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东煤碳】带着温暖一路前行——一次特殊的“家访”(组图)
9月23日清晨,伴着蒙蒙细雨,矿业服务公司党委副书记周中山、水暖服务处党委副书记景长春和随行工作人员与新闻中心记者在高利兵的带领下,踏上了通往佳县贫困学生刘转转家的道路,一次特殊的“家访”由此开启了旅程。
高利兵奉献爱心帮贫助困的事迹在公司员工中引起广泛反响,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和学习的榜样。此行目的有三,一是实地了解高利兵帮助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探寻高利兵的爱心之路;二是走访高利兵的父母家,了解他的成长经历;三是走进高利兵家,了解他目前的生活状况。借此机会让人们更多了解我们身边的“好人”——高利兵。
爱心接力
在佳县县城内的一处出租房里,我们见到了脊柱侧弯女孩刘转转的母亲。她含泪讲述了高利兵帮他们联系资助人帮助患病女儿重返学校的故事。
刘转转从小就被检查出患有脊柱侧弯,病痛的折磨让花季少女的身体变形,痛苦难耐,常常哭着说:“妈,给我做手术吧,我还想继续上学。”父母倾其所有加上亲戚的资助,又贷款近20万,为女儿做了手术。术后,刘转转的脊柱从上到下打着钢钉,不能弯腰,背部只能保持直立,时间长了腰酸背痛。“女儿在手术之前就自学了后半学期的功课,手术后恢复了两个月继续上课,没有耽误功课。”说起女儿的坚强,母亲面带自豪,边说边拿出压在炕头的厚厚一叠荣誉奖状摆开来给我们看,张张红色奖状似乎也在诉说着女孩的努力和感恩。
手术减轻了刘转转的病痛,但是家徒四壁,刘转转和刘壮壮姐弟俩的学费给父母心上增加了新“痛”。父亲打工时受伤,加上严重的胃病,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患有腰病,离不开针灸理疗,本已背负重债的家庭再也无力支付两个孩子的学费。无奈之下,他们求助当地政府和爱心机构。当地政府给予他们每年1500元的困难补助。远在大柳塔的高利兵在爱心群里看到佳县志愿者发出的信息,确认情况属实后,开始在爱心群呼求资助并转发信息。很快,上海的王女士和江苏的倪女士和高利兵取得联系,表示愿意资助刘转转姐弟完成学业。好消息犹如雪中送炭,给这个贫困家庭带来光明和希望。
今年,刘转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榆林中学,住校学习。高利兵将情况反馈给王女士和倪女士,两位爱心人士的资助款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000元增加到每人每年1500元。细心的刘转转上学临走前,将两位爱心人士的通讯信息写在白纸上,用透明胶带贴好保存在抽屉里。此时的刘转转应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们没有见到这个坚强而懂得感恩的女孩儿。从母亲手中的照片上,能看到花季少女慢慢恢复健康的灿烂笑容。课间闻讯回来的弟弟刘壮壮面对镜头略显羞涩,还是大胆说出了心里话:“感谢高叔叔,姐姐现在念书去了,我也能继续上学,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照顾妈妈和姐姐,做一个像高叔叔那样的好人。”
无论多么艰苦,孩子能继续上学是母亲最大的希望。“你一定不能忘了高叔叔和帮助过我们的人,好好学习,将来有一天能报答他们。”母亲叮嘱着儿子。高利兵上前安慰这位母亲一定坚强,困难有了爱心人士的帮助都是暂时的。周中山代表矿业服务公司党委送上慰问金,嘱咐给孩子买些学习文具。
和刘壮壮一起回来的还有贫困学生张欢,腼腆的小姑娘只记得资助人的名字,却不知道帮助联系资助人的高利兵。临走时,高利兵掏出300元悄悄塞给张欢,简单地说:“叔叔给你买身衣服,你拿着。”
坎坷的经历和贫困虽然让这些家庭和孩子步履艰难,但是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救助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他们,温暖着他们坚强前行。
忠孝难全
午后,我们一行驱车赶往神木县高家堡镇,高利兵的父母住在镇上。一处小院里,靠山坐落着3孔破旧的窑洞,窑洞前老俩口的小菜园郁郁葱葱,院子一角还养着几只鸡和鸭子。高利兵在这个小院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成年后,高利兵和镇上的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打工。现在两间窑洞已经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年迈的父母住在另一间窑洞里。窑洞正面和侧面墙上挂着毛泽东的画像,一铺炕连着一个锅台,一组衣柜,一台电视是老人最值钱的家当。儿女不在身边,老俩口守着他们的菜园相依为命。
讲起儿时的高利兵,父亲说:“兵兵小时候就能吃苦,总是帮着人家推呀、扛的。街上见到人家担不动的,他就给担回来,从不说什么。”
“您知道高利兵捐钱给别人的事吗?”记者问道。
“知道,电视上看啦。孩子大了,他愿意做自己的事儿就让他做。人活在社会上要有自己的威信和名声,兵兵这是做好事,我们都支持。”
“他自己挣得少,媳妇和孩子也挺困难,这菜有顺车就给他们捎过去,他们回来了就带上。只要他们过好就行。”虽然清贫,72岁的老父亲对儿子没有埋怨和要求。
高利兵的母亲腿脚不方便,趁着我们聊天,她回屋穿了一件半新且干净的外衣出来。由于耳背,我们的问话要父亲趴在耳朵上当翻译。
也不知道听清我们的问题没有,70岁的老母亲喃喃地说:“兵兵是个孝顺孩子,我们两个都有病,常年吃药,但是没有告诉他,让他在外面好好工作。感谢你们来看我们……”
常年忙于生计和爱心公益活动,一年中高利兵回老家的日子屈指可数。看到他和父母用老家话窃窃私语时,我们纷纷走到一边。回头之际,高利兵已经在伺候菜地了。
周中山告诉老人高利兵是全公司学习的榜样,并代表公司及矿业服务公司党委给老人家送上了米面油,嘱咐老人好好保重身体。“谢谢公司,谢谢大家,吃完饭再走,我给你们做饭。”老人握着周中山的手久久不放。
走出小院,看热闹的邻居见到记者主动搭腔,“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高利兵了,他心善,经常帮我干活。好人!”
