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服务文化

主动构建 引领发展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2-06-14

 

阳光保险于2005728日正式成立。经过六年多时间的发展,目前阳光保险已经成长为拥有产、寿险等多家子公司的集团公司,分支机构1300多家,服务网络覆盖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大陆省市。其中产险公司在50家主体中,总保费收入位居第7名;寿险公司在60多家主体中总保费收入位于第9名。

在保险行业中,阳光保险有着显著的特色,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难、晚、新、快、稳——筹备难、成立晚、新公司、成长快、发展稳。

筹备难,是指为了提高核心股东的质量,也就是投资者投资金融保险业的理念、动机和实力,争取公司成立时有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阳光的创业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成立晚,阳光保险成立时已经是21世纪的第五个年头,中国政府加入WTO已经三年多的时间了,保险业的过渡保护期已经结束,其成立的时间相对较晚。

新公司,阳光保险成立时,1995年《保险法》颁布实施前后成立的几家产险公司当时尚处于亏损的泥潭之中。因此,阳光保险的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模仿或借鉴,可以说一切都是新的。

成长快,快在发展。从搭建组织架构、招募员工、发展队伍开始,目前阳光的员工数量达到了12万多人,每天保费收入亿元……。

发展稳,我们深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因此非常注重承保业务的选择以及风险的防范,阳光不但健全了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规范了风险管理流程,而且始终奉行“依法、合规”的经营理念,坚持稳健经营的管理风格。

六年来,阳光保险全体员工秉持“战胜自我”的企业精神和“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形成了具有阳光特色的价值观管理体系以及独具特色的阳光文化。 

企业最深的底蕴是文化,最大的财富是人才。阳光保险取得的一切成就,我们认为是不断加强阳光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结晶。2010728日,阳光保险集团被中国企业家联合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这是继阳光保险连续三年蝉联保险行业“年度优秀文化企业”奖项后,社会再次对阳光保险在文化建设与管理方面成就的肯定与鼓励。 阳光保险的文化实践,不但让公司充满了生动而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味道, 而且其成功的实践已经成为保险行业的标杆,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以及社会各界名人和国内知名的企业家均对阳光保险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总结六年来阳光保险集团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阳光文化是主动进行系统探索和设计的一套完整体系

阳光保险诞生21世纪初期。他们深知,伟大的公司源于伟大的思想。阳光只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和独特的价值主张,才能奠定成为伟大企业的根基。按照传统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企业文化最好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而非创建。但是我们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已经十分活跃的今天,在对行业发展的规律和企业发展的目标深刻把握的前提下,在企业创建伊始就对企业文化主动思考、主动构建,应该更有力利于企业快速稳健的起步和发展。

同时,建设一个新公司,必须有一种东西凝聚来自五湖四海、行业内外的建设者们,使他们思想统一,目标一致,步调协调,形成合力。他们认为这种东西只有文化,也只能是文化。因此,公司筹备阶段就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并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专门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20041224日,阳光保险获得中国保监会的批准进入筹备期。2005年春节过后,他们就开始了筹备工作,并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文化体系的建设上。不但是当时,即便是现在,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而沉淀下来的,而不可能先设计一套体系,否则就是一个“花瓶”,好看不好用。但是,他们认为一个即便是没有文化体系的公司,客观上也存在着隐性的文化。任何商业组织都必须而且必然置身于文化的价值体系之中,“为经济提供方向的最终还是养育经济于其中的文化价值系统”,因此,阳光保险很快就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文化体系。阳光文化的主要读本《阳光之道》成为了阳光保险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筹建和开业至今的重要依据,并用于指导在全国各地的分支机构筹建工作。

《阳光之道》是阳光保险的创业者对自身价值主张与成长法则的系统思考。它不但包含了阳光保险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和精神等核心理念,而且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公司的基本经营管理政策、基本业务政策和基本人力资源政策,规定了管理者和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

阳光保险核心理念的确立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来的,而是创业者在调整股东时跋涉大江南北所表现出来的“敢于挑战、坚韧不拔”的精神写照,也是对他们早期筹备时提出的经营哲学的具体阐释。

阳光保险早期的经营哲学是“集中家之长,取自我之道;聚业内人才,纳业外贤士;高起点组建,远战略发展,风雨中做事,阳光下做人;走精英之路,创阳光品牌”。同时,他们在开业前还确立了公司的VI系统,集体创作了公司司歌、经营训诫,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等等。

从此,阳光保险的文化就成为了阳光事业发展的指导原则、理论基础和强大的精神驱动力,也成为了全体员工的行动指南。

彼得·德鲁克曾在《事业理论:企业的灵魂》一书告诫世人:“任何组织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一套自己的事业理论。”这一理论界定了企业的使命是什么、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阳光保险发展到今天,取得如此成就,寿险得益于成功的文化建设和管理。

