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中国机械】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实施造血式精准扶贫

来自:中国机械     时间:2017-06-09


    

                                          该文刊发在《紫光阁》杂志 2017年第5期   署名: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机集团)坚决执行中央决策部署,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秉承“不畏艰难、务实行动、争取胜利”的企业精神,立足精准、重在造血,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国机特色的精准扶贫道路。 

  精准施策,通过扶智扶志扶产业扶民生“四翼并举”结出丰硕扶贫成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地方政府安排,目前国机集团在涉及8个省份的15个县(乡)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其中国务院扶贫办安排的定点扶贫县是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河南省固始县、河南省淮滨县。近三年来,国机集团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5亿多元,其中用于中央企业扶贫开发基金3亿元;开展扶贫项目57个;派出“懂脱贫、能脱贫”的挂职干部17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10人。在产业开发、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扶智、扶志、扶产业、扶民生”四翼并举,初步形成“教育为根、产业为本、农机为枝、民生为脉”的模式,帮扶贫困地区增强造血功能,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教育为“根”,通过“扶智+扶志”,为贫困地区注入脱贫原动力。 

  依托集团机械制造、建筑安装等职业技术教育平台,国机集团大力推行形式多样的免费职业教育。一是针对建卡贫困家庭适龄学生推行全日制职业教育,二是针对务工人员开展短期职业培训,三是组织教师赴各乡镇举办农民工创业培训班。从 2004年开始,集团所属合肥通用技术学院免费培养固始籍学生,毕业生实现100%就业;2016年,四川广元市朝天区近百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免费入读德阳安装技术学院,学院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条件,量身定制学时和专业课程。毕业后,他们有机会走上国机集团的工作岗位,走进广阔的新世界;也有能力立足家乡创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在其他扶贫区域,“国机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丰富,比如开展电商技能培训班、派青年骨干到帮扶学校支教等。这些举措不仅改变了当地人的观念和生产、生活,也进一步培育了国机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产业为“本”,让“贫血”地区成功实现“自我造血”。 

  通过精准产业扶贫,帮助贫困地区恢复“造血”功能,是国机集团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 

  一是因地制宜,开拓特色产业。比如,在国机集团帮扶下,朝天区鱼鳞村搞好了山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发展起高效优质农业,培育了系列特色产业。村民实现了致富增收,村集体也拥有了集体经济。 

  二是“国机教育”孕育新产业。立足川北地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麻柳刺绣”,2 0 1 6 年,国机集团在鱼鳞村举办了针对留守贫困中老年妇女的刺绣技能培训,先期投入10万元资金,按市场价格统一收购她们的刺绣作品,用于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和商务礼品。在2017年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村民们的麻柳刺绣作品由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当面赠送给了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受到施瓦布主席的高度赞扬。 

  三是集团产业落地帮扶地区。今年2月,国机集团苏美达轻纺公司总投资3000万元的淮滨扶贫项目签约,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3亿元,实现平均税收1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200人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0人以上。该项目既符合国机集团服装产业布局需要,也为淮滨县经济发展增添重要力量,有效带动淮滨县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实现双赢。 

  四是开展电商新业态扶贫。依托集团电商平台,目前,国机集团已帮助河南省固始县销售特色农副产品,扩大了该县电商业务。在国机集团帮扶下,有的地区还建起了电商产业园。 

  五是搭桥梁、建平台,把工作送到群众家门口。企业“用工难”,群众“就业难”,如何化“两难”为“双赢”?在河南省淮滨县刘圩村,国机集团以村里的闲置机棚为基地,打造成有用工需求企业的生产车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企业和群众各取所需。 

  六是为帮扶地区协调引进发展资源。对于贫困地区的发展需求,国机集团尽心尽力协调满足。在集团推动下,朝天区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为当地5万多名菜农脱贫致富提供了科技支撑。 

  (三)农机为“枝”,加速帮扶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机集团立足行业优势,以农机产品和技术为强枝,积极为贫困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开拓了独具特色的农机扶贫模式。 

  一是帮助贫困户组建农机合作社。在河南省淮滨县刘圩村,国机集团捐赠了价值数百万元的农机,组建“东方红农机合作社”。合作社以刘圩村为主要耕作区域,向外辐射,对特困户免收机耕费,租金可兜底保障本村20户特困户。 

  二是结合当地产业开展农机扶贫。在朝天区,针对不少贫困村以核桃为支柱产业的情况,国机集团专门研发并投入使用了核桃剥皮烘干一体机,下一步将研发核桃采摘机械化设备,为当地核桃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高机械化水平。 

  以农机为“枝”开展扶贫,国机集团不是蜻蜓点水般“送到即止”,而是立足于贫困地区产业特点、着眼于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积极思考谋划,采用不同模式,发挥出农机的最大效用,让农机“活”起来,让群众富起来。 

  (四)民生为“脉”,让贫困群众在温暖和获得感中前行。 

  电不通、路不平、水不清、房不安,这是许多贫困地区面临的重要难题。要脱贫,先要解决群众的基本民生需求,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国机集团始终不遗余力。建学校、修公路、打水井、改造危房、开展易地搬迁,在这些工作中,都看得到国机人的身影。在国机人的帮扶下,一些村庄有了村委会、养老院、文化广场,有了垃圾箱、垃圾清运车…… 

  总结经验,进一步让国机特色的扶贫开发取得更大成效 

  多年来,国机集团在扶贫开发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国机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真心真情扶贫。国机集团怀着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真心、真情开展扶贫工作,真正用心用情用力,不做面子工程、数字工程。从集团领导到普通员工,从扶贫一线到扶贫后方,国机人都想方设法为扶贫出一份力。干部职工不断深化思想认识,牢牢把握扶贫开发工作的正确方向,出好招、出实招,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不因为难就望而却步,不因为工作艰苦任务重就搞形式主义、花拳绣腿。坚持扶贫工作求实效、敢担当、抓落实,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成绩。 

  精准精细扶贫。根据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方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措施,因人因户因村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实现扶贫精准化。在扶贫工作中,国机集团注重做细活,扎实下真功夫,增强“绣花”的能力,真正扶到点上、根上。深入调研,长远谋划,有的放矢,量力而行,确保每一分投入都用在刀刃上,最大程度惠及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在精准精细落地上见实效,实现扶贫开发工作的效益最大化。 

  创新创效扶贫。国机集团在扶贫工作中以结果为导向,立足实效。从斩断穷根目的出发,既实施“短平快”的发展项目,让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又注重“以短养长”、“授之以渔”,让贫困户找到稳定的增收致富之路,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努力做到在扶贫成效上经得时间的检验。 

  深化党建扶贫。国机集团党委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的系列行动。全集团的扶贫工作由党委工作部牵头组织实施,选派优秀挂职干部,精准谋划施策,在扶贫工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党的政治优势,保障了扶贫工作见实效。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阶段,国机集团将“咬定青山不放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新起点上再出发,进一步履行好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在打赢扶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创新方式举措,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四翼并举”的扶贫特色模式,以更大成效助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如期踏入“小康时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