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创新文化

以重大典型群体的培育树立以重大典型群体的培育树立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2-06-14

 

一年多来,鞍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采场工路管理员郭明义的事迹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20108月胡锦涛总书记对郭明义的事迹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郭明义同志是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是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要大力宣传和弘扬他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前不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观看了话剧《郭明义》后指出,郭明义同志长期以来自觉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坚持爱岗敬业、助人为乐。他不愧是新时期的道德楷模,我们都应向他学习。总书记对典型郭明义的再一次肯定,给予鞍钢职工以巨大的鼓舞。20101020日,在中宣部召开的“学习郭明义先进事迹座谈会”上刘云山部长讲话中指出“郭明义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接力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力弘扬”。今年628日,电影《郭明义》在全国首映,并荣获华表奖,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7由中宣传部宣教局、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织的郭明义精神进社区、进企业、进部队、进校园、进机关的“郭明义精神五进活动”在全国全面展开。中央对郭明义这一典型的高度评价,实际上也是对鞍钢能够培养出这样一位先进典型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培养典型成长的鞍钢优秀企业文化的一种肯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家喻户晓的“老英雄”孟泰,到新时期感动中国的“雷锋传人”郭明义,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鞍钢集团公司在大量生产钢铁的同时,60多年来累计诞生了全国、省、市级劳模5600多人。

一、鞍钢悠久的历史和对国家、社会的巨大贡献,涌现的英模人物事迹和崇高精神,积淀传承了丰厚优秀的企业文化资源

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没有传承的企业文化就好比是空中楼阁,鞍钢企业文化注重积淀与传承,形成了有鞍钢特色的企业文化。

鞍钢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4979日开工生产,六十年来,不仅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积淀。

鞍钢长期承载着国家赋予的历史重任,用钢铁的臂膀倾力支撑了共和国的经济大厦,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对国家贡献最大的国有企业之一。开工六十年来,鞍钢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到目前,已累计生产铁近4亿吨;上缴利税1300多个亿元,相当于国家同期对鞍钢投入的24同时,鞍钢还向全国钢铁战线输送了五万多名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为全国各地代培干部、技术人员、实习生11万多人;支援全国十余个钢铁企业的建设;向社会各项事业无偿地提供了巨大帮助。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恢复和建设起来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鞍钢被誉为 “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和“共和国钢铁长子”。

在恢复建设时期,鞍钢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外国人预言“只能种高粱”的废墟上,创造了恢复生产的奇迹,涌现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老英雄孟泰,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鞍钢人在严峻的困难考验面前,艰苦奋斗,爱厂如家,为国分忧,无私奉献的主人翁精神,被誉为“孟泰精神”,成为鞍钢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源头。

在“一五”时期,鞍钢人艰苦创业,顽强奋战,先后完成了举国瞩目的“三大工程”建设,创造了中国工业建设史上的奇迹。在此期间,鞍钢人追求科技进步,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掀起了依靠科技振兴企业的热潮,涌现出全国先进生产者、革新能手张明山,著名劳动模范、“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英雄模范人物。

1950年至196010年间,鞍钢诞生的全国劳动模范就达75人。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曾于195811月——19601月,分别在鞍钢化工总厂和弓长岭焦化厂工作,并从鞍钢参军到部队。雷锋作为从旧中国走来的青年,首先在鞍钢工人阶级中得到了思想觉悟的熏陶和教益,在鞍钢这座大熔炉里,他崇高的道德风尚得到了锻炼和升华。

在鞍钢发展史上曾经诞生了著名的“鞍钢宪法”,其中“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经验,是鞍钢人探索办好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智慧结晶,体现了具有鞍钢特色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深刻地影响到国内外企业管理界,被众多企业学习借鉴,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经验被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并被收入了《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鞍钢诞生的劳模仍然领跑全国工业战线。维修工人李晏家继承和发扬了技术创新的鞍钢传统,入厂30多年来持之以恒地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获得的各种证书摞起来有半米多高。他先后对130多台设备进行改造创新,帮助企业获得国家专利18项、专有技术5,累计创造效益数千万元。从一线工人走上基层管理岗位的邢贵彬结合产业工人的思想状态和工作规律,摸索总结出一套“讲创新、讲制度、讲和谐”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法,被称为“基层管理者的楷模”。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鞍钢累计产生各级劳模5640,其中有145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光荣称号,这在全国工矿企业中并不多见。

鞍钢之所以劳模辈出、群星灿烂,关键在于“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企业精神深入人心,并得到不断弘扬。“鞍钢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走在全国前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模范人物,而这些劳模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鞍钢人奋勇前行。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群体,他们的事迹充分展示了鞍钢人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建精品基地、创世界品牌的理想和追求,为鞍钢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丰富发展了鞍钢文化,孕育形成了兼具鞍钢传统和时代特征的鞍钢特色文化。

