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助推企业实现永续发展
冀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建材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是中国水泥行业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12家全国性大型水泥集团之一,拥有110多家企业,总资产457亿元,水泥年产能已超过1亿吨,位居国内三甲、国际前七。冀东发展集团的核心企业——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集团逐步实施了“突出主业、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现有水泥、装备工程、商品混凝土、房地产、矿业和原材料六大板块,各板块以发挥集团内部协同效应为基础,增强了外部竞争能力。
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冀东发展集团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底蕴深厚、内涵广博、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通过多年不断的建设和创新,这种先进文化力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引领员工朝着共同方向前进的旗帜,并以其特有的强大力量把冀东发展集团推向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的快车道。2010年,冀东发展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1594117万元,同比增长39%。集团先后获得“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建材工业经济效益十佳企业”、“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河北工业大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新中国60年企业精神60佳”等荣誉称号。
冀东发展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前身是河北省冀东水泥厂,至2009年10月,正式更名为冀东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冀东发展率先把国际先进技术与中国的民族工业相融合,从1979年建厂至今,冀东发展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从引进中国第一条日产4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到建成国内第一条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国产化示范线,从挥师“三北”跨区域扩张,到实施“一先两进”产业结构升级,从一厂一院发展到目前拥有100多家企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历经风雨,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也正是这种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了公司从小到大、到强的发展。
一、创新发展企业文化,以文化力促进竞争力
冀东发展集团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时俱进,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创新,以企业发展推动文化进步。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企业文化也不断孕育、发展、成熟。建厂初期的企业发展理念:团结奋进、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爱国奉献,这一理念后升华为企业精神。在这种文化的引领下,企业呈现辉煌发展。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出口中断,国内市场萎缩。面对生死攸关的挑战,新的企业精神确立:团结、创新、诚信、敬业。在新精神的指导下,对企业运营的把握也日渐清晰,明确提出了冀东水泥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要系统创新,实施动态调整,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使企业向“高效率、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变。于是,冀东人以发展的眼光审视国际、国内水泥市场及行业地位,将公司发展方向定位于水泥装备大型化、生产工艺节能化、操作管理自动化、环保措施生态化,把努力打造优质服务、提高公司综合实力作为重点目标。由此,企业逐步走出困境,走进21世纪腾飞发展的新时期。
进入21世纪,集团党委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建设先进文化思想指引下,以发展眼光和战略思维导入CI体系,建立并持续完善理念、行为、视觉三大识别体系,把CI体系贯穿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运用先进文化生产力对企业进行全方位规范整合,组织广大员工认真学习、贯彻集团CI体系。
面向“十二五”,公司提出了建设以建材为主、多业并举、科工贸一体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的战略目标,力争年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争当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兵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龙头企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跨越。公司“十一五”期间的企业文化,为公司快速发展凝聚了合力,但随着公司“十二五”新的战略定位、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的延伸,原有的企业文化体系体现出“老、旧、单一”的不足,已经不适应公司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公司重新进行价值提炼、结构梳理、形象升级、战略定位。2011年3月,公司确定了CIS整合提升的实施方案,在和集团核心理念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具有各板块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逐渐完善并开始推广,新的标识和辅助图形已经开始使用,其简洁、大方的设计得到员工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搭建文化平台,促进员工全面发展
