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前沿视野

文化领域的竞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四)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2-06-15

 

 

文化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化安全实际上不同于国防安全或经济安全,后者因为看得见摸得着,容易为人们所感知。文化安全却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大家都以为无所谓。我从1989年提出商业文化,当时大家还觉得无所谓,不认同商业文化。现在满街都是商业文化,一出门大街上都是广告、店名、店牌,早上起来听广播,晚上看电视,到处都是商业文化,无孔不入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我感到,我们提倡商业文化,本来是想提高我们中国企业的经营水平,现在发现中国人对外来的东西很快接受了,我们的商场里相当一些食品、玩具、手表、服装等日用品是外来的洋货,外国的品牌占据了中国市场,比重有多大我说不清楚,这其中包括那些在本土生产的外国品牌的商品。对西方的洋货,大家顶礼膜拜,这是一种危机啊!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际金融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与本土的金融机构进行竞争,制造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兼并我们的行业龙头,我感到自己辛辛苦苦十几年

倡导商业文化,原来是为他人做嫁衣了。如果事情果真是这样,那就太可悲了!

90年代的青年人来看,这些人的文化底蕴少得可怜。我们小时还读过四书五经,年轻人认为这种传统文化没有用,而西方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一下子就认同了。加上某些学者的推波助澜,这些人扬言“现代化不一定要有文化底蕴”,我看有些中国人太可怜了。

再过几十年,中国的文化可能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在竞争中与外来文化融合吸收后,我们变得强大起来。另外一种可能在外来文化强大的冲击下败下去,由西方的价值观统治中国,西方的价值观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你无可奈何地接受他、崇拜他。第二种情况有没有可能性呢?我们大家都希望没有这种可能,但要想没有,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要深刻认识、高度重视这件事。

文化竞争和战场上的竞争差不了多少,是没有硝烟流血的战争,如果国人都被麻醉了,这样就更可怕。文化安全问题的提出是不是多余的?中国的文化如果出现了断层,外国文化刚好进来填充。我看对中国文化还是不够重视、研究不够。文化安全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人是不会灭亡的,中国文化应该不会消亡。中国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体系都还在,不可能消失。

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时,强迫我们学日语,是要用日本文化来同化我们,最后失败了。我和老伴小时也被迫学过日语,我们在日本沦陷区学习的日语早就忘了。这是强势文化发挥作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当然现在不是日本军国主义了,而是美国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到处充当世界警察,到处都是它说了算。2003年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把伊拉克弄得整个国家乱七八糟,老百姓生活在战火硝烟中。美国所做的这一切,最终目的是强行推行它的文化,就是西方民主那一套。当然它有经济利益趋动,军火商可以在战争中大发其财。伊拉克战争开始后,我和家里人讲:“美国兵死到3000人时,他要撤兵的。”这是我的预言,我从越南战争看出来的。现在在伊拉克已经死了3000多士兵了,它非但没有撤兵还要增兵,它在用一种强势推进美国的文化。

当然美国对中国没有使用战争手段,对付中国。它采取的是“硬”和“软”两种手段。我看我们不能不预防,要有对策。利用反倾销手段控制我们的出口,现在又指责我们的知识产权侵权。它有对付中国的一套办法,他们使用了各种手段,其中文化是最省钱、最快速的方法。以后不知道西方文化对中国还有什么新招出来,我们要提前研究,制定出政策。

中国的国门一旦对外开放,就不可能再关上,但对外国文化的入侵,我们不能不设防。首先我们自己的文化要走出去,让世人了解中国,取得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应有的地位,窝囊用善意的和平方式与世界各国展开竞争。同时还要对来自外部的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对于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要求的东西,要及时研究对策,最大程度地减小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文化创新的关键是八个字:继承、融合、创新、超越

 

中国古老的文化出现断层,怎么办?要接上这个断层,不能简单移植。可是现在要想接上去也很难,因为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不去学,结果就是断层。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个好的趋势,社会上有些人在提倡国学,人民大学还成立了国学院,但存在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误解。在传统文化的功底方面,某些方面大陆不如台湾,台湾领导人写的字从内容到形式都不错。温家宝总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掌握比较好,用的比较贴切。

现在社会上在争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应该穿什么服装,有的说要穿汉服,有的说穿唐装,有的说要穿中山服。我感觉中国人不一定非要穿西装,这件事应该从中南海开始。外事活动要穿西装可以,其他活动可以穿民族服装。印度、孟加拉、阿富汗等国家的领导人穿的都是民族服装。中国人要穿自己改良的民族服装。日本的和服就是从中国引进后改进的,是三国时期吴国的服装。但中国人的传统服装没有定型,说明我们文化传承有问题。

当年接待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夫妇时,李太太对我讲,他们来中国以前精心准备了几件旗袍。可是到了大陆一看,只有饭店里的服务员才穿旗袍。这也表明我们整个文化的缺陷,这个问题,从服装上就能看出来。

                                     选自胡平访谈录《改革开放亲历记》,未完待续)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