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神东煤碳】一个煤矿人的收藏梦(组图)

来自:神东煤碳     时间:2014-01-22

 

   

 

字画、奇石、酒瓶这三样物件在肖峰眼里都是无价的宝贝,他舍得为得到一副精美的字画一掷千金;可以为一块奇石去涉身险境;甘愿为一个精致的酒瓶开怀畅饮。问他这样做到底图什么?他微笑着说:这可能就是我毕生的业余爱好和追求吧。

清贫少年的书画收藏梦

收藏字画是肖峰最早的爱好。虽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可从小爱好文学的肖峰对诗词字画由衷地热爱,常常为能请一些颇有名气的文人墨客吃顿饭求得几张墨宝而节衣缩食。工作后已在文学创作上颇有成就的他对收藏字画更为痴迷,工作之余他一边广结文人墨客,一边为购买名家字画攒钱。

 

 

肖峰对收藏字画的热爱可以用痴迷二字形容。90年代初,陕西省的一些书画家在公司文体中心举办书画拍卖会,肖峰听说后兴高采烈地跑去竞拍,看到自己喜欢的字画就举牌,到最后他都记不清那天到底举了多少次。第二天一早,拍卖会工作人员抱着一大堆书画作品来到肖峰家,说这些都是他昨天拍下来的,一共一万六千元。肖峰先是一惊,对于一个月收入不足五百元的普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他随即去银行取了钱交给了工作人员。那一整天,他拿着那些字画细细端详,爱不释手,至于那一万六千元,早就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当时有不少人觉得肖峰花那么多钱买了那些知名度不是很高的书画家的作品不值得。可肖峰不以为然,他只是觉得自己喜欢就好。几年以后,他买的那些书画作品的价格大多已翻了几倍。

 

 

多年来,肖峰光花在收藏字画上的钱就有二十多万,其中很大一部分用在了资助一些贫困书画家身上,出身贫寒的他深知清贫文人坚持理想的不易,为了鼓励这些书画家继续创作,他常常慷慨解囊,揽购一些他们的作品,三五千一幅的从没有过半点犹豫。

肖峰的书画收藏爱好是他年少清贫时,一个不知道有多远的梦,也是他对自己许下的一个诺言。在他的诗集《盛开的乌金花》里有这样一句诗:我坚信/我神圣的灵魂/有一颗心/在高举着诺言。如今他的诺言早已兑现,可他还在自己梦想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与奇石的不解之缘

关于肖峰收藏奇石的这一爱好,还得从十二年前他参观大连老虎滩奇石馆说起。2002年,他去大连旅游,中途去大连老虎滩奇石馆,完全是出于好奇,可这一看就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

 

 
 

回到住处,他就跟妻子感慨那些奇石的妙处,晚饭后陪妻子在大连的护城河边散步时,还是念念不忘奇石馆里的那些石头。就在这时,护城河里的一块石头吸引了他的目光,石头上的纹理分明就是一株人参!他当即就要下河把石头捞上来,一旁的妻子赶忙将他拉住,大声喝道:水那么深,不要命了!犹豫片刻后,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拴在路边的石桩上,一头拴在自己腰上,不顾妻子的劝阻踉踉跄跄地下了河。在水里摸了半天终于把那块石头捞了上来,拿到石头的他转身就跑回了住处,顾不得换下湿衣服,赶忙用刷子将石头上的泥垢清洗干净。是一块人参化石,是一块辽东的人参化石!提起那块意外收获的人参化石,肖峰至今还激动不已。

 

 
 

从那以后,肖峰就开始到处寻觅奇石,一发不可收拾。不论严寒酷暑,总能在河床、石场、山林中看到他的身影,穿着破旧的衣服,背着包,低头捡石头。在这其中有喜悦也有辛酸,为了捡石头他曾被石场工人当小偷抓起来恐吓过;被河床里石头下的蛇袭击过;被铁锤砸伤过手。有一次,他在山里发现一块树化石,可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化石冻在土里怎么也弄不出来,于是他就想用铁锤砸一下看能否松动,谁知一锤子砸下去化石碎成了几瓣。他把铁锤往地上一扔,扑腾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来,最后抹着眼泪把砸烂的化石背下了山。他说:有时候捡到一块好石头背在身上,就像背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幸福。不少朋友都知道肖峰喝醉酒的时候喜欢抱着石头睡觉,他说那样能醒酒。

十几年前肖峰从牧民家花五块钱买来的一块顶门石,当时只是它看着像个伏翅的苍鹰,所以就收了它。可十几年后的今天他才发现这是一块葡萄玛瑙石。肖峰常说,石头是有灵性的,它在那里躺了千年、亿年就是等着我去把他捡起来。自然界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那些被肖峰捡起来的石头注定与他有着不解的缘分。

喝酒喝出的挚爱收藏

热情豪放、书生意气的肖峰喜欢和朋友坐在一起喝酒,可年过五旬的他,再也不是当年能甩开膀子豪饮的壮小伙了,但有时候他还是会和朋友一起喝到酒净瓶干。这里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其实他是想把酒喝完,带走那个他中意的酒瓶。

 

 
 

收藏酒瓶是肖峰近两年才开始热衷的爱好。精致的酒瓶又一次牵动了他的那颗收藏心,不管是朋友聚会还是外出旅游,只要碰到好看的酒瓶,肖峰总要想尽办法把它收入囊中。一次,在去北京出差的住处,他看到柜台上放着一个镂空的陶瓷酒瓶,询问后才知道这里面还装着酒,如果想要,就得花五百块钱连酒也买走,犹豫了半天他最终还是咬牙掏了钱,那瓶酒他没舍得喝,一直放在他的收藏架上。在肖峰的家中,随处都能看到各式各样的酒瓶,有些被用来当了花瓶,放在客厅里最显眼的地方。有空的时候,他就会把它们拿出来擦一擦,看一看。

 

  

在肖峰家里的收藏架上还放着几本厚厚的集邮册,里面的邮票,都是肖峰几十年来从给全国各地报刊杂志投稿的往来信件上收集的、一张张小小的邮票,在他心里却像是一个个脚印、一座座里程碑,默默地见证他的文学创作历程。肖峰说:读书、写作、收藏是我一生的爱好,也是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人物链接:肖峰,笔名大侠,一九六二年出生,陕西省清涧县人,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文联理事、陕西省煤化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新闻中心主任助理。

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作家》、《诗选刊》、《中流》、《写作》、《延河》等全国二十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四百余篇,出版诗歌、散文、小说五部,其中诗集《大地之光》、《神圣的煤》分别荣获全国第四届第六届煤矿文学“乌金奖”,作品入选国内多种文学版本,并有诗作翻译国外。二一一年六月,被中国煤矿文联授予“首届全国煤炭行业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光荣称号。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