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人学术论坛 > 图文报道

企情民意站

来自:中国企业文化     时间:2012-09-11

——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刘晓敏 上海百联集团党委副书记

 

百联集团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034月决策重组的大型国有集团,也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商贸流通集团。9年来,百联集团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线,坚持提炼、宣传企业的营销服务理念,大力培育弘扬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全力打造企业形象,积极营造向上的企业氛围,使集团每年保持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2011年集团经营规模达到了2274亿,营业收入达到1415亿,利润27.4亿,培育了一批在国内领先、具有竞争力的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及电子商务等新业态。

    企情民意气象站原是百联集团下属三级公司上海南方商城几年前作为加强职工思想工作,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的尝试。集团党委一直进行跟踪和培育。近年来,随着企业改革重组进入了深水区,因此,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引导干部职工认同百联的核心价值理念,创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同心同向的内部环境,这是我们百联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企情民意气象站作为新的载体简洁明了,易于理解,便于操作,能够增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了解,使企业领导准确掌握员工的所思所想,及时了解员工的三最利益问题,形成员工与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在2010年,集团党委下发了《关于建设企情民意气象站的指导意见》,确立了13家不同业态的企业为集团首批企情民意气象站的示范点。经过一年多的成功试点,在总结、交流、完善的基础上,2011年全面铺开,其中集团重点跟踪50家建站企业。

 

企情民意气象站建设的基本做法

 

一是建立组织体系。在集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集团设立了总站,二级分公司设立了分站,三级、四级公司设立了支站,形成了三级的组织架构。气象站总站设在集团宣传文化部,分站、支站设在企业党委、党组织或党支部,明确由书记兼任站长,明确了观察员、信息员队伍,主要职责是通过不同的渠道,广泛深入了解民意动态,及时传递企情信息,做好预报预警工作。

二是明确功能定位。我们对气象站的功能定位是:“察民情、解民忧、集民智、聚民心”。察民情,就是通过设立企情民意气象站信箱,公布电子邮箱、MSN帐号、QQ群、手机号码,确立领导接待日,召开对话会、肯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多渠道、多形式搜集、了解员工的意愿和呼声。解民忧,就是将采集掌握的民生信息进行分类登统,确定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人,设定完成时限,解决员工合理诉求。集民智,就是尊重员工的聪明才智,问计于员工,广泛集中民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聚民心,就是通过人文关怀、服务员工,凝聚员工,让员工感受到党组织温暖,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从而形成助推百联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是加强分类指导。集团党委针对企业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我们提出了“三个不”,即不刮风、不折腾、不搞一刀切。比如:有的企业气象站工作侧重点在上情下达,要求企业重大改革举措出台前通过气象站及时准确传达到员工,有的则是要求集中力量解决员工的“三最”诉求的下情上达等等。对基层单位需增添必要的硬件设备涉及经费不足的问题,通过“三个一点”即:集团出一点、二级公司匹配一点、企业出一点的办法解决。活动场地则根据各业态不同状况,因地制宜、因企制宜解决。
    四是开展情况交流。为了扎实推进气象站的工作,集团两年来召开了七次专题研讨会和情况交流会,及时将企业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推介。我们鼓励基层企业坚持简洁、实用有效的原则,大胆创新,努力出经验、出模式。各单位交流总结气象站的经验体会,推进了工作的开展。

五是完善机制流程。各建站企业都按照集团统一设定的经营发展、企业管理、安全生产、福利生活、思想动态五大分类标准和工作流程表,建立了信息搜集系统,完善了员工诉求机制及企业信息公开和反馈机制。例如,世纪联华上海黄埔店确定每月5日为“店长接待日”,25日为“员工沟通日”等等,把一些好的做法固定下来,使联系员工的方式得到保障。集团各分站还建立了企情民意气象站的网络。

六是推进目标管理。为了落实气象站的工作要求,集团在实践中从组织健全、操作规范、工作扎实、效果明显四个方面制定了一整套的考核细则,使气象站工作目标更为明确、管理更为规范、运作更为有效。

