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于至诚 行以致远
1983年12月30日,中国工商银行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泱泱神州,伟哉工行。诚信为本,立业图强。时移世易,信念有常。工诚行远,融通四方。中国工商银行文化从历史深处植根,向时代汲取滋养,汇聚了丰富的内涵和底蕴。“诚信为本”则是工行历史发展脉络中一以贯之的文化本色,凝聚为工行人共同的精神财富——工行精神。
秉承诚信,工商银行从历史走来
诚信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核心,是儒家文化修身处世的基本伦理。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首倡“民无信不立”,以“文、行、忠、信”教导弟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孟子也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应当效法自然,秉持诚信。《左传》云:“诚者,国之宝也。”更将“诚信”摆在治国方略和为政之道的重要位置上。纵览中华民族发展史,守诚信、重然诺的传统代代相承。
进入商业社会后,“诚信”作为市场经济的灵魂,成为维系企业生存、推动品牌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对于金融行业,“诚信”更具有特殊意义。近代金融业起源于货币兑换和汇兑服务,“盈千累万,仅以一纸为凭者,信也。”清代山西票号就奉行“诚信相符,不欺不昧”,用诚信搭建起资金融通的桥梁。晋商曾不无骄傲地宣称:“我票帮信用二字,久为海内所推服。”以诚信为本的票号精神就这样从源头上融进了中国金融文化的血脉之中。此后,随着银行业特别是新中国金融业的成长发展,“诚信”的内涵更加丰富,形成金融业特有的行业精神和文化风貌。
为适应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成立,不仅继承了人民银行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更传承了人民银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特质。于是,“诚信”精神带着历史的体温,在工行文化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成为工行人内心最深处的情结。成立26年来,工商银行走过了从国有专业银行到国有商业银行,再到国家控股上市公司的发展历程。从倡导“三铁精神”,到培育“十字方针”、“五种观念”、“六种精神”、“股改精神”,再到提出“工于至诚,行以致远”价值观,工行精神不断延伸、不断丰富,而“诚信”作为精神内核始终一脉相承。工商银行视“诚信”为立行之本和兴行之道,将“诚信为本”作为宗旨和责任,规范经营、稳健发展,逐步发展为资金实力雄厚、业务品种齐全、服务手段先进、治理结构完善的现代金融企业,为服务人民群众、保障金融安全、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树立了“您身边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的良好品牌形象。经过长期经营实践和市场大潮洗礼,“诚信为本”的理念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了每一名工行员工的心田,也熔铸出了风格鲜明、历久不变的工行精神。
“诚信为本”的工行精神包涵了三层含义:其一,反映出工行衡量员工品行修养的标准,即诚实守信、真诚待人,恪守职业道德,忠于岗位职责。其二,体现出社会对工行服务的期待。工商银行作为经营信用的企业,诚信立行是发展基本方略,必须奉行合规稳健的经营理念和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其三,传达了工行对社会的承诺,工商银行作为讲责任、重信用、有担当的大企业,对客户、对股东、对员工、对社会都应信守承诺、忠诚履职。
工行精神是工商银行对26年改革发展历程最为朴素的经验总结,更是应对市场复杂环境、面向未来创新发展的根本之道。
坚守诚信,工商银行与时代同行
今天的工商银行,作为一家国家控股大型金融企业,深刻认识到我们的成长与发展源于客户、系于股东、发于员工、植于社会。工行人把握时代的脉搏,坚守“诚信为本”的工行精神,以提供卓越金融服务为天职,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打造和谐社会为己任,以人本思想为源泉,以价值创造为基础,以客户满意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奉献社会为追求,使工商银行与各利益相关方唇齿相依、休戚与共。
我们坚守诚信,服务客户。客户作为金融服务的对象,他们的认同和信赖是形成工行价值的源泉。工商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质量和工作绩效的主要标准,将诚信融入服务的每个环节:在流程设计、产品开发、制度制定、业务环境优化等方面关注客户体验,在业务宣传、产品营销等方面注重从客户角度权衡利弊;全行服务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不断促进基础服务规范化、个性服务差别化、服务质量标准化、服务管理常态化。通过真诚的优质服务,工商银行逐步在广大客户和社会公众中树立了ICBC的品牌信仰,全面塑造出现代化、国际化银行的崭新形象。
我们坚守诚信,回报股东。股东作为金融企业的投资者,为工行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工商银行坚持诚信为本、稳健经营,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赢得战略投资者的青睐,将诚信融入提升盈利能力、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中。特别是在近年的金融危机中,工商银行以稳健经营、健康发展脱颖而出,加权平均权益回报率、平均总资产回报率持续稳步提高,受到了国内和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肯定,也让股东从工行持续发展中得到了满意的回报。
