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 > 前沿视野

经济转型期企业如何实现文化管理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2-06-15

 

 

作者简介

孟凡驰,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

 

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文化,是和实践密不可分的。如果文化融合在经营、管理、服务、战略思维和制度中,它就是一种管理文化。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面临调控通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多重任务,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文化建设该如何持续有效地进行?

 

如何实现文化管理

 

要实现文化管理,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关于文化血统问题。企业文化到底该归属哪一学科?它从诞生到应用,都是在管理中诞生、在管理中应用,始终没有脱离管理。文化管理最先由日本实施、创造,但是没有形成理论;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提出了这一理论——“企业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戴维斯的一本专著中。在欧美,用文化来管理企业做得最好的都是一把手亲自来抓,用文化来管理企业。企业文化发展到现在有30多年了,这30年企业文化的理论自始至终都是在实践中诞生;因此,企业文化应属于管理学的范围,应作为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式来应用。

第二,要强调对文化自觉的认识。文化自觉指的是对文化本质内涵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方式的科学把握——对内涵要有理性认识,对实践方式要有科学把握。文化自觉主要有以下三个内容:一是企业文化以何种形态存在,以何种规律发展;    二是企业文化的作用机理,就是在管理中文化的作用与其他作用的区别在哪?比如与制度、物质方法对员工的管理区别在哪?三是领导者的文化控制和文化协调能力,文化控制企业文化的发展,包括发展方向、如何建设、用什么方式去引导等内容。

在一个企业中,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可以用几句话来阐述:一是干部员工不断增长文化洞察意识和体验意识,公司领导对自己企业的文化要有敏锐的洞察意识,其表现形式是什么呢?同行业的业务同质性并没有多少竞争的空间——传统结构基本相同,作业流程基本相同,行业特征模式基本相同,盈利模式基本相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不同的业绩,靠的就是文化的差异。如海尔,全国有成千上万家企业从事家电行业,为什么海尔能够后来居上并脱颖而出呢?因为海尔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发展之路,文化定位海尔的发展,文化定位海尔的产品品质。海尔把产品当作文化的载体,从而传递海尔的核心价值观。二是科学的企业文化理论要加以重视。对于理论的把握,要谦虚一些,要多方面的学习,多学一点就多一分实践的自觉性。

第三是沉稳的文化定位。这点强化的就是文化价值。对于文化价值要从根本上认识,一个是文化的目的价值;另一个是文化工具价值的实践合理性。文化就是为了人,所以文化就是人化,人化即文化。所以从文化即人化从这一点来说,企业文化就是员工精神世界的依托,是解决信仰、使命、思维、伦理、价值观等诸多问题。

除此之外,就是文化的工具价值,这种价值体现在企业中就是用文化的特点来提升管理、改变管理的方法。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如果再用原始的制度、粗放式管理已经行不通了,必须与时俱进,用文化管理、用文化的特点来提升管理,刚柔并济——以柔为基础,文化与制度相结合;以文化为主导,情感与体制相结合。

 

文化管理须把握好十个角度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企业、企业的性质、行业特点等内容;因此,要做到文化管理,必须从以下十个角度把握。

第一,以文化来确立企业的终极价值,来定义企业概念。也就是说企业用文化才能正确地确立企业的终极价值,正确地定义企业的概念。解决的是“企业是什么”、“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以何种商业模式发展”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就是对企业的终极价值的思考。企业是一个生命有机体,这是现在我们对企业的认识——它不是简单的厂房、机械、设备、财务、现金流、技术搭建而成的一个冷冰冰的器件;它是一个有灵感的、有人情味的、有自身的生命周期的生命有机体,这是新的概念。

因此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来讲,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一书中讲到,公司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公司?公司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组织,是一种人文组织,社会组织;它不是简单的纯粹的利润。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从更宽阔的视野来看是人文的,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没有文化内涵的企业不是真正的企业。如同仁堂,为什么能够存在几百年?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作为精神传承的同仁堂,同样的为病人看病,挣钱不是目的手段,是为了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同修仁德”,共同培养仁义道德;既是养生,也是为了人的生命和健康,这是同仁堂的终极价值。所以,如果说商业的定位包括“道”“法”“术”“器”四个方面;那么“道”就是商业的模式。也就是说商业模式既包含了商业的规律,也包含了商业经营的手段。

