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2年第5期

【特别策划】“三化”企业文化实践模式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2-05-29

 

 

 

 

“三化”的提出

 

2002年,攀钢在开展企业文化年活动时,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企业文化”最本质、最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是什么?在参考了国内外比较著名的,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之后,我们认为:“以人为本、以文化人、文化主导、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建设最具本质特征的东西,是攀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而这十六字的核心一是“文”,一是“化”。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攀钢开展了大规模的企业文化建设调研。通过调研,归纳提出了企业价值理念必须要在“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上下功夫,并以此为指导,规范攀钢的各大子文化建设。“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成为了攀钢文化建设的一个理论实践模式。简称“三化”模式。

“三化”提出后,得到了攀钢职工的广泛认同,并逐渐成为攀钢干部职工的口头禅,也得到了国内同行和专家的充分肯定。2003年,《企业文化》以卷首语的形式发表了攀钢撰写的专题文章《企业文化建设要“三化”》;2004年,攀钢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交流研讨会作了题为《坚持“一线三化”,建设攀钢文化》的主题发言;在2005年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会和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瑞祥多次对攀钢的“三化”模式提出肯定和推介。

攀钢价值观转化的“三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化于心是先导,固化于制是保证,外化于行是根本。

 

内化于心,形成群体心理定势

 

攀钢价值理念的内化于心,在操作层面上就是抓理念故事化、理念人格化和理念自觉化。

一是理念故事化。就是充分挖掘反映攀钢价值理念精神实质的人与事,用故事、绘画、书法、音乐等手段来反映这些人与事,让价值理念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可亲可信。

1994年,根据中宣部的决定,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和攀钢联合组织力量,经过近两年时间,修改编写而成《攀钢:中国钢铁工业的骄傲》。这本书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攀钢开发建设28年的历史、现状以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历史地再现了攀钢人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和辉煌建设业绩,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教育,有利于坚定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1995年,攀钢与中国冶金政研会共同编印了作为冶金行业爱国主义教材的《国魂托起的钢城》一书,旨在通过对攀钢发展、壮大的建设历程中精神因素的挖掘,将爱国主义精神具体化。该书的出版,在攀钢内部和冶金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7年和2005年,在攀钢二期和三期工程结束之际,攀钢出版了反应攀钢二期和三期工程建设的报告文学集《裂谷丰碑》和《梦想在裂谷中腾飞》,以报告文学等形式集中反映了攀钢三期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典范和先进单位。这本书的发行,在攀钢职工中起到了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

二是理念人格化。攀钢把“我的心在攀钢,攀钢在我心中”作为评价“理念人格化”代表的基本标准。

建设初期,攀钢产生过郑思友、汤乃武等一批“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的创业英雄。在改革开放时期,又产生了“炼钢大王”汪先平、“技改闯将”孙善武、“矿山雄鹰”沈世荣等一批时代楷模。从1996年开始,攀钢开始“攀钢英杰”评选,每3年一次,每次评选6-10人。攀钢英杰产生后,攀钢即开展“讲英杰,学英杰”活动,掀起学习宣传攀钢英杰的高潮。2003年,出版发行了反映攀钢人精神风貌《攀钢人故事》一书。

在攀钢共生英雄的带动下,攀钢形成了“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车间有标兵,小组有骨干;行行有尖子,事事有模范;比学有榜样,赶超有对象;先进有人夸,后进有人帮的良好局面。

三是理念自觉化。理念自觉化是价值理念内化于心的目标追求和具体体现。

攀钢努力创造利于企业价值理念闪光的人文环境。首先让职工“享受工作”。在攀钢树立“员工也是上帝”的理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培养团队精神,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搭建员工发展平台,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让员工在企业快乐工作。其次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鼓励创新与创造,关心职工的生活和疾苦,开展“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活动,用一片真情凝聚职工。

攀钢通过《攀钢日报》、攀钢电视台、《攀钢宣传》、黑板报、音像制品等舆论阵地和党委中心组学习、支委会、班前5分钟等场合进行攀钢价值理念的灌输和教育;通过开展“展示青春风采”、“攀钢在我心中”主题讲演、“攀钢人故事”和“攀钢人格言”征集、“诚信为本,忠诚攀钢”主题教育等活动,增强职工对攀钢精神、攀钢价值理念的认同,使攀钢价值理念“进车间、到班组、入人脑”。