冀东发展集团很重视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只有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永续发展。所以,集团党委始终把促进员工全面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任务,在实施CI战略中,积极为员工搭建文化平台。
(一)营造人人争先氛围,搭建员工建功立业平台
在追求快速发展的同时,冀东发展集团秉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理念,积极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培养出许多模范和先进个人、集体。冀东发展集团从建厂开始一直以优秀的人物鼓舞人,以先进人物的事迹引导人,让是金子的人才时刻发光。 从1985年冀东水泥的郑惠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开始,每年公司都有一些人被评为省劳模、省五一奖章、省建材劳模、全国建材行业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现任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增光多次被评为市劳模、省劳模、全国劳模。集团每年都对这些劳模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2011年召开的经济会议上,开展了“双优双先”表彰大会,对25个先进单位、90个先进班组、16名劳动模范、110名先进生产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对有代表性的事迹进行宣传和报道,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冀东发展集团努力创造重视人才、激励先进的良好氛围,为员工铺出一条走向成功的大道,为那些乐于钻研、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奋好学的员工体现人生价值和事业追求的最佳契合点。
(二)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冀东发展集团积极加强学习型企业建设,每年不惜重金投入员工的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科学文化、技能水平的培训。2011年1月至10月,集团公司开展各种培训班50多次,内容涉及:安全生产、相关设备操作、质量管理、特种作业、人力资源、余热发电、财务管理、政工工作、企业宣传等等培训课程,参加培训的人员范围较大,由一线操作员到职能部门的专员,从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到销售主管,从工程技术人员到中层管理人员等;而且很多培训是分阶段进行,比如2011年对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的OJT培训,表明公司对员工的培训是持续性、长期性的;2011年集团对新入职的600多名大学生进行军训、拓展训练和入职后的专业知识培训。集团还鼓励员工参加全国和省市各种技能大赛,2011年积极组织员工参加河北省首届建材职业技能大赛,并且对获奖者进行物质奖励,大大激发了员工学习技能和提高自身本领的积极性。正是优秀的冀东人,以自己的实力验证了冀东发展集团无愧于“中国工业行业排头企业”、“中国水泥质量行业标兵企业”、“中国建材百强企业”、“全国质量守信单位”这一系列殊荣。
(三)搭建文化娱乐平台,陶冶员工情操
冀东发展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紧密结合,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切身感受到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开展迎新春系列活动,并对困难职工进行慰问,送去新春的祝福和生活必需品,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2011年5月21日,“一生的幸福 从冀东启程”大型青年集体婚礼,奠定了100对青年员工奉献冀东的信念;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集团组织子公司员工举办了规模很大的红歌演唱会;另外,组织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还成立了摄影、书法等协会,既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又增进了员工的友谊。从去年开始,集团每年举办一届运动会,既锻炼大家的身体,又可以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践行“共创、共赢”,促进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
公司坚持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理念,大力发展以纯低温余热发电、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技术。投资14亿多元,建成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22套,装机容量220兆瓦,达到了吨熟料平均发电量38度的良好效果。通过在熟料生产线窑尾采用高效布袋收尘器,取得了良好的环保效果。近5年综合利用工业废渣500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城市“清道夫”,为社会、为环保做出了重要贡献。完成了唐山分公司3号发电机组、制成分厂和红旗水泥厂2米小磨淘汰、启新拆除等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近5年投入1.5亿元,进行节能减排技改,公司本部吨水泥综合能耗从124.71千克标煤降到97.24千克标煤,累积节能11.12万吨标煤,完成承诺目标的159%,节约资金1.08亿元,减排二氧化硫1108吨,实现减排20%以上,提前完成了国家千家企业节能和省“双三十”节能减排“十一五”承诺任务。冀东发展集团牢牢把握曹妃甸国家级循环示范区的极好机遇,投资45亿元,在园区征地2550亩,投资建设华海风电公司,在2011年年底建成,风电技术特点就是节能、环保、效率高;投资建设冀东日彰节能风机公司,现已投产,其节约电能20%以上,节能环保特性十分明显。
