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泉视察开滦国家矿山公园
9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副书记、中央综治委副主任王乐泉,在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王其江,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黎,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景春华,唐山市委书记王雪峰,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国鹰等的陪同下到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视察。
开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文学陪同视察。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是由国土资源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28家国家级矿山公园之一。依托开滦集团130多年丰厚的矿业文化底蕴,集旅游、休闲、历史文化与科普展示、旅游地产开发于一体。目前,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已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河北省列为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走进“中国北方近代工业博览园”主碑广场,王乐泉认真听取了讲解人员关于开滦国家矿山公园项目总体规划情况的介绍。
在广场中央,高高耸立的大型雕塑——“世纪追梦”主碑吸引了王乐泉的目光,他详细询问了雕刻内容的相关情况,陪同人员一一作了回答。绕过主碑,广场东侧不远处矗立于唐山矿业公司内的一号井架格外引人注目。张文学介绍说,这个是唐山矿业公司一号井,建于1878年,1881年出煤,是中国大陆采用西法开采的第一眼井,如今已有134年的历史。现在,唐山矿业公司仍是年产420万吨原煤的主力矿井。听到这里,王乐泉高兴地说:“真是不简单啊!”
随后,王乐泉来到了开滦博物馆内,参观了开滦博物馆大型主题展览——“黑色长河”。
“开平矿务局老股票”、“百年羊皮蒙面大账本”、“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上的铁轨”、“唐胥铁路地界碑”等馆藏珍品文物,以及“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煤炭工业兴起”、“胡佛与国际大骗案”、“他们特别能战斗”、“一座煤矿托起了两座城市”等重大历史事件展示,引起了王乐泉的浓厚兴趣。每到一处,王乐泉都详细询问了相关文物的细节以及开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并不时点头称赞。
来到博物馆四层的“百年开滦、基业长青”展区,开滦集团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所取得的成果展示激动人心。张文学向王乐泉介绍说,作为一个具有134年开采历史的特大型煤炭企业,近年来,开滦集团积极推进转型发展,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开滦集团原煤产量实现7058万吨,营业收入实现1456亿元。四年间,开滦集团原煤产量、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了145%、828%、增长了492%,非煤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上升到75%以上。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75位,四年前移了216位。今年,开滦集团首次跨入了世界企业500强行列,名列第490位。当前,开滦集团正在积极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快推进更深层次的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着力构建“两主一新”产业新格局,全力打造行业航空母舰,努力实现开滦集团新的更大的发展。王乐泉听后连声说好。
在“开滦能源化工煤化工循环产业园区”展览牌板前,王乐泉驻足良久,详细了解了开滦集团的煤化工产业发展情况。张文学介绍说,目前,开滦集团从一块煤中可以生产出32化工产品,到明年年底可以生产出43种产品,到“十二五”末将可以生产出94种产品,煤化工产业已经成为开滦集团的支柱型产业。听了张文学的介绍,王乐泉说:“现在煤化工前景越来越看好了,希望你们下一步将煤化工循环产业链做得更好。”
视察结束后,王乐泉意犹未尽。在与张文学握手告别时,王乐泉说:“开滦的历史惊心动魄,开滦的文化波澜壮阔,希望你们将历史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也祝愿开滦的转型发展取得更好成绩!”张文学说:“我们一定牢记首长的嘱托,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河北省接待办公室主任任国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崔红星,唐山市委副书记、曹妃甸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曹妃甸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兼唐海县委书记陈学军,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曹征平,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刘建国,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郭竞坤等陪同视察。
◎最近关注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关于举办 “第八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的通知2014-06-25
◎关注与推荐
◎培训与动态
2014年6月22—29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的全国第二十六期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在北京辰茂鸿翔酒店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企事业单位的50多名企业文化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