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实践】草根银行有一所“雷锋大学”
三年前,中国银监会提出,城商行要走差异化、特色化、精细化的路子,不求规模,不求速度,不求排名。基于这样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位于太行山上的晋城银行将自己定位于“城市草根银行”。几年来,晋城银行在打造特色银行的路子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其中最具创意的就是创办雷锋大学。把雷锋“请”进银行,用雷锋精神来指引员工的行为,用“雷锋大学”的形式来培育企业文化、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员工成长。经过3年的实践,如今“雷锋大学”已经成为晋城银行一张特色名片,雷锋精神已经融入到晋城银行,成为该行特色精品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雷锋大学如何与草根银行结缘
作为一家小型城商行,晋城银行在2006年1月7日成立的那天起,就面向广大草根客户,积极开拓业务。2009年春天,随着业务发展的良好势头,“城市草根银行”战略定位逐步明晰。
草根是指以个、微、小为特点的服务对象,这一群体在任何城市,都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需求最大的海量市场。但是草根客户业务经营具有明显的小、急、频、远、烦、难的特点,要做好和他们的对接,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如何让员工喜欢上草根客户?在苦思冥想中,雷锋,就这样出现在董事长贾沁林面前。草根银行的发展,就需要这样的人。在他身上,该行发展战略所要求的大爱、专业、用心、协同等核心文化要素,都有最完美的体现。
企业因文化而长青,一个没有精神的企业注定是走不远的。2009年3月5日,晋城银行召开了“弘扬雷锋精神,打造商行品牌”的动员会,正式把雷锋请进来,号召员工向雷锋学习。
2010年3月5日,晋城银行将企业“城信大学”更名为“雷锋大学”,举行了雷锋大学成立暨雷锋铜像安放仪式,把雷锋作为企业文化的标杆和化身,把雷锋铜像竖立在了大院里,并把雷锋精神提炼成大爱精神、钉子精神和螺丝钉精神。从此,草根银行里有了一所“雷锋大学”。
走进雷锋大学,我们可以看到“行胜于言”的校训。雷锋大学的箴言:“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大爱,是他们对雷锋精神诠释,是雷锋所有行为的出发点,是思想基础。“发扬‘挤’和‘钻’的‘钉子精神’,从实战出发,做一名精益求精的卓越职业人”,这是雷锋做事的态度,是专业精神。晋城银行希望通过雷锋大学,造就一批像雷锋这样的草根英雄:平凡的人做好平凡的事,一样拥有伟大的品质。
雷锋大学如何深度融入草根银行
一是雷锋大学通过培育雷锋基因,构建大爱文化,让员工像雷锋那样,将更多的爱洒向千家万户。
在晋城银行,有一个人人皆知的“小草宣言”:客户就是我们的亲人,客户的电话就是我们的冲锋号,用亲切的话语讲述我们的原则,成就客户就是成就我们自己。它从小微团队走向了全行的每个角落,融入到了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化为了全行员工的自觉行动。
在2011年8月举行的微贷业务推动会上,董事长贾沁林提出“做微贷就是做精神”,并要求雷锋大学在“六不怕”的基础上对微贷精神进行提炼。雷锋大学开展了以“挖掘微贷小故事”为主题的活动,组织专人深入到7个微贷团队中,挖掘微贷故事,编撰成了《做微贷就是做精神——微贷故事100例》一书。在雷锋大学的组织下,董事会办公室和微贷业务部搞了五次深度汇谈,共同探讨微贷精神是什么,最终提炼出了“小草宣言”。小草宣言像种子一样通过雷锋大学这个平台的培育,迅速得以传播落地,并开花结果。
“清茶一杯”是晋城银行践行雷锋大爱精神的又一生动体现。“雷锋大学在贾沁林董事长这一坚定理念指引下,以大爱为底色,从规范行为着手,大力推动“清茶一杯”授信自律文化。晋城银行的小微客户经理在与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坚持“不准接受客户宴请,不准接受客户付费的旅游、消费等活动,不准接受客户提供的现金、贵金属、消费卡和有价证券,不准向客户索要回扣、中介费和好处费,不准向客户报销应由本人承担的任何费用,不准向客户借钱、借物、借用交通工具,不准向客户压价购买商品或赊欠购买货款,不准与客户串通作假谋取不当利益”的“八不准”要求。几乎每名员工都拒绝过客户的请客、送卡等行为。“干干净净做业务,清清白白交客户”,即使到客户门上办理业务,也从不吃客户一顿饭,最多只是喝一杯清茶而已。在晋城,在太原,晋城银行员工的素质在同业和客户中有口皆碑,树立了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是雷锋大学通过培育雷锋基因,构建完美文化,让员工像雷锋那样,做一名精益求精的卓越职业人。
“追求完美,成就你我”是晋城银行的企业精神。在“城市草根银行”的发展道路上,总是会涌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雷锋大学正是晋城银行的“问题总管”,它把工作中收集到的问题作为课题来解决,以问题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创新具体的问题管理工具,促进了管理机制的变革和创新。
“深度汇谈”是雷锋大学解决问题的一个常用工具。深度汇谈就是把问题作为课题,让一线的员工和管理层围绕这个课题深入讨论、畅所欲言,大家在轻松愉悦中自由地交换想法,最终让员工选出并认可解决此问题的最好方法。如今,深度汇谈已经成为各部门、各支行、各团队群策群力、破解难题的主要方式之一,仅去年一年全行各条线、各团队共举办深度汇谈200余次,解决工作中大大小小的问题100余个。