公司连续三年荣获“河北省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优秀企业”荣誉称号,并先后获得省级“节能先进单位”和市级“减排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注重文化融合,以文化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2000年以来,冀东发展开始实施新的发展战略,从巩固华北、挺进东北、开拓西北的“三北发展战略”到水泥区域领先,装备制造与工程建设跟进的“一先两进”发展战略,企业规模成倍扩张,这一时期企业兼并重组成功与否,文化作为软实力有其重要意义。企业先后重组、兼并国有破产企业吉林松江水泥厂、唐山启新水泥、山西大同水泥、陕西秦岭水泥等企业。
上世纪末濒临破产的原吉林松江水泥厂曾是吉林省国有水泥行业的龙头,曾经被列为行业、省重点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居东北九大水泥企业之首。2000年8月,冀东公司买断原吉林松江水泥厂部分资产成立冀东水泥吉林有限责任公司,打响了挺进东北的第一枪,拉开了企业实施“三北”发展战略的序幕。吉林公司成立后,仅用4个月的时间,就扭转松江水泥厂连续5年亏损的被动局面,企业效益迅速上升。当地媒体在报道中称:“一个曾经亏损严重,建厂七十年的老牌国企,一年内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至2010年,年产水泥160万吨,固定资产5亿多元,累计盈利3.8亿元。先后获得国家、吉林省委、省政府、省市主管部门授予的荣誉称号51项。
唐山启新水泥有限公司,始建于1889年,是中国第一袋水泥产地,是国家水泥工业发祥地,素有“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之称,启新水泥的发展变迁见证了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2008年5月,集团公司收购启新水泥的全部股份,正式将启新纳入集团公司。12月,集团公司为响应唐山市“退二进三”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号召,将原老启新水泥厂进行搬迁,在启新水泥厂原址将建成中国唐山水泥工业博物馆,将有价值的历史文物完全保存下来。2009年3月,在唐山市古冶区成立冀东启新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企业之间的融合带来产业和技术升级将是启新水泥重生的一次重要契机。
2009年,冀东公司重组大同水泥,投资15亿元建设晋北地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2010年10月,随着大同公司二线水泥生产线的点火,大同公司全面投产,一线水泥生产线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率先创造了新建企业投产第一年实现利润1个亿的好成绩。
2010年6月,冀东人完成对秦岭水泥重组,在重组后的第一个月,因为举措得当,仅煤炭一项就节约了300万元,当月盈利624万元,截至2010年1至9月份,秦岭水泥水泥产量216.22万吨,销量216.34万吨,累计实现利润3259万元。
为了使来自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文化理念、不同管理方法的员工,在短期内迅速实现全面、深入的思想融合,齐心协力推进企业发展,集团党委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思想融合工程”,以核心价值观“共创、共赢”为指导,坚持“团结、创新、诚信、敬业”的企业精神,使被兼并重组企业很快融合到集团这一大家庭中。对此,冀东人也逐步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文化融合之路。
第一、针对兼并企业,核心团队成员必须具备很强的凝聚力,通过自身的凝聚力不断促进文化融合。这就要求对企业管理骨干进行适当的组织调整。为保证新的企业理念贯彻畅通和不知变形,可使用受过主导文化熏陶的人才担任重要管理岗位,尽快使企业文化更好的融合。
第二、企业要与员工“共创共赢”。对这些企业的兼并,不仅仅是为了扩大企业规模,体现规模效益;还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消灭亏损企业,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吸纳了这些亏损企业的职工,让他们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为这些企业员工实现自身价值提供的舞台,同时避免了社会的动荡,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第三、在兼并重组这些企业的过程中,我们以优秀的文化为先导,结合区域与老企业的实际,在尊重原有企业传统文化与员工感情因素的前提下,宣传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努力实现文化融合,让老企业员工逐步感受到冀东的文化氛围,最终实现地域文化、老企业文化与冀东文化的融合,取得了积极成效,得到各级政府以及行业的赞誉和肯定。
第四、发挥视觉识别系统的巨大作用,将企业的产品、理念、标识、环境等用体现企业文化内涵的图文符号统一推广,并借助媒体传达给社会公众,对内强化认同和凝聚力,对外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融合是企业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动态过程,不会一劳永逸。要把企业文化融合作为企业并购重组的重要工作,不断实践创新,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同时,汲取失败教训,提高企业文化融合的水平和实效,努力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一致,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一致,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一致,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冀东发展集团正是将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融合,创造了冀东特色的企业文化,员工也真正体会到企业文化的力量,有力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责任感。相信在这种企业文化指引下的冀东发展集团,必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