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文化峰会 > 历程回顾

中外企业文化2009南昌峰会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09-11-19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于2009年11月14日至16日,在江西南昌召开“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中外企业文化2009南昌峰会”。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王大明,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原国务院特区办主任、商业部部长胡平,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东有等有关领导参加会议并讲话。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作了会议总结。会议特邀美国、德国及国内著名学者、知名企业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探讨交流。全国有关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和地方的相关学会、协会,大专院校、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和全国不同所有制企业代表、新闻媒体及热心企业文化研究的有关人士470余人参加会议。大会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优秀工作者给予表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王大明,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原国务院特区办主任、商业部部长胡平,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江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东有等有关领导在主席台上

 

代表在领奖台上


    一、化危为机——在深化改革中寻求发展机遇 


    11月14日上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有到会致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王大明就如何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强调要扎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国内外形势教育活动。引导员工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树立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二是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和干群关系。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用人文关怀推进工作,用文化力量弱化矛盾。三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在深化改革中寻求发展机遇。并强调指出,应对金融危机的企业文化工作,实质上都是面对全局的工作,要能真正的结合我们企业的状况从战略的高度去抓形势教育,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推进改革,关键还在“一把手”身上,如果“一把手”对企业文化工作有足够的认识,这三个问题都能解决好,而这三个问题都关系到企业的战略发展、企业的生存,是应对全局的问题,绝不简单是企业某一个部门的工作。“一把手”的文化素质、文化特点,对本单位的文化建设工作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有决定性的影响。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理事长,原特区办主任、商业部部长胡平强调指出,面对金融危机的挑战,我们企业不能两只眼睛就盯着企业自身,应把眼光扩大到全社会、全球,新的阶段要坚持文化与经济一体化,不断创造新的企业文化,既要认真学习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成果,又要很好地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效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沟通交流——国外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与交流日益频繁也日益重要,特别是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特别邀请(德国)金米勒电气设备(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上海金米勒副总Uwe Birnbaum(黎梧纬),美国诚德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Rodney Bell(罗德尼 贝尔博士),在11月14日上午的第二个论区,围绕“沟通交流——国外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进行了演讲。他们的实践案例为广大企业拓展经营管理思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了解海外商业法规等方面提供了借鉴经验。 
    Uwe Birnbaum黎梧纬先生指出,德国的企业都有一个愿景规划,每个公司职员在执行工作的时候,都要深刻知道企业的愿景,明确大家是一个团队,要有合作精神,要自觉地执行企业的运作方式,树立企业自身的良好形象。德国的企业不只是注重技术培训,非常注重员工的个人发展,在德国60%的毕业生,要经过3年的实习得到一些实际的锻炼,并给员工一些职业的培训、职业生涯的规划。德国企业注重产品的品质,这个品质和质量不仅仅局限在产品的本身,也被定位于产品生产的流程,无论雇员的职位的高低,他在执行自己的职责时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在德国有一个比喻:就像一个环形的链条,它最强势和最弱势的部分,都要同等对待,不能只注重强势的,也要注重弱势的,和我们说的水桶理论是一样的。各个企业也肩负着社会责任,不仅包含着企业制订的一些章程,也要包含忠于法律,要制定一些个人的道德标准,还有懂得一些国际的惯例,有助于德国企业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面对金融危机,德国有20%--30%的中小型企业破产,除了德国政府的扶持政策以外,德国的中小企业采取了自我呼吸性的恢复,除了保证产品质量之外,无论你的企业是强还是弱,降低成本使价格降了下来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方法,优化工艺生产也是应对这场金融危机的一种措施。在降低人工成本方面,德国企业采取的措施不是大面积的裁员,而是缩短劳动时间,按正常来讲,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周工作是40个小时,因此工作时间会减到20几个小时左右,保障大部分的人有工作,不至于失业。有的企业和员工商量,以休年假的方式来减少自己的工作时间。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德国政府大力支持企业致力于研发新产品,这些研发领域主要是指新技术、可再生能源以及研发电动汽车等。经历这些措施以及政府的扶持之后,尽管这场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但现在德国企业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大家齐协力应对这场大的金融危机。 
    美国诚德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Rodney Bell罗德尼 贝尔博士,在演讲中介绍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企业到美国创业要特别注重文化差异,需要面对文化的冲击,着力加强文化的沟通与融合。他重点介绍了中美企业处理雇主与雇员关系方面的思考与感受。他指出,对于任何想要在美国成功的中国企业和投资者来说,是否掌握两国商业文化上的差异,不仅在员工关系,商业习惯,还是在管理模式上,都将导致公司会取得巨大的成功还是迅速的失败。 


