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刊 > 2014年《中国企业文化》

强化金融责任文化 防范金融人事风险

文/曹忠群  姚捷

企业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组织责任文化建设》一书的定义,所谓责任文化是“人人都讲责任的文化”,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加入责任的成分,即组织与其全体成员共同信奉并实践的以责任理念为核心的价值观。企业责任文化有着自己独立而鲜明的框架,一是物质层面的责任文化,二是行为层面的责任文化,三是制度层面的责任文化,四是精神层面的责任文化。本文探讨内容主要围绕制度层面的责任文化展开,即通过规定哪些情况必须负责任以及如何负责任,在实践中建立起有效防范金融企业人事风险的各类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成员行为准则。

正责任,对组织是一种创造价值的内在需求。社会学家戴维斯曾说,“放弃了自己对社会、企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企业中更好的机会。”责任创造价值,文化催生核心竞争力,责任文化能打造一支打硬仗、讲奉献、敢于亮剑、善于克难的队伍。建设以“责任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不仅是防范金融企业人事风险的强有力屏障,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责任文化缺失与金融人事风险的关系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德编写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书对人事风险是这样定义的:“人事风险是企业经常面临的风险之一,首先它是一种风险,具有破坏性;其次这种风险与人紧密相联,是人事领域中存在的风险。具体地说,人事风险是指组织内从业人员的行为指向偏离组织期望和目标或由于从业人员行为违背客观规律、越轨等给组织造成的损失或危害。”

责任文化的缺失直接导致金融人事风险,主要表现为:从业人员缺乏道德底线和责任意识,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坑害企业;在正常的业务活动中,个人索要、收受好处费,以牺牲企业利益作为交换条件;向交易对方无原则让利,以公利换取私利;钻法律和财务制度的空子,将企业利润转移出去供个人享用,肆意侵吞企业资产;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贪污、挪用公款等。此类风险在金融企业普遍存在,一度有越演越烈之势,对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危害极大。归根朔源,正是文化信仰的贫乏导致金融从业人员责任感的疏失,铸成大错甚至犯罪。对于每个金融从业人员而言,只有选择责任、承担责任、坚守责任,才能真正增强自制力内控力,成为一名合格的金融工作者。

    薄弱的责任文化所引致的金融人事风险危害

    一是对金融企业的直接危害。

    核心竞争力下降。大量的人事风险产生必然导致大量的不良资产甚至是坏账产生,坏账资产必须在附属资本中的坏账准备金科目中扣减,这样就使企业的利润减少以及总资本减少,引发核心竞争力减弱。

    受到同业歧视。如果某金融企业人事风险此起彼伏,同业的第一反映是这家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善,这样就会减少甚至取消彼此间的交往与合作,使这家企业陷入困境。

企业信誉受损。人事风险频频发生,必然在社会上失去信誉,这样势必减少应有的市场份额,严重时还会发生客户挤兑,使企业经营雪上加霜。

人才流濒临枯竭。人事风险禁而不止,将直接导致干部员工对企业战略目标失去信心,优秀人才留不住引不来,人才流将逐渐枯竭,以至出现全面危机。

    经营管理秩序混乱。人事风险的不断产生将使金融企业管理层受到极大的牵制,对内要迅速采取措施制止人事风险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接受政府监管部门的严厉监管;对外要面临大批承兑的巨大压力,这样正常的经营管理秩序将受到极大干扰。

    二是对社会的危害。

    降低资源配置效率。资金是稀缺资源,由人事风险带来的不良贷款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形态,直接降低配置效率,给社会发展带来隐患。

    党和政府的威信受损。由于人事风险的涉案人员中党员领导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者占比较高,在利用手中职权时,不惜牺牲企业和公众权益来谋取自身利益,案件引发的社会关注度较高,处理不慎将引发民众对党和政府反腐败的信心。

    产生社会不稳定因素。大面积、高频率的人事风险除了给金融企业带来极大危害外,处置不当、不力,还会产生地区性甚至全国性的金融危机,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

