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2年第6期

【特色实践】从道家思想看“二元”文化的构想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2-06-19

 

 

 

      作者 冯士祥:淮北矿业袁店二矿党委书记

 

 

 

袁店二矿的所在地涡阳县,历史上地处宋、卫、楚、鲁诸国的边缘,是邹鲁文化、三秦文化、吴楚文化几大文化板块相接址的地区,学术思想异常活跃,文化艺术成果丰硕,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儒、释、道其中之一——道家的发祥地。审视道家地域文化的内涵,犹如新鲜血液,为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提供了新的传承价值。可以说,坚持道家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有意识地挖掘并整理道家地域文化中潜在的有益文化元素,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崭新课题,两者的融合必然会促进企业和地域经济、文化的共同发展。

 

   “道法自然”,一切按规律办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和命题,也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所在。这里所说的“道”,是指客观规律。宇宙万物都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人们只有认识规律、掌握规律,按照规律行事,才能成就事业。如果违背规律去办事,则会导致事业的挫败或带来危险。

长时间的经济快速增长加剧了资源消耗强度,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和前所未有的挑战。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煤炭企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如何“道法自然”?是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首先,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煤炭行业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的煤炭生产,发展成为洗选深加工,化工、发电一条龙的综合企业,对科技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面对竞争挑战日益激烈的21世纪,科技不仅是煤炭企业实现高水平、高效益的根本途径,更是企业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经济增长不能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和牺牲子孙后代利益为代价。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煤炭企业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大力开展工业污染防治,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强化环境管理,让“黑”变“绿”,让“污”变“洁”,在节约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作为,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兼顾企业社会责任。

 

   “负阴抱阳”,实现企业和谐发展

 

   《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太极图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以示负阴而抱阳。一阴一阳,囊括万物之理。在物理的作用上示为动静;在物质的作用上示为刚柔;在宇宙现象上示为天地;在天体运行上示为日月;在性别区分上示为男女;在理念的领域中示为反正……“二元”相互包容,对立统一,矛盾的双方又可互相转化,正所谓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

从企业发展看,安全与生产、效益追求与社会责任、刚性制度与人性关怀、团队精神与个性发展等等,不一而足,处处体现“二元”属性。没有安全的生产或只安全不生产,都偏离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安全与生产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和谐共生,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刚性制度与人性关怀,刚性制度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它规定了管理的目标、幅度、时间、空间及必要的刚性手段,使企业和员工的一切行为都在这一基础上有序地运行。完全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和混乱的,人性管理也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人性关怀是以刚性管理的存在为基础的。但作为刚性管理又必然要靠人文管理来提升,缺乏一定的人文管理,员工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和激情,刚性管理则难于深入。仅仅依靠刚性制度来严格管理,则可能导致企业人才流失、创造力下降、失去凝聚力等;而只依靠人性关怀,则可能导致企业纪律不严、管理松散、效率低下等。刚性制度与人性关怀必须密切联系在一起,相互补充、共同作用。以人为本,刚柔并济,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同成长共进步。总之,“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唯有将企业阴阳“二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方能取得基业长青。

 

   “无为而无不为”,修炼至高管理境界

 

道家有无为之说但其无为绝非是无所作为,以无为而治达成无不为的至高境界,才是其真正的内核。重新审视“无为而无不为”的文化价值所在,对于提升企业的管理境界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一智慧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数次闪耀出它的璀璨光芒,尤以著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以及“开元、天宝盛世”为证。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其一,不折腾。形成的制度除非有修改的必要,不去朝令夕改、随意变更,而让员工无所适从。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一切按规则运行。例如集团公司推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系统、规范、完备、长效地解决了安全管理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不因人与事的变化而改变管理方法,构建起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其二:不妄为。不做任何违反客观规律、违法乱纪、损害企业、职工利益的事情。“我无欲而民自朴”,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带动职工,以强烈的服务意识凝聚职工,以廉洁从业的形象感召职工。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指出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就是下级和部属的一面旗帜,就是无声的命令,就可以对群众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说服力”。其三,不偏执。在管理上,“二元”文化的管理理念为——管理境界:刚柔并济,内方外圆;管理定势:外炼内修,保泰持盈;管理内涵:虚实相宜,和谐相融;管理方法:虚怀若谷,严爱适度。使员工体面工作、有尊严的生活,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聚能精进,创造一个工作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局面。以安全管理为例,“三违”治理“无为而有为”,实现自主管理,职工行为由“他律”变为“自律”,实现个体安全从而保证班组、区队、厂矿、公司的安全。企业管理从最初的“不得不然”,到“欣然而然”,最后形成完美和谐的“自然而然”,最终形成万物自化,天下自正的至高管理境界。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