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 继往开来 培育企业精神 支撑发展战略
以第一辆解放牌卡车为造型、代表中国工业艰苦创业的彩车,作为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的第二方阵接受全国人民检阅
|
在57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一汽人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振奋爱国主义精神、坚守新中国汽车工业“长子”的使命,用无数个“第一”在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坚韧奋斗的足迹: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在一汽下线;1958年5月12日,国产第一辆东风牌轿车在一汽试制成功;1958年8月1日,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在一汽试制成功……
深掘历史、精神不息
源于历史的“第一”,不断鞭策和激励着中国一汽勇争第一、永创新业,并培育和沉淀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着一汽的不断发展,如“红旗精神”、“铁军精神”、“争创精神”等。
中国一汽承办的2009中国汽车第1000万辆下线庆典在一汽解放J6生产线隆重举行
|
红旗精神:1958-1959年,一汽流传着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乘‘东风’展‘红旗’,造出高级轿车去见毛主席!”它表达了一汽人敢想敢干,不但能造卡车,而且能造轿车,为祖国争光,为中国人民争气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民族精神。1958年8月1日,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红旗牌高级轿车的试制工作 。
从此,作为民族轿车品牌的代表,红旗轿车尽享国车的荣耀:1984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红旗”检阅车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1999年10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乘“红旗”检阅车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 2009年10月1日,胡锦涛主席乘全新“红旗”检阅车检阅解放军部队……一汽人在捍卫“国车”荣耀的努力工作中,逐渐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一丝不苟、精雕细刻的严细精神;不为名利、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为厂争名、为国争光的进取精神”为核心的“红旗精神”,被称为一汽的“魂”。
铁军精神:“铁军精神”形成于制造汽车环境相对比较艰苦的铸造厂。1976年,为了保证整车生产,一汽铸造厂拉开了“三变样”大会战的序幕。“三变样”就是通过整顿,使生产秩序、劳动纪律、环境面貌三个方面有一个大的变样。那一年,党员、团员和广大职工义务献工,连班加班搞突击,使原来的厂房旧貌换新颜。劳动纪律的加强,环境的改善,使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秩序正常了,产量上来了,质量也不断提高,铸造厂终于砸碎了瓶子口,当上了火车头。1980年,铸造厂荣获了“排头兵分厂”的光荣称号。此后的十年,逐渐形成了以“爱铸造、能吃苦、讲文明、守纪律、争上游、夺排头”和“手把红旗不放,站在排头不让”的铁军精神。
争创精神:伴随着新中国前进发展的脚步,几代一汽人走过了史诗般的创业拼搏历程,在共和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第一次创业,一汽人发扬艰苦创业、刻苦学习的精神,在荒原上创造了三年建厂并投产的奇迹,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第二次创业,一汽人弘扬愚公移山、务求必胜的精神,在不停产不减产前提下闯出一条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的新路,甩掉了“解放”卡车“三十年一贯制”的帽子;第三次创业,一汽人传承“学习、创新、抗争、自强”的企业精神,成功实现上轻型车、上轿车,形成中、重、轻、轿、客、微产品系列格局,开辟了企业全面发展的新局面。在三次艰苦创业过程中,逐步培育、养成了“争第一、创新业”的精神。这种争创精神表现为企业整体的“五争五创”,即质量争第一,创名牌“解放”汽车;管理争第一,创国内一流水平;效益争第一,创行业排头;信誉争第一,创最佳服务;思想政治工作争第一,创建“四有”职工队伍。
牢记使命、薪火相传
梳理我们的实践轨迹,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抓住确立与培育中国一汽核心理念这项基础,这个“总纲”,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变革实践,自上而下有序深化。
培育优良企业精神,重在牢记责任与使命。
一汽是国有特大型企业,肩负责任中最基本的一条,就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责任要靠竞争来实现。竞争现实告诫我们,在决定企业竞争胜出的资源格局中,传统的“有形优势”正在变得相对趋同、脆弱,而那些无法清晰触摸、度量的“文化优势”却日趋主导化、差异化。它要求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决定竞争胜出主导要素及其架构模式的嬗变,审时度势,着力影响企业资源获取方式、掌控配置效率的思想观念、文化创新能力等软实力的建设,用企业文化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奠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
培育优良企业精神,重在融入实践。
我们把精心设计开展好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引导员工把对企业精神的认知向行为方式转化,形成自我内化、强化机制的主渠道。2002年,面对“入世”的挑战和国内市场国际化带来的观念碰撞,我们开展了“用户在我心中‘四W’主题实践”活动。2003年,我们抓住一汽建厂50周年契机,策划了“我与一汽同行”主题实践活动。……2010年,我们策划了“争第一、创新业、担责任”主题实践活动。
培育优良企业精神,重在提升员工素质。
形成、践行、传承企业精神的主体是员工,“温床”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汽注重通过不断推进TPS、开拓员工学知练技的平台等形式,把思想训练与能力训练结合起来,在提升员工的素质上下功夫,支撑企业精神的培育和转化,这也是企业核心理念中“人赢则赢”的要求。
企业精神是企业独有的,具有长期指导性、基础性。
能够推动生产力解放,促进生产关系和谐发展,支撑战略发展方向的思想资源。这种界定,从认识角度强调了它与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一样,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工作角度强调了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配置,使企业的思想流与掌控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融为一体。因此,我们把核心理念宣灌作为思想资源配置重要内容,摆上工作日程,形成系列教材、开辟传播阵地、营造舆论氛围。
既往开来、支撑战略
站在企业发展的新起点,一汽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肩负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坚持“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方针,提出了“力争用三年时间,使自主战线经营面貌明显改观、使自主产品竞争力明显改观”的近期目标,实现以做强做大自主事业为主要标志的第四次创业的中期目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的长期目标而努力奋斗。
传承57年所沉淀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实践进程中,中国一汽逐渐培育了新的企业精神,并于2009年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提炼和概括,确立了目前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
企业使命:出汽车、出人才、出经验,促进人·车·社会和谐发展;
企业愿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一汽、实力一汽、和谐一汽”;
核心价值理念:争第一 、创新业、担责任;
企业精神 学习:创新、抗争、自强;
经营理念:坚持用户第一、尊重员工价值、保障股东利益。
这样的核心理念,更贴近企业实际,更符合员工需求,更体现时代特色,有力地支撑了一汽的发展战略。2009年,一汽加速科技创新、做实自主事业、推进科学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销售汽车194.5万辆,实现营业收入2066亿元。
在推动民族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一汽涌现出一批代表企业精神、影响企业精神的典型人物,昔有郭力、饶斌、沈曾华等,今有李黄玺、王洪军、李凯军等。精以史粹,神以人传。在伟大使命指引下,在崇高精神鼓舞下,忠诚企业、挚爱事业、献身追求、奋发有为的当代一汽人,正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地为了一汽长盛不衰的自主事业,为了一汽员工幸福和谐的尊严生活,为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振兴强大而努力奋斗。◎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