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亚文化建设 > 项目文化

化“虚”为“实” 精耕细作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网     时间:2012-08-27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文化建设浅议

(中交一航局一公司  何瑞燕)

企业文化管理被称为21世纪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可见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的历程进程中担当着十分重要的阶段。而对于以项目负责制组织生产的建设施工单位来讲,项目文化建设也显得尤为重要。项目文化形成不难,建设项目文化却非易事,只有实实在在,扎根项目管理,化虚为实,虚活实作,项目文化才具有生命力。

文化认识:鼓足全员实劲

项目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是项目部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对项目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认同和认知,鼓足全员建设文化的实劲。

一是将责任意识入“心”。项目部领导班子的文化自觉决定着文化的实施效果。而项目经理是项目文化的第一责任人。在项目文化建设之初,这一要求也许并不被所有的行政领导所接受,他们大多认为文化建设是支部书记的工作,属于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因此强化领导干部的文化责任意识是首要前提。例如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将两级领导干部的文化建设责任写进党代会报告。要求基层党政领导必须亲身参与项目文化建设,完善项目文化建设考核措施,纳入《公司基层党群工作考核办法》,下发《关于公司中层领导干部考核增加书面测试内容的通知》,将企业文化和项目文化等内容作为公司中层干部闭卷书面测评的重要内容,并将考试成绩纳入领导干部年终综合排名。通过一系列举措,领导干部文化建设责任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

在推进项目文化建设过程中,突出强调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党政齐抓共管。各项目部领导干部通过职代会、冬训、职工大会、班前宣誓等形式,带头宣讲文化理念和项目文化建设要求,并且在项目文化核心理念的提炼阶段,项目党政领导尤其是项目经理要亲身参与,核心理念要充分体现项目部主要领导的管理思想,使“项目经理建设、示范为主,支部书记宣传、融化为主”的文化建设责任得到落实。经过持续推动,一些以前提到文化就“头疼”、认为文化是“形而上”的项目经理,现在讲起项目文化也能有板有眼,少数已经成为汇报讲解项目文化建设的“土专家”。

二是用学习研讨增“智”。项目文化来源于员工,项目文化践行的主体是广大职工,因此项目文化在职工心中的内化程度,奠定了文化建设的最终效果。项目文化建设初期,我们要积极开展各种宣贯培训工作,调动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授课,强化职工对项目文化的认识。也可以运用调查问卷、知识问答、班前宣誓等多样的活动形式,强化员工对项目文化的认同和记忆。

文化规划:突出面向实战

规划是项目文化践行的基础,规划“实在”是项目文化践行的核心要求,没有好的规划,项目文化落地和践行也就无从谈起。项目文化建设规划的重点要包括核心理念提出、文化建设支撑制度和推动文化建设的载体。

一是要找准理念落脚点。要注重激发集体智慧,通过项目班子会议研究、职工“面对面大讨论”、“背靠背献征言”等形式,依靠全员挖掘项目文化理念。项目文化核心理念的释义,必须与项目管理重点、特点相吻合,并确定与项目管理要素相结合的落脚点。在文化理念的提炼过程中,更要注重发挥全员智慧。例如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第十六项目部紧紧抓住以承建防波堤工程为主这一特点,先后经历了十余稿,最终确立了“塑造防波堤品质”的理念,并根据防波堤扎根泥土、防风巨浪、累砼成堤、护港卫航的特点,明确理念释义为“脚踏实地”、“勇于奉献”、“团结共进”、“构建和谐”,分别落脚在领导班子、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协作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团队的防波堤品质逐步得到彰显,接连创造月单船沉放箱筒10组,日安装半圆体23块、日浇注混凝土2552立方米等一系列局施工纪录,连续两年完成营业额10亿元以上,在天津南港起到了“标杆”作用,巩固了一航在南港市场的领军地位。

二是要强化制度支撑力。制度要与项目文化具有较强的承接关系,缺乏制度的支撑,就会发生“理念天上飘”的现象。尤其对涉及文化建设落脚点的相关制度积极加以完善,并通过职代会讨论通过,为文化践行提供制度支撑力。如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第二项目部以“我要安全,行胜于言”为项目核心理念,修订和创新了项目部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尤其是《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的出台,将安全生产责任分解到每一个岗位,建立抵押金台账,详细记录缴纳、奖罚情况并存档,为理念践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安全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已实现安全生产1300余天。

