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特色:创新
中国华融历经十二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2009年新的党委领导班子组建以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创新企业文化理念和措施,在实现经营利润连续两年翻番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传承历史,与时俱进,构建形成了具有中国华融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不断丰富完善具有鲜明华融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中国华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中国华融企业文化体系已趋完备
从创立之初,中国华融就在创造着自己的企业文化。经过十二年的历史积淀和总结提炼,中国华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以“稳健、创新、和谐、发展”为核心价值观,以“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为发展观,以“依法合规科学发展,风险管控责任到人,争创利润绩效优先”为经营管理理念,以“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风险是硬约束,是第一责任;利润是硬任务,是第一目标”为发展理念,以“华英成秀,融通致远”为品牌理念,以“一体两翼”协同发展为基本模式,以创建“有尊严、有价值、有内涵、有实力、有责任的现代金融企业”为企业愿景,以“专业的资产管理者,优秀的金融服务商”为公司使命,以制度文化、创新文化、风险管理文化、队伍建设文化、廉政文化和感恩文化等子文化群为支撑的先进文化体系。
中国华融企业文化体系的最大特色是“创新”。2009年12月31日,中国银监会刘明康主席莅临中国华融视察指导工作时,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中国华融商业化转型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创新”。中国华融诞生于亚洲金融危机之时,受命于国有金融机构危难之际,肩负着三大历史使命,面对着复杂的外部环境,“摸着石头过河”,先后接收、收购和处置7200多亿的不良资产,全面完成政策性处置任务,适时开启商业化转型的探索和尝试,再到如今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回顾十二年的发展历程特别是2009年以来,中国华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在创新中求生存、谋发展、促转型,以创新引领公司科学发展,以创新丰富着、诠释着独特的企业文化。
二、中国华融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中国华融围绕“稳健、创新、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华英成秀,融通致远”的企业品牌理念,公司上下集思广益、齐抓共管,通过采取多种有效举措,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公司党委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近年来,公司党委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摆在工作日程上,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中国华融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公司总裁作为第一责任人挂帅担任组长,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措施的具体落实和推动。2011年初,公司党委着眼长远发展全局,在认真总结研究基础上,向全系统正式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国华融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作为指导全系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总揽文件,全面梳理公司企业文化价值体系,明确提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组织推进措施,制订5大项19条具体推进措施并明确了相关措施的责任部门,同时建立联席沟通、检查评价和年度表彰机制,形成企业文化建设有目标、有原则、有措施、有评价的“四有”工作格局,确保中国华融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二是逐步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发展理念。通过建立公司发展目标共识的双向沟通机制,利用政策宣讲、走廊文化阵地、宣传展板、办公楼宇视频宣传系统、品牌宣传推介活动等有效平台和载体,用“稳健、创新、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观统领总部、办事处(营业部)、子公司等不同经营主体的文化建设,促使各经营主体的文化融入华融的整体文化中,更好地实现协同共赢、形成集团优势。通过颁布出台和推广使用新的视觉识别标识,促进员工加深对公司标识内涵的认知和认同,增强员工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通过建立两级党委定期宣讲制度,就决策思路、经营计划、重要政策方案直接向员工做宣传引导,同时也收集和吸收员工合理意见,统一公司上下的思想认识,形成合力,提高执行力。用正确的理念引导员工,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利润是企业生命的理念,引导员工树立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的理念,激发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成就感,增强员工投身中国华融事业发展、共建华融美好家园的归属感,通过强力灌输、互动引导的措施,在企业文化理念的入脑入心见行动上下足功夫,促使员工认同华融文化理念,自觉与公司的价值导向保持一致。
三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实现员工全面发展。通过加强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加大员工岗位技能和业务素质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覆盖面,丰富培训手段和形式,逐步实行全员培训。公司上下已经普遍建立了员工学习制度,确保每月组织1次学习,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专业基础知识、有关规章制度和文件规定、业务操作实务和案例分析、专业技术演练为主要内容,注重学习研究的实务操作性和针对性,持之以恒,确保了学习效果。利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政策支持,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修深造、在职攻读学位、取得各类职业技术资格。通过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做好培训成果的普及推广工作,积极探索和丰富推进“创争”活动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开展知识竞赛、岗位技能比赛等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员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通过及时发现、树立“创争”活动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典型,认真总结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促进全员提高综合素质。
四是规范公司的经营管理和员工从业行为。加强合规文化、诚信文化、廉政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员工的廉洁自律方面,强调讲话把握一个“准”,做事把握一个“度”,用权把握一个“廉”,行为把握一个“正”。在增强组织教育方面,以学习宣传引导人,以教育预防提醒人,以法规制度约束人,以典型案例警示人。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重在自律,贵在坚持,关键在预防。根据商业化转型的需要,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持续开展员工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正面引导,深化对公司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的教育培训,时刻强调防范道德风险的重要性,提高员工自我约束能力。加强警示教育,用金融业实际发生的案件作反面教材,促使员工明白违法违纪所付出的惨重代价,提高警示教育的威慑效果。务实开展员工行为动态管理,建立员工行为动态季度分析例会,把组织分析与日常针对性分析结合起来,对员工中出现的不良苗头和道德隐患,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提醒引导、教育劝诫、警示遏制,对员工中出现的极端行为及时妥善处理,实现动态管理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五是加强人文环境建设,积极营造和谐氛围。通过建立各级党委与员工的沟通机制,建立完善公司领导与普通员工的沟通渠道,公司领导到基层出差调研,直接与基层员工见面,公司工会、团委不定期组织公司领导与员工的对话座谈活动,与员工交流思想。通过建立网上交流平台,给员工提供随时发表意见和建议的信息通道。各部门、各单位时刻关注员工在工作、生活中的状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交流沟通,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采取谈心谈话、日常交流的方式,帮助员工疏通思想问题和尽力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各基层党组织坚持每半年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达到教育员工、激发热情、增进团结的目的。