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国企要交足红利,红利更要用之于民

来自:羊城晚报     时间:2012-06-15

      我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方面的开支仅相当于GDP的6%,而发达国家该比重高达28%。应将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从投资转向公共服务。钱从哪里来?国企的红利。数据显示,今年1-7月,央企累计实现利润6188.6亿元,同比增长54.3%。这真是天文数字般的数字,若将这些钱投入到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老百姓何愁上学贵、看病难、社会保障无安全感?

  亚洲开发银行在日前发布的《2010亚洲发展展望更新》中认为,目前中国国有企业给国家分红不足,使得不断增长的利润并没有通过再分配回馈给社会。建议国有企业向政府上缴更多红利,以缓解公共财政的紧张状况。亚行表示:财政政策在促进中国经济转变发展方式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建议通过再分配将国有企业利润更多地用于社会开支。(10月3日《新京报》)

  其实,“中国国企给国家分红不足”,无论是国企本身还是亿万国民,都心水倍儿清。更需一提的是,自1994年分税制度改革以来,国有企业长达13年不上缴利润。直到2007年,国家推出《央企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国企才结束只缴税收、不缴红利的历史。尽管大家心知肚明,但国企给国家分红不足一经亚行重申,还是让人有别样的况味,除了家丑已被外扬的些许尴尬,则是被勾起了酸涩而无奈的公共痛感,逼迫着我们必须正视这一沉重命题。

  其实,从2007年开始,国企虽然结束了只缴税收、不缴红利的历史,但上缴红利之低令人尴尬。有多低?根据《央企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国企上缴利润比例有三类:第一类是具有资源性特征行业企业,上交比例为净利润的10%;第二类为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上交比例为净利润的5%;第三类为国家政策性企业,暂缓3年上交或者免交。区区5%,真是何足挂齿?

  在这种语境中,我们看到,今年5月11日,财政部发布报告显示,2009年,央企上缴红利约为总利润的十分之一。基于此,财政部表示,将适当提高国有资本收益的收取比例。是的,是该提高上缴比例了!诚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表示,“比例即便提高10个百分点,对央企来说是九牛一毛,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可以期待的是,在多方合力下,国企给国家分红不足的沉疴必将改观,但是必须理清的是,即便国企上缴红利有了大幅度提升,也需警惕这些红利的流向如何。据财政部专家陈少强统计发现,两年半来,国企上缴的相关红利1861.4亿元,其中68%用于国有企业注册资本金和重组改建,19%用于灾后重建,6%用于扶贫脱困,只有不到1%的部分和社会保障有关。无独有偶,此前媒体也刊文表示,国企上缴的为数不多的红利,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又回流于国企,比如,对石油巨头的巨额补贴、为东航的大规模注资皆来源于此。

  一方面国企上缴的红利与其利润相比微乎其微,与发达国家相比也相形见绌———不少国家的国企,分红水平高的达到盈利的80%-90%,一般为盈利的1/3至2/3。另一方面上缴的红利,又通过另一种方式回到自己身上,这种从左口袋拿出、又装回右口袋的做法有何意义?

  国企者,国家的企业也,全体国民都是其出资人,还利于民、让利于民是其存在的逻辑基础,岂能暴得大利之后自我分肥?因此,国企要交红利,更要将红利用之于民。如何用之于民?很简单,将红利用之于公共保障,这一点亚行说得很清楚———目前,我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方面的开支仅相当于GDP的6%,而发达国家该比重高达28%。应将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从投资转向公共服务。钱从哪里来?国企的红利。数据显示,今年1-7月,央企累计实现利润6188.6亿元,同比增长54.3%。这真是天文数字般的数字,若将这些钱投入到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老百姓何愁上学贵、看病难、社会保障无安全感?

 

来源:羊城晚报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