    三、共度时艰——提振信心解放思想科学发展 

 

    11月14日下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中宣部原理论局副局长(正局)贾春峰教授主持并点评了以“共度时艰——提振信心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为主题的专题论坛。发言嘉宾一致认为,今年的峰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在各行各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举全力化危为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很有现实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作为机械行业组织的代表,就行业文化建设进行了交流。他指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个机械行业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各种困难挑战面前,在同等条件下能否审时度势、化危为机、逆势而上,不仅要靠硬实力,而且必须要加强软实力。21世纪是文化力决定竞争力的时代,文化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已成为事关每一个组织生死存亡和融入全球化竞争必须予以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具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决策、必胜的信心和统一的意志,显得格外重要。加强行业文化建设,打造行业竞争软实力,是推动行业振兴发展的战略需要。结合行业和社团发展的新形势,机械工业联合会强调要坚持“以振兴为己任,以服务为宗旨”的办会方针,研究提出了树立科学办会理念和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精品意识和效益意识的新要求,规划了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愿景目标,并明确了搞好自身建设,做好协会各项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措施。作为行业组织,在引领行业努力查找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差距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查找文化建设方面的不足,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并脚踏实地地付诸行动,以使自己在新一轮的市场角逐中,培育起与强国地位相适应的软实力,努力赶超先进,走在国际同行业的前列。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思政部主任关晓红发言中介绍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集团公司党组做出在百万石油职工中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再学习再教育活动的决定。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石油石化企业的具体体现,是集团公司广大干部员工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独具特色的政治优势和文化优势。过去是、今天仍然是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号召百万石油职工要继续弘扬、始终秉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同时认真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的精华,与时俱进,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及石油工业优良传统作风,成为百万石油员工共同的思想基础和价值观念。通过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再学习再教育活动,广大干部员工的忧患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不断增强,战胜金融危机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为全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国家能源平稳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工委副主任、思政部主任王万春发言中介绍了大唐集团公司遭遇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用电需求持续下滑的严峻考验,而且长期面临着电煤紧张、煤炭价格大幅上涨、煤质下降等困难。此外,大唐组建时便面临着“先有子公司,后有母公司”的现实情况,部分基层企业有着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且不同区域的企业,地域风格、管理方式、原有的企业文化等都不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迅速统一思想,凝聚广大员工的力量,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加充沛、清洁的电力,是中国大唐必须要破解的命题。在此过程中,大唐的同心文化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被企业内部称作创造“大唐速度”和“大唐质量”的“三大法宝”之一,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地融铸在了中国大唐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之中。 
    中国冶金政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国珩就冶金行业面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反思。他指出,当前,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广大钢铁企业视危机为机遇,正在凝聚力量,总结经验,修订科学发展思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力求尽快走出困境。从经济运行的规律来讲,危机是一个景气周期的结束,同时也酝酿着下一个景气周期的开始,关键在于抓住机遇,找准矛盾焦点,做好自身的调整和转化,积蓄新的能量。为此,冶金政研会对近几年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反思,并初步形成以下共识:在钢铁高增长高利润时代,钢铁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对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力度较大,也出了不少经验。经过这场金融危机的洗礼,现在看,不少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确实扎实,经验也很好。如宝钢、首钢、攀钢及山东的济钢,其经验在全国范围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不能否认,也有不少企业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凸显出“两张皮”的弊病。当经济形势好时,拿企业文化做装点,经济形势变得严峻,就开始手忙脚乱,无暇顾及这些软管理措失了。对“两张皮”现象的关注,应该说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但过去分析问题,多将注意力集中在体制和操作层面,根本的是要在于价值层面解决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难的问题。第一,要改变从理论原则或预定的模式出发,描述企业文化细节的倾向。第二,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从推动企业贯彻落实人本管理,改善人文环境入手,为企业文化“落地”创造条件。第三,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模式,它与企业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各司其职、互相关联,不能搞单打一,否则,难以收到实际效果。 