  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突出企业个性特点,不断丰富发展鞍钢企业文化

鞍钢文化是经过长期积淀和积累形成的,是对自发文化加以去粗取精,不断提炼、提升,与时俱进的结晶。1986年,鞍钢第三次党代会确立了“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

以“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为核心的鞍钢文化博大精深,是鞍钢发展过程中干部、职工群体形成的精神和英雄模范人物精神的概括、提炼和升华,具有丰富的内涵包容性和宽广的外延辐射力,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作风,也集中体现了几代鞍钢人精神风貌的本质特征。既体现了鞍钢传统,也体现了时代风貌,具有鞍钢的特点。

鞍钢文化的时代性体现在典型群体的培养树立上。鞍钢文化及鞍钢精神的形成是以不同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为代表的,通过典型的精神提炼形成鞍钢精神。典型群体是鞍钢文化的基础,在建国初期有老英雄孟泰;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有“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在90年代有工人革新家李晏家;在新时期有基层管理者的榜样邢贵彬、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郭明义。这些典型群体都集中体现了时代性。同时,典型群体又影响带动更多典型的涌现。郭明义曾说过,“我所以这样做就是以孟泰、王崇伦、李晏家、邢贵彬为榜样的”。

鞍钢文化的时代性体现在鞍钢精神的内涵丰富上。鞍钢精神的提出是在1986年,随着时代的变化鞍钢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使其更具有时代性。2007年鞍钢对鞍钢精神进行了第三次的内涵释义。比如:创新,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超越和突破,不断推进企业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求实,就是求真务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干实事,重实效,讲诚信;拼争,就是拼搏进取,勇争第一,追求工作和事业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奉献,就是通过创造一流的经营成果,报效国家,壮大企业,造福社会,回报投资者,实现国家、企业、社会、个人四者利益的和谐统一。这里的“奉献”与过去的只强调对国家对企业的奉献有了一定的区别,而是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增加了回报投资者,实现国家、企业、社会、个人四者利益的和谐统一内涵。体现了鞍钢不但要认真履行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经济责任,还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从而使企业核心理念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鞍钢文化的时代性体现在企业文化工作的创新上。鞍钢文化在不同时期努力探索符合时代的方式方法,推进企业文化的进一步深入。从原始自发阶段到有意识的总结提升,从思想认识上的重视到企业文化制度规范的提升,鞍钢都在以创新的思维与手段不断完善,促进了鞍钢文化的提升。

鞍钢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鞍钢精神为核心,鞍钢文化一脉相承,同现代企业管理有机结合,不断地被赋予更加符合鞍钢发展实际和时代特征的丰富内涵。鞍钢文化全面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个性色彩鲜明的优势文化、创新文化、竞争文化、和谐文化。

三、不断加大鞍钢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力度,夯实打造优秀企业文化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鞍钢集团公司党委注重企业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单位积极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决定》和《鞍钢“十一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纲要》,同时以《鞍钢文化手册》发布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和规范了企业文化建设全公司上下以各种有效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推进,形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高度重视,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考量企业文化的作用,推进工作扎实有力。集团公司党委和行政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近几年按照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的要求,集团公司党政就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鞍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二是理清思路,重新摆布鞍钢企业文化建设新格局,推进工作进展有序。不断丰富鞍钢精神内涵,初步构建了以鞍钢精神为核心的精神理念体系。设计导入CI战略,初步形成企业文化体系框架。加强鞍钢企业形象宣传,扩大“鞍钢”品牌的影响力。基层企业文化建设逐步启动,呈现多层次推进格局的鞍钢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经验。

三是全力推进,鞍钢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推进工作成效显著。首先,在内容上推进,集团文化的承接在基层得到实质性的落地生根。2007年初,集团公司隆重举行了《鞍钢文化手册》发布大会。《鞍钢文化手册》的发布在企业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实现了鞍钢特色企业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突破,标志着鞍钢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轨道。2008年推出《鞍钢理念故事集》、《鞍钢职工岗位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此,不断丰富鞍钢文化的内容,使基层有所遵循。其次,在活动上推进,员工企业文化意识和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的深化。通过开展鞍钢文化主题系列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广大职工对鞍钢文化的理解,增强了传承鞍钢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了鞍钢文化理念的学习践行。再次,在理论研究上推进,提升了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总体水平和鞍钢文化的前瞻性。一方面学习借鉴兄弟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不断提升鞍钢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了对鞍钢未来发展与文化建设的研究。第四,在阵地建设上推进,强化了企业文化的载体作用,形成一批有鞍钢特色的文化景观。

正是通过以上工作,使鞍钢企业文化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使鞍钢工人阶级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不断继承和发扬,使鞍钢“钢铁强国、造福社会”的企业价值观成为广大职工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催生了郭明义等众多先进模范人物的不断涌现,为促进鞍钢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来自:鞍钢矿业公司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