三是要力求载体实效性。不断挖掘推动文化落地的载体,努力形成文化意识和管控效力的统一,是文化落地的有力措施。项目文化活动载体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为项目文化的践行搭建平台。例如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船舶分公司建设“精兵强舰,塑形争先”文化,通过月巡检制度和打桩擂台赛,评选品牌员工和旗舰船舶,营造了比学赶超、竞优争先的文化氛围。港航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建设“锻造品质,成就你我”文化,将建立《员工能力档案》和实行“岗位竞聘制”等作为重要推动载体,为员工自觉学习、自主管理提供动力,让人才、能力得到更大限度的价值体现。

文化融合:紧扣管理实际

要坚持项目文化与项目管理立体发展,突出强化融合渗透,在项目管理中推动文化建设,在文化建设中提升项目管理。项目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把文化注入到项目管理目标、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组织优化、人力资源建设、品牌打造等各个环节之中,与项目发展、工程进度、管理重点同谋划,项目文化才具有生命力。

一是要注重过程督导。督导的过程中,突出要求项目文化建设必须与管理充分融合。例如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党委每年对公司境内外所有项目展开调研,详细了解各单位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成效和存在不足,针对存在误区进行及时地纠正,通过月度巡检、月度考评会进行点评等方式做好文化建设的过程掌控,每月将所有单位划分到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档中,不使用“某些单位”之类的含糊用词,增强了讲评的及时与激励作用。并将文化建设情况作为年中和年底评选“双文明建设单位”、“好班子”、“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的直接依据,作为“风向标”,引导各基层项目不断提升文化建设水平。

二是要加强文化践行。通过特色项目文化建设践行而产生重要成果是项目文化建设意义所在,为此项目文化建设要强调执行力,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避免形式主义。要严肃文化支撑制度的落实。并善于抓住项目管理目标实现的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扩大影响,加深员工印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同时要结合项目管理目标的内涵,利用文明工地建设、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和载体,深入推动文化践行,加强文化创新。

三是要加强经验交流。定期召开项目文化建设推动会,对项目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与部署,加强项目之间的经验交流,能够有效提升项目文化建设水平。例如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开展的项目文化交流会中,通过会上对所有基层单位进行现场评分、表彰、激励,安排优秀单位在半年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等举措,督促了各基层单位项目文化建设工作的逐步深入开展。

文化成果:务求取得实效

     只有全面推进项目文化建设,使得文化建设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贴近项目管理实际,才能引领管理品质整体提升,达到“入人心、引管理、强品牌”的实效。

一是要着眼提升人文素养。提升员工的自主管理意识是项目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项目部职工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项目文化的展现,良好的项目文化习惯形成也会逐渐成为员工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例如中交一航局一公司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在员工中开展“三工动态”考核举措,起到了良好的实效。各基层项目部每月在各项检查、督察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员工自评、互评、考核组评定的方式,评选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诫勉员工并当月进行奖罚公示,有效地发挥了鞭策员工的“杠杆”作用,使员工素质能力逐步提升,为规避一些风险起到了显著作用。

二是着眼于干好在建任务。打造精品工程,为业主创造惊喜,是增加企业无形资产,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如中交一航局一公司第十七项目部从一个后进的项目部,以“一年摘掉落后帽子、两年进入公司先进”的勇气,两年后面对黄骅综合大港建设工期异常紧迫的巨大压力,将“不断超越期望值”的文化理念与施工生产紧密集合,攻坚克难,9个月完成了410万吨级泊位共1017米码头的施工任务,创造出“黄骅速度”,赢得了业主和当地政府的一致赞誉。

三是着眼于提升自主管理。在探索文化融合管理的实践、践行项目文化的过程中,项目自主管理能力会得到显著增强。尤其是通过各基层项目部精细管理、降本增效、自主创新等项目文化建设重点的持续推动,大跨距、多项目管理水平会得到显著提高。

四是着眼于提升品牌影响力。品牌的形成源自精心的培育,良好的口碑得益于努力的推介。要加强品牌推介能力,需要在项目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制度与载体,充分利用内外媒介、对重点工程、有影响力工程、新结构工程加强宣传报道,对品牌员工、品牌工程、品牌项目加大培育、推介力度,为品牌打造提供支撑。

万事以心怀希望而立,以一贯到底而成,项目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建设的进度、过程的督导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实”是项目文化建设的生命,既要考虑到人本管理的现状,又要体现文化建设的导向,我们要以更前瞻的目光、更开阔的视野、更客观的心态和更务实的工作,不断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推进,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驱动力。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