进行直接的比较。今后,我们希望进一步完善评分模型,增强两者间的可比性。
进一步完善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根据评审委员会和利益相关方的反馈意见,研发团队会不断完善这个评分模型。在全球范围内,同类的模型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评分模型的构建方法。为此,我们决定公布相关文件和较详细研发方案(限于杂志的版面,更详细的方案可向《财富》或者银则公司索取),希望与众读者、专家持续交流,调整并完善我们的模型。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