二、用阳光文化来指导和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

 阳光保险成立六年来,在业务发展、机构拓展、组织建设、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创造了多项行业纪录,其中最为关键的成功因素就是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阳光保险的DNA,无时无处不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阳光文化首先是他们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法宝。2005年阳光保险发布了第一则人才招聘广告,就在市场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根本原因是他们针对行业现状,在广告中列举了12种不要的人。这一举措,看似是一则富有创意的招聘广告,实则是阳光保险的第一次文化宣言。它向社会各界清晰地宣扬了阳光保险的价值主张。而在人才招聘的过程中,是否认同阳光文化则成为了他们选择人才的首要条件。由于高举阳光文化的大旗,因此使得大批认同阳光文化的人才加盟公司,大大提高了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阳光文化在公司经营和管理中具有灵魂和核心地位,阳光文化在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强化执行力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了从文化建设到文化管理的飞跃。阳光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创造价值。从这一核心价值观出发,阳光产险确定了“零点利润、追逐利润、卓越服务、快速成长”的业务发展原则,围绕这个业务原则,阳光产险又创造性地探索出“红黄蓝”管理模式,从根本上确立了公司以及员工发展的价值导向和追求。这个带有革命性的变革还在“2008商界论坛”中获得了“最佳商业模式”前三甲的盛誉。正因为如此,阳光产险在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从成立起的第23个月开始即实现了盈利,并且至今,创造了2004年以来新设产险公司实现盈利时间最短的行业纪录,打破了产险公司三至五年才能实现盈利的规律。

同样,围绕“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阳光人寿确立了“内涵价值、快速成长、卓越服务”的业务发展原则,在此基础上,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六线并进大营销,打造阳光价值包”的发展模式。多线并进,拓展有价值的业务,使得阳光人寿在成立两年半的时候,在期交新增业务方面就连续刷新了同期成立公司的两年历史记录,进入了行业前八名。根据电话销售业务的发展特点,阳光确立了“有限传递、无限关爱、共创价值、永不言败”的电销文化,随着该文化的深入推广,阳光保险的电话销售业务也已经走在了全行业的前列。

 三、阳光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系

核心文化为阳光人提供了思维和行为的基本原则。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阳光的核心文化也在不断深化发展,但是要真正地将文化融入具体的工作和员工行为中,仅仅依靠核心文化是不够的。譬如说,一家保险公司中的投资、销售、核保、财务等不同的业务条线在工作职能、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建立了基于核心文化的与其业务特点相匹配的分项分化,才能使文化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公司又全面推动了分项文化建设,建立了以各个业务版块和条线的价值目标、思维方式、实现路径为主要内容的分项文化。

譬如人力资源工作,以阳光的使命“共同成长”为根基,我们确定了“强力猎取,关爱培养,成长激励,竞争淘汰”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高、远、细、准、异、魂”的管理风格,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了非常清晰的思想指南。

再譬如说,根据阳光产险业务经营的四原则,我们明确了很多的分项文化。其中核保文化是“引领、支持、控制、转移”。核保是保险企业价值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按照一般保险公司的职能定位,核保是管理风险的,是决定什么样的业务要、什么样的业务不要,而且公司在考核上,主要是考核核保人接受的业务质量,比如赔付率等,因此,在很多公司中,核保和销售常常发生冲突。销售人员认为好不容易争取到的业务,却被核保人拒绝了,而核保人则认为销售人员只顾业务,忽视风险。这在很多保险公司中都是一个很大的管理难题。事实上在核保中,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财产保险、工程保险的核保,因为保险标的的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这就需要核保人基于专业经验的判断。为了处理好这个问题,我们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来研究阳光的核保文化,最终确定了“引领、支持、控制、转移”的八字核保文化。引领,就是核保人不要做裁判员,而是要做教练,要通过自己的专业来引导销售人员去拓展有价值、公司愿意承保的业务;支持,就是要求我们的核保人员要变被动为主动,在承保方案、业务拓展等方面成为销售人员的得力助手,为销售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控制就是要在引领、支持的基础上,按照公司风险的承受力和利润目标,控制业务的结构和品质,保证公司价值增长;转移,就是要将所承担的风险通过再保等各种技术手段,合理转移,维护公司经营的安全稳健。通过广泛的讨论,全体核保人的观念统一了,行为自然就会随之改变。五年来的发展结果证明,我们所确立的独特的阳光核保文化不仅有效解决了与销售一线的矛盾,更成为了推动核保人专业技能提升、推动公司业务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