通过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劳动竞赛活动,形成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围绕商业化转型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依法经营处效益,求真务实比贡献”商业化转型竞赛活动,积极开展公司系统的评先树优工作,大力宣传表彰先进典型的先进事迹,用生动的事例教育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图强,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公司各级工会组织通过深化建设“职工之家”活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在维护员工身心健康方面发挥作用。通过推进民主管理,维护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集中员工群众的集体智慧促进公司的转型发展。此外,公司还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发挥有形载体的作用。通过加强内外网宣传,办好内部刊物《华融之声》,集中反映公司转型发展的成就、企业文化建设成效和员工风采,增强员工归属感。通过积极营造直观的办公室文化和走廊文化,围绕公司中心工作,发挥舆论引导和宣传造势作用,把员工的创造力集中到公司的转型发展上来。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中国华融的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内涵丰富、形式活泼、成效显著的特点,为积极稳步扎实推进公司的商业化转型,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动力和适宜的人文条件。
三、中国华融企业文化建设的突出成效
近年来,在稳步推进公司商业化转型和改制发展过程中,中国华融牢牢把握“思想是先导,创新是动力,文化是源泉,尊严是基石,队伍是核心,利润是实力,风险是保障,责任是担当,发展是目的”,坚持以创新为动力,把企业文化管理应用于公司经营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通过创新企业文化实现思想观念、发展战略、体制机制、经营哲学、业务平台、业务品种、队伍建设的创新,不断推动公司商业化转型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以不良资产管理为主业,以银行、证券、租赁、信托、投资、基金管理、期货等业务为依托的、符合中国华融实际的多元化发展新路子。2010年中国华融被有关部门授予“2010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力企业”称号,公司总裁也荣获“2010中国企业创新十大年度人物”称号。总结起来,中国华融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八大突出成效:
(一)创新企业文化,提升公司软实力。在商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华融积极培育与公司商业化转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对内积极打造以“稳健、创新、和谐、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华融商业化转型发展新理念,采取有力措施将企业文化精神转化为员工创先争优的实际行动;对外将品牌宣传与业务发展有效融合,通过“干出来”、“说出来”和“传出来”做响“中国华融”品牌。正是做响了品牌,中国华融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目前,已有17家省级政府与中国华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国内外媒体报道、专访达700多次。中国华融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空前提升,实现了“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提升公司转型发展软实力”的良好效果。
(二)创新发展观念,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思路决定出路。为了打破处置政策性任务时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维定式,扭转员工对于打拼市场的畏难情绪,近几年来,中国华融结合公司实际,不断总结和推广运用一整套符合公司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促进公司上下思想观念由政策性习惯思维向商业化创新思维的大转变。中国华融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树立了“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的发展观,确立了“依法合规科学发展,风险管控责任到人,争创利润绩效优先”的经营方针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利润为目标”的经营思路。2010年,公司党委又提出了“做强主业、做大利润、做响品牌,不断增强中国华融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心任务,以及“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风险是硬约束,是第一责任;利润是硬任务,是第一目标”的工作要求。这些新理念、新思路对于坚定公司上下商业化转型的信心和决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极大地助推了中国华融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三)创新发展战略,践行科学发展。中国华融商业化转型发展的过程,正是一个探索如何践行科学发展理念、执行科学发展战略的过程。在广泛、深入调研后,2009年初,中国华融制定并开始实施“五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一是大力推进实施“大客户”战略,彻底走市场化路子;二是适时引进优秀的战略投资者,走市场化、多元化、综合化的现代金融企业发展路子;三是择机上市,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以此引导公司彻底向市场化方向转型。这一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战略定位,引领中国华融进入了超常规发展的轨道,两年半中国华融共实现利润50亿元,连续两年实现了利润翻番的好成绩,并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创新体制机制,构建一体两翼。中国华融商业化转型初期,办事处缺乏商业化转型的资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对打拼市场又存在极大的畏难情绪,导致大部分办事处都处于亏损状态。如何引导转型难点和重点的办事处“扭亏为盈”,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中国华融公司党委一方面,对办事处加大“授权管理”,加大利润考核力度,加大对办事处开拓业务的资金等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市场化为导向,指导和推动办事处和子公司积极开展业务对接,利用子公司平台优势延长产品业务链,切实推进“一体两翼”体制机制的构建。2010年,32家办事处全部扭亏为盈,并且已成为公司经营效益的重要支柱,与平台子公司形成“比翼齐飞”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五)创新经营哲学,实施大客户战略。面对存量政策性资源逐渐枯竭、增量商业化资源严重不足的现实情况,中国华融着力推进向大客户实施品牌营销的发展战略,把各级政府、大企业、大项目、大金融机构定位为重点营销的大客户,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均沾、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原则,以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为抓手,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打业务“组合拳”。上百个战略合作协议的签订,不仅做响了中国华融的品牌,而且为中国华融带来了业务商机和实质性的效益。中国华融与湖南省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华融湘江银行。与重庆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了华融渝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天津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OTC。中国华融的市场拓展能力不断增强,凸显了中国华融“听党的话,跟政府走,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直面市场的独特经营特色。
(六)创新业务平台,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为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中国华融不断完善业务布局,目前旗下已拥有华融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融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华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华融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华融致远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融渝富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融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华融湘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融汇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平台公司,形成了以资产经营管理为主业,银行、证券、租赁、信托、投资、基金、期货等业务为依托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依托遍布全国的分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