此外,薄弱的责任文化所引致金融人事风险,严重加剧时不但危害一国的金融安全,甚至波及到国际和地区的金融安全。

强化责任文化建设遏制金融人事风险的对策

以责任文化强化金融企业人事风险并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必须刚柔相济、齐头并进。

金融人事风险防范的刚性方法   

一是建设“失职问责、违规必究”的责任文化,完善金融立法与执法。良好的法律框架是保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基本要素,在金融业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经营,依法监管。应该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金融立法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金融立法还比较滞后,法律框架还不完善,在某些重要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尤其是随着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传统的以有形金融为调整对象所建立起来的金融法律规范受到了严峻挑战。此外,多年来由于受法律虚无主义影响,经营理念落后及普法工作滞后和实效等原因,在金融企业中不少干部员工的法律意识还很淡薄,有些干部员工甚至对本岗位工作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也并不完全熟悉,似懂非懂;更为严重的是某些高级管理人员也是法盲、半法盲,违法违规经营,造成金融企业资产风险和人事风险,这方面的教训是极其惨痛的。为此,不断完善金融法律体系,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不失时机地普及金融法律知识,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防范包括人事风险在内的各类金融风险,这既是金融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和有效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需要,又是判断一个国家金融监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二是建设“全覆盖、全流程、责任制”的风险文化,构筑强有力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应牢牢抓住以下几个环节:第一,构建良好的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与控制、有效的授权与责任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控制等;第二,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设定风险比率控制方法,以商业银行为例,可应用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信贷资产质量比率等指标进行控制;第三,确立统一有效的控制程序,主要涉及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会计控制等;第四,形成可靠和高效的信息及传递控制;第五,制定完善的反馈控制制度等。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有效性依赖于每一项要素的完善。这些要素如同一根链条,任何一节产生问题,都可能出现人事风险从而危及整个系统的有效运作。因此,金融企业既要从总体上把握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又不能放松每一个具体环节。

三是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风控文化,打造以创新手段防范人事风险的战略联盟。金融企业人事风险为何屡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除经营货币这个最特殊的行业因素之外,还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跟不上发展需要相关。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高,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对中国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但也有少部分人员不熟悉金融业务、缺乏具体金融实践经验;甚至个别人抱着各种目的来到金融企业,漠视行业底线和道德准绳,在一个单位搞两三年不行就跳槽,这类为躲避惩罚不断流动并潜伏着的人事风险有着极强的破坏力。实践证明,金融企业规避和防范人事风险各自为阵、孤军作战,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效果欠佳。而创新模式的战略联盟则为各家金融企业提供了一种能够分担成本和降低风险的“双赢”条件。这里所指的战略联盟是指为了达到共同防范人事风险的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同业会等。这种联盟既可以是一国间金融企业的战略联盟,也可以是跨国金融企业间的战略联盟。各金融企业还可将人事风险案例及时在金融监管机构报备,一方面便于监管部门强化金融人事风险的统一管理;一方面便于相关金融机构选人、用人、查询、考核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新的形势下与时俱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对不良分子形成威慑,有效降低人事风险。

   金融企业人事风险防范的柔性办方法

一是突出以责任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员工的责任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和其他任何优良品格的形成一样,教育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增强干部员工的责任意识,必须结合企业实际需要,深入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主人翁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发展意识教育等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为有效防范人事风险,就必须大力加强全员以责任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文化思想教育可以激发员工潜能。深化责任文化培育,能使职工抛开任何借口,将自己的忠诚、责任和热情内化为尽职尽责的动力,彻底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必须要有责任文化的支撑。金融企业的责任文化水平是通过每一个人的职业行为、职业态度、职业作风表现出来的,员工队伍的责任文化水平高,就能有力地促进各项业务,加快转型发展;否则,就很可能出现各类问题,甚至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把员工队伍的责任文化建设,作为金融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抓紧抓实。