    四、诚信立业——企业百年基业的坚实基础 


    11月14日下午的第二个论区,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行政学院原副院长赵春福教授主持点评了由日照港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永刚,中航工业贵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吴基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向巧,南昌亨得利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熊林根发言的“诚信立业—企业百年基业的坚实基础”专题论坛。
    王永刚副总经理介绍了位于黄海之滨、山东半岛南翼,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孕育、诞生、发展、崛起的新兴沿海港口日照港务集团公司,受齐鲁文化传统的影响,始终坚持把诚信作为港口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价值评判标准。日照港的核心价值观凝练为“传载真诚、追求卓越、共享阳光”,倾力打造“阳光港口、传载真诚”品牌。从港口存在的意义和责任出发,树立了“发展港口、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成就员工”的使命。对日照港来讲,诚信不仅仅是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更重要的是做到“四真”,对国家真诚奉献,对社会真挚回报,对客户真情服务,对员工真心关爱。 
   中航工业贵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吴基伟以“诚信立业,亮剑报国”为主题,介绍了贵州航空工业创建45年来,坚持做诚信准则的践行者,做到“三个诚信”产品诚信、过程诚信、人格诚信,十余万贵航人用自己对工作的忠诚、对贵州航空工业的忠诚、对国家国防建设和部队装备建设的忠诚,在大三线建起了一座座独具特色的航空工业工厂,培育出了具有“诚信立业”与“亮剑报国”特质的特色文化,成为贵州航空工业永续发展的精神源泉。当前,在中国航空工业调整改革的新形势下,贵航集团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理念,贯彻落实“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集团战略,继续解放思想、居安思危、再造三线,全力把贵航集团打造成为强大的国防战略储备能力后方基地,建设成为我国高级教练机、无人机、通用飞机的科研生产基地。 
   “让诚信成为企业领导和员工的行为习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一九工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向巧的发言,引起与会代表的共鸣。作为从事空军军工的企业,五七一九工厂把质量和诚信当作企业的生命线。向巧厂长指出,作为企业领导者诚信立业,要做到角色、文化、理论、行为“四个自觉”,为军工企业屡建战功,书写新的辉煌。 
    南昌亨得利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全国劳模熊林根介绍了建于1918年的老字号南昌亨得利,随着历史的变迁,特别是面对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其所有制形式、企业性质、管理方式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南昌亨得利人始终坚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恪守商道的诚信美德熔铸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并不断融入新的时代内涵。企业总结提升了被广大职工所认同的“生意与信誉同领、商品与人品共纯”的企业精神,坚持教育养成,铸就精魂;建章立制,笃守诚信;提升形象,引导消费;名店名品,携手共赢,积淀培育了富有独特魅力的实实在在的商品、实实在在的价格、实实在在的服务、实实在在的经营的南昌亨得利企业文化体系。诚信文化是南昌亨得利的经商成功之道,正是诚信文化撑起了这个百年老店,铸造了这块金字招牌,成为南昌英雄城市的名片。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金融危机是由于美国企业的不诚信引发,实践证明,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诚信难得,诚信易失。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道德传统之一。作为一种普适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诚信是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杠杆,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塑造品牌的核心要素。 


