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要闻聚焦

冀中能源集团“生态矿山建设与技术创新”得到多名专家院士论证肯定

来自:冀中能源集团.新闻中心     时间:2012-09-02

冀中能源集团“生态矿山建设与技术创新”得到多名专家院士论证肯定

91,由邢台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煤矿生态矿山”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嘉琨、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国家煤监局副司长弯效杰,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环保部,河北省、邢台市相关负责人以及冀中能源集团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刘建功,总工程师赵庆彪等领导出席了研讨会。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魏复盛、杨裕生等7位院士和7位煤炭环保资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冀中能源“煤矿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与技术创新”进行了专题研讨论证,并给予高度评价。
会议由邢台市科技协会主席关跃刚主持。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梁嘉琨讲话中表示,应用绿色开采实现煤炭生态矿山建设,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与创新绿色开采技术的需要,是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冀中能源在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方面的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绿色转型闯出了一条新路,是现代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的实践者和引领者。

冀中能源集团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刘建功以PPT形式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介绍汇报了冀中能源近年来在绿色开采生态矿山建设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他指出,冀中能源把生态矿山技术创新集成并嵌入生产过程中,使矿山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就形成生态矿山运行机制。目前成功实施了充填开采、矿井地热利用、保护水资源、装备自动化、构建循环经济等技术,均已取得明显成效。    

其中,固体矸石充填、矸石膏体充填、矸石似膏体充填和超高水材料充填等充填技术的应用,控制地面下沉205公顷土地,不仅保护了土地资源,实现了不迁村开采,而且已经安全采出呆滞煤炭资源469.6万吨,充填固体废弃物381.6万吨,消除矸石山三座。

利用矿井回风和矿井水同地面空气温差作为能源而实施的风源热泵和水源热泵技术,使生产煤炭的矿井不消耗煤炭,不建锅炉房,有效改善了地面环境,目前已拆除锅炉房12座,拆除空调2126台,年节约标煤20172吨,节电160万度,减排二氧化碳50289吨。

保水开采技术实施后,不仅减少了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系的影响和地下水的涌出,而且通过回灌系统实现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矿井涌水量减少了70%,年节约电费1700万以上,矿井水实现100%处理,再造了地面景观9处。

电牵引采煤机、智能掘进机、异形轨道运输成套装备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解放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对薄煤层的开采率,实现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目前已建成了全国领先的6.5米高架综采和极薄煤层自动化工作面。

反馈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使矿山走出了传统的单向直线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将上一级的废物变为下一级的原料,有效地避免了煤矿生产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形成了矿井只有煤炭产品输出,无废水、无废渣、无废气外排的生产格局。

经过研讨和论证,领导和专家们一致认为,冀中能源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和地表环境,统一规划矿区生产和生态布局,创新煤炭科学开采技术,在煤炭开发过程中,保护了土地、水和空气资源,把固、液、气废弃物作为资源加以利用,不造成污染性外排,以最小的生态扰动获取煤炭资源,并具备了环境恢复和生态再造能力。这一成果破解了煤炭科学发展的难题,不仅符合建设煤矿生态矿山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代表了现代煤炭工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而且为煤炭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共同提高找到了新途径,对解决中东部生态环境破坏和西部脆弱生态环境下煤炭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在适当的地区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按照整体推进方案,下一步冀中能源集团生态矿山技术创新将会在三个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一是研究采掘自动化装备、控制技术和煤岩识别等技术,实现综采工作面自动化程度;二是研究矿井地下水保护的普遍性和恢复再造生态环境能力的关键技术,提高矿井的绿色度;三是研究充填材料和利用荒山土岗置换煤炭资源技术,改善地貌环境,提高充填度。

(冀中能源集团   刘书红、王海  范林锁/摄)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