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优秀企业文化 推动航天事业科学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自1999年7月1日组建以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要求,体现到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初步建成了以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下统称为航天精神)为灵魂,以“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为核心价值观,促进了以载人航天和月球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各项科研生产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以航天精神为核心,构建独具优势的企业文化体系
以航天精神为核心,全面建设理念、视觉、行为识别系统,积极培育创新文化、质量文化、班组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等特色文化,努力构筑与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体系。
把握核心,将航天精神作为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
一是用航天精神教育全体员工。提炼形成了以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具有航天特点、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要求员工牢记“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的神圣使命,树立“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理念,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工艺、一流的质量、一流的业绩,圆满完成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二是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全体员工。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征程中,先后涌现出了钱学森、孙家栋、罗健夫、杨敏达等一大批先锋模范人物。集团公司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开展了经常性的向先锋模范人物学习的系列活动,旨在通过学习身边有影响力、感染力的典型人物,激发全体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干劲。三是用神圣的事业激励全体员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形势任务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责任的重大与神圣、任务的艰巨与光荣。在执行重大试验任务前,试验队都要举行隆重的出征仪式,每名队员都要面对国旗庄严宣誓,从而激发队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榜样意识。
继承创新,构建充满时代气息和航天传统的企业文化体系
我们结合实际,突破常规,把视觉识别系统作为切入点,迅速树立全集团统一的崭新形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先后开展了理念和行为识别系统建设。进行广泛的访谈和问卷调查。集团公司8大科研生产联合体、11家专业公司和若干直属单位10000多人次参加了访谈;对外开展了与总装备部、国家气象局、国土资源部等主要客户的访谈。在理念开发过程中,参考了中外40家著名公司的企业理念,项目组共同研究20多次,邀请外部专家研讨12次,前后产生400多条新的理念表述。经过优中选优,最后形成了集团公司的理念系统。在行为识别系统开发建设中,坚持中外结合,博采众长,研究了20余家中外公司的行为准则与职业道德规范,在主要成员单位开展全面访谈与座谈,进行了行为文化课题研究,形成了7万多字的调研报告,经过多次研讨、反复修改,确定了行为准则、职业行为规范、公共关系规范、日常礼仪规范以及团队活动等主要内容。2007年,集团公司正式发布行为识别系统。为确保行为识别系统落到实处,我们专门制订了《行为识别系统实施计划》和《行为识别系统实施细则》,发放了《企业文化手册》,保证了宣贯的效果。理念、视觉、行为三大识别系统投入使用,标志着企业文化体系初步建成。集团公司通过定期深入基层调研、组织现场推进会、举办企业文化培训、开展企业文化自查等方式,对各单位的推进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近年来,针对新成立的专业公司和重组并入的企业,集团公司组织专家深入一线,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开展宣贯和解读,促进了企业内部的文化融合。
突出重点,以特色文化建设丰富企业文化体系。
通过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强化了各级质量意识,健全了质量奖惩制度,完善了质量体系建设;在创新文化方面,提倡营造“崇尚创新、容忍失败”的环境氛围,加大激励创新活动的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创新基金制度;在成本文化方面,完善了成本控制制度,推进了成本控制的常态化管理;在品牌文化方面,不断健全品牌创建、维护、宣传等机制,发挥“神舟”、“神箭”等品牌优势,不断带动航天其它类型产品的品牌发展建设,有效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以强有力的工作,确保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集团公司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提倡全员参与,积极谋求整体互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落到了实处。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体制机制。
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自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开始,历任党组书记、总经理都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定期听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汇报,并就企业文化建设的很多关键环节和具体细节给予明确指示。为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组织,不断强化党群工作部的企业文化管理职能,在人员和经费上给与充分保证。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所属各单位也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提上日程,从自身发展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各院、公司和直属单位都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牵头的企业文化领导小组,许多单位还明确了办事机构,成立了企业文化处,设立了企业文化专项活动经费。
坚持系统思考,抓好顶层设计。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我们首先抓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定好企业文化发展的蓝图和纲领。在企业文化建设刚刚启动之际,我们首先集中力量,精心制定了《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实施步骤、实施原则和考核要求。这几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一直是在这个规划的统领下进行,避免了在工作中走弯路。为及时调整和优化企业文化建设方案,从2006年开始,集团公司坚持每年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滚动规划,及时吸收企业文化领域的新理念、新观点,出台新措施、新方法,扎实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集团公司适应未来发展要求,正在研究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作为集团公司“十二五”期间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提升业务能力,强化人才队伍。