责任文化思想教育可以凝心聚力。责任是凝聚力量的纽带,人人主动履行职责,才会形成整体合力,才会想方设法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荣辱与共。要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维护和提升金融企业整体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社会的信任度是一家金融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金融企业作为窗口行业,每项工作都关乎社会各个领域,涉及千家万户。这个窗口是否文明、客户是否满意、公众是否信任,就像一面镜子,不仅折射出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准,更反映出一家企业的整体形象。金融企业要通过责任文化建设凝心聚力,引导全体员工厘清个人的职业行为与企业整体形象的关系,教育员工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用实际行动来维护和提升金融企业的整体形象。

责任文化思想教育可以提高工作质量。打造具有金融工作特性的责任文化,让责任贯穿服务链全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思想的升华。要把责任文化建设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对责任文化的培养更为重要。从我国金融企业这几年发生的经济金融案件看,少数员工缺乏职业道德、千方百计钻经营管理漏洞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国有资产的重大损失。在工作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出了问题,我负责”这种看似豪言壮语,实属不担责任的言语,他们不明白,企业是一个集体,是一个由责任链组成的组织,牵一发而动全身,工作中任何一个细节出现差错,都会事关全局,影响系统的运作。无数教训告诉我们,对人才的培养,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打造从业者队伍铁的纪律。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责任文化得以升华。

二是全面加强以责任制度为重点的文化建设。形成制度的企业责任文化具有导向作用和凝聚作用。大凡成功企业都有成功的企业责任文化制度作为支撑,如风靡全球的松下文化,闻名全国的海尔文化等。

金融企业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反映在企业文化中就是独具特色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为企业员工及社会公众所普遍认同和接受,能够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要建立防范人事风险的企业责任制度,关键要突出三大责任体系创建。首先是价值观创建。价值观是金融企业文化的核心,是金融企业全体员工的基本信仰和行为准则。为所有员工提供了走向共同目标的意识,为他们的日常行为提供了指导方针。金融企业的经营思想是其基本价值观的体现。其次是行为准则创建。要充分发动员工开展互帮互学互促互控活动,建立起业务上互相切磋、生活中彼此关心、思想上有效沟通、工作中帮助支持、制度上监督制约的团队责任感,不断提高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提高内控意识,严防风险隐患。第三是金融企业行为规范创建。行为规范是金融企业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金融企业整体权益和员工个人权益的工作程序和实施方法,是将金融企业的经济宗旨、政策方针、原则规范、操作原理加以系统化、系列化、条理化、理论化的一种规程。强化企业行为规范教育对防范人事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紧密结合实际、锲而不舍地抓住以三大责任体系创建为核心的金融企业责任文化建设,才能为人事风险防范的事半功倍营造夯实基础。

    三是用好用活以责任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金融企业经营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是否善于以责任文化激励员工、是否能够上下同心、人尽其才。可以说,现代金融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员工的凝心聚智,人才队伍是金融企业最为宝贵的财富,金融企业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媒体应用的日新月异,各家金融企业要更加注重为广大员工建立平台、整合资源、创新载体、交流互动创造条件,以取得竞争的领先优势。而前瞻的人才政策、精干的人才队伍、先进的工作平台、良好的工作互动,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闭合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事风险。

    金融企业人事风险只有实现标本兼治,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根据国内外金融企业人事风险的典型案例分析,风险防范的重点应放在构筑强有力的内部控制上。国际金融机构对内部控制极为重视,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银行内部控制六项原则反映了国际银行业对内部控制的共识:一是强调高级管理层的控制责任,二是大力提倡和营造一种责任精神,三是充分关注对银行全部风险的责任评估,四是对内部控制的责任评估要成为监管当局日常监督工作和现场检查监督的一部分。

我国金融企业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与国际接轨,已逐渐步入深水区。在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发展的成熟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大力建设和持续强化金融责任文化,严控由人事风险带来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营造具有浓烈责任色彩的金融绿色生态环境,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为金融业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单位为交通银行员工部)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