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文化 > 其他

拥抱互联网+时代,引领港口传媒融合之路

来自: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时间:2017-11-16


    

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13日成立,注册资本为117.5亿元,是以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资产以及江苏方洋集团有限公司、连云港金东方港口投资有限公司、江苏金灌投资发展集团、江苏燕尾港港口有限公司涉港经营性资产组建而成的大型交通运输企业。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港口码头装卸与仓储、港口物流与贸易、港口工程与开发、航运交易与服务、资本运作及口岸信息服务;市政府授权范围内的国有资本的经营与管理。公司总资产550亿元,下属各类企业135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

由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主导开发经营的连云港港,开港于1933年,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一带一路”陆海交汇枢纽,是陇海兰新沿线地区乃至中亚国家的重要出海口岸和过境运输通道。经过近85年的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了连云、赣榆、徐圩、灌河等“一港四区”、“一体两翼”发展格局,港口功能完善,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70个,设计能力约1.6亿吨,年货物吞吐量在2.2亿吨左右;开通54条集装箱航线、13条杂货班轮航线和2条中韩客货班轮航线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往来,是江苏目前唯一具有远洋干线的港口,也是唯一拥有国际客货班轮航线、具有中韩陆海联运试点资质的港口;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开通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喀什3条国际过境通道,开行15条铁路集装箱班列和3条粮食铁路专列,布设9个内陆无水港互联网+港口研发应用水平居于沿海前列,基本形成陆桥过境运输、海铁联运、海河联运三大品牌,是我国首个铁水联运示范港、低碳试点港、科技示范港,也是我国承担亚欧跨境运输的国际海陆中转港。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明确支持建设的中哈物流中转基地和上合组织出海基地,以及江苏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和先导区,2015522日,连云港港同南京、苏州、南通、镇江等八市国有港口企业整合并入江苏省港口集团,进一步成为江苏港口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从认识互联网到拥抱互联网+,迎接信息化时代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虽然有些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转型升级,焕发了新的活力,但更多的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溃不成军。连云港港是一个开港近85 年历史的老港口,但仍然是依托传统装卸行业为主的物流企业。在宏观经济仍处于下行区间,外贸需求没有明显扩大,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加速,环保要求和去产能压力加大,港口结构性产能过剩等条件制约下,港口上量增效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创造性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编织物流网络,提升港口物流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实现装卸型港口向现代物流贸易型港口转型,已经成为连云港港口转型升级,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时期,连云港港围绕“主业强、联运畅、物流兴、资本优”四大战略目标,通过码头装卸、现代物流、建设开发、资本运作、智慧港口等建设路径,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枢纽港、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经营人和综合物流服务商。实现目标的关键举措之一就是在持续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建设与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即利用互联网+思维,更加关注客户需求,更加关注客户满意度,始终以服务文化为引领,不断创新服务思维、创优服务举措,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而作为企业文化的落地载体,助推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平台——企业文化传媒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发挥其应有宣传、教育、凝聚、激励等作用,已经日渐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引起了企业媒体人和文化建设者的思考和探讨。2016年11月,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进一步整合总部机关职能,将原宣传部、新闻中心职能剥离党委工作部,重新成立了集团新闻中心,以进一步强化专业服务水平与市场竞争力,突出企业文化传播平台的打造,为集团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更为强大的思想和舆论支撑。

二、从线下走到线上,开启企业文化平台融合之路

在以纸为主要传媒的时代,承载企业文化的平台和表现形式较单一,员工对资讯的了解主要还是通过阅读纸质的企业内部刊物来进行。但是,随着互联网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络终端产品的日益丰富和多样化,单一以看资讯的阅读浏览方式迅猛发展,进化到以视、听、读多种形式的互联网+时代,企业资讯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连云港港对现有的集团宣传文化载体平台进行了更新换代,对集团下属二级宣传资源进行了整合优化。自2014年3月起,对创办了28年的《连云港港》报进行了改版调整,以“传递、倾听、分享”为办刊理念,将每周一期的港报改为半月一期,每期四版或八版,隔周二发行,改黑白印刷为彩色印刷,版面设计也更加灵活多样,内容上更加注重深度和质量,更加贴近港口职工民生;同步推出港报电子版,职工可随时点击、浏览、下载,及时掌握港口最新热点、焦点话题和资讯。截至目前,新版《连云港港》报已经出版了79期,成为职工了解港口港口,陶冶文化情操的必读报刊。其次,对企业内网(包括工会网站)进行了升级优化,基本涵盖了港口要闻、基层动态、云港党建、企业文化、科技创新、班组动态、劳模先进等重点栏目,今年上半年,“集团要闻”、“基层动态”栏目的贴稿就达1400余条,加上各种特色专题专栏,网站内容比以往更加充实、更加吸引人,是员工了解港口最新资讯的窗口,也是港口行业最有代表性的企业门户网站之一。再次,自主开发运用港口APP,尤其是移动办公APP,整合了文件收发、各项审批流程、制度共享、知识学堂等功能,让员工随时随地可以进行办公学习;创建“云港先锋”党建云平台,是全港党员的重要管理平台和学习平台,推动党建工作搭上信息化列车;上线运行“舆情监控系统”,了解港口及行业最新资讯,掌握员工思想动态,把握舆论主流,引领企业前进方向。无论是文化传媒物质载体的“升级”,还是网络载体的“换代”,均让港口文化传媒平台从“线下”走到了“线上”,真正开启了线上线下文化融合传播之路。