 分项文化源于核心文化,又是对核心文化的有效补充,使阳光文化对具体业务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通过一整套的管理手段、方法及体系保障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从建立到发挥作用的过程,不是仅仅靠良好的愿望或领导的重视就可以轻而易举实现的,而是必须要有坚定的决心和良好的机制保障,而且一定要让员工从骨子里认同,并将其精髓贯彻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

为此,我们在文化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持续宣导推广、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培训交流等多种方式,使阳光文化深深植入了每个员工的心中。譬如,无论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进入公司都必须接受文化的培训,并将考核情况计入员工的培训档案中。我们建立了由公司内刊、网站等构成的文化推广平台,通过先进人物、典型案例等多种方式,强化文化的内化。

我们要求所有的分支机构开业前,要通过总公司的文化验收,如果文化验收不通过,即使通过了当地监管机关的验收,也不能开业,这意味着我们同时要放弃很多其它的工作,要额外付出更多的成本。但是从阳光的第一机构筹建开始,到今天,我们无一例外。这样就保证了各个机构的员工在思想上、行为上能够保持和总部的高度一致,从而为我们顺利推进机构发展策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创新文化的建设为例,为了强化公司的创新文化,我们在集团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负责创新管理工作,制定了系统的制度来推动创新,每年从公司销售收入中提取固定比例的创新基金用于创新项目的实施和奖励。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日积月累,追求“一点点不同”的创新思维已经成为所有阳光人的习惯。

  2008512日,阳光产险绵阳中心支公司员工李勇刚刚开车离开震中区域北川县城10多分钟汶川特大地震就发生了,他幸运的逃过一劫10分钟前,作为一名查勘定损员,他刚在北川县城处理车祸现场。当地朴实的客户极力邀请他一起吃午饭,尽管李勇已经是饥肠辘辘了,但是他还是委婉拒绝了。因为公司规定查勘定损员在出现场时不得接受客户的宴请。尽管没有任何监督,但是他还是遵守了公司的制度。“如果不认同阳光文化,不执行公司的制度,我也许会永远成为废墟中的一部分。”事后他感慨地说。

 地震发生后,李勇迅速加入到抗震救灾中,12日他机械地忙碌了一夜。13日、14日,李勇从山区转移伤员又是整整两天……在抗震救灾中,他运送了几十名伤员,并光荣入党。他的这些行为都与阳光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0093月,我们下发了《关于以员工王小辉名字命名服务格言的通知》,创造了中国金融保险业历史上第一个以公司名义命名员工语句的文化建设案例。王小辉是阳光人寿天津分公司一名普通的柜面员工,她提出了“让我们的服务成为客户选择阳光的理由”这句格言。“小辉格言”的诞生在广大员工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效的提升了我们的服务质量和公司形象。

     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保险业曾经一度中断了20年。尽管1979年政府恢复了保险业,但是,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几乎是在计划经济的垄断中成长起来的,可以说直到中国政府加入WTO才结束。中国保险业短暂的发展历史一方面导致了民族保险业的弱小和弱后,一方面远未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普通民众的需求。200111月,中国政府正式加入WTO。中国保险业也由此开始正式对外开放。这固然为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也使得还十分稚嫩的民族保险业马上就要面对跨国金融保险巨头的竞争。

保险业是金融领域的重要分支,是金融业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快速发展民族保险业,应对国际化的挑战,是每一个保险从业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保险的经营特性来看,保险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行业,涉及到千家万户。因此2004年,定富主席提出了保险的三大功能是保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这一新的功能的界定,对于保险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而言,就不单是做一些慈善公益事业,为社会捐款捐物,最重要的是要从行业自身的特点出发,真正充分发挥好保险的功能,为整个社会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和更加精彩。因此,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价值是保险企业发展的立业之基,兴业之源。

在五年的发展历程中,阳光人一直秉持着自身的价值信仰。这种信仰就是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社会责任和企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因此,对于阳光而言,使命与责任就是要更多地为祖国分忧,为社会担责,为企业和民众提供更多的保障,为祖国的经济发展添动力,让人民的生活更精彩,更加富有尊严。从20059月东营油田成为阳光产险的第一个客户开始,阳光保险的客户数量就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如今公司累计服务客户2075万人 ,累计提供保险金额超过16万亿元,累计各项捐款超过2143万元,理赔给付达到近90余元,解决就业69000多人,累计上交利税28.51亿元。  

阳光保险的企业文化,从创业文化中捡石,从创新文化中淬火,从行业文化中炼金,在发展中亮剑,并推动着阳光保险步入了崭新的纪元——从价值公司向高尚公司的迈进。

来自:阳光保险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