 

固化于制,促进企业管理升级

 

固化于制,在操作层面上,攀钢重点抓了文化管理化、制度文化化和建设项目化三个环节。

一是文化管理化。企业文化是管理文化,其基本属性是管理属性,客观上需要按照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建设企业文化,需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相关制度。

攀钢在多年积极倡导,自觉实践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于2002年从规划、组织机构、机制体制上对攀钢文化建设进行了完善。2003年,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攀钢文化建设运行机制,在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建立文化建设联系会制度,确保了攀钢文化建设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2004年,攀钢成立了企业文化部。主要统筹策划、组织、实施攀钢文化建设。

攀钢制定了攀钢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每年的具体化措施,坚持年初部署、年中检查和年底总结;制定了《攀钢文化建设管理标准》,从价值观培养、思想品德塑造、职业道德构建、工作绩效评价和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检查攀钢精神实践化措施在攀钢的执行情况,提出考核评价意见,进行绩效考核。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序化、特色化和长效化。

二是制度文化化。就是用制度来体现文化,将文化的精髓运用于企业规章制度之中,修改其与企业价值观不相符合的内容和条款,努力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攀钢用“以人为本,人企合一,严字当头,一丝不苟”的攀钢管理理念和“诚信、让顾客满意,让职工满意,让社会满意”的攀钢经营理念指导攀钢新制订的企业制度,并审视攀钢已有的企业制度,对其进行修改完善,实现了企业制度文化化和企业文化制度化的统一。

2003年至今,攀钢组织开展了13次管理制度评审,共发现不符合项152项、问题项228项、建议改进项93项。攀钢在修缮这些制度时,遵循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相济,外在强制与内在约束并重的原则,特别重视职工的主体性,尊重职工、信任职工,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建设项目化。就是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和要求进行子文化建设,解决以攀钢精神为核心的攀钢企业价值理念“落地”问题。

攀钢从2003年起启动了子文化建设,着手进行了质量、安全、营销文化、廉洁文化的构建。

攀钢的质量文化以“四个显著提高,一个切实增强,两个真正满意”为目标,即:全员质量意识显著提高,员工岗位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工序质量保证显著提高,实物质量稳定率显著提高;攀钢产品市场竞争力切实增强;诚实守信、质量至上的信誉度真正让市场满意,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真正让用户满意。

攀钢的安全文化以“安全为自己,安全在自己”为主题,强化“安全第一”意识,坚持“预防在先”、“防杜结合”和“常抓不懈”的原则,通过开展“安全为自己,安全在自己”系列安全文化主题教育活动,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进行安全标识清理和规范,加强安全文化的宣传教育和检查工作。

攀钢营销文化建设以产品营销为载体,以打造攀钢品牌为中心,以用户满意工程为重点。攀钢廉洁文化建设主要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市场经济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基本价值观。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三德”教育入手,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创建活动,培育员工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外化于行,实现形神高度统一

 

外化于行,在操作层面上,攀钢重点抓了行为、形象和产品三个环节。

一是具化于行为。就是让企业价值理念转化为企业和员工的实际行动,推动企业发展。

近几年来,攀钢大力实施“有限、相关、多元、持续”的发展战略,按照国家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部署,依托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在做强自身、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稳步实施多种形式的资产重组,先后跨地区对成都无缝钢管公司、成都钢铁厂、辽宁锦州铁合金(集团)公司、四川长城特钢实施了并购重组,对重庆渝钛白的股权进行了收购和控股,均获得了成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重组过程中特别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合,通过“融脑”,沟通思想感情、“融人”,提高队伍素质、融制”,重构管理流程、“融景”,确立发展愿景、“融行”,建立行为规范等文化融合措施,产生了明显的“1+1>2的聚合效应。