企业文化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有一支懂专业、会操作的工作队伍十分重要。为此,集团公司一方面在企业识别系统开发中成立内部项目指导组,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学习与研讨。为掌握企业文化理论的最新知识,我们及时购买、学习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文化书籍,遍访了国内许多企业文化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另一方面,不定期组织企业文化建设骨干到国内外培训考察,先后组织了50多名企业文化干部赴美国、欧洲培训,开阔了思路,打开了眼界。在此基础上,以政研会为平台,通过课题招标的方式,开展了企业文化专项研究,有力地调动各单位研究企业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中,集团公司还定期举办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宣讲会、座谈会,强化企业文化工作者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企业文化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较明显的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专业化的企业文化工作队伍。
抓好载体建设,确保深入人心。
一是以重大活动为契机,向外部公众充分展示集团公司形象。近年来,集团公司紧紧把握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40周年、长征火箭100次发射等重大契机和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任务,注意弘扬航天精神,提升集团公司形象方面,充分展示了集团公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新时期与时俱进的风采。二是加强展示窗口建设,形成集团公司规范的对外展示体系。完善了中华航天博物馆和北京唐家岭航天城航天会展中心2个展示窗口,建成了七院长征机械厂旧址、吴运铎展室、中华航天博物馆等3个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正在加快推进西安航天教育基地和海南航天发射场主题公园建设。三是巩固企业文化的宣传阵地。我们在中国航天报和集团公司门户网站上分别设置了企业文化建设专栏和网页,刊登企业文化知识和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动态,广泛宣传企业文化建设情况。为便于企业文化知识的宣贯推广,集团公司注重做好企业文化成果的撰写、设计、汇总、编制工作。
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回顾航天事业创建50多年,特别是集团公司成立11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日益增强,已经成为推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建设、确保型号科研和生产试验任务圆满成功的重要力量。
文化力转化为凝聚力,确保了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工程任务圆满成功。
在航天精神的感召和鼓舞下,在“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的企业使命激励下,广大航天职工秉承“以国为重,以人为本,以质取信,以新图强”的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取得了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生产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神舟六号、神舟七号、嫦娥一号为代表的重大工程任务,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成功实现了卫星整星出口,突破了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新一代卫星平台为代表的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航天科技的新跨越。今年下半年,我国将择机实施嫦娥二号月球探测任务,举国关注,影响深远。集团公司参研参试人员将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充分发扬严慎细实的优良作风,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确保月球探测二期工程实现“开门红”。
文化力激发了创造力,培养造就了思想过硬、作风优良、技术精湛的新一代航天人才队伍。
伴随着航天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集团公司顺利完成了人才队伍的新老交替,新一代航天人才队伍迅速成长起来,成为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真正挑起了科研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大梁。目前,集团公司300多名型号“两总”中,45岁以下的超过60%;探月工程研制队伍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54名正副主任设计师中“70后”占到65%;载人航天工程型号“两总”平均年龄不到45岁。一大批优秀年轻人才走上型号领导岗位,为航天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他们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不但在技术上、职务上实现了交接,更重要的是,在航天文化的培育和感染下,他们传承了老一辈航天人的好传统、好作风,吸收了航天文化的丰厚底蕴和营养,成为航天文化具体化、人格化的真实体现。
文化力促进了生产力,支持和推动了集团公司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
近几年,在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作用下,集团公司坚持以结构调整的主线,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加快构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母子公司体制,梳理职能定位、明确主业方向、明晰产权关系,通过总体上升、专业重组等方式,整合优势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核心能力;围绕科研生产任务和产业化发展需要,加快推进重大区域统筹建设和条件保障建设,形成了以北京(天津)、上海、成都、西安为重点的航天重点产业群,重点提升了总体设计、总装集成、大型试验、规模生产和关键核心专业的能力,基本形成“总体为主导、专业为基础、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协调发展”和“一级经营、两级管理”的运行模式,初步实现了从三级国有法人管理体制向母子公司体制的转变。
文化力提升了影响力,展现和扩大了集团公司的社会影响。
集团公司与中央各大媒体合作,广泛宣传、积极展示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通过宣传航天技术广泛服务于国民经济,在抗震救灾、国庆阅兵、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极大提升了集团公司的美誉度。结合集团公司为我国青少年研制并发射第一颗科普试验卫星“希望一号”,集团公司策划了方案征集评选、两岸无线电通联等一系列活动,全国有数十万青少年参与其中;利用军工文化教育基地、航天精神教育基地,对员工进行全员爱国主义和形势任务教育;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集团公司积极参与太空家园馆建设,利用独具航天特色的高科技展示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等等。当前,航天事业影响力与日俱增,航天科技成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综合国力的重要一翼,成为我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典范,航天精神已经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嫦娥二号卫星热真空试验 |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继承、持续创新的过程。我们虽然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的目标要求还有距离。比如,文化融合有待加强,新员工对航天文化的理解、吸收与发扬还不够,基层单位对企业文化的宣贯及自身文化建设不平衡,对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服务业的文化建设研究及推进还不够,等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和新挑战,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继承弘扬航天优秀文化传统,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点推进理念深化工程、专项文化推进工程、文化融合发展工程、品牌塑造与推广工程和文化实践创新工程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体现员工根本利益,具有航天特色的航天文化体系,为构建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建设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