“情景模拟”也是员工们在雷锋大学经常使用的一个工具。它一个最鲜明的特点便是:员工将日常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和自己的解决方法作为剧本,搬上了舞台,进行情景模拟。自从2010年6月雷锋大学举行首届“服务规范情景模拟大赛”以来,情景模拟这种方式已经被复制到支行。不仅如此,雷锋大学一方面设立了创新专项基金,对工作中解决问题最佳的员工进行奖励,另一方面还开辟了“小草大讲堂”,让有专长、有思想、有创新的员工当老师,大力推广其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截止目前,共有300余人次走上了讲堂,分享自己的经验。
源于一线—高于一线—再反作用于一线,面对草根银行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员工们不再简单地将问题上交,交给领导处理,相反,在雷锋大学这个寓乐于教的平台上,员工们拿主意、想办法,积极踊跃地解决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每个人都成为参与者,建设者。
三是雷锋大学通过培育雷锋基因,构建小草文化,让员工像雷锋那样,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最好的自己。
企业文化最有效的推进方式,就是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雷锋大学通过身边的人讲身边的事,鼓励大家做一棵小草,要在平凡岗位上将平凡的小事做好,把小事做好才能有真正的进步。小草最大的特点,就是放低自己,尊重他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坚韧、乐观、谦卑、感恩。这不仅是一家银行的定位,也是每个员工做人做事的定位。
郭彭和高忠就是这样的例子。小贷业务是该行的一项特色业务。晋城银行专门研发了新型的贷款技术,组建了一支团队。在新技术应用之初,令人意外地发现,在这支团队中,最早进入状态的是郭彭和高忠这两名由保安转岗过来的员工。在调查中了解到,这两名员工转岗到这个团队时,心里比较自卑,认为自己的学历低,基础差,一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才行。他们不仅积极学习和钻研每一个业务的细节和关键点,还虚心向同事请教客户怎么挖掘?业务怎么办理?流程怎么更顺畅?风险怎么把握?对同事转介的业务总是倍加珍惜,争分夺秒,不轻言放弃。高忠还创造了三个“第一”:首批使用新技术放款的三个客户经理之一;晋城市金融系统首个利用晋城融资网信息办理贷款的客户经理;他给晋城市柏菌基业开发有限公司放款的事迹,还被写成《小蘑菇,大市场》一文,成为该行第一个登上全国权威金融媒体《金融时报》的客户经理。保安做得比别人好,进入角色比别人快,是因为他们珍惜自己的岗位工作,能以一颗平常心,脚踏实地的去做事情。
雷锋大学成就草根银行
雷锋大学已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阵地。雷锋大学已成为优秀人才成长的摇篮。雷锋大学已成为推动战略执行的平台。
到2011年末,晋城银行的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为47.50亿元,比2008年末增加36.87亿元;占企业贷款总额的62.7%,贷款户数3462户,占全部企业户数的97%;2011年小微贷款累放金额为53亿元,占全部贷款累放额的55%;2011年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为43.73%,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21个百分点。“做小微就是做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雷锋精神与晋城银行精神的结合。晋城银行在小微业务上,无论是业务规模、客户数量还是客户经理人数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不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精益求精、细节最优的过程中,晋城银行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在《银行家》杂志举办的“2010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发布会”上,晋城银行荣获“资产规模300亿以下城市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五名”和“2010年度最佳公司治理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中小企业家年会上荣获“全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区域)十佳商业银行”;在金融时报社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举办的“2011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颁奖盛典”上,荣获“年度最具成长性中小银行”奖项。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