七是鼓励创新特色。集团党委要求各成员企业“规定动作”要准确到位,同时提倡“自选动作”创新特色。鼓励各建站企业根据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拓宽企情民意气象站平台的工作领域和活动空间,彰显自己企业的特色。第一八佰伴在部分高中级管理者中开通了微博,专设微博联络员,通过这一快捷平台及时发布信息,拉近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距离。百联电器公司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组建企业信息联播网络,利用电子显示屏滚动发布企业信息和集团、上级公司的重要信息,让企业所有门店员工及时同步收看,成为员工了解企情的一个新的窗口;充分发挥短信群发平台功能,适时向员工提供党务公开、企务公开内容,让员工知晓

 

企情民意气象站建设的成效

 

    一是转变了干部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在百联的管理者队伍中,对工作有激情,对员工有感情的良好氛围越来越浓,各级干部为员工服务从被动转为主动,努力朝着有需必办的方向努力。

二是加强了上下沟通,提升了员工的忠诚度。气象站开通了领导与员工的沟通平台,大家交流更加畅通和便捷。  

三是发挥预报预警作用,促进了文化的渗透力。气象站初步实现了预警预报功能。比如,百联物业公司在对上海友谊商店物业74名员工分流安置中,气象站的观察员得知部分员工要在友谊商店重新开张时,阻止企业正常经营的消息后,立即向领导进行了汇报,企业迅速提前与员工进行了沟通和交流,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疏导,取得了员工的理解,并且合理解决了员工的部分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保证了友谊商店顺利开业。

    四是保障了实事落实,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201150家建站企业办了实事659项,受到了一线职工的好评,极大的增强了企业向心力。

    五是增强了工作本领,提高了管理的实效性。有了气象站的平台,领导与职工面对面的打交道,实打实的抓管理,既锻炼了领导者的工作水平,又增强了领导干部的亲和力,有利于思想上尊重员工、感情上贴近员工、工作上依靠员工、生活上关心员工,使管理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是调动了全员参与,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企情民意气象站是百联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有效载体,是凝聚员工、促进企业和谐的重要平台,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深化和完善这项工作,为百联的发展提供文化的支撑。

   (本文为上海百联集团党委副书记,在“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上的发言,略有删减)

百人学术论坛

关注与推荐

  •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发布2017-201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
  •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 第八届百人学术论坛在甘肃酒泉成功举办
  • 第六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暨全国企业文化玉柴现场会在广西玉林成功举办
  • 第二十二期“高级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班”圆满结束
  1. 1
  2. 2
  3. 3
  4. 4
  5. 5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成功举办

2017年4月26日至28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承办、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在天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60多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企业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 主题,深入研究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研讨中国企业跨文化管理的思路、方法、经验与案例,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文化建设解决方案。
论坛指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广大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也面临着重要的全球合作机遇。要大力推动我国企业走出去,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深刻认识世界不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自觉加强跨文化管理研究与实践,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融合与互鉴,实现与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互利共赢。
论坛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海外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组织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要通过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和国家软实力。中国企业在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创造了许多新奇迹新经验,培育了中国特色的企业和企业文化,中国经验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大力传播中国企业文化,与沿线各国各地区分享中国企业理念、文化建设经验。要深刻总结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跨文化管理和文化融合工作”的路径和方法,探索和建立跨文化管理、文化融合的途径,努力引领我国企业走出去以先进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格局,开拓新道路、打造新模式、再创新辉煌,为“一带一路”建设做出新贡献。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孟凡驰教授,中交一航局副总经理何俊峰在开幕式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应邀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金碚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范徵教授,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部首席专家杜胜熙,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李锦等专家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方法与路径、驻外企业形象管理与文化传播等议题发表观点。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刘俊华,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企业文化部总经理帅师在开幕式上分享企业实践案例。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博导徐艳梅教授分别就跨文化管理典型经验报告做深度点评并做学术观点阐述。开幕式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王建主持。
   本届论坛还邀请了中国中车集团、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南京机电、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中石油渤海钻探、鞍钢集团等多家企业代表分别就“一带一路”建设中集团跨文化管理与文化融合的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多元文化团队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中驻外企业人本文化建设等专项问题分别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为走出去的企业以及即将走出去的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经验和借鉴。