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攀钢集团】降库,越是艰难越向前

来自:攀钢集团     时间:2014-01-26

 

     全年降了5.16亿元,攀钢2013年存货降库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降幅不大,但这是在行业内存货库存一路喊涨的情况下完成的,且存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首次降至15%以下。 
     最新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1月末,行业平均存货周转率为5.28次,存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7.59%。而攀钢的存货周转率为5.45次,加上存货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突破15%这一临界值,标志着攀钢的存货库存水平已经迈入行业第一梯队。
        然而,2013年初,攀钢存货降库的形势却并不如这张成绩单好看:部分单位存货管理基础工作十分薄弱、实物管理部门的库存占用意识不强、各单位在提报采购计划时仍控制不够……
        是坐以待毙,还是勇往直前?攀钢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鉴于存货降库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2013年一开年,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大德便对存货降库工作提出要求:各单位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存货降库工作,要穷尽一切办法,确保各项存货降库措施“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随后,集团公司财务部、经济运行部、技改与设备部、管理创新部等存货管理部门通力配合,从价值管理、实物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入手,逐级分解存货降库指标,动态监控各单位存货结构、库存情况,不断完善存货降库绩效考核办法,为存货库存指标的持续优化保驾护航。
        盘点攀钢2013年的收成时,我们发现,存货降库工作中不乏成绩优异者,这一张张优异的成绩单背后,凝聚着攀钢人在存货降库工作中的智慧和汗水。
        2013年底,西昌钢钒存货净值仅为7.18亿元,比集团公司下达的考核指标7.88亿元低7006万元。在所有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存货降库目标中,这份成绩单格外显眼。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一开年,西昌钢钒便与供应公司成立配煤、配矿小组,积极开发利用周边地区资源,50赤粉、40褐粉、菱铁粉等新资源成为高炉的“新口粮”;从5月份开始停止使用价格较高的进口矿,取而代之的是价格相对较低的高粉、中粉。
        “除了在资源上下功夫外,我们还加大现货处置力度,全力降低积压和死库存量。”西昌钢钒总经理肖明富说,2013年,该公司制定了《现货管理办法》,并每周召开现货清理会,切实解决现货处置过程中的问题,全年累计处理现货9.6万吨。
        不过,投产不久的西昌钢钒还面临一大难题,那就是产生的固废物资较多,造成库存数量较大。为破解这一难题,该公司逐步完善固废资源销售处置的市场衔接体系,通过招、投标方式加快固废资源的销售,全年外销处置量达到了50余万吨,占全年出库量的65%。
        交出优异成绩单的,不只西昌钢钒一家。攀钢钒对备件库龄的分析从3个月、4个月到1年、3年、5年不等,在点检维护中更加注重备件提报计划的命中率和执行率;完善备件定额管理,扩大备件及大型工具零库存和功能性承包范围。截至2013年12月末,该公司备件净值6.74亿元,低于2013年年初制定的备件降库目标1.01亿元。
        面对极为严峻的形势,工程公司组织召开存货降库利库专题会,对利库工作进行具体安排,明确物资采购要求、利库物资的价差分析、利库工作完成情况的绩效考核,开发项目管理系统,实现存货管理信息化,规范物资入、出库办理流程,截至2013年12月底,与集团公司下达的存货降库目标相比,该公司存货库存超降了2627万元。
        作为攀钢做活非钢的重要一环,生活公司按照“质优价宜、供应及时,库存合理、服务优质”的原则,以“规范采购流程、降低库存物资、强化调剂利用”为重点,努力提高物资、设备备件供应保障能力,在完成存货降库目标的同时,2013年同比2012年采购费用降低9%,消耗费用降低12%。
        铁腕考核,是集团公司2013年存货降库工作的又一关键词。集团公司从5月份开始试行、10月份全面推行的货币化结算,实行资金有偿使用,使各单位进一步增强了资金成本意识,有力地推动了降库工作。
        3月份,国贸公司冷板部库存控制目标是20000吨,实际库存却达到了23080吨,高出了3080吨,冷板部因此受到了严格考核。
        知耻而后勇,方为真英雄。“受到考核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措施,最终确保了年度存货降库目标的实现。”冷板部部长潘贻功说。
        事实上,从年初开始,国贸公司便分部门、分品种制定存货定额,各部门、分子公司负责人作为存货降库工作第一负责人,全面负责相关存货定额管理。
        “如果没有完成存货降库目标,将受到严格的考核和问责。”国贸公司总经理张虎说,正是在这样的高压态势下,该公司狠抓独有产品、领先产品、追赶产品的合同衔接,加大新用户、新市场开拓力度,保持直供厂家合理库存,贴近市场积极销售,规避了库存风险,较好地完成了2013年存货降库指标,从年初的2.95亿元降至年末的1.87亿元。
        国贸公司只是众多实施铁腕考核的单位之一。“铁腕考核不是目的,而是促进存货库存指标优化的重要手段。”集团公司绩效考核负责人说,2013年,铁腕考核成为促进存货降库指标优化的催化剂。
        钛业公司通过加强物资计划管理,提高物资计划准确率,严格执行“无计划不采购、超计划不采购”原则,切实做到“清库存、控新增”,明确“辅助材料、备品备件到货后3个月内必须使用,否则予以考核”的管理要求。
        工程公司对内部单位下达存货限额指标,要求各单位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项目部(车间)和具体责任人,对存货占用超限额指标的单位按月考核。
        铁腕考核,带来了狠抓存货降库工作的生动局面,促进了存货库存指标的持续优化。2013年,钛业公司、工程公司、研究院不仅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存货降库目标,还实现了存货库存的不断优化,为进一步减少资金占用、盘活存量资产夯实了基础。
        定额库存、当日库存、与定额库存的差异……在研究院2014年1月22日的存货情况日报表中,记者清晰地看出该院当天的存货库存情况。
        早在2013年4月,集团公司便下发了《关于开展存货日结日清,建立日报制度的通知》,旨在为加强存货基础管理,提升存货标准化管理水平,完成存货降库目标。
        此后,研究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布置、扎实开展存货日结日清,建立了存货日报制度,每天按时向公司报送日报表。
        从4月启动存货日结日清工作以后,到7月1日,经过3个月的摸索与实践,集团公司存货日报制度开始试运行。又经过两个月对日报制度的不断完善,攀钢存货日报制度于9月1日正式运行,对于集团公司动态监控存货库存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开展存货日结日清工作,有三大优点。”集团公司经济运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是可以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的存货状况,从而保证生产经营业绩评价的准确性;二是可以通过控制存货、减少资金占用,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三是可以及时反映和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一系列超常规的存货降库措施的“落地生根”,攀钢2013年的存货降库工作交出了满意的答卷。2014年是攀钢生产经营史上极为艰难的一年,面对扭亏增效和存货降库的双重任务,攀钢人正奋发进取,锐意创新,加强存货降库制度建设,努力在存货降库工作中不断展现新作为。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