长期以来,攀钢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岗位实践活动为载体,努力实现攀钢价值理念的行为化。一是加强“艰苦奋斗,永攀高峰”的攀钢精神教育,深化“遵纪守章,行为端庄,实干进取,忠诚攀钢”的塑造攀钢人形象活动,解决认识问题,确立日常行为准则。二是通过理论教育、岗位练兵及各种劳动竞赛,使全员职业道德意识显著增强、职业技能显著提高、质量损失显著下降,努力争创一流的职工队伍、一流的工作质量、一流的产品质量、一流的服务质量。三是以班组为重点,着力构建班组文化,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成本意识、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四是强化“诚信为本,忠诚攀钢”主题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人无信不立,企无信不存,社会无信不安”的诚信观念,有针对性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是美化于形象。攀钢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构建攀钢的环境形象。攀钢按照“节约型攀钢”、“绿色攀钢”、“清洁攀钢”的要求,加快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保投入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以对国家和社会公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建设攀钢攀钢将工作环境形象建设与定置管理结合起来,做到了绿化好、厂容美、环境清洁整齐,以激发职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攀钢的生活环境形象建设以科学规范的生活小区建设为重点,以文明示范生活小区创建为目标,积极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努力创建“学习型社区”,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公益性群众文化设施。攀钢严格执行ISO9000ISO14000SA8000等系列国际标准,把承担社会责任和企业赢利统一起来,不断地创造社会综合价值。

攀钢进行了视觉识别体系建设,制定《攀钢形象识别管理办法》,正在设计制作《攀钢VI手册》,正着手在攀钢生产、经营、销售中心展示攀钢的形象标识。

攀钢修建了攀钢文化广场,这里是攀钢重要的公共活动区,攀钢的重要活动都在此举行。同时,也是攀钢职工体会攀钢精神、感受攀钢文化、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深受广大职工喜爱。攀钢建设的攀钢展厅,已成为攀钢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凝聚职工、教育职工的纽带。

攀钢有计划、分步骤进行对外形象宣传、推介和展示。精选国内大中城市黄金口岸进行攀钢户外广告展示,积极参加国内重大活动的企业形象展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主流媒体进行攀钢品牌的宣传和推介等。

三是物化于产品。物化于产品就是以营销文化建设为载体打造攀钢的产品品牌。

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营销文化氛围。一是进行市场营销是攀钢生命线的系列教育。通过典型案例来反思攀钢的营销工作,转变员工工作观念和营销观念,为营销工作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真正发挥营销的龙头作用。二是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全速”和“全息”等“五全”营销教育活动。“全方位营销”就是多层次的、立体的和内外兼顾的营销。其核心内涵是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内抓管理,外抓市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内重创新,外重扩张。“全速营销”就是建立有效机制和管理系统,与时俱进,迅速抓住市场机遇并快速而灵活的进行市场反应,即建立实时反应的营销系统。“全息营销”就是重视全面的信息采集、整理和利用,使企业的营销工作紧跟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时适应市场的需要。攀钢进行“五全”营销大讨论,形成“人人关注营销,人人心想营销,人人参与营销”的良好氛围。

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将品牌意识教育贯穿产品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的全过程。一是根据产品特点和市场情况,进行攀钢产品品牌的市场定位。二是练好内功,抓好攀钢的产品质量和包装质量,将产品变成精品,将精品变成艺术品。首先,在攀钢内部进行“全方位满意管理”。即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各道工序、各个岗位的工作(服务)成果自己要满意;要让同行满意;要让专业人员满意;要让上级满意;要让下游用户满意。其次,大力开展“零”缺陷管理。即以完全消除工作缺点(或缺陷)为目标的管理,要求每一个职工要想方设法消除工作缺点,依靠高度的产品(或服务)可靠性,较低的成本和严格的交货期,使顾客更加满意。三是全方位提供售后服务,提高服务竞争力。

做好攀钢产品品牌的宣传与展示,提高攀钢产品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设计简洁明快、内涵丰富、图文优美、自然流畅的煤体广告,在攀钢产品的目标市场和黄金口岸进行广告宣称。二是召开核心产品推介会,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现代传闻广泛传播。三是组织或参加产品展示展览活动,向用户和社会公众展示攀钢产品的品质和性能。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