    五、社会责任——打造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 


    11月15日上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唐任伍教授主持并点评了“社会责任——打造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专题论坛。首钢总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张文喆,开滦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苗久合,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杨永成,福建烟草专卖局(公司)纪检组长黄星光、华亭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朱同印作了大会发言。 
    首钢总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张文喆发言中深有感触地指出,以人为本不只是要维护企业内部职工的利益,同时也要顾全大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近年来,首钢为了北京奥运、为了科学发展所采取的压产搬迁,实际上就是首钢人承担社会责任、以人为本的体现。首钢历经90年的发展,几代首钢人用勤劳和汗水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现在要亲手把它拆掉,这是一种痛苦的选择。但是首钢人忍痛割爱,只要国家需要、民族需要,宁可拆掉自己依恋的家园,依然选择了搬迁调整,选择了走向大海。用温家宝总理的话说,就是“搬迁使首钢站在了新的起点,这个新起点的标志就是先进。”世人欣喜地看到,新首钢要建设成为产品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一流、效益一流的现代化大型企业,要成为循环经济的示范、自主创新的示范,要建成世界一流的钢厂,根本不存在人们担心的污染问题。位于秦皇岛的首钢首秦公司按照“生态环保型、能源循环型、经济高效型”的要求,突出了“紧凑、高效、循环、节能、清洁、环保、数字”的“七型”设计理念。美国纽柯公司董事长丹尼尔在参观首秦之后,禁不住赞叹说:“我在钢铁行业工作了36年,从未见过像首秦公司如此漂亮的钢厂,这不是工厂,而是一座艺术品。” 
    开滦作为“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始建于1878年,素有“中国煤炭工业源头”之称,是中国500强企业。全球经济危机不断加剧,造成煤炭市场萎缩、库存增加,销售困难;煤炭价格回落,成本加大,资金紧张,企业效益下滑,经营压力增加。集团公司及时确定了“抓机遇、增总量、调结构、降成本、惠民生、防风险”的18字方针,采取了一系列应对危机措施,以企业文化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发展,为百年开滦基业长青注入了不竭动力。经过集团上下的努力,131年的老企业成功地踏上了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之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开滦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了岗位不裁员、工人不减薪、矿井不减产。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今年计划招工5700人。2009年1-7月份,员工收入同比增长12%。煤矿棚户区改造150万平米工程正在积极推进,投入资金解决了井下员工吃热饭、喝热水和工作服烘干管理问题。目前百里矿区安定团结,员工精神饱满,工作热情高涨,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提高,煤炭产业不断扩张,现代物流、煤焦化、煤电热、文化创意等新型产业迅猛发展,职工队伍稳定,生产热情高涨,百年开滦呈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河北津西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原为天津市与迁西县因“引滦入津”工程联合组建的年产14万吨生铁的县办小铁厂。2001年改制,实现国退民进。2004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现已成为拥有员工10000人、总资产130亿元,集采矿、精选、烧结、炼铁、炼钢、轧钢、型钢、发电为一体,年产钢铁材各600万吨,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海外上市民营股份制公司。 2005年对企业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地整合、策划和有效推进,提出和确立了以“四为”文化,即“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股东创造回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前途”企业使命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确立先进的价值理念和企业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与履行社会责任有机结合,在企业与社会、股东、客户、员工诸多相关利益者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构建、形成和谐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烟草行业是销售特殊商品的行业,是实行国家专卖制度的行业,是国有大型垄断行业。福建烟草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始终把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从自身25年的发展历程中挖掘责任文化的内涵,形成了以“创新、规范、奉献、廉洁、和谐”的企业经营思想为主要特征;以创新促进企业率先发展,彰显对履行责任的探索;以规范夯实企业坚实基础,彰显对履行责任的追求;以奉献履行企业社会义务,彰显对履行责任的承诺;以廉洁保障企业遵纪守法,彰显对履行责任的自警;以和谐营造企业内外环境,彰显对企业和谐的向往的责任文化,增强了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华亭煤业集团公司于2002年4月24日,由矿区原三户国有煤炭企业实施紧密型联合重组成立,是一个以煤为主,煤电、煤化工和建材为延伸发展,集煤炭生产销售和洗选加工、建筑安装、机械制造、科研设计、多种经营、矿山救护、铁路运输等多元发展的现代化大型能源企业。作为国家煤炭能源企业,近年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秉承“开采阳光、超越梦想”的企业精神,打造实力华煤,履行企业经济责任;打造绿色华煤,履行企业环保责任;打造人文华煤,履行企业法律责任;打造和谐华煤,履行企业文化责任。把担负社会责任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的各个环节,融入到企业的成长之中,大力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文化铸企战略,切实履行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应尽之责,不断提升企业公众形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平稳较快发展,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家一致认为,按照过去传统的说法,“企业纳税,政府来履行社会责任”,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这个观念改变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企业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六、创新文化——引领自主创新铸就民族品牌 


    15日上午的第二个论区,在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北京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王成荣教授的主持下,海尔集团监事会主席王安喜,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陆建国,辽宁盼盼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朱艳敏,进行了“创新文化—引领自主创新铸就民族品牌”的对话论坛,畅谈了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实践体会,展示了企业创新文化的时代风采。 
    海尔集团以创新精神创全球化品牌。在金融危机的环境里,海尔集团把自身市场的切入点定位在:通过创新,使海外市场升级,中国市场深入,即在海外打造高端品牌形象,在国内深入社区和农村。海尔集团监事会主席王安喜深有感触地说“为什么很多企业外部的机遇与其它企业相比都是差不多,很多企业原来比我们好得多,现在都销声匿迹了?我们能够发展到今天,取决于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员工的努力,另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被大家认同了,我们的企业文化核心就是创新。”多年来,海尔集团坚持观念创新,塑造科学的企业价值观;坚持战略创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坚持产品研发创新,创造海尔独有的市场;坚持管理机制创新,以紧密的市场链打造高效的价值链;坚持商业模式创新,实行“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340年的历史。三百多年里,同仁堂历经皇朝变迁,闯过民国战乱,搏击于市场经济大潮,历经沧桑,始终昌盛不衰,其精品名药蜚声海内外。同仁堂人在继承祖辈诚信文化的同时,遵古不泥古,创新不失宗,不断将时代的气息融入其中,将创新的思想融入其中,将科技与睿智融入其中,造就了与时俱进、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同仁堂文化,打造了愈久弥坚的同仁堂品牌。同仁堂的第一个明智之举——体制创新构筑了发展的新平台;第二个明智之举——思路创新明确了发展的新目标;第三个明智之举——科技创新增添了企业发展的新动力。特别是2008年末至2009年间,虽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陷入困境,同仁堂却依然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2009年 1-10月集团整体已完成销售87.1亿元,利润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55%和14.80 %,出口创汇2156.29万美元,同比增长 12 .2%,继续稳居同行业之首。同仁堂何以在风浪中岿然不动?总结历史,面对现实,行业因素、科技因素,体制机制因素固然是成功之要素,但“济世养生”的诚信理念才是同仁堂立业之基,发展之本,同仁堂用340年的时间诠释了“诚信”,创新文化铸就了成功。 
    盼盼集团是国家大型民营企业,全国安全门行业的龙头。1982年,企业从水源农机厂分离出来时,只有12名老工人、12间草房、两台冲床及8.2万元的债务。在董事长韩召善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艰苦创业,现在已经发展成有拥有25家成员企业、5000多员工、总资产15亿元的企业。盼盼以新型建筑产业材料开发与制造为主导,并形成以盼盼牌防盗安全门为主导的十大品种100多个系列产品。盼盼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盼盼防盗安全门是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目前,盼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20%,并出口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盼盼董事长韩召善常说:市场经济条件下,左右企业发展的有两只巨手,一只是企业外部的市场,另一只就是企业文化,抓企业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盼盼的发展,既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全体盼盼人的不懈追求和无私奉献,更得益于颇具特色的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的盼盼文化。
    通过上述企业的发言,代表们深刻感受到,任何一个世界级品牌都是长期积淀和艰苦创新的结果,是包括观念、战略、产品研发、商业模式和管理机制创新的全方位、全过程创新的结果,坚持自主创新,打造民族品牌,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可靠保证。 