那么,企业要怎样转变和建立新的商业模式?作为一个企业,尤其是在当前浮躁、功利、金钱压倒一切的社会形势下,如何用文化来定位企业、确定企业的终极价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不赢利的企业,如教师教不好书、军人站不好岗一样,这个企业的领导没有尽到天职;但是尽天职赚钱,本身不是最高目的。因此,以文定企的企业定位一旦确定了,就要担负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反之,没有文化考量的企业,会觉得担负社会责任是一种额外的负担。

第二,以文化确立企业成员的价值信仰体系,实现以文化人。前面一句是根本,这也是人的问题。如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企业文化管理实践过程中,总结而成的《制度管企,文化管人》一书,就很好地介绍了同煤集团是怎样做到以文化人、实现文化管理的。其实制度既管人也管企,文化也是。不过后者更突出以人为本,管人不能简单用制度、要用文化来管。所以,有的企业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这么几句话“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糊弄人,文化管人管住魂”是有一定道理的。

 第三,以文化引领企业家的事业使命和战略思维,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基业长青。引领企业家的事业使命和战略思维,战略的前提是制定科学的战略、企业领导者的文化理念、价值取向和文化角度;所以使命意识的强弱,决定企业性质的方向。战略思维决定企业经营的成败。如日本的松下,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其经营哲学,就反映企业的使命、企业存在的价值和企业要做到怎样的境界?松下幸之助的理念被称为“自来水哲学”——“自来水是经过加工的有价值的产品;但是,即使有人擅自饮用路边的自来水也不会受到任何谴责,这里面就蕴藏着生产者的真正使命。换言之,我们必须大量生产丰富的物质来使人们摆脱贫困,营造更为丰富美满的生活”。所以,当谈到社会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犯罪时,松下幸之助认为归根到底是财富不足,如果社会财富极大丰富,就会减少社会犯罪率。

同样,失败的企业往往因为没有好的战略、没有神圣的使命意识,如郑州的亚细亚、药业的三株、酒业的秦池、电子业的爱多等企业。这些企业没有一家是因为客观因素倒闭的——市场非常广阔、融资渠道非常健康、产品销量也很好;但是,为什么这些企业说倒就倒了呢?归根到底就是企业的使命意识和战略问题。海尔率先意识到企业只有在经营观念(经营管理指导思想)上领先,才能在市场竞争中领先,即没有思路便没有出路。为此,海尔人对产品和产品质量问题从认识商发生了质的变化——着手从理念、制度、全员意识和生产全过程上采取措施,力争在经营观念上有所突破——先难后易:在国内,先占领东北市场;国外,先占领美国一条街,然后利用辐射效应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如果企业没有使命感,那么企业文化建设要想做好就很难。因为国有企业面临这样一个现状——领导任命制。新的领导上任了,前任领导带领大家进行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就半途而废了,因此企业文化不能很好地、科学地传承。那么,如何克服这个问题呢?这就要求国有企业的领导一定要有使命感,哪怕就待三天,也要从企业的传统、经营特点、战略方向出发来建设企业文化,而不是凭个人的好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现代体制之下企业文化的健康成长。

第四,以文化塑造企业形象,丰富人文内涵和公信力,增强企业的和谐竞争力。企业文化担负着塑造企业形象、塑造品牌的功能。如何塑造?品牌的本质内涵是文化,同时企业形象也要具备文化气质。企业文化不是简单地为了树立企业形象,让产品销路更加通畅。有的企业在企业形象设计方面就做得很好,很有深度。有一家企业树了这样一个雕塑——一只手,五个手指托着一个卫星;五指象征着党政五套班子,卫星象征企业的未来;整体寓意就是五套班子托着企业的光辉未来,就是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文化。因此,只有打造企业形象、形成企业的文化品牌,并且不断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地深入发展。