自古忠孝难全。年迈的父母对于儿子在外的工作和做事给予理解和宽容,朴实的话语温暖了高利兵和我们这些为人子女的心田。面对组织的关怀,老人家露出知足和幸福的笑容。
执子之手
9月24日返程途中,我们来到神木县高利兵的家中。在开发公司路东宏昌幼儿园隔壁巷子里一间不足10平米的出租房内,高利兵的妻子乔秋霞正在收拾屋子。见到我们连忙招呼进屋坐,屋内一张双人床和两张桌子使小屋只留下两三人的立足之地。屋子虽小,但打理得非常整洁。桌上的锅碗瓢盆擦得不见一点油污,床上摆着一家人的铺盖,虽然有点旧,但洗得干净、叠得整齐。房子的墙体已经裂缝,墙角还有改造后留下的大洞,正面墙上鲜红的奖状成了小屋最美的装点。
就是这样一间小屋,一年的出租费要6000元,水电费也近1000元。高利兵有一儿一女。女儿在神木四中上高二,儿子只有6岁,在附近上幼儿园。
“高利兵可傻了,哪有不顾自己先顾别人的,他这样的人少。”家庭的重负让妻子乔秋霞难免说出了抱怨。
“我20岁时就嫁给了高利兵,至今结婚22年了,他从来没给我买过什么东西。挣得少,家里平时都吃不上肉。女儿回来说同学买这了,穿那了,可是女儿的衣服都是我从市场里挑最便宜买的。我没什么,可怜孩子们跟着吃苦。”同为人母,乔秋霞心疼孩子的泪水打湿了我们的心。
“有一次,他问我穿多大鞋,说是别人要给他一双女鞋,看我能不能穿。我没要,再穷也是穿自己的好。”说起这事,要强的妻子还是耿耿于怀。
问起女儿的学习情况,乔秋霞欣慰地说:“女儿成绩挺好,考上高中时进了普通班,现在考入预科班,学习很努力。”
“女儿知道爸爸所做的事情吗?”
“现在知道了,孩子虽说有怨气,但是挺懂事的。上次她爸给买了一部送话费的手机,她把话费都送到了她爸的手机上。自己也很节省。”
因为工作原因,高利兵一个月只休息一次,有时忙于回访的事情,有时帮同事顶班,有时给干点零活。忙碌让高利兵很少回家,平时都是妻子一个人在家照顾两个孩子。面对妻子的牢骚,高利兵手抚妻子的肩头说:“这么多年了,从没让你过上好日子,知道你苦,我心里也非常愧疚。孩子们大了,会慢慢好起来的。我帮助或者联系资助的那些孩子我也不能放手,请你理解。”
俗话说“话是开心锁”。高利兵的善良和执着打动了妻子,同为人母乔秋霞也想明白一些,她说:“他捐款助人是好事,总比偷摸赌博强百倍,我支持他继续做下去。干钟点工和获奖的钱大部分都帮助了别人,他自己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就是个受苦人,每次他回来,我就买点肉、做点好吃的。”
“我也惦记着你和孩子了,比起帮助的那些贫困家庭和孩子,我们还是幸福的。等女儿、儿子考上大学,工作了,我们的日子就好了。”夫妻俩翻看着还是儿子周岁时照的全家福,憧憬着未来。
回来的路上,记者提醒高利兵为妻子买双新鞋,憨厚的他才解释道:“上次就是要给她买鞋才问鞋号的,我要说买,她肯定舍不得,所以才说是别人给的。”没想到善意的谎言给妻子留下了心结。“下次回来,我就给她买!”车窗外,落日的余晖印照在这个年近不惑、饱经沧桑的男人的脸上,皱纹间积攒了多少坚强和真情,又有多少心里难舍的牵挂和惦记。
再登qq时,发现高利兵的新签名“感谢公司的关心,感谢新闻媒体记者的跟踪报道,让我关心的孩子的真实情况展现在大家面前……”
暖流溢满心间,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相信高利兵的爱心将会凝聚更多人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宽广,让更多贫困学童沐浴爱的阳光,带着温暖一路前行……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