    七、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15日下午,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黄中平,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顾问徐惟诚,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作了专题报告。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作了会议总结。 
    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黄中平,就深入理解和掌握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做了辅导报告。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顾问徐惟诚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我们确定了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就是契合世界的金融危机来研讨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我觉得这个题目抓得好。金融危机百年一遇啊,难得碰的到。碰到了我们就不能空着手离开它,总要从中得到点东西。他强调指出,这两年,自然方面我们碰到了一个百年难遇的大灾难——汶川大地震,社会方面我们遇到了金融危机。这两件事情,特别是金融危机,给我们一个最重要的财富,就是使得我们大家有危机感、有忧患意识了。在这样一次挑战当中,奋斗出来了,开始创造一些新局面,对我们未来的几十年的发展都会有极大的好处。如果我们做企业的人,通过这一次金融危机能够弄明白人家是有什么陷阱、是怎么做的,因此可以避免不上当。弄明白在现在的金融规则、通行的规则当中我们可以利用些什么,可以利用这些规则使得我们的经济更快的发展,但还要清楚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我们的实体经济。我们要应对金融危机,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定能塑造健康向上、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氛围,关键是如何使信息传递到位,让广大员工都能够感受到,激发出来积极性。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是够的,一定能够找到办法,走出新天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作了会议总结。就如何估计经济危机的现实状况和对我国的影响;社会财富和企业财富应有怎样一种增长方式,金融危机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这场经济危机对于企业家而言,要得到什么启示等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孟凡驰秘书长就这场经济危机对于企业家而言,要得到什么启示?强调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来源于企业的活力,而企业的活力来源于其文化,而这个文化倡导者——企业家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企业家必须要培育并保持崇高的文化取向和文化定力,要尽快回归崇高的企业家精神。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绝不是一个虚幻的形式主义的东西。它从几个角度反映出来。第一、企业家必须有恒定的信仰和文化品格;第二、企业家必须具备现代的文化精神。1、为天下创造财富的道德精神。2、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3、诚实守信的伦理精神。4、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第三、企业家应具备什么样的文化气质。1、企业家应具备不为世俗所动的文化理性。2、须臾不可或缺的广博的人生信仰和使命。3、植根文化于经营、产品中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能力。总之,我们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者,应从金融危机这个事件中应该有深刻的启示。宏观的大事由政府来管,企业的事企业家来管,企业家要努力寻找这场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启示、影响,找出正确的应对之路,发展我们企业的实力,使企业保持健康、长久的稳定发展,保持基业长青! 
    会议一致认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全国人民提振信心、迎难而上,充分体现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显示了民族的合力、国家的希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与交流日益频繁也日益重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这样跨越国内外的、多元的沟通与对话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相信伴随中国改革对外开放进程的日益加深,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也将更加自信游刃于世界经济的浪潮之中。与会代表衷心希望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能够成为中国企业之间,与国际企业之间文化交流的友好平台,用世界眼光,分析现状和走势,携手共进、发展图强。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