我们坚守诚信,成就员工。员工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为工行的企业发展和价值实现注入了不竭动力和勃勃生机。工商银行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将员工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将诚信融入员工管理和人文关怀中。我们大力推行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完善了考核激励和职务晋升机制,建立了理念先进、覆盖全面、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教育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员工帮助计划”的探索实践,为员工营造了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努力让所有员工都能与工行共同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我们坚守诚信,奉献社会。国家和社会作为金融服务的支持者,为工行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土壤。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大型金融企业,工商银行将积极奉献社会、当优秀的企业公民视为自身义务,把诚信融入履行社会责任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建立了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从经济、环境、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价值银行、绿色银行、爱心银行、和谐银行、诚信银行、品牌银行六维度立体式的社会责任体系,为金融体系安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让社会成员都分享到工行财富增长的成果。
在“诚信为本”的工行精神引领下,工商银行凭借领先的市场地位、全面的金融服务以及持续的变革创新,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盈利最多、客户存款最多和品牌价值最高的大型上市银行,赢得了客户的信赖、股东的信任、员工的忠诚和社会的尊重,连续多年获得《环球金融》、《欧洲货币》、《银行家》等国际知名媒体授予的“中国最佳银行”、“新兴市场最佳银行”等称号,还多次被授予“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人民社会责任奖”等称号,进一步确立了重诚信、受尊敬的大行形象。
传递诚信,工商银行向世界迈进
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步伐,结合股改上市以来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工商银行确立了“建设最盈利、最优秀、最受尊重的国际一流现代金融企业”的宏伟愿景。这一愿景不仅要求工商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跻身国际一流,更要求ICBC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美誉度持续提升,成为国内外客户的首选银行品牌。这是工商银行对自身的期许,也是打造国际金融品牌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工行所寄予的热切冀望。工商银行肩荷重任,全面实施综合化、国际化发展战略,统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经营管理中进一步发扬“诚信为本”的工行精神,以文化引领发展,以诚信塑造品牌,踏上了向综合化、国际化金融企业集团稳健迈进的征程。
2006年10月27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功上市。
杨凯生行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开市
2006年10月27日在香港成功上市
工商银行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坚持用科学发展理念获取新的成长动力,着力通过改善经营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创新发展,实现了各项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盈利能力日益增强。工行还立足本土,放眼全球,不断适应综合化、国际化发展趋势,积极拓展国际业务。截至2010年9月底,工商银行已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94家境外机构,境外利润贡献日益提高,海外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显著增强。全球经营网络和全能化服务链的完善,为未来的战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尽管国内外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诚信为本”的工行精神如磐石一般,风雨洗炼,依然如故,牢牢维系着工商银行这艘金融巨舰。无论何时何地,工行人都以工行精神为自我激励,恪尽岗位职责,信守客户重托,心系工行发展,担当社会责任,将“诚信为本”的品牌承诺传递给世界,也为世界增添一个了解中华文明的窗口。正所谓泰山之高,非一石所积;广厦之固,赖众木所成。“诚信为本”的精神已化为工商银行的文化DNA,流淌在一代代工行人的血脉里,镌刻到ICBC未来的发展蓝图中。
工行精神,“诚信为本”。她是如此古老悠久,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积淀;同时又如此青春焕发,传递着新时期工行人充满自信的宣言。工商银行已吹响打造“百年金融老店”的号角,“诚信为本”的工行精神将继续引领着工行人,共同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