三、从单点对接到多点互动,推动港内人人及时通讯

在互联网+的潮流背景下,一度改变了职场的人际交流方式,从过去的单点对接到目前的多点互动,是信息化技术让我们走出了单位,走进了社区,全面对接行业,也让我们步入了“人人+时时+处处”的及时通讯时代。近两年来,连云港港相继开通了港口QQ、RTX、微信、微博等新工具和媒体,经过精心策划和巧妙“圈粉”,现在已经成为了港口最为热门的资讯传播和交流工具,其中,微信公众号设置了“云港头条”、“我身边的工匠”、“企业文化人物故事”等栏目,由专人负责编辑维护,确保每天都有最新信息推送,目前已经成为员工工作生活沟通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下一步,我们将在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进一步策划企业微视频、微电视,强化企业新媒体功能的延伸和拓展。

除了软件上的创新尝试之外,集团硬件上也是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提供更多的传播平台和资讯。首先,利用全港局域网络搭建优势,在集团机关各楼层安装视频广告机,并着手在集团各单位显著位置或重要场所进行推广安装,以用于定期播放企业文化活动最新视频资讯,由集团新闻中心统一策划、联网发布和统筹管理,2017年上半年完成重大活动、生产管理、党建文化等视频新闻制作90条,专题视频6条,进一步打破了传播时空限制,使港内员工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能够与集团保持同步。其次,为员工办理港务通讯短号(港务通),并在办公场所等公共区域布置无线路由,让随时沟通、随时办公提供便利化条件。在视觉行为上,从小到宣传画册、宣传片和宣传海报,大到港区宣传牌、港口大型机械和建筑物,均按照集团视觉识别管理系统(VIS)统一布置,无处不在地向员工、客户和社会传递着港口的理念精神。此外,近几年不断完善的港口基础设施和日益改善的港区环境和工作条件,以及港口每年开展的各类文艺娱乐、公益事业活动都较好地寓于企业文化传播之中,使员工耳濡目染、感同身受。

四是从内部宣传到外部品牌塑造,打开全媒体思维

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文、图、声、光、电等各种表现形式,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信息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它是新闻传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前,全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掌握信息流手段的集成者,受到了行业聚焦关注和积极推广。由于受人员编制和设施条件的制约,连云港港无法像许多电视台那样成立全媒体中心,但集团以“整合式”、“嵌入式”进行港口宣传推广,即通过利用既有的企业网站、微信、微博、港报、广告机等多媒体平台,依靠“内部宣传+外部宣传+活动策划”“三驾马车”来打造属于港口自己的“全媒体”文化平台。

内宣方面,重点聚焦集团生产建设、提质增效、市场拓展内容以及职工所关注的热点、焦点话题,及时反应工作动态,传递集团党委声音、弘扬企业文化、树立先进典型,不断增强港口广大职工凝聚力。在克服日常新闻采访任务多、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每年基本上要完成集团接待、会议、活动、采访等各类新闻报道 900余篇,采写专题新闻通讯40余篇,进一步发挥了上情下达、下情上陈的纽带作用,为集团高层全面了解基层情况提供了更真实、更详实的一手材料,为职工心声的传达提供了一条便捷、畅通的快速通道。外宣方面,扎口管理集团对外新闻宣传工作,对外协调、联络主管部门及各级新闻机构,借助外部载体展示集团形象,为集团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地方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近两年来,主要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中哈物流合作等主题,进一步唱响发展主旋律。2017年上半年,省部级以上媒体发稿74篇,其中,有关连云港港口新闻在中央电视台共播出32次,6次亮相《新闻联播》栏目,仅新华社“哈萨克斯坦小麦过境连云港业务正式启动”新闻就被国内100多家主流媒体进行转载报道。此外,新华日报、江苏卫视、中国交通报等省级、行业媒体多次播报连云港港口相关新闻;在市级媒体上,基本保持了每天1条港口新闻,通过对外宣传活动,进一步为我港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在重大活动宣传策划上,以塑造港口品牌形象为主,精心策划、安全实施,积极推动集团对外合作、招商引资等重大项目的顺利进展,力争最优的宣传效应和影响力,自2014年以来,策划了两次中哈两国元首远程视频连线活动和连续完成了三届“连博会”的策划实施,每年诸如合作签约、项目投产、班列航线开通、大型展览、大众文体等活动均不在少数。活动中,除了积极做好活动现场策划设计及筹备实施工作外,积极协调国家、省、市各级媒体,对港口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形成了“内外联动、品牌引领”合力,既有力展示了港口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和最新成果,更是利用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港口对外良好形象。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