第五,用文化打造经营特色,为客户创造新体验、引导新的生活方式。企业怎么经营?为什么经营?大家都知道星巴克,星巴克为什么每天都能门庭若市?作为一家咖啡店,星巴克致力于抢占人们的第三滞留空间——现场精湛的钢琴演奏、欧美经典的音乐背景、流行时尚的报刊杂志、精美的欧式饰品等配套设施,力求给消费者营造高贵、时尚、浪漫、文化的感觉氛围。让喝咖啡变成一种生活体验,让喝咖啡的人感觉到自己享受咖啡地同时,还能在消遣休闲中体验道时尚与文化。

因此,星巴克认为他们的产品不单是咖啡,而且是咖啡店的体验文化。星巴克一个主要的竞争战略就是在咖啡店中同客户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咖啡服务生同客户之间的沟通。这就是星巴克为什么既能为顾客带来期望的价值,又能让企业获得更可观的利润的秘密所在。

第六,以积极的文化指导制度安排和体制改革。关于文化和制度的关系,美国学者做过一个著名的论断“文化为制度之母”。文化是制度诞生之源,在企业制度、社会制度上基本是这样。一种文化诞生了一种制度,二制度反过来又强化这种文化,这种文化又催生新制度。这样相辅相成叠加往上走,就形成了制度的变迁,而万变不离其宗。如在集团重组过程中,集团重组是制度的变革,这应该说文化的融合是有形结构重组的成功前提。凡是在企业重组中文化不成功的,最后体制也不会成功,像惠普、小天鹅的重组,不论失败或重组,都是文化的原因。  

再比如关于母子文化的建设,在当前确实面临着这样一种难题——多数企业先有子公司,后有集团公司。儿子有文化,老子没有文化,没文化的老子还要给有文化的儿子讲文化;所以老子感到力不从心。还是那句话,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确定下来集团的文化本质,制定出企业的核心文化,其他的都好办。反之,文化就会失去生机与活力,就会制约文化的发展。所以,母子文化应该是在本质一致的基础上的同分结合,全局与局部的和而不同,只有把握住这个总则,才能做好母子文化建设。

第七,以文化增值产品的文化含量。产品的文化含量指产品的使用功能多样性、人性化内涵的丰富性和款式造型的审美性三个方面。我们的产品如果和国外同类产品竞争,产品的文化含量不足;那么,就没有竞争力。以同仁堂和王麻子为例,同样是三百多年的老字号,王麻子突然倒闭,同仁堂到现在仍然熠熠生辉,原因就是同仁堂不断地进行文化的整合重塑,坚持核心灵魂,注重以文化增值产品的文化含量。

第八,以文化素养来提升服务质量。在企业,服务的方式、服务的手段、服务的方法往往会流于形式。比如银行的服务,有一次我去银行,有一个老太太要取钱,按银行的规定,窗口的服务员必须要问客户取钱的具体数额;但是老太太不敢说,怕万一旁边有人心生歹意,一出门就给抢了。服务员急了,大声说“这是规矩,行业规则”。可是老太太就是不说,怎么办呢?老太太用笔画,也没用!最后老太太很生气地说:“五万,讨厌!”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永远圆不好场——一种是不按规则办事,胡来!一种是只按规则办事,没有任何的弹性。如果当时这个员工能够有弹性地处理好制度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客户肯定不会生气。因此,只有不断地提升员工的文化素质,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

    第九,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文化主体人才。人力资源包括四个方面:智能、体能、技能、文化。文化资源制约着其他三个资源,所以要提倡价值垄断,倡导价值分流,摒弃官文化,正确地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第十,树立规则文化,摒弃粗放文化。这是从生产工艺角度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大的弊端就是非规则文化;因此,树立规则文化,摒弃粗放文化,才能实现精益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终极企业、终极价值和企业的重新定位;二是企业员工的信仰;三是企业的事业使命和战略思维;四是塑造企业家、企业员工的人文内涵;五是以文化经营;六是制度;七是产品;八是服务;九是价值;十是精益。这十个方面,如果都能够用文化指导,用文化从内往外发挥作用;那么,企业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管理,才能做到文化与管理不是两张皮,而是有机地融合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